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药毒性理论与安全性评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赵军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5139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698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722页
- 主题词:中草药-毒理学;中草药-安全评价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药毒性理论与安全性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理论篇2
第一章 中药毒性理论概述2
第一节 中药毒性、毒性分级的基本概念与科学内涵2
第二节 中药毒性与药性、药效相互关系8
第三节 中药毒性与科学制备13
第四节 中药毒性与科学应用20
第五节 中药毒性的现代研究与发展趋势26
第二章 中药毒理学基本原理32
第一节 中药毒理学研究的目的、意义32
第二节 中药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及毒性的生物学特性与机制33
第三节 机体生理学上的生物利用度屏障因素与中药毒性的关系42
第四节 中药的毒性效应及影响因素49
第五节 中药中毒机制与防治54
第六节 中药-中药(化药、食物)的相互作用60
第三章 中药毒性相关物质基础与质量控制62
第一节 中药化学与药效、毒性相互关系62
第二节 中药毒性相关物质基础64
第三节 中药质量控制的化学方法79
第四节 中药质量控制的生物学方法85
第四章 中药靶器官毒理学概述94
第一节 中药的胃肠道毒性94
第二节 中药的肝脏毒性101
第三节 中药的肾脏毒性110
第四节 中药的呼吸系统毒性117
第五节 中药的心血管系统毒性120
第六节 中药的免疫系统毒性131
第七节 中药的生殖系统毒性136
第八节 中药的特殊毒性141
第五章 有毒中药的开发利用与风险效益评估144
第一节 有毒中药的基础研究144
第二节 有毒中药的临床应用157
第三节 有毒中药的开发利用170
第四节 《药品注册办法》与中药新药安全性评价173
第五节 中药安全性问题辨析及风险效益评估177
中篇 方法篇186
第六章 中药毒理学研究的一般原则与方法186
第一节 药品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规范(GLP)186
第二节 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的基本要求193
第三节 实验动物的选择与给药方法200
第四节 中毒的一般症状、体征与生理学观察213
第五节 生物样品的采集方法与生物化学检查219
第六节 动物的解剖与毒性组织病理学检查226
第七节 中药临床安全性评价的内容、设计与统计学方法262
第七章 中药常规毒性试验方法271
第一节 急性毒性试验方法271
第二节 长期毒性试验方法276
第三节 一般药理学试验方法283
第八章 中药特殊毒理试验方法286
第一节 遗传毒性试验方法286
第二节 生殖毒性试验方法301
第三节 致癌性试验方法315
第四节 依赖性试验方法318
第九章 中药皮肤给药毒性试验方法323
第一节 皮肤用药的急性毒性试验323
第二节 皮肤用药的长期毒性试验325
第三节 皮肤刺激性试验327
第四节 皮肤过敏试验329
第十章 中药腔道给药毒性试验方法333
第一节 腔道给药急性毒性试验方法333
第二节 腔道给药长期毒性试验方法334
第三节 腔道给药刺激性试验方法335
第十一章 中药注射剂毒性试验方法341
第一节 刺激性试验341
第二节 溶血性试验343
第三节 过敏性试验345
第四节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348
第十二章 中药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毒性的试验方法352
第一节 体内中药毒代动力学(TK)实验方法352
第二节 中药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毒性评价的体外生物模型与方法355
第三节 中药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毒性评价的物理化学研究方法361
第四节 计算机模拟方法预测中药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364
第五节 基于药物转运蛋白质和药物代谢酶的中药毒性研究方法367
第六节 PK/PD结合模型评价中药毒性方法389
第十三章 中药靶器官毒性试验方法395
第一节 中药肝脏毒理学试验方法395
第二节 中药肾脏毒理学试验方法398
第三节 中药呼吸系统毒理学试验方法400
第四节 中药心血管系统毒理学试验方法401
第五节 中药免疫系统毒理学试验方法403
第六节 中药生殖系统毒理学试验方法405
第七节 中药血液及造血系统毒理学试验方法407
第十四章 中药毒性控制及相互作用研究方法410
第一节 中药炮制减毒研究方法410
第二节 中药辨证毒理学研究方法419
第三节 中药配伍减毒研究方法423
第四节 中药相互作用研究方法428
第十五章 现代毒理学前沿技术方法433
第一节 体外细胞培养技术433
第二节 转基因动物模型437
第三节 基因组学技术440
第四节 蛋白质组学技术447
第五节 代谢组学技术455
第六节 生物标记物461
下篇 应用篇470
第十六章 “小毒”中药470
第一节 解表药470
细辛470
第二节 清热药474
绵马贯众(绵马贯众炭)474
重楼477
北豆根479
鸦胆子482
苦木486
第三节 祛风湿药487
两面针487
丁公藤489
小叶莲491
地枫皮493
第四节 温里药493
吴茱萸493
第五节 泻下药496
红大戟496
第六节 平肝息风药497
蒺藜497
第七节 化痰止咳平喘药498
大皂荚498
苦杏仁500
第八节 理气药502
川楝子502
第九节 理血药505
土鳖虫505
水蛭506
艾叶510
第十节 补益药513
蛇床子513
第十一节 驱虫药517
南鹤虱517
第十七章 “有毒”中药518
第一节 解表药518
苍耳子518
第二节 清热解毒药523
山豆根523
第三节 祛风湿药527
香加皮527
蕲蛇531
雷公藤533
两头尖538
露蜂房539
土荆皮541
第四节 泻下药542
京大戟542
芫花545
牵牛子550
商陆552
第五节 涌吐药555
常山555
瓜蒂557
第六节 利水渗湿药559
泽漆559
第七节 安神药562
朱砂562
第八节 平肝息风药564
全蝎564
蜈蚣566
第九节 化痰止咳平喘药568
华山参568
白果569
第十节 补益药572
仙茅572
第十一节 驱虫药575
苦楝皮575
第十二节 外用药577
硫黄577
木鳖子578
第十八章 “大毒”及毒剧中药585
第一节 清热药585
生藤黄585
第二节 祛风湿药586
马钱子(马钱子粉)586
闹羊花591
雪上一枝蒿593
第三节 温里药596
川乌596
草乌602
附子610
第四节 泻下药621
甘遂621
巴豆(巴豆霜)626
千金子(千金子霜)630
第五节 利水药634
狼毒634
第六节 化痰止咳平喘药635
半夏635
天南星641
白附子644
洋金花646
天仙子648
第七节 理血药653
青娘虫653
红娘虫654
第八节 外用药655
砒石655
砒霜657
水银659
斑蝥661
红粉664
轻粉666
雄黄667
蟾酥668
第十九章 其他现代关注品种671
第一节 含蒽醌类中药671
何首乌(制何首乌)671
大黄677
第二节 含马兜铃酸类中药684
第三节 含双稠吡咯啶生物碱类中药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