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信息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 孙小礼,冯国瑞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8599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36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信息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信息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1

第一节 从信息论到信息科学2

一、狭义信息论的产生和发展2

二、广义信息论的创立6

三、其他信息类学科的出现9

四、信息科学的诞生及其内容范围12

第二节 信息科学技术概述16

一、信息科学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内在机制16

二、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内涵18

三、信息科学技术的分类体系结构22

第三节 信息科学技术的特点和应用23

一、信息科学技术的特征24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人类社会进步27

第四节 信息科学技术的前景展望34

一、计算机技术34

二、通信技术39

三、信息存储技术42

四、总体发展趋势和动向47

第二章 人:信息科学技术的主体56

一、从近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历程看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57

二、人是信息社会的核心58

三、人在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中占主导地位64

第二节 社会网络系统中的人66

一、人是当代社会网络系统的主体67

二、人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体68

三、人是信息社会发展趋势的主体72

第三节 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76

一、当代社会实践迫切需要提高人的综合素质76

二、现代科学技术有助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78

三、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内容和意义92

第四节 人·知识·信息的相互关系94

一、人是这三元系统的主体94

二、人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中的核心作用95

三、人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96

第三章 信息科学技术与知识经济99

第一节 信息科学技术:当代居主导地位的生产力100

一、生产力概念的历史发展100

二、现代生产力要素组成102

三、信息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代生产力的主导因素104

四、信息科学技术与其他生产要素的优化105

一、知识经济概念产生的理论背景112

第二节 知识经济: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第三次生产力革命112

二、知识经济的涵义115

三、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117

四、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产业的崛起是知识经济形成的前提124

第三节 知识经济对人类未来经济生活的影响130

一、经济全球化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130

二、科技实力的强弱已成为影响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因素135

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将成为企业生存竞争的基础138

第一节 信息科学技术促进科学长足进步142

第四章 信息科学技术与科学和教育的新面貌142

一、信息科学技术对现代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课题143

二、信息科学技术对现代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研究手段145

三、信息科学技术变革了科学研究的组织体制149

四、信息科学技术促进了科学技术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151

五、信息科学技术推动了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152

六、信息科学技术改变了国家的科学技术政策154

第二节 信息科学技术与教育方式的变革155

一、传统的教育方式155

二、信息科学技术导引的教育方式变革157

三、大学教育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61

第三节 信息科学技术与科教兴国163

一、科教兴国呼唤信息科学技术163

二、信息时代需要创造型人才166

三、培养知识工作者168

第五章 信息科学技术与文化建设170

第一节 文化与信息交流170

一、文化的定义、要素及特点171

二、文化的功能与现代化174

三、文化与信息传播176

四、文化产业179

第二节 信息社会与文化趋同182

一、经济、信息的全球化与文化发展182

二、世界文化的趋同与美国的文化霸权185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文化求异197

一、文化多元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197

二、中国文化求异的环境: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99

三、文化求异:需政策与民众共同努力213

第六章 信息网络技术与生活方式234

第一节 信息网络技术大众化235

第二节 信息网络技术与工作方式的转变236

一、由集中式办公向分布式办公转变237

二、体力劳动进一步向脑力劳动转变239

三、提供新的就业机会240

第三节 信息网络技术与消费方式242

一、网上购物245

二、网上购物者的人员构成245

第四节 信息网络技术与休闲方式246

一、网上冲浪:休闲与学习247

二、促进民众参与社会249

三、网上投资:家庭理财简便易行250

第五节 信息网络技术与人际交往252

第七章 信息科学技术与网络道德255

第一节 新的社会伦理道德问题255

一、信息沟通方式与道德关系255

二、网络发展提出的道德问题258

第二节 网络社会的道德建设与主体修养264

一、塑造网络道德行为主体264

二、网络主体的义务和权利270

三、网络主体自身的道德修养275

第三节 网络道德的内容与特征279

一、网络交往礼仪279

二、网络行为规范289

三、网络道德原则293

四、网络道德的发展趋势301

第八章 信息科学技术与政治建设307

第一节 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307

一、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利于人的素质和民主意识的提高307

二、信息科学技术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310

三、科技体制的改革促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311

第二节 信息科学技术与法制建设313

一、民主建设的发展决定加强法律建设的必要性313

二、知识产权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法律保障316

第三节 信息科学技术与全球化政治性问题319

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管理现代化320

二、信息科学技术与南北关系325

三、信息科学技术时代的和平与发展问题329

第九章 信息科学技术与当代国防337

第一节 信息科学技术与世界和平337

一、和平是时代的主题338

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和平面临巨大挑战339

三、信息科学技术为世界和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345

第二节 信息科学技术与现代战争347

一、信息在战争中的作用347

二、信息科学技术开创了新的战争形态352

三、现代信息战争的特点355

四、未来信息战争的特点预测359

第三节 信息时代的国防建设362

一、信息时代国防建设的基本特点362

二、信息时代各国国防及军事战略的调整364

三、信息时代的中国国际现代化367

第十章 信息科学技术与世界新格局373

第一节 国家边界与主权观念的新变化373

一、信息科学技术模糊着国界374

二、信息科学技术对国家和国家主权观念的挑战377

第二节 信息科学技术与经济全球化383

一、经济信息化383

二、信息科学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桥梁和纽带385

三、全球化经济的版图388

一、一个侏儒与巨人的故事392

第三节 信息比较优势与国际竞争能力392

二、一场关于国际竞争能力的辩论397

三、一场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的竞赛400

第四节 信息科学技术与世界多极格局408

一、信息科学技术与世界经济多极格局409

二、信息科学技术与世界政治新格局412

第十一章 信息资源与可持续发展417

第一节 信息资源的重要性418

一、信息是一种资源418

二、信息是资源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419

一、“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423

第二节 关于“数字地球”423

二、建立“数字地球”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需要425

第三节 建设“中国的数字地球”或“数字中国”426

一、建设“数字中国”的必要性426

二、建设“数字中国”的可能性427

三、“数字中国”与可持续发展430

四、数字地球·数字国家·数字城市(或地区)431

后记433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书系”第一批书目4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