图书介绍

Red Hat Linux系统管理员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Red Hat Linux系统管理员手册
  • (美)Kerry Cox著;归元工作室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08997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13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5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Red Hat Linux系统管理员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译者序1

前言1

第一篇 开始1

第1章 配置并安装Reb Hat Linux2

1.1 Reb Hat简介2

1.1.1 Linux版本的比较3

1.1.2 免费的操作系统3

1.1.3 Linux的种类5

1.2 优点和缺点5

1.3.1 获得Linux操作系统6

1.3 开始的步骤6

1.3.2 系统需求7

1.3.3 配置设备8

1.3.4 了解硬件配置10

1.4 安装准备11

1.4.1 在Windows下建立启动盘12

1.4.2 使用Linux建立启动软盘12

1.5 对硬盘分区13

1.5.1 选择载入点14

1.5.2 确定Linux系统的功能15

1.5.3 布局实例15

5.5. 结论17

1.5.4 最小布局方案17

1.5.5 对多个硬盘和分区进行设置18

1.6 安装软件19

1.5.6 恢复丢失的分区19

1.6.1 定义安装类型20

1.6.2 选择程序包20

1.6.3 安装软件包21

第2章 启动与关闭25

2.1 认识Linux的引导过程25

2.1.1 解释控制台信息25

2.1.2 使用dmesg命令检查信息25

2.1.3 在后台运行端口监督程序26

2.1.4 使用inetd命令启动端口监督程序32

2.1.5 掌握与系统有关的端口监督程序33

2.1.6 使用TcP_Wrappers控制访问34

2.1.7 使用文件inetd.conf配置端口监督程序34

2.1.8 文件/etc/services中的端口号36

2.1.9 选择并控制一般端口监督程序37

2.2 使用启动脚本40

2.2.1 定义运行命令脚本41

2.2.2 重新启动端口监督程序42

2.2.3 比较运行级别43

2.2.4 运行与程序有关的脚本44

2.3 更改Linux的操作状态47

2.3.1 关闭47

2.3.2 使用附加的关闭选项48

2.3.3 重新启动操作系统49

2.3.4 使用telinit更改运行级别50

2.4 测试故障51

2.4.1 修复损坏的文件系统52

2.4.2 了解内核应急方式53

2.4.3 检查硬件错误53

2.4.4 测试系统54

2.4.5 识别启动脚本中的错误55

2.5 结论56

3.1.1 掌握基本概念57

第3章 目录57

3.1 Linux的目录结构57

3.1.2 全盘路径名定位58

3.1.3 切换目录58

3.1.4 文件复制与移动60

3.1.5 创建目录61

3.1.6 删除目录61

3.1.7 掌握Linux的层次结构62

3.1.8 目录说明64

3.2 用于列出文件的命令67

3.2.1 确定文个把类型67

3.2.3 检视所有文件68

3.2.2 掌握隐含文件68

3.2.4 Linux的文件类型69

3.2.5 链接文件发70

3.2.6 使用符号链接命令71

3.3 文件许可71

3.3.1 更改许可72

3.3.2 了解所有权属性73

3.3.3 设置Setuid许可74

3.4 磁盘使用限制75

3.4.1 配额指派75

3.4.2 监视磁盘的使用情况76

3.4.3 检查分区的使用情况76

3.5 结论77

第4章 终端外壳程序79

4.1 提示符或外壳程序发79

4.1.1 Bash和C外壳程序80

4.1.2 Linux下可用的外壳程序80

4.1.3 不同的外壳程序特性80

4.1.4 使用外壳程序时的注意事项83

4.1.5 选择外壳程序的判据83

4.1.6 为用户设置外壳程序84

4.2 外壳脚本85

4.2.1 理解外壳脚本的目的86

4.2.2 编写并保存脚本86

4.2.3 执行脚本88

4.2.4 剖析外壳脚本89

4.2.5 定制外壳程序提示符91

4.3 Bash的附加特性94

4.3.1 跟踪外壳程序的命令历史95

4.3.2 补全文件名95

4.4. 路径95

4.4.1 输出路径96

4.4.2 找到附加文件的位置96

4.4.5 设置额外环境变量97

4.4.3 临时更改你的$PATH参数97

4.4.4 外壳启动程序中的各种条目97

4.5 结论99

第5章 根用户的权力100

5.1 与根用户有关的权力100

5.1.1 保证根用户密码的安全101

5.1.2 滥用根用户特权102

5.1.3 建立许可使用策略104

5.2 文件所有权105

5.2.1 设置识别号码105

5.2.2 根用户的权力106

5.2.3 其它根用户身份107

5.2.4 更改目录的所有权108

5.2.5 识别维护系统所需的用户109

5.3 密码文件110

5.3.1 选择唯一的密码110

5.3.2 密码失效与锁定111

5.3.3 加密密码112

5.4 使用sudo管理伪根用户113

5.4.1 配置sudo程序114

5.4.2 明确sudo选项115

5.4.3 sudo的优点116

第二篇 系统管理118

6.1.1 使用命令行119

第6章 管理用户119

6.1 管理新用户119

6.1.2 手动配置账户120

6.1.3 使用useradd添加新用户121

6.1.4 使用userdel删除新用户121

6.1.5 手动添加新用户122

6.2 使用GUI工具126

6.2.1 使用Linuxconf编辑账户126

6.2.2 Linuxconf的版本127

11.1 编译源文件128

6.2.3 在Linuxconf下配置用户设置128

6.2.4 在Linuxconf下设置外壳程序134

6.2.5 使用Linuxconf进行分区135

6.3 结论136

第7章 识别进程137

7.1 理解进程137

7.1.1 用PID识别进程138

7.1.2 通过UID和GID识别用户和组139

7.1.4 调整进程的优先级140

7.1.3 将UID和GID应用于进程140

7.1.5 设置进程的“好值”141

7.1.6 进程的生命周期143

7.2 发送进程命令与信号143

7.2.1 使用Ps显示运行进程143

7.2.2 确定Ps变量147

7.2.3 缩减进程的搜索范围147

7.2.4 控制“狂暴”进程150

7.2.5 系统全盘与用户151

7.2.6 使用top监测系统负荷153

7.2.7 常见信号辨识154

7.2.8 使用nohup156

7.3 结论157

第8章 整理158

8.1 使用cron安排维护计划158

8.1.1 确定cron的目的159

8.1.2 管理crontab文件159

8.1.3 编辑crontab文件162

8.1.4 定制特定的crontab条目163

8.2 设置正确的crontab语法164

8.2.1 为任务设置合适的时间165

8.2.2 过滤用户166

8.3 整理系统166

8.4 删除不需要的文件167

8.5 结论169

第9章 修正错误170

9.1 理解备份需求170

9.1.1 最差情况170

9.1.2 备份准备171

9.1.3 备份至磁带172

9.1.7 备份到可写与可重写CD174

9.1.4 备份至可移动驱动器174

9.1.5 备份至ZIP磁盘174

9.1.6 备份到软盘174

9.1.8 备份到内部硬盘驱动器176

9.1.9 使用RAID阵列176

9.2 对备份进行组织177

9.2.1 替代策略177

9.2.2 使用at命令与cron文件178

9.3 归档类程序比较180

9.3.1 使用tar命令180

9.3.2 为老式备份使用cpio优化182

9.3.3 使用dd 命令将文件备份到移动介质上183

9.3.4 将数据转储到备份介质184

9.3.5 以远程方式转储文件186

9.3.6 将数据或音频文件烧制到CD189

9.3.7 选择商业化归档程序191

9.4 压缩功能193

9.4.1 Zip文件193

9.4.2 使用更完痒的压缩功能bzip2195

9.5 恢复备份文件196

9.5.1 恢复经过tar处理的文件196

9.5.2 恢复转储文件197

9.5.3 远程控制多个备份磁带199

9.6 结论201

10.1 监测系统的使用情况201

第10章 日志错误202

10.1.1 跟踪日志级别203

10.1.2 抛弃所有的日志204

10.1.3 定期清理与重启日志205

10.2.1 使用grep来定位错误发207

10.2 使用循环日志文件发207

10.2.2 定制循环方式208

10.2.3 手动进行日志循环210

10.2.4 不能触及的日志文件211

10.2.5 备份日志文件211

10.3 查询日志212

10.3.1 定位标准日志文件212

10.3.2 非系统性日志文件215

第三篇 定制系统217

11.1.1 开放式源代码218

第11章 安装附加程序218

11.1.2 查找本地二进制文件发220

11.1.3 运行最新版本221

11.1.4 获取源代码223

11.1.5 为新代码建立目录224

11.1.6 编译代码227

11.1.7 提前配置相关库228

11.1.8 运行配置例行程序229

11.1.9 运行make命令231

11.1.10 安装编译完的源代码231

11.1.11 检查调试符号232

11.1.12 安装二进制文件233

11.2 RPM软件包234

11.2.1 RPM与源代码之间的区别234

11.3 使用RPM235

11.2.2 使用RPM的优点235

11.3.1 RPM文件的组成236

11.3.2 动态安装软件包237

11.3.3 卸载RPM238

11.3.4 更新RPM239

11.3.5 查询软件包数据库239

11.3.6 确认安装软件包的完整性241

11.3.7 从源代码创建RPM软件包242

11.3.8 与更新代理保持同步242

11.3.9 在X Window环境下运行更新代理发245

11.3.10 从命令行进行软件包更新248

11.3.11 使用alien来转换软件包249

11.3.12 运行Gnome-RPM250

11.4 结论257

第12章 配置X Window系统下的应用程序258

12.1 定制X Window界面258

12.1.1 辩别图形用户界面GUI259

12.1.2 视频设置259

10.4 结论261

12.1.3 运行Xconfigurator262

12.1.4 编辑XF86Config文件263

12.1.5 设置鼠标263

12.1.6 手动编辑默认分辨率264

12.1.7 启动X267

12.2 窗口管理器与桌面环境267

12.2.1 检查Red Hat的默认管理器269

12.2.2 安装并更新GNOME271

12.2.3 KDE特性讨论273

12.2.4 桌面主题275

12.2.5 KDE软件包讨论276

12.2.6 安装KDE RPM278

12.2.7 编译KDE源代码279

12.2.8 安装后过程执行279

12.2.9 使用WindowMaker280

12.2.10 安装windowMaker283

12.3 家庭与办公套件283

12.3.1 使用StarOffice284

12.3.2 StarOffice物下载与安装285

12.3.3 使Linux下的WordPerfect趋于完美286

12.3.4 Linux环境下的新面孔288

12.4 图形288

12.4.1 使用GIMP进行设计289

12.4.2 电子眼(Electric Eyes)289

12.4.3 在Linux下使用TrueType和Adobe字体290

12.5 动态Linux数据库291

12.5.1 免费数据库标准292

12.5.2 使MySQL诚为你的SQL数据库292

12.5.3 使用PostgreSQL294

12.6 结论294

第13章 LINUX打印服务296

13.1 本地Linux环境下的打印功能296

13.1.1 通过串行设备建立连接297

13.1.2 准备Linux以实现打印作业297

13.1.3 配置打印机变量299

13.1.4 使用PrintTool工具299

13.2 测试打印机配置304

13.2.1 重新启动lpd端口监督程序305

13.2.2 直接打印到端口305

13.3 结论306

第14章 建立定制的内核程序307

14.1 定义Linux内核程序307

14.1.1 区别默认内核程序与自定义内核程序307

14.1.2 获取最新版本的内核程序308

14.1.3 区分稳定源代码和开发源代码310

14.2 正确地编译内核程序311

14.2.1 预备安装311

14.2.2 确定用于内核程序的源代码312

14.2.3 初始化配置313

14.2.4 选择设置值316

14.2.5 编译内核程序317

14.2.6 构建和安装模块318

14.2.7 编辑LILO配置319

14.2.8 把新内核程序放在启动盘上321

14.3 发现并解决内核程序的问题322

14.3.1 保存金内核程序323

14.3.2 修补内核程序323

14.4 结论324

第四篇 其它功能325

第15章 网络化LINUX326

15.1 创建Internet应用326

15.1.1 掌握组网的基本概念326

15.1.2 将数据打包到信息包327

15.1.3 网络中的路由过程328

15.1.4 为组网准备Linux328

15.1.5 开始安装网络330

15.1.6 安装完Linux后配置网络设置332

15.1.7 定义计算机的主机名332

15.1.9 设置服务333

15.1.8 配置hosts文件333

15.1.10 为inetd.conf文件选择条目334

15.1.11 解析域和名称服务器335

15.1.12 配置Hosts.conf文件336

15.1.13 建立主联网文件336

15.1.14 从命令行配置联网性能337

15.1.15 使用GUI来编辑网络变量338

15.1.16 运行配置联网的linuxconf341

15.2 测试连接343

15.2.1 使用ifconfig命令343

15.2.2 配置附加网络设备344

15.2.3 使用硬件设备文件345

15.3 跨平台连接345

15.3.1 安装SAMBA来和Windows通信345

15.3.2 配置smb.conf文件346

15.3.3 编辑smb.conf文件中的全程单元347

15.3.4 允许/禁止加密密码349

15.3.5 设置smb.conf文件里的用户主目录单元350

15.3.6 给SAMBA添加打印机350

15.3.7 装载SAMBA共享资源351

15.3.8 使用SWAT配置SAMBA352

15.4 共享驱动器和文件354

15.4.1 了解NFS的优点355

15.4.2 介质装载与卸载355

15.4.3 使用NFS装载目录和分区356

15.4.4 使用Xhost来导出远程应用358

15.4.5 把Linux目录映射到远程机器上359

15.5 解析域名和IP地址361

15.5.1 用根服务器注册命名服务361

15.5.2 安装BIND362

15.5.3 配置转发文件363

15.5.4 配置反向条目365

15.5.5 编辑named.conf文件366

15.5.6 启动named进程370

15.5.7 使用nslookup命令371

15.6 为Web页面提供服务373

15.6.1 安装Apache RPM373

15.6.2 从源代码安装Apache端口监督程序374

15.6.3 增强Web服务器的安全性以适应电子商务375

15.6.4 安装OpenSSL375

15.6.5 生成密匙和csr文件376

15.6.6 安装Apache-SSL376

15.7 结论378

15.6.7 编辑httpsd.conf配置文件378

第16章 INTERNET连接379

16.1 使用拨号连接379

16.1.1 选择Linux调制解调器380

16.1.2 外部与内部调制解调器比较381

16.1.3 在Linux下手动配置调制解调器381

16.1.4 验证PPP381

16.1.5 将别名应用于调制解调器设备382

16.1.6 手动编辑调制解调器文件382

16.1.7 配置netcfg GUI384

16.1.8 在Linuxconf中开启拨号连接387

16.1.9 使用GNOME和KDE拨号功能387

16.1.10 使用拨号端口监督程序402

16.1.11 将机器配置为独立的PPP服务器402

16.1.12 设置拨号服务器403

16.1.13 开启IP转发功能405

16.2 与多用户一道共享调制解调器406

16.2.1 为IP伪装建立网关和客户端406

16.2.2 设置客户端407

16.2.3 ipchains语法解释408

16.2.4 设置主机或网关409

16.2.5 安装Chains411

16.2.6 伪连接故障诊断与排除413

16.3 在房间与Internet之间建立连接414

16.3.1 基于文本的浏览器414

16.3.2 使用图形化浏览器415

16.3.3 使用其它图形化程序进行浏览416

16.3.4 通过FTP交换数据417

16.4 结论418

16.3.5 使用GUIFTP客户端418

第17章 E-MAIL419

17.1 理解邮件传输代理419

17.2 考察sendmail程序419

17.2.1 安装sendmail420

17.2.2 建立配置文件420

17.2.3 解密sendmail Codex422

17.2.4 复制新配置文件425

17.2.5 安装二进制文件426

17.2.6 对安装情况进行测试427

17.2.7 定制sendmail.cf文件428

17.3 增强邮件服务器的安全特性429

17.3.1 防止通过你的邮件服务器进行中继430

17.3.2 改善访问文个件430

17.3.4 验证你的配置情况431

17.3.3 运行makemap命令431

17.3.5 配置文件virtusertable432

17.3.6 调试文件433

17.3.7 转发E-mail434

17.3.8 为程序增加额外的安全特性435

17.3.9 设置邮件列表436

17.3.10 运行各种E-mail客户端程序437

17.4 结论438

第18章 LINUX上的序曲439

18.1 配置Linux音频功能439

18.1.1 检查兼容性439

18.1.2 安装卡440

18.1.3 测试声音440

18.2.1 选择CD播放器443

18.2 用于有声娱乐的附加工具443

18.1.4 添加OSS音频模块443

18.2.2 选择MP3播放器444

18.2.3 将文件存为MP3格式445

18.3 音频流445

18.3.1 设置Icecast服务器446

18.3.2 流式处理配置示例文件446

18.4 结论451

第19章 LINUX安全452

19.1 管理密码452

19.1.1 检查基本的安全特性452

19.1.2 了解你的Linux当行版本453

19.1.3 制约用户454

19.2 管理连接455

19.2.1 检测信息包455

19.2.2 使用ssl增强外壳程序的安全特性457

19.2.3 编辑ssh配置文件458

19.2.4 使用ssh登录到其它系统461

19.2.5 在机器间安全复制文件462

19.3 为机器增加防火墙462

19.3.1 在服务器级别上过滤信息包463

19.3.2 防火墙脚本解释469

19.3.3 在启动时戏许执行脚本470

19.4 获得额外安全特性470

19.4.1 引发Tripwirea470

19.4.2 解开不良密码472

19.4.3 使Linux环境更加安全473

19.4.4 测试面器473

19.5 整理损害的环境474

19.5.1 评估损坏程度474

19.5.3 对日志进行全面搜索476

19.5.2 追捕犯人476

19.6 总论478

第20章 更新策略与信息479

20.1 提供文件访问479

20.1.1 设置标准479

20.1.2 确定可接受的使用情况480

20.1.3 通过配额限制访问482

20.2 监测服务器482

20.2.1 使用Big Brothr482

第五篇 附录488

附录A 有用的LINUX站点489

附录B LINUX命令与术语回顾491

附录C 一个LINUX IPCHAINS防火墙配置示例506

附录D 使用GNUWARE CD5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