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哲学通论 修订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孙正聿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4435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39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52页
- 主题词:哲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哲学通论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导言 进入哲学思考1
1.“爱智”的哲学1
2.对“自明性”的分析4
3.品味黑格尔的比喻9
第一章 哲学的自我理解17
第一节 哲学与哲学观17
一、哲学观与哲学理论17
二、当代哲学观概览20
三、哲学与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36
第二节 哲学与常识39
一、三个层次的概念框架39
二、常识与经验的世界图景41
三、常识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43
四、常识与经验的价值规范46
五、哲学对常识的超越48
六、常识哲学化与哲学常识化56
一、作为理论的科学和哲学58
第三节 哲学与科学58
二、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60
三、哲学对科学的反思关系63
四、反思科学活动的基础66
五、反思科学研究的成果69
六、反思科学发展的逻辑73
七、反思时代的科学精神76
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通常解释80
第二章 哲学的思维方式80
第一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80
二、探索哲学基本问题的经典论述82
三、近代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86
四、现代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88
第二节 哲学的反思活动91
一、反思的维度91
二、反思的思维94
三、反思的对象97
四、反思的特性100
第三节 哲学的前提批判103
一、反思的层次103
二、思想前提及其特性106
三、前提批判的方式与基础108
四、哲学前提的自我批判110
第三章 哲学的生活基础113
第一节 哲学与人的存在方式113
一、哲学与人类存在的矛盾性113
二、哲学与人类存在的实践性117
第二节 哲学与社会的自我意识123
一、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123
二、哲学与个体的自我意识127
三、哲学与社会的自我意识129
四、哲学与意义的“普照光”132
一、时代和时代精神的精华135
第三节 哲学与时代精神的精华135
二、时代精神的理论表征136
三、塑造和引导时代精神140
第四章 哲学的主要问题143
第一节 “在”:存在论或本体论问题143
一、“本体”和“本体论”的概念解析143
二、本体论的三重内涵148
三、本体论的自我批判与现代重建151
一、“真”的概念解析156
第二节 “真”:认识论和逻辑学问题156
二、“真理”和“思想的客观性”159
三、思想客观性问题的扩展与深化161
四、思想客观性的辩证唯物论理解167
五、真理观的哲学视野169
第三节 “善”:伦理学和价值论问题171
一、“善”的哲学追问171
二、价值和价值论175
三、价值导向与价值取向177
第四节 “美”:哲学层面的美学问题178
一、美与人的存在方式179
二、美的存在与创造181
三、美的发现与体验183
四、真善美的统一185
第五节 “人”:关于人的哲学188
一、哲学与“认识你自己”188
二、人的存在与人的世界190
三、人类存在的意义192
四、关于人类解放的哲学194
第五章 哲学的派别冲突197
第一节 考察哲学派别斗争的方法论197
一、哲学的派别冲突与人类存在的矛盾性197
二、用两个标准考察哲学理论198
三、反思现代哲学的派别冲突200
第二节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202
一、“本原”问题202
二、“认识路线”问题204
三、哲学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206
四、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212
第三节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216
一、“思维方式”问题216
二、辩证法的概念解析218
三、辩证法的自在性与自为性223
四、辩证法的批判性本质228
一、人的感性与理性的矛盾234
第四节 经验论与唯理论234
二、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分歧237
三、表象与思想的矛盾运动239
第五节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246
一、科学主义的概念解析246
二、人本主义的概念解析248
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峙与融合251
四、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社会历史观254
一、哲学发展史的涵义256
第一节 哲学历史演进的多重透视256
第六章 哲学的历史演进256
二、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透视哲学史258
三、从人类存在的历史形态透视哲学史259
四、从哲学寻求崇高的进程透视哲学史263
第二节 哲学历史演进的基本特征265
一、自我追问和自我扬弃的历史265
二、哲学问题自我相关和哲学原则解释循环的超越267
一、“实践转向”和马克思的哲学革命269
第三节 哲学的现代革命和当代趋向269
二、“语言转向”与现代西方哲学273
三、现代哲学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潮279
四、当代中国的哲学主流283
第七章 哲学的修养与创造286
第一节 哲学的品格286
一、向上的兼容性:深厚的历史感286
二、时代的容涵性:强烈的现实感289
三、理论的系统性:巨大的逻辑感292
四、思想的开放性:博大的境界感296
第二节 哲学思维的训练298
一、哲学的求真态度298
二、哲学的反思取向301
三、哲学的批判精神303
四、哲学的创新意识305
五、哲学的分析方式307
六、哲学的辩证智慧309
一、高举远慕的心态312
第三节 哲学态度的培养312
二、慎思明辨的理性315
三、永无止境的求索318
附录一 《哲学通论》与当代中国哲学322
一、重新理解哲学322
二、哲学的思想解放329
三、哲学的理论自觉334
附录二 站在大学的讲台上336
参考文献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