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和谐论:当代中国新社会治理理念的理性省思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社会和谐论:当代中国新社会治理理念的理性省思](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2266265.jpg)
- 张晓东,顾玉平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721404978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17页
- 主题词:英语课-课堂教学-教学研究-小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和谐论:当代中国新社会治理理念的理性省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和谐社会理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现实逻辑1
第一章 和谐思想的逻辑历史考察1
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1
(一)人与自身的和谐2
(二)人与人的和谐6
(三)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10
(四)人与社会相和谐13
二、西方哲人的和谐社会思想17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科学思想29
(一)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30
(二)消灭私有制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35
(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和谐的目标39
(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诉诸改造世界的实践41
第二章 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社会矛盾论47
一、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几个突出矛盾48
(一)经济利益矛盾49
(二)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矛盾52
(三)思想道德矛盾56
(四)人与自然的矛盾58
二、处理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矛盾要着眼于矛盾同一性59
(一)对立统一是变化发展的动力60
(二)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辩证考察62
(三)同一性:量变状态下的主导属性66
(四)和谐:矛盾同一性主导下的动态协调状态68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新矛盾发展观71
第三章 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觇标86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86
(一)以人为本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概念87
(二)构建和谐社会凸显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90
二、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93
(一)“三树立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体内容93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本之“魂”97
(三)推进科学发展实践:“以人为本”价值灵魂的实践特质101
三、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人本目标105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内涵106
(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归宿119
(三)“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社会主义四个文明建设133
第四章 “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140
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石140
(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141
(二)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问题148
(三)公有制占主体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152
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经济基础156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以公有制为基础156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体现了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和谐统一162
(三)只有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才能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69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搞“私有化”173
(一)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统一: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体制基础173
(二)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关系182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私有化根本对立190
第五章 “四大整合”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建构194
一、利益关系整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194
(一)当前社会利益矛盾和冲突的主要表现195
(二)利益关系矛盾和冲突的辩证考察199
(三)在改革发展中协调整合利益关系,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础202
二、制度整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207
(一)当前我国社会制度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与基本对策208
(二)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212
三、文化价值整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柱215
(一)构建和谐文化、加强文化价值整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15
(二)和谐文化建设与文化价值整合的主要内容219
四、社会整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222
(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整合222
(二)全面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224
(三)在社会整合中激发活力、增进团结和睦227
第六章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党的建设230
一、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的价值旨归230
二、求真务实:党的思想路线的与时俱进240
(一)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不竭源泉241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使命247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要求252
三、独立自主: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256
(一)独立自主原则的渊源与创立256
(二)独立自主的返本与开新266
(三)执政精神的时代延伸272
四、民主政治:和谐政治的历史起点275
(一)党内民主是民主政治的“枢纽”276
(二)必须从制度上突破官僚主义的瓶颈281
(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291
参考文献294
后记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