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气工程基础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刘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0438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57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194页
- 主题词:电气工程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气工程基础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四篇 暂态分析与控制1
第十二章 电磁暂态过程与三相短路电流计算1
第一节 电力系统短路的概念1
一 短路的原因和分类1
二 短路后果和预防措施2
三 短路计算的目的2
四 短路计算的简化假设3
第二节 无穷大功率电源供电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分析计算4
一 无穷大电源4
二 三相短路的暂态过程4
三 短路冲击电流、最大有效值电流和短路功率8
第三节 同步发电机突然三相短路电磁暂态过程12
一 发电机物理描述12
二 同步发电机正常运行12
三 同步发电机机端突然三相短路电流波形17
四 三相短路物理过程20
五三相短路电流计算22
第四节 实用计算26
一 运算曲线概念26
二 运算曲线应用27
参考文献28
第十三章 不对称故障分析29
第一节 对称分量法29
一 对称分量法物理解释29
二 对称分量法的应用34
第二节 电力系统中元件的序参数计算41
一 三相输电线的零序参数42
二 变压器的零序参数和等值电路56
三 同步电机的序参数66
第三节 电力系统序网的建立67
第四节 不对称短路分析71
一 简单不对称短路分析71
二 简单不对称短路时网络中的电流和电压计算87
三 电压和电流对称分量经变压器后的相位变化91
四 各种不对称短路电流值与三相短路电流值的比较108
参考文献110
第十四章 导体的发热及电动力计算与电气设备选择111
第一节 导体的发热问题111
第二节 均匀导体的发热计算114
一 均衡导体的长期发热及载流量的确定114
二 均匀导体的短时发热计算118
第三节 均匀导体短路时的电动力123
一 两平等导体间的电动力123
二 三相导体短路时的电动力125
第四节 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条件129
一 按正常工作条件选择电气设备129
二 按短路情况检验热稳定及动稳定131
第五节 母线及绝缘子与穿墙套管的选择133
一 母线的材料及类型和敷设方法133
二 绝缘子与穿墙套管的选择140
第六节 高压开关电器的选择143
一 一断路器的选择143
二 隔离开关的选择144
三 高压熔断器的选择144
第七节 限流电抗器的选择146
一 按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选择146
二 电抗百分值的选择146
三 短路热稳定和动稳定校验147
参考文献150
第十五章 机电动态与稳定性151
第一节 机电动态151
第二节 电力系统的功角稳定152
一 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152
二 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157
三 电力系统的振荡与失步161
第三节 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162
一 电力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162
二 电力系统的暂态电压稳定166
第四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172
一 功率缺额与系统频率的下降173
二 系统频率变化的动态过程173
三 自动低频减载175
参考文献176
第十六章 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177
第一节 单相均匀无损耗线路上的行波177
一 波动方程177
二 波动方程解的物理意义——前行波和反行波178
第二节 波的折射和反射181
一 计算节点电压的等值电路(彼德逊法则)181
二 由几条线路同时来波时的节点电压计算184
第三节 波通过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185
第四节 波在有限长线段上的多次折反射188
第五节 波在平行多导线系统中的传播191
第六节 波的衰减和变形194
第七节 单相变压器绕组中的波过程195
一 起始电位分布196
二 稳态电位分析198
三 过渡过程198
第八节 三相变压器绕组中的波过程201
一 星形接法且中性点接地(YO)201
二 星形接法且中性点不接地(Y)201
三 三角形接法202
第九节 冲击电压在绕组间的传递202
一 静电分量203
三 磁分量203
参考文献203
第五篇 电力系统的绝缘与过电压204
第十七章 电力系统的绝缘204
第一节 气体放电及气体绝缘电气设备204
一 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204
二 放电类型207
三 影响气体放电过程的各种因素208
四 空气间障的击穿电压213
五 高电气强度气体 SF6及气体绝缘设备214
第二节 绝缘子和沿面放电216
一 绝缘子类型216
二 干湿状态下绝缘子的沿面放电217
三 长绝缘子串的电压分布217
四 沿套管表面的放电218
五 污秽绝缘子的沿面放电220
第三节 液体及固体电介质的电气特性和电气设备的内绝缘222
一 液、固体电介质的电气特性222
二 绝缘的老化224
三 电气设备的内绝缘227
参考文献232
第十八章 电力系统过电压233
第一节 稳态过电压的电路基础233
一 电感-电溶效应233
二 基波铁磁谐振过电压234
三 参数谐振过电压236
第二节 稳态过电压举例236
一 空载长线的电容效应236
二 单相接地时的健全相电压升高240
第三节 暂态过电压的电路基础242
一 直流电源合闸于 L-C串联回路242
二 直流电源合闸于 R-L-C回路248
三 交流电源合闸于R-L-C回路249
第四节 暂态过电压举例252
一 空载线路的合闸过电压252
二 空载线路的拉闸过电压254
第五节 雷电侵入波过电压的保护256
一 避雷直接状设在变压器端口256
二 被保护设备与避雷器间有一段距离257
参考文献259
第十九章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260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260
第二节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261
第三节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262
第四节 中性点经电阻接地263
一 高电阻接地264
二 低电阻接地264
第五节 中性点经电抗器接地265
第六节 中性点谐振接地266
一 基本原理266
二 消弧线圈孤配置与运行269
第七节 中性点接地变压器270
第八节 各种接地方式的比较271
参考文献273
第二十章 交流电气装置的绝缘配合274
第一节 影响绝缘水平的因素274
一 按系统最高电压划分范围274
二 中性点接地方式274
第二节 绝缘配合的方法275
一 惯用法275
二 统计法276
第三节 架空送电线路的绝缘配合276
第四节 变电所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278
一 雷电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278
二 操作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278
参考文献279
第六篇 计算机监控及输电系统新技术280
第二十一章 计算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280
第一节 发电厂的计算机监控系统280
一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历史280
二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组成281
三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特点和功能283
四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284
第二节 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及处理287
一 模拟量通道288
二 开关量通道291
第三节 发电厂生产过程的监视与控制291
一 运行参数的监视291
二 运行参数的制表打印292
三 屏幕显示293
四 报警分析293
五 运行参数的趋势预测294
第四节 变电站的计算机监控系统294
一 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295
二 监控系统的功能结构296
三 监控系统的组态297
四 监控系统的信息处理及远方终端297
五 监控系统的交流采样方法298
第五节 电网调度管理自动化299
一 SCADA功能299
二 电网控制和管理300
参考文献303
第二十二章 远距离输电与电网互联304
第一节 远距离输电概念304
第二节 交流远距离输电305
一 交流远距离输电基本特征305
二 线路的理想功率极限307
三 输电线受端PU曲线分析310
四 交流远距离输电的参数补偿311
第三节 直流输电316
一 直流输电系统的接线方式与构成317
二 直流输系统的工作原理321
三 直流输电系统的基本调节方式329
四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331
第四节 灵活交流输电332
一 晶闸管控制的串联电容器(TCSC)333
二 静止调相机(STATCOM)341
三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349
第五节 电网互联353
一 电网互联的经济效益353
二 电网互联方法354
三 我国全国联网的格局355
参考文献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