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远程接入网络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远程接入网络](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2827006.jpg)
- (美)ChanderDhawan著;郭志刚,寿国础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08345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83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517页
- 主题词:远程网络-接入网 接入网-远程网络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远程接入网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部分 远程网络接入--市场、应用与经济性3
第1章 远程网络接入概况3
1.1 利用移动计算来定义远程接入4
1.2 推动远程网络接入的商业需求6
1.3 推动远程网络接入的社会及环境因素8
1.4 推动远程网络接入的技术因素9
1.5 不同用户规模的机构--小型、中型及大型企业11
1.6 RNA市场--一个成长的行业14
1.6.1 远程接入服务器市场15
1.6.2 调制解调器子市场16
1.7 目前形势的评估18
1.6.3 客户远程接入软件18
1.7.1 对现存LAN应用透明19
1.7.2 简易的安装20
1.7.3 可以满足各种用户的多种选择20
1.7.4 按用户的要求进行技术升级20
1.7.5 应用集成与通信方案的分离20
1.7.6 缺乏与其它技术兼容的企业范围的结构21
1.7.7 某种程度上的随意增长需要专业的引导21
1.8 未来的展望22
小结24
第2章 远程接入的应用25
2.1 适于远程接入应用的特性26
2.1.1 第一代远程接入应用--简单局域网应用27
2.2 应用种类28
2.1.2 移动意识应用设计的定义28
2.2.1 横向远程接入技术的应用29
2.2.2 要求广泛用户化的普通横向业务41
2.2.3 纵向应用--特殊的行业42
总结51
第3章 远程接入的商业框架53
3.1 创建一个商业框架的方法54
3.1.1 确定难以定量的效益55
3.1.2 增强的加权方案56
3.1.3 估算有形与无形成本和效益的全过程56
3.2 成本57
3.2.1 有形成本57
3.2.2 无形成本60
3.3 效益61
3.3.1 有形效益61
3.3.2 无形效益62
3.4 投资回报63
3.5 投资回报的工业应用63
总结63
第2部分 远程网络接入技术解决方案和结构67
第4章 远程接入是如何工作的--不同的解决方法67
4.1 远程接入所涉及的基本技术68
4.1.1 基本远程接入问题和解决方案70
4.2 远程接入解决方案组件和各自的角色72
4.2.1 远程部件72
4.2.3 在通信服务器端73
4.2.2 网络连接73
4.3 远程接入方式74
4.3.1 公告牌系统--BBS74
4.3.2 远程控制模式78
4.3.3 远程节点模式86
4.3.4 电子邮件网关91
4.3.5 混合型结构--远端节点和远程控制95
4.3.6 各种远程接入方式的比较95
4.4 远程接入通信服务器(RACS和RAS)95
4.4.1 远程接入服务类型97
4.4.2 远程接入服务器--一些厂家的产品实例99
4.5 远程接入和LAN网桥、路由器和交换机112
总结113
第5章 远程接入技术结构115
5.1 商业用户信息访问的需求对技术结构的影响117
5.2 硬件技术结构118
5.2.1 RAS和MCSS121
5.3 针对远程接入的网络结构121
5.4 软件技术结构122
5.4.1 软件组件122
5.4.2 基于代理的客户机/服务器的软件范例125
5.4.3 基于代理的软件技术126
5.4.4 智能代理功能130
5.4.5 能否实现客户机--代理--服务器(C-A-S)结构130
5.6.1 超出LAN应用范围的应用套件131
5.6 远程接入的结构问题131
5.5 从结构角度考虑互操作性131
5.6.2 使LAN的应用最终可面向移动用户132
5.6.3 选择远端操作系统和客户机软件132
5.6.4 用于无线和有线交换网络的单通信服务器132
5.6.5 单台和多台通信服务器比较133
5.6.6 具有远程节点和远程控制的混合型通信服务器133
5.6.7 系统方案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133
5.6.8 将互联网作为VPN的远程接入方案133
5.6.9 网络互连产品的集成和兼容性134
5.6.10 规范的不完整134
5.7 远程接入环境中的通用移动计算结构134
5.8 集成结构框架的技术原则135
5.9 开发技术结构的方法136
总结137
第3部分 远程接入网络的选择141
第6章 远程接入网络的选择--PSTN141
6.1 公众交换电话网络--远程接入的主要方式142
6.2 PSTN调制解调器144
6.2.1 PSTN调制解调器标准145
6.2.2 香农定理和PSTN上可能的最大数据速率146
6.2.3 US Robotics的用于更高速远程接入的x2调制解调器技术(56 kbit/s)146
6.2.4 PSTN调制解调器特性149
6.3 使用PSTN远程接入的技术问题150
6.3.1 PSTN网络作远程接入的合适性150
6.3.2 在PSTN中的性能优化151
总结161
第7章 远程接入网络的选择--ISDN163
7.1 ISDN作为远程接入的高速交换数据连接164
7.2 什么是ISDN165
7.3 在公众网上运行ISDN的好处166
7.4 ISDN应用167
7.5 ISDN术语168
7.5.1 SPID168
7.5.2 ISDN地址码169
7.5.3 BONDING169
7.6 ISDN怎样提供网络服务169
7.6.3 D信道170
7.6.4 接入接口--BRI和PRI170
7.6.1 信道带宽170
7.6.2 B信道170
7.6.5 ISDN功能设备171
7.6.6 终端设备类型172
7.6.7 网络终端类型172
7.7 ISDN参考点172
7.8 ISDN带宽管理选项174
7.9 ISDN硬件和网络方案176
7.9.1 对于ISDN路由/网桥的通信网软件设置177
7.10 ISDN网络方案178
7.11.1 物理的连接速度和有效的连接速度--压缩的魔力180
7.11 ISDN的工作性能和远程接入180
7.11.2 远程接入服务器对吞吐量的影响181
7.12 在选择ISDN路由/远程接入服务器时的考虑181
7.13 ISDN需要花费多少182
7.14 关于ISDN远程接入的实现问题182
7.14.1 ISDN可用性、价格和支持182
7.14.2 对ISDN更复杂的设置183
7.14.3 应用上的不兼容性183
7.14.4 用户端(远程CPE)和服务器端(主CPE)的考虑183
7.14.5 远程用户节点TCP/IP地址的分配184
7.14.6 哄骗和过滤来避免不必要的网络流量184
7.15 比较ISDN和其它的网络服务184
7.16 模拟和ISDN的结合--一种更普通的方案185
7.17 关于ISDN的更多的信息186
总结186
第8章 远程接入网络的选择--ADSL和Cable189
8.1 ADSL--远程接入的高速链路190
8.2 ADSL和相关术语191
8.3 在用户环路上速率从音频PSTN到1.544Mbit/s以上192
8.3.1 DSL--ISDN的数字用户线195
8.3.2 T1或E1196
8.4 HDSL--高速数字用户环路197
8.4.1 SDSL--单线数字用户线198
8.5 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198
8.5.1 ADSL的容量200
8.5.2 ADSL技术--它怎样工作?201
8.5.3 ADSL调制方案--DMT和CAP202
8.5.4 ADSL--概念性的网络图表203
8.5.5 ADSL硬件--早期的产品设备205
8.5.6 ADSL成本206
8.5.7 ADSL标准和协会206
8.5.8 目前ADSL的应用状况207
8.6 VDSL--甚高速率数字用户线208
8.6.1 其它用于VDSL的术语--VADSL和BDSL209
8.7 一种替代方法--线缆调制解调器210
8.7.1 线缆调制解调器的速度和成本210
8.7.2 线缆调制解调器的优势210
8.7.3 电缆调制实施的时间表211
8.7.4 电缆网络的不对称特性212
8.8 使用ADSL的ATM与电缆调制的综合213
8.9 各种无端接入网络性能的比较213
总结215
第9章 远程接入网络的选择--Internet217
9.1 互联网--对于远端接入正在流行的选择218
9.2 对于远端接入使用互联网的益处219
9.2.1 对于远端接入使用互联网所涉及的一些问题221
9.3 远端接入的互联网应用的适用性221
9.4 你必须知道的互联网术语和论点222
9.5 了解互联网的组成,包括它的干线224
9.5.2 谁拥有互联网225
9.5.3 互联网干线225
9.5.1 什么是互联网225
9.5.4 互联网路由器--互联网重要的组成部分228
9.5.5 互联网示例--如何使我的邮件得到发送228
9.5.6 TCP/IP--通用的互联网传输语言229
9.6 另一些关系到远端接入的互联网组成229
9.7 互联网的网络方案230
9.7.1 互联网作为远端接入服务器231
9.7.2 允许局域网用户接入互联网232
9.7.3 互联网的虚拟个人网络--LAN-WAN的综合232
9.7.4 优化的、更先进的互联网模式--Java Applet和Web服务器233
9.8 互联网远端接入服务器产品示例234
9.8.1 Shiva的WebRover234
9.8.2 Novell的网络服务器235
9.8.3 微软为NT设置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器236
9.8.4 Cisco的互联网路由器236
9.9 作为远端接入服务器评测互联网的因素237
9.9.1 用户数量和每个用户的平均使用时间237
9.9.2 连接种类--PSTN、ISDN、ADSL或有线调制解调器方式238
9.9.3 是否远端或局域网用户需要远端接入服务238
9.9.4 使用的简单程度238
9.9.5 网络操作系统和支持的协议239
9.9.6 性能239
9.9.7 费用241
9.9.8 网络管理241
9.9.9 安全管理241
9.10 虚拟专用拨号网络(VDPN)--基于互联网的远端接入243
9.10.1 VDPN的产品设置245
9.10.3 VDPN引起的远端接入网的完善246
9.10.2 当评估产品时所要考虑的VDPN特性246
9.11 专用网络和基于互联网的VDPN的比较--一种应用的前景247
总结248
第10章 远程接入网络的选择--无线网络251
10.1 采用无线网络技术实现远程接入的原因252
10.2 无线计算应用的商业必要性和经济理论基础253
10.3 无线网络是如何改变远程接入解决方案的255
10.4 了解无线计算解决方案组件257
10.4.1 终端用户设备--笔记本电脑和无线调制解调器257
10.4.3 无线网络组件258
10.4.4 频率复用概念258
10.4.2 特殊移动通信服务交换机(MCSS)258
10.5 了解无线网络的基本特性259
10.5.1 无线频谱资源有限性、无线网络传输速率较低259
10.5.2 与有线网络相比、无线网络的覆盖区域会不断变化,其可靠性亦较低260
10.5.3 各种专用无线网络技术260
10.5.4 与有线网络相比、无线网络的成本较高260
10.5.5 尚待标准化的无线网络261
10.6 无线网络的深入研究261
10.6.1 特殊/专用移动通信服务(SMR/PMR)262
10.6.2 寻呼网络262
10.6.3 电路交换蜂窝网络266
10.6.4 CDPD(蜂窝数字分组数据网络)267
10.6.5 ARDIS--一种分组交换无线网络268
10.6.6 RAM Mobile Data(Mobitex)270
10.6.7 ESMR-Nextel271
10.6.8 Metricom Ricochet网络--广域网(WAN)还是城域网(MAN)?272
10.6.9 个人通信系统和数字蜂窝通信273
10.6.10 卫星通信网络274
10.6.11 无线网络之比较276
10.7 无线网络的发展趋势278
10.8 远程接入和无线网络体系结构的关键问题278
10.9 实现无线网络的关键问题279
10.9.1 将无线电子邮件应用作为第一个无线应用279
10.9.2 选择正确的电子邮件应用软件包279
10.9.6 选择正确的技术和网络体系280
10.9.5 选择正确的网络和服务提供商280
10.9.4 内部消息业务和外部消息业务280
10.9.3 谁可以优先使用无线应用280
10.9.7 策略和决策281
10.9.8 安全性和网络管理281
10.9.9 在首次展示无线应用之前进行引导281
10.9.10 将商务进程重构为移动计算和消息应用的一部分281
10.9.11 社会学问题281
总结282
第4部分 企业网中的远程接入285
第11章 远程接入和交换--在企业网中的关系285
11.1 远程接入网--企业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86
11.2 企业网络--分层方法287
11.3.1 局域网中共享与交换媒体的比较288
11.3 企业网络的优化288
11.3.2 LAN交换289
11.3.3 信元交换290
11.3.4 协议交换292
11.4 远程接入网基本构造注意事项293
11.4.1 远程接入网293
11.4.2 带宽和性能约束293
11.4.3 网络最优化注意事项294
总结295
第12章 远端接入--网络选择的比较297
12.1 影响网络选择的因素299
12.1.3 接入所需的带宽和速度300
12.1.2 运行中的批处理或交互式处理300
12.1.1 运行适配度300
12.1.4 对响应时间的需求301
12.1.5 结果的可用度和覆盖性301
12.1.6 实时(随时随地)接入301
12.1.7 通信网使用费率301
12.1.8 网络结构的兼容性301
12.1.9 协议和通信软件的综合性302
12.1.10 安全性和网络管理302
12.1.11 网络提供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完备性302
12.1.12 网络的前景302
12.2 网络选择的估计302
12.3 网络选择的比较303
12.4 对于远程接入的网络改变情况306
12.5 在网络选择中Internet的影响307
12.6 混合解决方法的需要--通过一个服务器的多个网络307
12.7 综合网络提供者的出现308
总结308
第五部分 远程接入系统集成311
第13章 远程接入系统和应用程序设计问题311
13.1 系统设计问题312
13.1.1 远程接入网设计312
13.1.2 远程接入网的容量设计和响应时间预测316
13.1.3 数据压缩补偿319
13.1.4 为达到高有效性进行的容错设计319
13.2.1 移动应用程序和移动用户的不同320
13.2 应用程序设计因素--可移动性设计320
13.2.2 使应用程序具有可移动性322
13.2.3 运行中的数据复制与同步324
13.2.4 传统数据库接入327
13.3 端到端的最优化328
13.3.1 最优化设计要点329
总结330
第14章 远程接入的安全性331
14.1 远程接入的安全性简介332
14.2 令人担忧的安全性威胁和预防措施333
14.3 两个相对的概念--网络安全性和方便使用333
14.4 网络的安全性--一种分层的处理方式334
14.5.2 鉴别点--不仅仅是在用户获取信息之前需要开放一个入口335
14.5 安全性的概念335
14.5.1 鉴别--用户只具备其声明的身份335
14.5.3 单一注册--精简安全性管理人员336
14.5.4 用于远程接入的用户确认鉴别337
14.5.5 通行字保护--防止可重复使用的通行字337
14.5.6 位置区确认和呼叫级的安全性337
14.6 PPP安全性鉴别338
14.7 特许限制--业务位置及其内容339
14.8 安全性记帐--追踪正在发生的事件340
14.9 RADIUS--一个Internet工程任务组的草案标准341
14.9.1 RADIUS 性能和效益341
14.10 贯穿远程接入服务器的安全性互用特性342
14.10.2 阻塞系统服务器--集中式第三方TACACS+依从型安全性服务器343
14.10.1 Shiva接入管理员--一个RADIUS设备的例子343
14.11 企业的安全性344
14.11.1 集中式的安全性344
14.11.2 基于令牌的安全性345
14.11.3 在基于令牌的鉴别方式基础上的保险网通路346
14.11.4 Cylink公司的远程接入安全性解决方案346
14.12 防火墙347
14.12.1 通用防火墙/安全性的特点349
14.12.2 防火墙产品实例350
14.13 NT Domains、NetWare Bindery、Novell Directory Services(NT操作系统、网件装订站、Novell公司的索引薄服务NDS)351
14.13.1 DOS、NT Domains与RADIUS、TACACS、TACACS+351
14.14 用于安全性和数据一致性的加密352
14.14.1 厂商密钥管理办法--北方电信(Nortel)公司的托管器354
14.14.2 厂商加密方式--安全性动态有限公司357
14.15 电子特征标识357
14.16 带有一个持续变化的通用/专用密钥组的端到端加密方案357
14.17 比仪器重要得多的网络安全性策略、处理过程和技巧358
总结359
第15章 远程接入--用户端问题361
15.1 用户端出现的问题362
15.1.1 能够支持的远程设备的数量和种类363
15.1.2 主PC机的类型--笔记本电脑还是桌上型电脑364
15.1.5 笔记本电脑的屏幕类型和尺寸365
15.1.4 尺寸和重量365
15.1.3 处理能力和容量365
15.1.6 移动式计算机屏幕分辨率366
15.1.7 键盘尺寸366
15.1.8 输入方式--键盘、鼠标、电子笔、触摸或语音366
15.1.9 一种特殊的输入设备--触摸屏367
15.1.10 封装技术--我们需要抗震型笔记本电脑吗369
15.1.11 汽车中的便携式或固定式设备--后勤保障问题370
15.2 非兼容性软件配置问题371
15.3 人机工程学、健康和安全性的考虑371
15.4 公司了解移动工作人员的位置吗?--组织安排问题372
15.5 数据备份问题372
15.6 应用软件升级和版本控制问题373
15.8 技术支持问题374
15.7 用户培训问题374
总结375
第16章 远程接入资费和带宽管理377
16.1 资费和带宽管理的必要性378
16.2 带宽的长期占用与带宽按需分配的对比379
16.3 资费管理--主要的控制对象380
16.4 带宽控制380
16.4.1 带宽按需分配381
16.4.2 最短呼叫持续时间计时器381
16.4.3 带宽的合并和扩展382
16.4.5 RAS产品中的带宽控制383
16.4.6 Bonding--数据信道的合并方式383
16.5.1 按一天中不同时间段计费384
16.5 连接控制384
16.5.2 回叫385
16.5.3 优先化技术385
16.5.4 故障恢复:透明备份和多静态路由386
16.5.5 连接控制的支持机制388
16.6 数据控制388
16.6.1 数据压缩388
16.6.2 压缩技术和标准390
16.6.3 触发式选路协议更新391
16.6.4 电子欺骗术392
16.6.5 使用电子欺骗术和触发式更新可节省费用的实例395
总结396
第17章 远程接入的网管397
17.1 进行远程接入网络管理的理由398
17.2 远程接入网管的需求399
17.2.1 网络问题管理399
17.2.2 网络资产管理401
17.2.3 网络更新管理402
17.2.4 网络性能监控402
17.2.5 软件升级需求403
17.3 移动帮助台403
17.3.1 我们有远程接入网管措施吗403
17.4 移动网管工具404
17.4.1 MMTF的initiative404
17.4.3 Symbol技术公司的NetVISION工具409
17.4.2 远程控制软件409
17.4.4 Windows95的即插即用功能410
17.4.5 各硬件厂商采用的方式410
17.4.6 各软件厂商采用的方式410
17.4.7 用作网管集线器的RAS或MCSS411
17.5 移动机制的综合性网络管理411
17.6 远程接入网管性能的状况413
17.7 基于技术的网络管理的支持策略和程序413
17.7.1 应该由谁来负责移动计算机管理414
总结414
附录一 各种远端接入元件的费用估算417
附录二 索引421
附录三 术语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