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学史 彩色插图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文学史 彩色插图本](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3120309.jpg)
- 董乃斌,钱理群主编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722106542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393页
- 主题词:文学史-中国-通俗读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文学史 彩色插图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第1篇 文学的诞生1
一抹原始的风采1
如醉如狂的原始歌舞3
奇妙的上古神话5
幻想加工过的世界6
神话与传说合流8
民族文化的源头10
奇妙的汉字10
从结绳记事到图画记事11
汉字与中国文学的特征14
凝固在金石上的历史15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16
社会风情的生动画卷16
有韵的历史19
光辉的起点21
屈原和楚辞21
“上下而求索”的悲歌22
缠绵凄艳的祭神之歌24
“屈平词赋悬日月”25
秦汉散文26
万世文章的楷模26
司马迁和《史记》33
汉代辞赋36
汉赋的演变趋势36
汉大赋的审美特点36
第2篇 诗歌——抒情的时代(上)39
汉代诗坛39
乐府民歌40
文人五言诗42
建安诗歌45
建安风骨45
曹氏三杰48
正始和太康文学51
忧愤成哀歌52
彩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54
田园诗的开创者——陶渊明56
南北朝乐府民歌61
江南都市的轻曼之音61
北方草原的豪放歌唱66
南北朝诗歌68
山水知己68
“五丁凿山”之作70
永明体72
“中间小谢又清发”74
“颇学阴何苦用心”76
思乡泪国之作77
第3篇 诗歌——抒情的时代(下)80
初唐诗坛80
齐梁遗风81
才高命蹇的四杰81
律诗的完成86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87
春江花月夜——诗中的诗88
盛唐——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90
崛起的诗群90
苍凉悲壮的征戍者之歌92
诗、画与禅的融会94
盛唐诗人之冠——李白97
诗圣杜甫101
别开生面的中唐诗坛105
大历诗人105
新乐府诗人106
古文家及其诗111
险怪与苦吟114
最后的灿烂——晚唐诗117
风流倜傥话小杜117
声名佳句在,身世玉琴张119
唐诗的终结121
第4篇 唐宋小说——叙述艺术的勃兴123
小说前史123
“小说”的出现123
六朝小说124
早期唐传奇126
中唐传奇129
黄粱梦129
女性的身影130
侠胆的赞歌132
历史小说134
小说的结集135
唐代的俗文学138
宋代的小说140
新编志怪与笔记140
宋人传奇141
话本小说144
第5篇 诗歌变体——词曲的时代147
词的起源及晚唐五代词147
新兴的音乐文学147
敦煌曲子词148
《花间集》149
一江春水向东流152
北宋词坛154
花间、南唐作风的蔓延154
慢词的兴盛和言志派的崛起157
天才的全能作家苏轼161
浅斟低唱的北宋晚期词166
北宋诗文169
宋初诗风与西昆体169
诗文革新运动171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172
宋朝南渡后文学的突变174
亘古男儿一放翁175
词坛飞将辛弃疾176
白石词与梦窗词179
田园诗、诚斋体和宋末爱国诗180
诗歌批评的杰作《沧浪诗话》184
金源文宗元好问185
散曲187
词体的蜕变与散曲的兴起187
元代前期的散曲188
元代后期及明代散曲190
第6篇 戏剧文学——表演与叙事抒情的整合193
漫长而迟缓的流程193
从原始歌舞到唐代参军戏193
瓦舍勾栏中的宋杂剧195
金院本和宋金诸宫调197
早期的南戏199
元杂剧概观(一)200
戏剧黄金时代的到来200
元杂剧的内容和体制202
“杂剧班头”关汉卿204
优美的爱情剧《西厢记》206
群星争辉的元代前期杂剧209
元杂剧概观(二)212
元杂剧的衰微及其原因212
元代后期杂剧名家213
南戏在元代的流行和发展214
元代南戏的艺术发展214
“荆、刘、拜、杀”四大传奇215
“南曲之宗”《琵琶记》219
明代戏剧219
杂剧创作的延续219
嘉靖时期的三部重要传奇222
明传奇的射雕手汤显祖223
晚明传奇创作的繁荣226
清代戏剧228
《长生殿》229
《桃花扇》231
花部戏233
第7篇 明清小说与其他235
明代长篇小说237
明代城市经济与小说热237
罗贯中和《三国志演义》237
施耐庵和《水浒传》240
吴承恩和《西游记》244
暴露堕落世风的《金瓶梅》246
明代短篇小说250
承袭唐宋传奇的“三灯”250
拟话本的风行250
冯梦龙的“三言”251
凌蒙初的“二拍”254
陆人龙的《型世言》255
明代诗歌256
明代散文259
清代小说260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260
吴敬梓和《儒林外史》266
曹雪芹与《红楼梦》269
清诗275
清词280
清文282
呼唤新时代283
第8篇 新世纪的文学288
文学的转型288
历史孕育着变革288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290
五四新文化运动291
《新青年》派与《学衡》派的论争291
人的发现295
文学新形式的产生297
文学语言的变革300
鲁迅302
建立规范307
京派与海派307
大“海”里的弄潮儿309
“都市风景线”312
“艺术的北京”和它的创造者314
“最后一个浪漫派”317
中国的现代派诗人319
现代剧场艺术的成熟323
战争年代326
战争与流亡326
地之子327
“家”和“财主底儿女们”331
生命的沉思335
一个苍凉的手势337
战争废墟上的“哈姆雷特”340
知识者的转化342
歌颂与放逐345
“别了,司徒雷登”345
“计划化”轨道347
放声歌唱348
革命英雄传奇350
文学的受难者352
台湾乡土文学与现代派文学354
通俗小说的历史发展357
十年浩劫361
文学的归来363
八面来风363
新诗潮的崛起365
寻找文学的根367
话剧的艺术实验371
先锋小说的兴起372
后新诗潮诗人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