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伦理中国 中华六家道德学说精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张岱年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ISBN:9787506866415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432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448页
- 主题词:伦理学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伦理中国 中华六家道德学说精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张岱年1
导论&许抗生1
上篇 儒家伦理学说14
第一章 春秋末年孔子儒家伦理思想体系的建立&田永胜14
第一节 孔子伦理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14
一、西周社会的伦理思想14
二、春秋时期的社会变迁与礼崩乐坏的道德危机15
三、鲁国文化氛围对孔子的熏陶17
第二节 孔子伦理思想的构建18
一、礼学18
二、仁学20
三、理想人格与道德境界——圣人与君子24
四、道德修养论26
第三节 中西伦理思想的两位奠基人28
第二章 战国时期儒家伦理思想的发展&田永胜33
第一节《大学》伦理思想33
一、论“修身”33
二、《大学》“内圣外王”之道35
第二节《中庸》伦理思想37
一、《中庸》伦理思想的渊源38
二、子思对孔子中庸思想的继承与发展38
三、对中庸之道的反思43
第三节 孟子伦理思想43
一、性善论43
二、仁政说46
三、仁义学说50
四、道德修养论52
第四节 荀子伦理思想55
一、性恶论55
二、化性起伪说59
第五节《易传》伦理思想65
一、论道德的起源65
二、反身修德说68
三、振民育德说71
第三章 两汉时期儒家伦理思想独尊地位的确立及其发展&聂保平74
第一节 汉初儒家伦理思想的复兴与独尊74
第二节 董仲舒对儒家伦理思想的新发展78
一、天人感应——董仲舒伦理学说的理论基础79
二、论“仁”“义”80
三、论人性善恶84
四、论“三纲”85
第三节 官方钦定的《白虎通德论》的伦理思想86
一、论“忠”与“礼”87
二、论“三纲”“六纪”“五常”89
三、论性情与道德修养和教化91
第四章 汉末魏晋南北朝随唐时期儒家伦理思想的危机与复兴&聂保平93
第一节 汉末魏晋南北朝玄、佛思想的兴盛与儒家伦理的危机93
一、玄学的兴起94
二、佛教之兴起96
三、儒家伦理之危机100
第二节 隋代王通《文中子》的复兴儒学及其伦理思想103
一、忧道与志道103
二、仁义与利欲105
三、诫慎与尽性107
第三节 唐代韩愈、李翱的复兴儒学及其伦理学说110
一、复兴儒学110
二、德与仁、义113
三、性情说114
四、修学说118
第五章 宋明新儒学伦理思想的兴起与昌盛&强昱 杨立华121
第一节 周敦颐的伦理思想122
一、“诚”——最高的哲学范畴和最高的道德规范122
二、主静寡欲的修养方法和重师贵友的道德教化123
三、孔颜乐处——道德的理想境界126
第二节 张载的伦理思想127
一、破斥释老,建立儒学伦理的气本论哲学基础128
二、心统性情的道德学说131
三、变化气质的道德修养方法134
四、“民胞物与”的人格理想136
第三节 王安石的新学伦理思想138
一、新学的哲学基础138
二、人性论141
三、道德修养论144
第四节 程颢的理学伦理思想146
一、理本论哲学基础147
二、人性论与“一天人”说151
三、与物同体的圣人境界153
第五节 程颐理学的伦理思想155
一、理本论哲学基础155
二、格物致知的道德修养方法157
三、“大中”的理想目标与处事方式160
第六节 朱熹的伦理学说163
一、心性诸说163
二、修养方法诸说167
第七节 陆九渊心学的伦理学说172
一、心即理172
二、修养方法173
三、鹅湖之会174
四、义利之辨175
第八节 陈亮、叶适的伦理思想及其对理学的批评176
一、陈亮的伦理思想及其对理学的批评176
二、叶适的伦理思想及其对理学的批评178
三、小结180
第九节 王阳明心学的伦理学说180
一、人格理想180
二、心即理说182
三、教法几更183
四、小结187
第十节 王门后学的伦理学说187
一、天泉证道188
二、严滩答问189
三、格物之辩190
四、小结194
第六章 明清之际与清代儒家伦理思想的演变&彭运生195
第一节 黄宗羲的政治伦理观及其对君主专制主义伦理思想的抨击196
一、崭新的政治伦理观196
二、修心持敬的道德修养说197
三、心的自觉与人生价值观199
第二节 颜元的道德实践说200
一、反对空谈性理,力倡实学习行200
二、习行说的现实主义进步性及其经验主义的局限性202
第三节 王夫之的伦理思想及其对宋明理学的修正204
一、性善论与“性日生而日成”说204
二、知行观205
三、中行说206
第三节 戴震的伦理学说及其对宋明理学伦理思想的批评208
一、理气、理欲之辩——对宋明理学的批评209
二、达民情遂民欲的圣人观211
下篇道、墨、法三家和佛、道两教的伦理学说221
道家的伦理思想&郑开 聂保平221
第一章 老子的伦理思想226
第一节论“道”与“德”226
第二节 人性论230
一、本然之性:朴(素)与婴儿(赤子)230
二、本然之心:无欲、无知233
第三节 伦理原则239
一、自然原则240
二、无为原则245
三、“反”的原则248
第二章《庄子》的伦理思想252
第一节《庄子》的批判意识252
一、批判“仁义”253
二、揭示伦理的相对性255
三、道德的谱系258
第二节《庄子》的真性论思想259
一、真性论260
二、真性论的理论意义264
三、道德理想与道德修养272
第三节《庄子》伦理思想的超越性276
一、逍遥论277
二、乘道德而浮游:自由精神的实践准则284
第三章 黄老道家的伦理思想296
第一节 先秦黄老道家的伦理思想297
一、齐国黄老道家的伦理思想297
二、楚国黄老道家的伦理思想308
第二节 汉代《淮南子》的伦理思想317
一、《淮南子》的人性论318
二、《淮南子》的伦理价值观323
三、黄老道家伦理思想在东汉的余波327
第四章 魏晋新道家(玄学)的伦理思想332
第一节 何晏、王弼玄学的伦理学说332
一、论“道”与“德”332
二、论“仁”“义”“礼”334
三、论性情与成圣337
四、论理想的道德境界339
第二节 嵇康、阮籍对儒家伦理思想的抨击341
一、自然与旷达342
二、对儒家伦理的抨击344
三、理想道德境界347
第三节 郭象的伦理学说348
一、论自然与独化348
二、论性分之理350
三、论“仁”“义”“礼”352
四、论“坐忘”与“逍遥”356
五、论社会伦理理想357
六、道德人格理想358
墨家的伦理思想&赵海峰360
第一章 墨子的伦理学说361
第一节 论兼爱361
第二节 论义利363
第三节 论节约365
第四节 论人类道德出于天意367
第五节 论道德修养与道德教育369
第二章 后期墨家的伦理思想372
第一节对“兼爱”说的发挥372
第二节 义利观374
第三节 论志功375
法家的伦理思想&赵海峰377
第一章 法家商鞅、韩非的非道德主义伦理思想及其对儒家伦理思想的批评378
第一节 商鞅的非道德主义伦理思想及其对儒家伦理思想的批评378
第二节 韩非的非道德主义伦理思想及其对儒家伦理思想的批评380
一、人性自利说380
二、对儒家仁义道德的批评385
三、公私之辩388
第二章 齐法家的伦理学说391
第一节 通论道德391
第二节 论道德规范393
第三节 人性论与义利观396
第四节 道德修养与道德教育398
佛教的伦理思想&聂清401
第一章 原始佛教伦理思想的传入及其在我国的演变402
第二章 大乘佛教伦理思想的传入及其在我国的演变413
道教的伦理思想&许抗生424
第一章 道教神仙学与儒家伦理思想的结合425
第二章 道教伦理思想对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430
后记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