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眼的病理解剖基础与临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眼的病理解剖基础与临床](https://www.shukui.net/cover/29/31523324.jpg)
- 倪逴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ISBN:754271918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01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5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眼的病理解剖基础与临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眼的胚胎发生1
1.1 胚眼的形成1
1.2 视窝、视泡和视杯的形成与分化3
1.3 胚胎早期视器的发育和眼球的先天畸形5
1.4 视窝、视泡的发育与先天性无眼球、先天性小眼球5
1.5 视杯的发生与先天性囊状小眼球、先天性视网膜脱离6
1.5.1 先天性囊状眼球6
1.5.2 先天性视网膜脱离7
1.6 胚裂的闭合与先天性视乳头凹陷、先天性视乳头水肿、先天性小眼球合并眼眶囊肿、典型视网膜脉络膜缺损及先天性弧形斑7
1.7.1 视网膜的一般发育过程11
1.7 视杯内层后部(神经部视网膜)的分化和眼底先天畸形11
1.7.2 视杯后部发育不良的眼底异常12
1.8 黄斑部的正常发育及其发育异常14
1.8.1 黄斑部位置或形态的发育异常15
1.8.2 黄斑缺损15
1.8.3 黄斑变性16
1.9 晶体的发生和先天性白内障17
1.9.1 晶体的正常发生过程17
1.9.2 先天性白内障18
1.10 玻璃体的发生和视网膜皱襞形成19
1.10.1 玻璃体的发生19
1.10.2 视网膜皱襞形成20
1.10.3 先天性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21
1.11 出生后眼的发育22
1.11.1 眼球的增大及其外形的改变22
1.11.2 眼内部组织结构的分化及功能的开始活动23
1.12 胚胎期眼前段组织的分化24
1.12.1 角膜分化的先天异常24
1.12.2 角膜透明度分化的先天异常25
1.12.5 先天性角膜皮样肿瘤及畸胎瘤26
1.12.6 先天性皮样脂肪瘤26
1.12.4 角膜胎生环26
1.12.3 先天性角膜葡萄肿26
1.12.7 先天性角膜组织化生27
1.13 虹膜睫状体的先天性发育异常27
1.13.1 先天性无虹膜27
1.13.2 先天性虹膜缺损27
1.13.3 先天性虹膜囊肿28
1.13.4 先天性瞳孔异常28
1.13.5 先天性睫状体发育不良及先天性调节麻痹28
1.14 先天性青光眼29
1.15 胚胎期眼后段先天性发育异常30
1.15.1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与视网膜囊肿30
1.15.2 先天性视乳头缺损与牵牛花综合征32
1.15.3 先天性视乳头小窝33
1.15.4 先天性视乳头、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34
第二章 眼睑的解剖组织学及病变36
2.1 皮肤37
2.2 皮下结缔组织层37
2.3 肌层38
2.4 肌下结缔组织层40
2.5 睑板41
2.6 睑结膜层41
2.7 睑缘及皮肤附件的解剖组织学特点及染色反应43
2.8 血管和淋巴管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46
2.9 神经分布及几种眼轮匝肌麻醉法的临床应用47
2.10 眼睑的伤口愈合50
2.11 眼睑及其附件的胚胎发生50
2.12 眼睑恶性肿瘤的病理分型51
2.13 眼睑良性肿瘤的病理分型51
2.14 眼睑乳头状肿物52
2.14.1 分类52
2.14.2 乳头形成的机制53
2.15 感染性乳头状肿物——疣类53
2.15.1 寻常疣53
2.15.2 指状疣(丝状疣)53
2.15.4 传染性软疣54
2.15.3 扁平疣54
2.16 非感染性乳头状肿物55
2.16.1 基底细胞性乳头状瘤55
2.16.2 鳞状细胞性乳头状瘤55
2.16.3 角化棘皮瘤56
2.16.4 倒生性毛囊角化瘤56
2.16.5 假上皮瘤增生56
2.16.6 老年性角化瘤(日光性角化瘤)57
2.17 眼睑表皮肉癌57
2.18 眼睑鳞形细胞癌57
2.20 眼睑睑板腺癌58
2.19 眼睑基底细胞癌58
2.21 眼睑色素痣59
2.22 痣的演变过程及其病理组织学特点61
2.23 眼睑恶性黑色素瘤63
2.24 眼睑囊肿65
2.25 眼睑肿物的鉴别诊断67
第三章 结膜及结膜病理69
3.1 应用解剖学69
3.2 组织病理学71
3.3 结膜的血管73
3.5 结膜的神经75
3.4 结膜的淋巴管75
3.6 结膜的腺体76
3.7 半月皱襞和泪阜76
3.8 结膜的伤口愈合77
3.9 结膜炎症78
3.9.1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病理78
3.9.2 膜性结膜炎及假膜性结膜炎的病理78
3.9.3 滤泡性结膜炎的病理78
3.9.4 Paranaud结膜炎的病理79
3.9.5 沙眼的病理79
3.9.7 “猫抓病”性结膜炎的病理81
3.9.6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病理81
3.9.8 淋球菌性结膜炎82
3.9.9 新生儿眼炎(淋菌性结膜炎)83
3.10 结膜变性84
3.10.1 结膜结石的病理84
3.10.2 结膜角化与结膜胼胝84
3.10.3 结膜干燥的病理85
3.10.4 睑裂斑与翼状胬肉85
3.10.5 结膜变性(透明变性与淀粉样变性)86
3.10.6 结膜浆细胞瘤与浆细胞肉瘤87
3.11.2 结膜天疱疮样病变的病理88
3.11.1 结膜天疱疮病变的病理88
3.11 全身疾病与结膜病变88
3.10.7 结膜色素沉着88
3.11.3 结膜多型性红斑的病理(Erythema multiforme)89
3.11.4 结膜结核的病理及临床89
3.11.5 结膜梅毒89
3.11.6 结膜结节病(结膜对毛虫毛的反应)90
3.12 眼球表面肿瘤91
3.12.1 眼球表面肿瘤的分类91
3.12.2 眼球表面恶性肿瘤91
3.12.3 眼球表面良性肿瘤93
4.2 组织学95
第四章 角膜与角膜病理学95
4.1 应用解剖学95
4.3 角膜的神经103
4.4 角膜的血管和血管新生(包括血管翳)104
4.5 角膜伤口的愈合105
4.6 从角膜组织学探讨几个临床问题106
4.6.1 角膜外伤及炎症时角膜各层的反应106
4.6.2 马蜂刺伤107
4.6.3 圆锥形角膜107
4.6.4 角膜水肿107
4.6.5 长期戴接触镜的角膜变化108
4.7.1 点状角膜炎109
4.7.2 Thygeson表层点状角膜炎109
4.7 角膜上皮病变109
4.7.3 Dimmer钱状角膜炎110
4.7.4 复发性角膜上皮剥脱110
4.7.5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111
4.7.6 树枝状角膜溃疡的组织病理学113
4.7.7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114
4.8 化脓性角膜炎114
4.8.1 前房蓄脓性角膜溃疡(急性匍行性角膜溃疡)114
4.8.3 棘阿米巴角膜炎115
4.8.2 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115
4.8.4 常见角膜炎的鉴别诊断见表4-2116
4.9 暴露性角膜炎116
4.10 神经麻痹性角膜炎117
4.11 神经营养性角膜炎117
4.12 眼干燥症118
4.13 角膜软化症119
4.14 角膜前后弹力膜的病理120
4.15 角膜实质炎120
4.15.1 梅毒性角膜实质炎120
4.15.3 角膜麻风病及麻风性角膜实质炎121
4.15.2 结核性角膜实质炎121
4.17 Fuchs角膜上皮及内皮营养不良122
4.18 滴状角膜营养不良122
4.16 Fuchs盘状角膜炎122
4.19 角膜营养不良123
4.19.1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123
4.19.2 斑形角膜营养不良123
4.19.3 斑点状角膜营养不良(Flech dystrophy)123
4.19.4 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Lattice corneal dystrophy)123
4.19.7 胶样滴状角膜营养不良124
4.19.8 中心性结晶状角膜营养不良124
4.19.6 Reis-Bückler角膜营养不良124
4.19.5 Meesmann角膜营养不良124
4.19.9 和中央性角膜基质营养不良的鉴别125
4.19.10 Salgman结节状角膜变性125
4.19.11 角膜带状变性(角膜带状混浊)126
4.19.12 大泡性角膜病变126
4.20 边缘性角膜变性或溃疡127
4.20.1 沟状角膜变性127
4.20.5 侵蚀性角膜溃疡128
4.20.4 边缘性角膜溃疡128
4.20.3 Fuchs转移性边缘性角膜溃疡128
4.20.2 边缘性角膜变性128
4.21 角膜内皮的病理129
4.22 角膜内皮病130
4.22.1 三种角膜炎的鉴别130
4.22.2 先天性遗传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130
4.22.3 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Posterior polymorphous dystrophy,PPMD)131
4.23 角膜退行性变131
4.23.1 Coats角膜白环病131
4.23.2 Vogt角膜缘白色环131
4.23.3 老年环131
4.24.3 角膜血染132
4.24.5 Kayser-Fleischer环132
4.24.4 角膜血色素线132
4.23.4 角膜脂肪沉着132
4.24.2 内皮细胞性色素沉着132
4.24.1 上皮性色素沉着132
4.24 角膜色素沉着132
4.25 圆锥形角膜133
4.26 角膜瘘管133
4.27 角膜囊肿133
4.28.3 梭形细胞癌134
4.28.2 原位癌134
4.28 角膜肿瘤134
4.28.1 磷状细胞癌134
第五章 巩膜与巩膜病的病理135
5.1 应用解剖学135
5.2 组织学137
5.3 巩膜发育异常140
5.3.1 先天性巩膜扩张及巩膜葡萄肿140
5.3.2 先天性巩膜囊肿140
5.3.3 先天性蓝色巩膜140
5.4 从巩膜的组织学看巩膜病变的特点141
5.3.4 先天性巩膜内软骨化生141
5.5 巩膜炎症142
5.5.1 表层巩膜炎(一过性,周期性)142
5.5.2 深层结节性巩膜炎142
5.5.3 坏死性巩膜炎143
5.5.4 后巩膜炎143
5.5.5 恶性巩膜炎144
5.5.6 穿孔性巩膜软化144
5.5.7 转移性化脓性巩膜炎145
5.6 巩膜炎的分类与病因研究的进展145
5.7.1 眼球内容炎与眼球萎缩的病理146
5.7 巩膜穿孔伤与眼内炎146
5.7.2 全眼球炎与眼球痨的病理148
5.7.3 转移性眼球内容炎150
5.8 眼球钝伤与巩膜穿孔151
5.8.1 晶体结膜下脱位152
5.8.2 慢性血眼炎153
5.9 巩膜葡萄肿153
5.10 巩膜囊肿与肿瘤153
5.11 巩膜伤口的愈合154
5.12 有关巩膜及巩膜病变研究的进展154
附:恶性巩膜炎的病理(病例)156
第六章 角膜缘与前房角159
6.1 角膜缘的界限、范围和组织学特点160
6.2 Schlemm管、房角网状组织和梳状韧带163
6.3 房角网状组织的超微结构与功能166
6.4 房角网状组织的老化166
6.5 青光眼的组织病理学167
6.6 前房水的引流168
6.7 前房角的胚胎发育170
6.8 前房角的胚胎发育与青光眼171
6.9 从比较解剖学观点看前房角和房角网状组织的演变171
6.10 影响前房角宽度的因素173
6.11 房角镜下的前房角形态174
6.12 前房角的分型和前房角镜检查的临床应用175
6.13 角膜缘血管网177
6.14 角膜缘淋巴管178
6.15 内眼手术的角膜缘切口179
6.16 角膜缘的伤口愈合180
6.17 眼内引流手术的病理181
6.18 青光眼眼外引流的病理生理及有效滤床的形成181
第七章 虹膜与虹膜疾病183
7.1 解剖学与临床183
7.2 从胚胎发生看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织的连续性185
7.3 虹膜的组织学及其病理反应特点187
7.4 虹膜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与眼病190
7.5 虹膜的伤口愈合191
7.6 活动性虹膜睫状体炎的病理192
7.6.1 睫状充血与虹膜睫状体炎的病理192
7.6.2 角膜后沉着物的病理192
7.6.3 前房Tyndall征的病理193
7.7 外伤性浆液性虹膜睫状体炎(外伤性浸润性虹膜炎)193
7.7.1 外伤性浆液性虹膜睫状体炎的临床过程193
7.7.2 与自发性虹膜睫状体炎相同及相异之处193
7.8 异色性虹膜炎194
7.7.4 与交感性眼炎的相同及相异之处194
7.7.3 与脓毒性眼内容炎的相同及相异之处194
7.9 虹膜新生血管形成195
7.10 虹膜肉芽肿性病变195
7.10.1 虹膜结核瘤195
7.10.2 虹膜梅毒瘤196
7.10.3 虹膜麻风瘤196
7.10.4 虹膜肉样瘤197
7.12.3 黑色素细胞瘤198
7.12.2 虹膜痣:包括上皮样痣及梭形细胞痣198
7.12.1 黑色素增多症198
7.12 虹膜良性瘤变可误诊为恶性黑色素瘤198
7.11.2 与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198
7.11.1 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198
7.11 虹膜恶性黑色素瘤198
7.13 虹膜囊肿199
第八章 睫状体和睫状体病200
8.1 应用解剖学200
8.2 组织学与临床201
8.3 睫状突的组织形态和功能206
8.4 睫状体的生理功能207
8.6.1 急性化脓性睫状体炎208
8.6 睫状体炎208
8.5 睫状体的损伤及其组织反应208
8.6.2 慢性渗出性和成形性睫状体炎209
8.6.3 周边部葡萄膜炎209
8.7 睫状体肉芽肿性病变210
8.7.1 睫状体结核瘤210
8.7.2 睫状体梅毒瘤211
8.7.3 睫状体麻风瘤211
8.7.4 睫状体霉菌性肉芽肿212
8.8 睫状体肿瘤212
8.8.1 睫状体肿瘤的分类212
8.8.3 睫状体恶性黑色素瘤213
8.8.2 睫状体平滑肌瘤213
第九章 脉络膜和脉络膜病理215
9.1 概论215
9.2 脉络膜的解剖组织学及临床215
9.2.1 脉络膜上腔和脉络膜上组织215
9.2.2 脉络膜大、中血管层216
9.2.3 脉络膜毛细血管层217
9.2.4 脉络膜血管的分区218
9.2.5 脉络膜血管的结构与病理219
9.4.1 脉络膜的血液供应224
9.4 葡萄膜的血管分布和血液供应224
9.3 脉络膜的神经分布224
9.4.2 睫状体的血液供应225
9.4.3 虹膜的血液供应225
9.4.4 葡萄膜的血液供应226
9.5 葡萄膜血管的组织学特点226
9.6 葡萄膜血管硬化和眼病228
9.7 葡萄膜的伤口愈合229
9.7.1 虹膜的伤口愈合229
9.7.2 睫状体的伤口愈合229
9.8.1 急性化脓性脉络膜炎的病理与临床230
9.8 脉络膜炎症230
9.7.3 脉络膜的伤口愈合230
9.8.2 亚急性渗出性脉络膜炎的病理232
9.8.3 慢性及亚急性脉络膜炎的临床与病理233
9.9 肉芽肿性葡萄膜炎与非肉芽肿性葡萄膜炎234
9.10 晶体过敏性葡萄膜炎的临床与病理234
9.11 交感性眼炎235
9.11.1 交感性眼炎的临床235
9.11.2 交感性眼炎的病理240
9.11.3 交感性眼炎病因的探讨240
9.11.4 交感性眼炎的鉴别诊断241
9.12.2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243
9.12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243
9.12.1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243
9.12.3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鉴别诊断244
9.13 脉络膜血管瘤245
9.14 脉络膜骨瘤246
9.15 葡萄膜转移性恶性肿瘤247
第十章 视网膜与视网膜病理249
10.1 概述249
10.2 视网膜各层的解剖组织学及其病变的临床表现250
10.3 眼底上几个特殊部位的解剖组织学及其病变的临床特点257
10.3.1 黄斑部和中心凹257
10.3.2 周边部视网膜和锯齿缘260
10.3.3 视神经乳头263
10.4 视网膜的血管分布及血液供应267
10.5 视网膜血管的特点及病变270
10.6 视网膜血管的正常形态及其异常表现271
10.7 结核性视网膜病变273
10.7.1 结核性静脉周围炎274
10.7.2 视网膜团球结核274
10.7.3 结核性渗出性视网膜炎274
10.8 梅毒性视网膜脉络膜炎274
10.8.2 梅毒性血管周围炎275
10.8.3 梅毒性视神经乳头炎275
10.8.1 弥漫性梅毒性视神经网膜炎275
10.9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76
10.10 急性视网膜坏死277
10.11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278
10.12 AIDS病的视网膜炎278
10.13 急性后极部多发行鳞状色素上皮病变279
10.14 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279
10.15 弓型体病性视网膜脉络膜炎279
10.16 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炎280
10.17 老年性黄斑变性281
10.18 玻璃疣的形成及分类282
10.18.1 玻璃疣的起源282
10.18.2 玻璃疣的形态分类283
10.18.3 玻璃疣的临床分类283
10.19 眼底血管样条纹284
10.20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284
10.21 视网膜母细胞瘤285
10.22 视网膜胶质细胞瘤291
10.23 视网膜大量胶质组织增生291
10.25 复位后视网膜的组织病理学292
10.24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D)的组织病理学292
第十一章 晶体及晶体病理293
11.1 晶体的形状、位置293
11.2 晶体囊膜及其病理反应293
11.3 晶体前囊上皮及其病理反应294
11.4 晶体纤维的生理和病理改变295
11.5 晶体悬韧带299
11.6 晶体悬韧带的胚胎学和解剖学299
11.7 白内障的病理及其在病理切片上的辨认300
12.1.1 原始玻璃体302
12.1.2 次级玻璃体302
12.1 玻璃体的胚胎发生和分类302
第十二章 玻璃体及其病理302
12.1.3 三级玻璃体303
12.2 应用解剖学304
12.3 组织学305
12.4 玻璃体混浊307
12.4.1 玻璃体混浊的病理基础及临床意义307
12.4.2 玻璃体本身的改变307
12.4.3 玻璃体腔周围组织的病变308
12.4.4 玻璃体内瘤细胞308
12.5 玻璃体移位309
12.6 玻璃体后脱离309
12.4.5 玻璃体内囊肿形成309
12.7 白内障手术与玻璃体改变310
12.7.1 白内障手术前的玻璃体310
12.7.2 白内障摘出时的玻璃体改变311
12.7.3 玻璃体脱出引起的瞳孔阻塞312
12.7.4 白内障术后延迟的玻璃体改变312
12.7.5 白内障摘除后的玻璃体牵引313
第十三章 视路的解剖组织学及疾病315
13.1 视神经的解剖组织及其病理315
13.1.1 视神经的解剖学315
13.1.2 视神经的组织学317
13.1.3 视神经的鞘膜320
13.1.4 视神经的内部结构320
13.1.5 视神经损伤的病理学321
13.1.6 视神经炎的病理学322
13.1.7 视神经乳头水肿的病理323
13.1.8 视神经萎缩的病理323
13.1.9 视神经乳头玻璃疣323
13.1.10 视神经肿瘤324
13.2 视交叉的解剖组织及其病变325
13.2.1 视交叉与鞍隔及脑垂体的解剖关系326
13.2.2 视交叉与颅底血管的解剖关系327
13.2.3 视交叉邻近结构及其相互关系328
13.2.4 视交叉与第三脑室的关系329
13.2.5 视交叉肿瘤的分类329
13.2.6 视交叉肿瘤的眼部病状329
13.2.7 视交叉肿瘤的全身症状330
13.2.8 视交叉的血液供应330
13.3 蝶骨嵴的解剖及其病变331
13.3.1 蝶骨嵴肿瘤的分类331
13.3.2 蝶骨嵴的解剖学331
13.3.3 蝶骨嵴肿瘤的临床症状331
13.3.5 颅内动静脉瘘332
13.3.4 颅内动脉瘤332
13.3.6 痛性眼肌麻痹症334
13.4 视束335
13.5 外侧膝状体335
13.6 视放射336
13.7 大脑皮质视中枢——纹状区336
13.8 关于视反射中枢的探讨337
第十四章 视路内视觉纤维的分布及其血液供应338
14.1 视觉纤维在视网膜上的分布和排列338
14.2 视觉纤维在视神经内的分布339
14.3 视觉纤维在视交叉内的分布340
14.4 视觉纤维在视束内的分布341
14.5 视觉纤维在外侧膝状体内的分布342
14.6 视觉纤维在视放射内的分布343
14.7 视觉纤维在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的分布344
14.8 常见的视路病变344
第十五章 近视眼的病理346
15.1 概论346
15.2 高度近视眼病理改变的总结347
15.3 周边部视网膜退行性变与高度近视348
15.3.1 周边部视网膜脉络膜变性348
15.3.5 大块色素沉着349
15.3.4 蜗牛爬迹样视网膜变性349
15.3.3 窗格子样视网膜变性349
15.3.2 铺路石样变性349
15.4 锯齿缘部的视网膜及玻璃体350
15.4.1 囊状变性350
15.4.2 视网膜劈裂350
15.4.3 先天性锯齿缘子午线视网膜褶350
15.4.4 颗粒组织351
15.5 高度近视眼中玻璃体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351
15.5.1 子午线褶与玻璃体改变351
15.5.2 颗粒组织与玻璃体改变351
15.5.3 赤道部前眼底色素块与玻璃体351
15.5.5 Wagner遗传性视网膜玻璃体变性352
15.5.4 格子状变形与玻璃体改变352
15.5.6 雪花样视网膜玻璃体变性353
15.5.7 加压变白与不加压变白的病理基础353
15.5.8 视网膜脱离专家及Schepers对加压变白的看法353
第十六章 内眼手术的病理355
16.1 眼内手术与后弹力膜脱离355
16.1.1 纹状角膜炎355
16.1.2 Sondermann环钻术355
16.1.3 边缘部后弹力膜脱离与内眼手术356
16.2 眼内手术与前房角357
16.3.1 前房出血与血影细胞性青光眼358
16.3 继发性开角性青光眼的前房角358
16.3.2 房角后退性青光眼359
16.3.3 晶体溶解性青光眼359
16.3.4 囊性青光眼360
16.3.5 色素性青光眼361
16.3.6 上皮植入性青光眼361
16.3.7 角膜内皮增生症362
16.3.8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362
16.3.9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63
16.3.10 眼睑带状疱疹与开角性青光眼363
16.3.12 眼内铁锈沉着症与继发性开角性青光眼364
16.3.11 眼内恶性黑色素瘤与继发性开角性青光眼364
16.4 抗青光眼手术的病理365
16.4.1 虹膜切除术365
16.4.2 虹膜贯穿术366
16.4.3 睫状体分离术367
16.4.4 内路前房角切开术及房角刮除术367
16.4.5 伊氏环钻术368
16.4.6 虹膜嵌顿术369
16.4.7 巩膜灼瘘术370
16.4.8 巩膜下小梁切除术370
17.1 概述372
第十七章 眼眶解剖及眼眶病372
17.2 眼眶四壁373
17.3 眼眶壁上的裂和孔376
17.4 眼眶骨膜378
17.5 眼肌、眼肌鞘膜和眼眶筋膜379
17.6 眼部有关节制韧带的解剖与临床383
17.7 眼眶筋膜和眶内间隙384
17.8 眼眶蜂窝织炎385
17.9 眼球筋膜炎386
17.10 眼眶骨及骨膜炎386
17.11 眼眶结核与眼眶肉样瘤病387
17.13 眼眶窦性血管瘤388
17.12 眼眶梅毒388
17.14 眼眶淋巴管瘤390
17.15 眼眶神经鞘瘤392
17.16 眼眶神经纤维瘤及神经纤维瘤病393
17.17 眼眶神经母细胞瘤394
17.18 眼眶横纹肌肉瘤395
17.19 眼眶恶性淋巴瘤397
17.20 眼眶炎性假瘤398
17.21 特发性多灶性纤维化合并眼眶硬化性炎症400
17.22 Craves眼眶病变402
17.23 眼眶嗜伊红肉芽肿404
第十八章 眶内神经405
18.1 三叉神经405
18.1.1 三叉神经的表面起点、分支及路径405
18.1.2 三叉神经核408
18.1.3 三叉神经的核上通路及中枢联系408
18.2 动眼神经409
18.2.1 动眼神经的表面起点、分支及路径409
18.2.2 动眼神经核及其联系411
18.3 滑车神经412
18.3.1 滑车神经的表面起点及其路径412
18.4 外展神经414
18.3.2 滑车神经核及其联系414
18.4.1 外展神经的表面起点及路径415
18.4.2 外展神经核及其联系415
18.5 动眼、滑车及外展神经的中枢联系416
18.6 面神经416
18.6.1 面神经的表面起点及其路径417
18.6.2 面神经的分支417
18.6.3 面神经核及核上联系417
18.6.5 面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418
18.6.4 面神经的成分及功能418
第十九章 泪器与泪器病419
19.1 泪腺的解剖组织学及其病变特点419
19.2 泪道的解剖学及组织学423
19.3 沙眼性泪小管炎429
19.4 放线菌性泪小管炎429
19.5 泪腺脱垂与异位430
19.6 泪腺炎430
19.7 泪囊炎431
19.8.1 泪腺肿瘤的解剖组织学基础432
19.8.2 泪腺肿瘤的病理分型432
19.8 泪腺肿瘤432
19.8.3 泪腺良性混合瘤433
19.8.4 泪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标准435
19.8.5 良性泪腺混合瘤的治疗及预后435
19.8.6 恶性泪腺混合瘤436
19.8.7 泪腺腺样囊性癌(圆柱瘤)437
19.8.8 泪腺肿瘤的鉴别诊断438
19.8.9 泪腺肿瘤的治疗438
19.8.10 泪腺淋巴上皮病438
19.10 泪囊肿瘤439
19.9 泪腺窝肿瘤的分类439
第二十章 眼的植物神经与瞳孔441
20.1 交感神经在眼部的分支及其分布441
20.2 眼交感神经的成分和功能441
20.3 眼的副交感神经443
20.4 瞳孔445
20.4.1 瞳孔的形状和眼病445
20.4.2 瞳孔的扩大和缩小446
20.4.3 瞳孔反射及其异常448
第二十一章 母斑瘤451
21.1 血管、脑、三叉神经综合征451
21.2 神经纤维瘤病451
21.4 脑-视网膜动静脉瘤综合征453
21.3 结节性硬化453
21.5 视网膜-小脑血管瘤病454
21.6 小脑性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455
21.7 脑-视网膜动静脉瘤综合征455
第二十二章 胶原病、血管炎及皮肤黏膜病的眼部病变456
22.1 弥漫性胶原病的眼部表现456
22.1.1 胶原病的病理学456
22.2 各型胶原病的全身改变及眼部表现458
22.2.1 急性播散性红斑狼疮458
22.2.2 多发性结节性动脉炎459
22.2.5 慢性关节强直性脊椎炎460
22.2.3 类风湿性关节炎460
22.2.4 Still病460
22.2.6 皮肌炎461
22.2.7 血清病461
22.3 血管炎性疾病461
22.3.1 血栓形成性闭塞性脉管炎461
22.3.2 紫斑综合征462
22.3.3 结节红斑462
22.3.4 多型性红斑462
22.3.5 巨细胞性颞动脉炎462
22.4.1 多型性红斑综合征463
22.4 皮肤黏膜病变463
22.4.2 白塞病464
22.4.3 Reiter综合征465
22.5 肉芽肿性病变465
22.5.1 Wegenar肉芽肿病465
22.5.2 环状肉芽肿466
22.5.3 类风湿性结节466
附录一 眼综合征467
Adie 综合征467
Amaurosis Fugax 综合征467
Axenfeld 综合征468
Axenfeld-Schüreeberg 综合征468
A-V 综合征468
Argyll-Robertson 综合征468
Barré-Liéou 综合征469
Basement-membrane exfolliution 综合征469
Batten-Moyou 综合征469
Benson 综合征469
Behr 综合征469
Bell 综合征469
Buerger 综合征470
Bing-Neel 综合征470
Best 综合征470
Benign abducens palsy 综合征470
Benedikt 综合征470
Bernard 综合征470
Bogorad 综合征471
Bonnet-Dechaume-Blanc 综合征471
Brown 综合征471
Bourneville 综合征471
Carotid artey system ischemia 综合征471
Carson 综合征471
Cogan-Reese 综合征472
Crush 综合征472
Chandler 综合征472
Cogan 综合征472
Cushing 综合征Ⅰ473
Cushing 综合征Ⅱ473
Cushing 综合征Ⅲ473
Crouzon 综合征473
Dandy-Walker 综合征473
Devic 综合征474
Diver 综合征474
Dalrymple 综合征474
Davis 综合征474
Down 综合征475
Duane 综合征475
Edward 综合征475
Elschnig 综合征Ⅰ475
Elschnig 综合征Ⅱ475
Empty sella 综合征475
Fabry 综合征476
Foix 综合征476
Felty 综合征476
Espildora-luqua 综合征(黑矇偏瘫综合征)476
Erb-Goldflam 综合征476
Foster-Kennedy 综合征477
Foville 综合征477
Franceschetti-Kaufman 综合征477
Francois 综合征Ⅰ477
Francois 综合征Ⅱ477
Foramen lacerum 综合征478
Forsius-Eriksson 综合征478
Fuchs 综合征Ⅰ478
Fuchs 综合征Ⅱ478
Garcin 综合征479
Fuchs 综合征Ⅴ479
Fuchs-Salzman-Terrien 综合征479
Fuchs 综合征Ⅲ479
Fuchs 综合征Ⅳ479
Gorliln-Goltz 综合征480
Gradenigo 综合征480
Gregg 综合征480
Groenblad-Strandberg 综合征480
Guillian-Barre 综合征480
Horner 综合征481
Hydrostatic pressure 综合征481
Hunt 综合征481
Heerford 综合征481
Hand-Schüler-Christian 综合征481
Hyperviscosity 综合征482
Lowe 综合征482
Marchessani 综合征482
Marcus-Gun 综合征482
Marfan 综合征482
Mikulicz 病483
Mikulicz 综合征483
Millard-Gübler 综合征483
Niemann-Pick 综合征484
Moebius 综合征Ⅱ484
Moebius 综合征Ⅰ484
Mikulicz-sj?gren-Hecfordt 综合征484
Miller 综合征484
Parinaud 综合征485
Peter 综合征485
Posnar-Schlossmann 综合征485
Raymond-Cestan 综合征485
Readur 综合征485
Ruthmund 综合征485
sj?gren 综合征485
Strabismus-Fixus 综合征486
Terry 综合征486
Von Der Hoeve 综合征490
Waldenstr?m 综合征490
Terson 综合征490
Triangle 综合征490
Tolosa-Hunt 综合征490
Weber 综合征491
Weber-Christian 综合征491
Wernieke 综合征491
Wyburn-Mason 综合征491
附录二 眼解剖数值492
主要参考文献499
后记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