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10000个科学难题 医学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10000个科学难题 医学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3449881.jpg)
- “10000个科学难题”医学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1949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216页
- 文件大小:307MB
- 文件页数:1241页
- 主题词:自然科学-普及读物;医学-普及读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10000个科学难题 医学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基础医学篇3
免疫记忆是如何形成的&郭振红 许熊飞3
机体是如何对免疫应答进行负向调控的&储以微 姜佩6
机体为何会攻击自身组织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刘书逊10
抗原是如何实现交叉提呈的&王青青13
HIV、流感病毒等是如何逃避免疫监控的&李晋涛17
为何研制HIV等疫苗迄今难以成功&李晋涛21
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及研究价值&于益芝24
免疫细胞发育分化调控机制研究&韩岩梅27
免疫细胞如何感知危险信号&安华章30
免疫细胞是如何迁移的&刘秋燕33
妊娠过程中母体免疫系统是如何“耐受”胎儿的&曲迅36
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分工合作、互相调控的基础是什么&魏海明40
炎性复合体是如何活化并在炎性疾病中发挥作用的&柳忠辉 王轶楠43
机体是如何识别移植抗原引发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王全兴 曹雪涛47
人类染色体的折叠机制&陈荣51
组织工程、组织/器官生物学培养、原位再生,哪条道能捷足先登&公衍道55
如何检测自由人的脑神经网络活动&公衍道58
天然无结构的蛋白质的机制&龚海鹏61
重要病毒入侵的分子机制&娄智勇64
“细胞地图”的面世将造福于人类&隋森芳 刘翠翠67
膜受体是如何跨膜传导信号的&王新泉70
阿尔茨海默病与蛋白质错误折叠&吉尚戎 武一73
扑朔迷离的人类色素系统&陈菲 乐志操 杨宇丰76
蛋白质“分子机器”是打开生命奥秘之门的钥匙&尹长城80
控制干细胞定向分化的核心机制是什么&孙方霖 王大亮84
环境胁迫如何影响人类的健康&孙方霖 刘岩87
细胞中的染色体如何维持自己的特性&陈荣90
细胞如何进行重编程&蒋建利93
超声回波隐含信息的揭示&陈思平98
仿生人工鼻与人工舌是如何实现的&王平102
临床决策支持与人工智能&段会龙105
无创血压的测量问题&叶树明108
生物医学材料的生物活化与功能化&张兴栋 樊渝江111
钙信号调控骨形成和骨吸收:骨质疏松机制&陈亚兵114
内皮祖细胞到底是什么&陈丰原117
人体如何习服适应高原低氧环境&高钰琪 黄瑊121
人体细胞是如何进行氧感知的&高钰琪 黄瑊124
血管内皮修复机制&徐清波 白雪127
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许祖德 周晓军130
肿瘤多药耐药——肿瘤化疗失败的关键&张晓芳 周庚寅133
肿瘤微环境与上皮性恶性肿瘤的发生&刘劲松 单薇薇 冯振卿136
外源干细胞能否在肝脏再殖中产生具有正常时空特性的组织结构&胡以平 谢东甫140
大分子的细胞内转运&李郁143
细胞内两条蛋白质降解途径间存在交互调节吗&刘宏颀146
原核细胞骨架蛋白类似物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刘宏颀150
细胞如何选择死亡方式&宋斐153
流动强化细胞黏附的逆锁键机制&余晓玲157
选择性剪接诱导的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真的没有意义吗&廖成功 陈志南161
上皮-间质转化如何影响肿瘤进程&吴佼 边惠洁166
锌指核糖核酸酶——细胞基因组微创手术刀&杨向民 陈志南169
聚糖-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特异性硫酸化编码信息&张思河173
哺乳动物胚胎细胞命运何时决定&雷蕾179
先天畸形是怎么产生的&梁春敏183
卵子如何从亿万精子中识别一个精子并阻止其他精子的受精&杨月琴 李继承185
淋巴孔的生物学功能&王自彬 李继承188
恶性肿瘤转录调控网络中的主要控制因素&向娟娟 李桂源191
宿主细胞中是否存在致瘤病毒潜伏与裂解性复制的启动与转换“开关”&卢建红 李桂源195
肿瘤干细胞的来源&熊静波199
肿瘤演进过程中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时间系列变化规律&李征 李桂源203
肿瘤细胞如何转移到远隔器官&李建明206
肿瘤易感基因(群)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机制&周鸣 李桂源211
非典型性趋化因子受体的抗癌作用及其人工模拟&欧周罗215
神经发生的机制&罗振革219
钠/钾离子泵如何参与脑功能调节&李开诚 张旭222
神经肽及受体如何调节脑功能&徐志卿226
大脑是如何做计算的&吴思228
怎样早期诊断退行性脑病&周江宁233
视觉障碍的发生机制&孙兴怀236
离子通道与脑疾病&张海林239
脑肿瘤的产生机制&王以政 丁夏242
自噬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秦正红246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与神经机制&陈楚侨250
神经系统疾病的非人灵长类转基因动物模型&孙强254
骨是如何构塑与重建的&韩金祥 周小艳257
肿瘤细胞能否被驯化&何凤田261
核小体组蛋白的化学修饰调控基因表达的机制&于晓光264
蛋白质特异相互识别的分子基础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联&焦炳华 王梁华268
微小RNA表达调控规律、网络及其生物学意义&焦炳华 陈欢271
生物衰老的分子机制研究&昌增益 唐艳 付新苗274
细菌休眠的生物学意义及分子机制&昌增益 王云彪277
人类牙齿器官的再生&魏世成279
糖蛋白上糖链的功能&张嘉宁 汪淑晶283
病原体传染的种属屏障的分子基础是什么&何凤田286
流感病毒是如何发生遗传变异和实现跨种传播的&吴建国289
乙肝病毒的特异性细胞受体到底是什么&吴建国292
中心法则面临的挑战:朊病毒和逆转录病毒的复制&吴建国295
单纯疱疹病毒、艾滋病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疫苗的研制&郑春福298
病毒致宿主细胞死亡的模式及其细胞分子机制&董长垣301
闯入人类基因组中的病毒&陈新文304
地球上有多少病毒种类&石正丽307
EB病毒感染和转化鼻咽上皮细胞的机制&黄文林 曾木圣311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过程中免疫细胞如何应答&杨东亮315
临床医学篇321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葛志明321
人工心脏的感染和栓塞&吴树明324
易损斑块能够识别吗&张梅 张运327
右心房在房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张薇330
损伤修复机制与肺纤维化调控:我们的路还有多远&代华平 王辰333
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病机制&黄克武337
肺动脉高压干预&格日力 靳国恩340
小气道阻塞性改变的定义及诊断&格日力 高芬343
寻找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标志物&李兆申 杜奕奇346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及综合救治模式探索&李兆申 湛先保350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和生物治疗的研究&厉有名353
肾脏纤维化——有待攻克的肾脏病学难题&刘必成 刘志红356
肾脏损伤的修复与再生&刘志红 谢红浪 何群鹏360
白血病系统生物学&陈赛娟 周光飚364
造血干细胞:生物学和应用&诸江367
强直性脊柱炎的遗传学机制&朱平 贾俊峰370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发病机制&沈南 鲍春德374
碘摄入量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李成江 冯烨377
以银屑病为模型,探索表皮细胞增殖的奥秘&张学军 崔勇382
皮肤抗病毒感染免疫的局限性&陈洪铎 高兴华385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廖万清388
帕金森病的悬案&蒋雨平 王坚391
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新希望&董强 唐宇平394
艾滋病病毒潜伏感染形成机制及对策&王英杰397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挑战&谢青 姜山401
肝衰竭器官替代治疗&李兰娟404
微生态破坏导致严重感染的巨大挑战&李兰娟408
细菌耐药&李兰娟 肖永红412
移植肠慢性失功能&黎介寿416
肠屏障功能的早期保护&黎介寿418
胃肠动力的调控&秦新裕421
供器官来源的短缺&郑树森 吴健424
探索原发性肝癌的分子标志物&郑树森 徐骁427
肝脏移植免疫耐受现象的机制&郑树森 严盛431
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存活率&郑树森 胡振华435
逆转乳腺癌化疗耐药&傅佩芬438
瘢痕的形成机制及治疗&虞渝生 谈伟强442
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的治疗&谢立平 刘犇445
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治疗&谢立平 金晓东448
恶性脑肿瘤无法根治吗&周良辅 姚瑜452
长期昏迷患者能恢复意识吗&周良辅 吴雪海 胡锦454
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古老而现实的难题&曾炳芳 李晓林457
脊髓损伤治疗是否应遵循进化论原则&胥少汀 孙天胜460
健康老龄化视角下退行性关节炎的防治策略&邱贵兴 高鹏463
全身麻醉的奥秘&刘进 陈向东467
疼痛机制之谜&祝胜美 姚永兴471
全身麻醉对脑功能的影响&祝胜美 王奎荣474
肢体和器官再生基因研究&夏照帆 肖仕初477
寻找烧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预警指标&夏照帆 王广庆480
人类分娩动因&杨慧霞 朱毓纯483
胚胎的着床机制&乔杰 李蓉487
胚胎干细胞的定向分化&郁琦 李晓霞491
胎儿多种出生缺陷的无创伤性产前诊断&边旭明 蒋宇林496
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王雁玲500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仅仅是生殖问题&陈子江 石玉华503
人类卵巢功能衰退的机制&林守清506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郎景和509
HPV导致宫颈癌之谜&马丁514
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沈铿518
肾脏疾病蛋白尿的发生机制&丁洁521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的机制及预警&吴敏媛 李志刚524
异常宫内环境烙下了代谢综合征的“印记”&赵正言 王秀敏528
遗传代谢病的新生儿筛查和诊断&罗小平 吴薇532
癫痫的发生机制&秦炯535
睡眠阻塞性疾病成因、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韩德民538
感音神经性聋生物学治疗策略&李华伟541
贝尔面瘫的病因及治疗&高志强 崔婷婷544
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张罗 欧阳昱晖547
头颈鳞癌治疗抵抗和复发的发生机制&李晓明550
青光眼性视神经再生的明天:iPS细胞向RGC的定向转化&卓业鸿 白玉婧554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机理&周鹏 赵明威557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李文生 郑钦象 陈国海561
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分子机制&朱思泉 王开杰564
青少年近视发病机制&沈晔568
怎样的血管神经压迫会导致三叉神经痛&张志愿 陈敏洁572
如何减小先天性颅颌面畸形的治疗难度&穆雄铮575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的恶变机制&周曾同577
各种医学影像信息的融合&汤伟军 冯晓源581
透视神经干细胞移植&许顺良 楼海燕584
多重耐药细菌的快速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王辉588
尿液蛋白质组研究在临床检验应用中的巨大潜力&张曼592
基因检测如何指导肿瘤靶向治疗&陈鸣 黄恒柳595
如何早期发现恶性肿瘤——肿瘤标志物&王传新599
快速鉴定及耐药性——结核病感染控制的难题&尚红603
预防医学篇609
“来无影去无踪”的SARS&曾光609
复杂系统理论指导下的流行病学整合&张铁梅612
定性研究在临床流行病学中的应用&朱樑 顾明君615
传染病季节波形的预测价值&曾光618
感染性因素如何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曾光621
后基因组时代的流行病学分析策略&张建中624
疫苗可预防疾病防控策略的综合评价&张建中627
碘缺乏病发病影响因素&李素梅 谷云有630
百年医学悬案:克山病病因之谜&孙树秋633
大骨节病病因不解之谜&周令望636
溯本求源,彻底揭开地方性氟中毒的面纱&孙殿军640
解决地方性砷中毒发病机制——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孙殿军643
结核分枝杆菌中存在哪些影响宿主免疫保护性抗原相关的基因&王黎霞 何广学 赵雁林646
血吸虫病无创伤性快速诊断技术&陈家旭 周晓农651
寄生虫病的传播阈值&周晓农 杨国静654
包虫病的诊断方法与治疗药物&付青 周晓农657
“三江并流”区域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其演化&董兴齐660
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的病因学&黄文丽 曾光663
乙肝病毒母婴阻断:待解谜团仍不少&段钟平 张华666
人体劳动能力的生物局限性问题&刘洪涛669
多环芳烃致癌的危险性评定&王忠旭672
工作相关局部肌肉疲劳与损伤的工效学负荷问题&王忠旭675
噪声与有机溶剂对听力损伤的联合作用&贾晓东 刘美霞678
纳米技术职业安全&贾光 李涛681
二氧化硅、尘肺与肺癌&李涛684
职业倦怠生物标志物&戴俊明 傅华687
辐射防护线性无阈假设&王继先690
医疗照射的正当化和辐射防护最优化&张良安693
低水平辐射兴奋效应&龚守良698
维生素缺乏症的发生机制&张立实 陈锦瑶701
食物中天然有毒有害成分和毒性污染物对人体危害的风险评估&张立实 陈锦瑶706
转基因食品的非预期效应&徐海滨 李晨汐709
营养与智商的关系&张兵 杜文雯712
血液尿酸升高:是否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程义勇718
成年疾病的早期起源&马军 吴双胜721
青春期发动机制及其时相提前的健康效应&陶芳标726
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时间性的生物“密码”控制&郝加虎 徐勇 陶芳标732
儿童青少年肥胖发生机制&王海俊 马军737
化妆品中环境雌激素与乳腺癌的关系&林少彬742
耐辐射奇球菌超强辐射抗性究竟来自何处&常晓松 舒为群 杨澜745
极低频电磁场致儿童白血病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曹兆进748
手机电磁辐射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可能性及其作用机制&王强751
气候变暖引起虫媒寄生虫病传播影响的模拟&周晓农 吴忠道754
高维生物医学数据分析的新理论、新思路和新方法&陈峰758
如何面对海量临床数据分析处理的挑战&刘丽华 冯丹761
如何认识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贺佳764
中西医临床复杂数据分析处理中基础术语集及信息模型的重要性&刘保延 周雪忠76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赖圣杰 吴敬 梁万年770
有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综合评估体系的建立难在何处&涂文校 吴敬 梁万年773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人群心理应急反应模型&陈国永 吴敬 梁万年776
绩效管理与公立医疗机构激励机制&吴明779
符合中国国情/特色的卫生管理体制&吴明781
医院感染控制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李六亿784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绩效评价&王颖 李程跃 郝模787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是如何发生的&李涛 张岱790
双相抑郁的早期识别&江开达 方贻儒793
衰老与老年期常见精神障碍的关系&于欣796
精神创伤性记忆的形成与消退机制&李凌江 李则宣799
人际影响的心理机制及其医学运用&赵旭东802
儿童和青少年精神障碍治疗的循证医学&王玉凤 钱秋谨805
吸毒成瘾与酒精依赖&吴尊友808
药学篇815
抗体基因重排的分子机制&杨琨815
抗体的多样性是如何产生的&阎锡蕴819
抗体亲和力成熟的机制是什么&朱进 冯振卿823
如何确定抗体治疗的有效靶位&陈志南 廖成功826
人源化抗体的修饰与优化&邢金良830
如何实现全人抗体库的大规模筛选&王双 孙志伟833
抗体高效表达体系的建立&李郁837
如何实现治疗性抗体规模化生产&陈昭烈841
治疗性抗体功能增效策略&陈志南 廖成功 郭宁844
疫苗有效抗原成分的选择&张建中850
疫苗研发中如何让病毒找到“新家”&李启明853
如何设计慢性感染病疫苗&张建中856
疫苗安全保障的第一关&曾明 霍艳859
疫苗评价为何要用动物模型&王佑春 林林862
疫苗佐剂研发中的挑战&杨春亭 王宾 许洪林865
如何提高肿瘤疫苗治疗效果&张叔人869
自身免疫性疾病能用疫苗治疗吗&沈心亮 徐静873
如何选择疫苗接种方式&王宾876
未来基因工程疫苗“工厂”&李启明879
人体器官的再造与功能的实现&王常勇 王妍 王海滨881
如何修复人体器官缺损&王常勇 王妍 刘志强884
基因疾病能够治疗吗&李庆芳887
影响基因治疗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杨月峰890
细胞治疗的临床效果&扈江伟 陈虎893
细胞可以作为常规治疗制剂吗&王军 陈虎896
肿瘤干细胞与多药耐药&路国秋 陈虎899
核酸药物如何有效给药&王升启 鲁丹丹902
生物药物的质量控制&王军志 付志浩905
新药发现的高效途径&杨宝峰 董德利910
基于microRNA靶点心血管药物的发现&杨宝峰 潘振伟 初文峰915
新药发现与网络药理学&王晓良 彭英918
心肌重塑的药物逆转&王立英 杨世杰920
分子靶向药物如何实现杀伤肿瘤细胞&张志仁 赵丹923
以病毒靶点为导向筛选有效的抗病毒药&娄建石926
新型神经系统保护剂&王晓良 彭英929
抗生素的使用和耐药&夏焕章 韩威931
实现个体化用药的综合数学模型&周宏灏 张伟934
药物传递系统与使用&方亮 王思玲 潘卫三937
代谢组学:药物安全性评价的新方法&阿基业 王广基940
中西药合用与安全性&郝海平 谢媛 王广基944
血脑屏障——影响药物进入神经系统的障碍&周芳 阿基业 王广基 毛世瑞948
如何确定含有多个有效成分的单味中药的给药剂量&郝琨 阿基业 王广基952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连接体内药物浓度与药效关系的桥梁&张琪 王广基955
药物靶标功能的计算模拟&许叶春959
小分子化合物与药物靶分子相互作用的过程&杨胜勇962
小分子化合物的药效活性预测&朱维良965
单分子-多靶标的设计方法&徐柏玲969
如何合成多样性化合物库&段文虎 陈炜972
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快速发现和结构优化&张翱976
药物合成工艺优化与思考&沈敬山979
化学药物合成与环保&杨春皓983
手性药物的合成与纯化&吴松988
药物多晶筛选与临床安全有效性&陈东英992
药物溶解度的早期预测与解决方法&陈亚东 陆涛995
复杂天然化合物的立体结构&岳建民998
水溶性天然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宣利江1002
选择性:天然产物结构修饰的关键&张国林1005
重要活性天然产物的发现与可持续利用&侯爱君1009
重要活性天然化合物的作用机制&石建功 林生1013
中医学篇1019
脏腑的表里机制&高思华 李宇航 林燕1019
“心主神明”和“脑为元神之府”&张俊龙 张维骏1023
脾主运化是如何实现的&孟静岩1026
如何理解“心藏神”&郑洪新1029
肺脏如何调节水道&李宇航 刘晓燕1032
五脏的相互联系&高永翔 周宜1035
气化如何调节机体&刘燕池 李晓君1038
如何解读情志致病&周安方1041
六淫内涵与疾病&马淑然1044
中医望诊的诠释&李峰 宋月晗1048
中医证的诊断与疾病&王天芳 吴秀艳1051
中医证候的科学内涵是什么&王庆国 赵燕1054
解读中医学的“天人相应”整体观&郭霞珍1057
中医辨证客观化&王建华 王汝俊1061
“病”与“证”的辩证统一&徐志伟 魏小勇1064
分子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中医药防治&林丽珠 熊绍权1067
针刺辅助麻醉在全麻手术中的应用研究&马武华 黎玉辉1070
复杂干预与个体化诊疗的形成、优化和确证&杨小波1073
中医药辅助治疗对放化疗增效减毒的科学基础&吴万垠1076
人体稳态的辨识和分类&吴大嵘1078
治未病的科学内涵及其评价体系的研究&区永欣1081
中医顺时养生理论的现代认识&杨志敏 老膺荣 林嬿钊1084
肝硬化的组织学再建与重构及其中药干预作用&刘平 刘成海1088
拖线技术治疗难愈性窦瘘的机制&陆金根 阙华发 郭修田1091
中医药预防、阻止和逆转心室重塑&严世芸1096
筋在骨与关节退变性疾病中的作用&石印玉 曹月龙 高宁阳1100
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与中医药治疗&蔡淦 张正利 朱梅萍1103
难治性肾病的中医药干预&陈以平 邓跃毅 王琳1106
循证医学时代的中医疗效评价&刘建平1109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机制研究&刘嘉湘 孙建立1112
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刘保延 张艳宏1115
缺血性脑神经元损伤与中医药干预&王左 魏江磊1118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早期干预&丁学屏 任建萍 陆灏112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疼痛与复发&朱南孙 张婷婷 赵莉1125
冬病夏治外治法的理论与机制研究&郑锦 刘胜1128
推拿手法治疗疾病的机制&石学敏 王平1131
基于临床的经络现象规律及生物学基础&石学敏 郭义1135
针刺手法的作用原理&石学敏 申鹏飞1139
经穴脏腑相关的规律及生物学基础&常小荣1141
针灸治病的作用原理&梁繁荣1145
针灸效应的规律及机制&唐勇1148
藏药“佐塔”减毒增效原理&崔箭 庞宗然1151
植物寄生类彝药的应用&崔箭 朴香兰1155
中药功效的多元性与其效应基础&段金廒 尚尔鑫 华永庆1159
道地药材的道地性品质特征及其成因的系统揭示&黄璐琦 郭兰萍1162
转基因药用植物培育研究&王喜军1165
重要中药及天然药用生物资源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及其关键酶系统&吴启南 江曙 谷巍1168
与药效相关的中药科学标准的建立&王峥涛1171
传统汤剂的用药方式及其物质组分&段金廒 宿树兰 朱华旭1175
中药给药方案设计研究&王喜军1178
中药量-效关系表征与评价&唐于平 段金廒 范欣生1181
以中药“十八反”、“十九畏”为代表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段金廒 林娜 钟赣生1184
现代中药复方制剂理论、技术与评价体系研究&刘红宁1186
方剂配伍的机制研究&李冀1189
中药药对的组成规律与其在方剂配伍中的地位和贡献&段金廒 唐于平 钱大玮1192
中药性味理论的研究&匡海学1196
中药效应物质分子与体内效应靶群网络关系研究&段金廒 马宏跃 郭建明1200
炮制所致中药药性变化科学内涵的揭示&贾天柱1202
中药复方化学研究和质量控制&罗国安1206
中医证候的动物模型复制&李廷利1212
编后记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