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日中两国近代化比较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日中两国近代化比较研究
  • (日)依田憙家著;卞立强等译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 ISBN:780661767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2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比较文化-研究-中国、日本-近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日中两国近代化比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关于亚洲近代化的笔记(代序)1

前言1

目次1

亚洲近代化变革的形态——太平天国革命与明治维新4

明治维新9

自由民权运动12

战前天皇制的本质15

19世纪后半期日中两国的近代化18

前言——国内统一市场问题18

统治体制与人民斗争21

1.统治体制21

2.科举与世袭制24

3.有藩与无藩26

4.人民斗争27

1.朱子学世界观的瓦解30

两国的思想状况30

2.西洋学与对外意识的问题33

3.攘夷思想与华夷思想40

两国近代化的经济过程43

1.两国的买办问题43

2.官督商办46

结束语52

19世纪50~60年代日中两国对近代国家的认识55

前言55

日中两国对欧美国家制度的介绍56

1.日本对西欧国家制度的介绍56

2.中国对欧美国家制度的介绍57

幕府末斯对欧美制度的实际见闻61

欧美制度对日中两国的影响63

1.公武合体论67

争取统一国家的制度改革论67

2.以“大政奉还”为前提的统一国家论70

3.以幕府为中心的统一国家论73

明治新政权的成立79

结束语82

19世纪末日中两国对近代国家的认识84

前言84

作为出发点的《政体书》86

1.《政体书》的本质——作为各藩联合体的统一86

2.废藩与统一国家的完成88

废藩置县后集权主义体制的动摇与对近代国家认识的发展91

1.集权主义体制的动摇91

2.对近代国家认识的发展93

自由民权运动的发展99

1.政府内部健全国家制度的活动99

2.设立民选议院建议书与自由民权运动的开始100

3.民权运动的发展与对近代国家认识的加深102

向近代国家的过渡108

1.政府方面的对策108

2.明治十四年政治变动前后对近代国家的认识110

3.日本近代国家体制的成立115

中国对近代国家的认识117

1.变法运动以前对近代国家的认识117

2.变法运动与对近代国家的认识119

3.以日本为楷模124

结束语129

19世纪后半期日中两国的振兴产业政策132

前言132

19世纪后半期日中两国所处的国际环境133

两国政权的比较134

两国振兴产业的过程138

1.军事工业139

2.海运业139

3.棉纺织业144

关于买办154

日本振兴产业政策的探讨159

结束语163

日中两国近代化过程中文化形态的比较165

日中两国近代化的比较165

日中两国对外国文化的摄取167

1.日中两国的对外关系169

2.制造日本产品的愿望170

文化的基本形态172

1.日本文化的并存性173

2.“并存型”文化产生的原因175

摄取文化的形态177

社会的协作关系179

1.非亲族协作型社会179

2.非亲族协作型社会的产生181

3.“忠”与“孝”184

4.日本的封建统治体制与血统制186

教育的形态188

1.日本教育的普及188

2.江户时代初等教育普及的原因192

3.“普及、提高能力型”的教育与社会194

4.日本教育中“普及、提高能力型”形成的原因196

5.科举与“选拔、达到目的型”的教育198

日中两国早期近代化中的儒学202

前言202

1.荻生徂徕对儒学有效范围的限定203

江户时代中期儒学之有效范围的限定203

2.徂徕对于朱子学合理主义方面的否定206

幕末时期关于儒学之有效范围的限定207

1.徂徕以后对儒学有效范围的限定207

2.佐久间象山对儒学有效范围的限定209

19世纪后半期中国对儒学的否定与洋务派的“保教”211

变法运动中的“保教”及其被否定215

近代化与儒学217

日中两国近代化中经济观的比较221

前言221

封建社会中的传统经济观222

1.日本的传统经济观222

2.中国的传统经济观——以刘锡鸿为中心233

传统经济观的崩溃241

1.日本传统经济观的崩溃241

2.中国传统经济观的崩溃253

变革时期人民斗争中的经济要求266

“洋务派”阶段的经济观268

1.日本“洋务派”的经济观268

2.中国洋务运动的经济观275

明治初期的官业论与民业论287

1.明治初期的殖产兴业政策288

2.明治初期的产业民营论293

3.自由民权运动中的官业批判论297

4.殖产政策的转换299

中国早期的资产阶级经济观302

1.变法运动的思想家302

2.变法运动以后的资产阶级经济观308

结束语311

附录一 北京大学迟惠生副校长在授予依田憙家先生客座教授仪式上的讲话315

附录二 关于日本近代化的研究3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