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营银行 台湾案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民营银行 台湾案例](https://www.shukui.net/cover/61/33155620.jpg)
- 于宗先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190431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7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91页
- 主题词:非国有经济-银行-研究-台湾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营银行 台湾案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导论:为什么探索这个主题1
一 台湾正面临严峻的金融情势2
二 检视民营银行设立的原意是否已经达成3
三 探讨为什么有些民营银行会失败4
四 台湾的民营银行要多少家才算适当?5
五 检讨民营银行兼营业务范围5
六 民营银行的设立,应具备哪些条件?6
七 民营银行面对哪些竞争?7
八 公营银行是否一定要民营化?8
九 民营银行的公共关系8
十 基层金融问题严重,如何求解?9
十一 对处理民营银行财务危机之对策10
十二 健全民营银行之途径11
第二章 台湾民营银行之体检15
一 前言15
二 整体金融经营环境与绩效16
表2-1 台湾地区全体金融与银行存放款金额与GDP之比例19
表2-2 金融机构逾放比率24
三 家族(或财团)经营色彩之浓淡26
表2-3 新设银行的主导企业集团与有关资料27
四 经理人员与董事会之关系30
五 经理人员之素质31
表2-4 新设银行干部主要来源32
表2-5 新设银行2001年人力资源情况33
六 银行性质:综合性银行或专业银行34
表2-6 民营银行新设与主要发起人有关的证券商及保险公司36
表2-7 票券金融公司的主要股东38
七 市场规模与竞争39
图2-1 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关系图40
图、表目录40
表2-8 台湾地区直接与间接金融之流量41
表2-9 台湾地区直接与间接金融之存量42
表2-10 各种金融机构放款金额与比例43
表2-11 各种金融机构存款金额与比例45
表2-12 各种金融机构净值与比例47
表2-13 各种银行放款金额与比例49
表2-14 各种银行存款金额与比例50
表2-15 各种银行净值与比例51
八 银行之规模52
表2-16 民营银行资产总额53
表2-17 民营商业银行放款及其所占比例55
表2-18 民营商业银行存款及其所占比例59
表2-19 各民营银行净值与其占本土银行之比例61
表2-20 2001年各家民营银行净值构成分子与其比例63
九 负债比例65
表2-21 银行分行家数65
表2-22 新商业银行负债占净值比率66
表2-23 各家银行存款占净值之比率68
表2-24 新商业银行流动准备比率70
十 营运绩效71
表2-25 新民营银行营业第一年(1992年)存放款绩效73
表2-26 1992~2001年新设银行存放款余额成长倍数74
表2-27 各家银行税前盈余的目标值与达标率79
表2-28 民营商业银行税前纯益及其所占比例81
表2-29 民营银行税前纯益占净值比率83
表2-30 2001年银行营业收入结构84
表2-31 银行存放比率86
表2-33 利息收入占年平均授信余额比率87
表2-32 利息支出占年平均存款余额比率87
表2-34 存放款利率差88
表2-35 员工平均营业年收入额89
表2-36 员工平均年获利额90
十一 逾期放款比率90
表2-37 逾放比率92
表2-38 各家银行逾放余额与备抵呆账93
表2-39 金融危机财务困难企业对新设银行之负债96
表2-40 本土一般银行对营造业放款余额97
十二 银行贷放与大股东98
表2-41 利害关系人与其涵盖范围100
十三 信用与担保101
表2-42 利害关系人担保授信比率101
表2-43 一般银行放款科目别之资料103
表2-44 新设银行担保放款比率104
十四 银行风险管理与监理机制106
表2-45 股票质押授信比率106
表2-46 自有资本占风险性资产比率110
十五 结语111
参考文献112
一 经济发展观点114
第三章 民营银行设立之时代背景与目的114
表3-1 台湾地区与美国之贸易关系122
二 银行股东观点123
表3-2 有关第一波新设核准民营银行之基本资料125
表3-3 上市银行的纯益与股价126
三 政府观点127
四 结语129
参考文献131
二 台湾金融机构开放情形132
第四章 台湾民营银行开放家数之商榷132
一 前言132
表4-1 台湾地区银行133
表4-2 票券金融公司135
三 民营银行开放后之影响135
表4-3 金融市场外围金融组织136
表4-5 公民营银行家数与分行数137
表4-4 台湾地区金融控股公司一览表137
表4-6 各类银行之存放款占有率139
表4-7 新旧银行之存放款占有率140
表4-8 金融机构逾放比率140
四 国际比较141
表4-9 台湾银行机构家数及人口数142
表4-10 美国银行机构数与人口数143
表4-11 两岸历年每万人口使用金融机构数144
表4-12 台、美、大陆平均每银行服务人口数(2000年)146
表4-13 台湾地区银行产业的实证研究结果摘要147
表4-14 金融建设品质指针(0~10分,分数高者为佳)148
五 结语与建议149
参考文献150
第五章 民营银行兼营业务范围152
一 银行经营体制与其相关问题153
二 商业银行经营业务扩张情形155
表5-1 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扩张与变动情形156
表5-2 金融机构家数163
三 银行的跨业经营164
表5-3 2001年银行营业收入结构170
四 银行与金融控股公司171
表5-4 金融控股公司成立一览表173
五 结语174
参考文献176
第六章 民营银行设立应具备之条件177
一 原有设立条件限制之检讨178
图6-1 申请流程图183
二 发起人、负责人与高层管理人员之资格与条件185
三 最低资本额之限制187
表6-1 1990年与1991年台湾地区银行资本与净值188
四 设立分行之标准190
表6-2 1991年底各银行分支机构家数193
表6-3 新银行营业初期流动准备比率与负债占净值比率195
五 结语195
参考文献196
附件:商业银行设立标准(1990年4月10日公布)197
第七章 民营银行面对的竞争205
一 前言205
二 开放民营银行设立的背景及过程206
三 开放民营银行设立后台湾金融领域的变化208
表7-1 金融机构家数208
表7-2 金融机构分类一览表210
表7-3 台湾银行与外商银行在台分行获利比较表211
图7-1 台湾银行收入来源比例(2001年)212
表7-4 金融机构逾放资料213
图7-2 外国银行在台分行收入来源比例(2001年)213
四 民营银行、公营银行、外商银行经营上之比较215
表7-5 台湾新旧银行绩效排名表(依净值排名)216
五 民营银行间之竞争217
表7-6 中华金融学会2000年上市、上柜银行财务绩效评比结果——前五名与后五名比较表218
表7-7 十四家金控规模绩效比较表220
表7-8 金控与非金控之银行经营绩效差异比较表221
六 加入WTO后民营银行的新挑战与因应222
表7-9 公营及民营金控绩效的比较表223
表7-10 台湾银行业申设大陆办事处现况(至1992年3月)225
参考文献226
第八章 公营银行民营化问题227
一 前言227
二 公营银行民营化之目的229
三 公营银行民营化的时机231
表8-1 公营银行民营化股权比率及民营化时间233
四 公营银行民营化的障碍235
表8-2 本土银行报酬率与逾期放款资料235
表8-3 公营银行营运概况(2002年6月底)236
五 “政党轮替”与公营银行民营化237
表8-4 公营银行与本土银行比较238
六 公营银行民营化与经济发展241
七 结语241
参考文献242
第九章 台湾民营银行的公共关系244
一 前言244
二 1990年开放商业银行设立245
表9-1 1990~1991年核准成立之新银行主要股东名单246
三 新银行的党政关系247
四 新银行与大财团的关系249
五 新银行与社会的关系250
六 结语251
第十章 金融机构发生财务危机时政府之对策253
一 前言253
二 台湾金融机构所面临问题之症结所在254
表10-1 证券商家数统计255
表10-2 各类金融机构家数256
表10-3 全体本土银行资产及净值报酬率257
表10-4 金融机构逾期放款比率259
三 1980年以来美、日、韩金融改革之经验260
四 现阶段台湾金融体系之改革267
五 结语与建议270
参考文献272
一 前言274
第十一章 农会与渔会信用部经营问题274
二 农渔会信用部之资金来源与运用275
表11-1 1985~1999年来农会信用部资产负债简表277
表11-2 1985~1999年来农会信用部存款结构及变动表283
表11-3 1985~1999年来农会信用部放款结构及变动表287
表11 4 1985~1999年来渔会信用部资产负债简表291
表11-5 1985~1999年来渔会信用部存款结构及变动表294
三 农渔会信用部之财务状况297
表11-6 1986~1999年来农会信用部损益分析表300
表11-7 1986~1999年来渔会信用部损益分析表304
四 农渔会信用部业务经管效率之分析307
表11-8 1985~1999年来农渔会信用部业务经营分析比率表309
五 农渔会信用部经营问题之探讨311
六 各种改革方案314
七 结语320
参考文献321
一 开放民营银行设立的道理324
第十二章 健全民营银行之途径324
二 健全民营银行的途径326
附录 《台湾开放民营银行经验与启示》研讨会纪要334
一 研讨会实录335
二 台湾开放民营银行的启示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