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汽车排放及控制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汽车排放及控制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51/31784919.jpg)
- 龚金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ISBN:978711406834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97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08页
- 主题词:汽车排气-空气污染控制-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汽车排放及控制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环境污染与保护1
1.2 汽车排放污染物及危害4
1.2.1 一氧化碳(CO)5
1.2.2 碳氢化合物(HC)6
1.2.3 氮氧化物(NOx)6
1.2.4 光化学烟雾7
1.2.5 微粒8
1.3 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8
第2章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10
2.1 一氧化碳10
2.1.1 一氧化碳的生成机理10
2.1.2 影响一氧化碳生成的因素12
2.2 碳氢化合物13
2.2.1 碳氢化合物的生成机理14
2.2.2 影响碳氢化合物生成的因素17
2.3 氮氧化物18
2.3.1 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18
2.3.2 影响氮氧化物生成的因素20
2.4 微粒23
2.4.1 微粒的生成机理23
2.4.2 影响微粒生成的因素27
第3章 汽车发动机的排放特性30
3.1 发动机的稳态排放特性30
3.1.1 汽油机的稳态排放特性30
3.1.2 柴油机的稳态排放特性32
3.2 发动机的瞬态排放特性36
3.2.1 汽油机的瞬态排放特性36
3.2.2 柴油机的瞬态排放特性38
第4章 汽油机机内净化40
4.1 概述40
4.1.1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40
4.1.2 汽油机的主要排放物41
4.1.3 汽油机机内净化的主要措施41
4.2 汽油喷射电控系统42
4.2.1 典型汽油喷射电控系统42
4.2.2 喷油控制45
4.2.3 点火系统的控制49
4.2.4 怠速转速控制51
4.2.5 缸内直接喷射54
4.3 低排放燃烧系统57
4.3.1 稀薄燃烧系统57
4.3.2 分层燃烧系统61
4.3.3 高压缩比燃烧系统64
4.4 废气再循环65
4.4.1 废气再循环的工作原理65
4.4.2 EGR率对汽油机净化与性能的影响67
4.5 其他机内净化措施68
4.5.1 涡轮增压技术68
4.5.2 多气门技术69
第5章 柴油机机内净化70
5.1 概述70
5.1.1 柴油机的燃烧过程70
5.1.2 柴油机的主要排放污染物71
5.1.3 柴油机的机内净化技术71
5.2 低排放燃烧系统72
5.2.1 非直喷式燃烧系统72
5.2.2 直喷式燃烧系统74
5.3 低排放柴油喷射系统76
5.3.1 喷油压力76
5.3.2 喷油规律77
5.3.3 喷油时刻78
5.4 多气门技术79
5.4.1 气流组织79
5.4.2 多气门80
5.5 增压技术81
5.5.1 工作原理81
5.5.2 增压对排放的影响86
5.6 废气再循环系统87
5.6.1 系统构成87
5.6.2 废气再循环率对柴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89
5.7 电控柴油喷射系统90
5.7.1 位置控制系统91
5.7.2 时间控制系统92
5.7.3 电控高压共轨系统93
第6章 汽油机后处理净化97
6.1 概述97
6.2 三效催化转化器97
6.2.1 三效催化转化器的基本结构98
6.2.2 催化反应机理99
6.2.3 三效催化剂及其劣化机理102
6.2.4 三效催化转化器的性能指标105
6.2.5 三效催化转化器工作过程模拟108
6.2.6 三效催化转化器的匹配112
6.3 热反应器115
6.4 空气喷射115
第7章 柴油机后处理净化117
7.1 概述117
7.2 微粒捕集器118
7.2.1 过滤机理119
7.2.2 过滤体材料及其结构121
7.2.3 再生技术125
7.3 NOx机外净化技术133
7.3.1 NOx吸附催化还原133
7.3.2 NOx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134
7.3.3 NOx的选择性催化还原134
7.3.4 用等离子辅助催化还原137
7.4 氧化催化转化器138
第8章 燃料与排放141
8.1 燃料对排放的影响141
8.1.1 汽油对排放的影响141
8.1.2 柴油对排放的影响144
8.2 燃料的改善146
8.2.1 汽油的改善146
8.2.2 柴油的改善146
8.3 代用燃料147
8.3.1 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147
8.3.2 醇类燃料151
8.3.3 植物油154
8.3.4 氢气155
第9章 汽车排放污染物净化方案及分析156
9.1 汽油车排放污染物净化方案156
9.2 柴油车排放污染物净化方案158
9.3 混合动力车160
9.3.1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概况160
9.3.2 混合动力汽车的类型和控制策略160
9.3.3 混合动力汽车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63
第10章 汽车排放测试166
10.1 汽车排放污染物取样系统166
10.1.1 直接取样系统167
10.1.2 稀释取样系统168
10.1.3 定容取样系统170
10.2 排气成分分析仪172
10.2.1 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NDIR)172
10.2.2 化学发光分析仪(CLD)173
10.2.3 氢火焰离子型分析仪(FID)174
10.2.4 顺磁分析仪(PMA)174
10.2.5 气相色谱仪(GC)175
10.3 微粒测量与分析176
10.3.1 微粒质量测量176
10.3.2 微粒成分分析177
10.4 烟度测量与分析178
10.4.1 滤纸式烟度计178
10.4.2 消光式烟度计179
10.5 汽油车非排气污染物的测量与分析180
10.5.1 曲轴箱排放物180
10.5.2 蒸发排放物180
第11章 排放标准182
11.1 国外汽车排放标准182
11.1.1 美国汽车排放标准182
11.1.2 欧洲汽车排放标准184
11.1.3 日本汽车排放标准186
11.2 我国汽车排放标准187
11.2.1 1993年颁布的排放标准188
11.2.2 1998年北京市颁布的汽车排放标准189
11.2.3 1999年颁布的排放标准189
11.2.4 2001年颁布的排放标准191
11.2.5 2002年颁布的排放标准192
11.2.6 2005年颁布的排放标准192
参考文献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