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诗经典英译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唐诗经典英译研究
  • 王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6954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340页
  • 主题词:唐诗-英语-翻译-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唐诗经典英译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唐诗英译之翻译史1

第一节 “间唐诗”阶段2

一 历史回溯2

二 译介特点13

第二节 “近唐诗”阶段19

一 历史回溯19

二 译介特点25

第三节 “典唐诗”阶段29

一 历史回溯29

二 译介特点36

第四节 三阶段异国形象38

第五节 小结40

第二章 唐诗英译之影响论42

第一节 中国见闻43

第二节 致敬诗人45

一 致敬李白45

二 致敬白居易47

三 致敬孟浩然49

四 致敬王维51

五 致敬唐诗51

第三节 模仿形式52

一 诗题52

二 对偶52

三 句式54

四 绝句55

五 律诗56

第四节 超越形式59

一 借用意象59

二 化用译文60

三 摹写精神62

四 借鉴风格63

五 再现诗境68

第五节 负面影响70

一 变形的唐诗70

二 扭曲的形象71

第六节 小结72

第三章 唐诗英译之八问题73

第一节 可译与不可译73

一 可译与不可译73

二 辩证论74

第二节 翻译与创作75

一 文艺学派的创作75

二 创作的必要性77

三 过度创作的局限77

第三节 形似与神似79

一 形似是神似基础80

二 形似不如神似80

三 形似离不开神似81

第四节 直译与意译81

第五节 归化与异化84

第六节 译诗为诗86

第七节 格律体与自由体86

一 格律体还是自由体86

二 自由体译诗论点88

三 格律体译诗论点89

四 节奏还是韵脚为主90

五 能否移植原诗格律92

第八节 注释问题93

一 反对注释论点93

二 支持注释论点93

三 注释的原则96

第九节 小结96

第四章 唐诗英译之目的论98

第一节 译者目的99

一 以再创作为目的99

二 以变革诗学为目的100

三 以读者接受为目的101

第二节 文本目的102

一 作者问题104

二 版本问题106

第三节 文化目的107

一 文化同质109

二 文化异质110

三 文化内需111

第四节 小结112

第五章 唐诗英译之主体论113

第一节 译者素质114

一 译者责任114

二 语言要求115

三 文化要求116

第二节 身份视角117

一 诗人身份118

二 学者身份119

三 文化身份120

第三节 制约因素122

一 译者理论122

二 意识形态127

三 主流诗学128

第四节 主体间性129

一 权力主体129

二 读者主体130

三 合作间性131

第五节 小结132

第六章 唐诗英译之标准论133

第一节 中西翻译标准133

第二节 诗歌翻译标准135

一 侧重原语的标准135

二 侧重译语的标准137

第三节 语言文化、诗学的不和谐138

一 艺术与科学139

二 抒情与叙事140

三 平仄与轻重141

四 意合与形合141

五 含蓄与夸饰142

六 尚整与尚散143

第四节 三层次诗歌翻译标准论144

一 宏观层次:中和说144

二 中观层次:格似意合境类145

三 微观层次:八美标准152

第五节 小结162

第七章 唐诗英译之方法论164

第一节 翻译的策略164

一 德莱顿的三分法164

二 霍姆斯的四项策略例释165

三 勒菲弗尔的七项策略例释166

第二节 翻译的步骤169

第三节 形式的译法172

一 格律体译法172

二 自由体译法173

三 散体译法178

第四节 内容的译法179

一 音译法179

二 对译法180

三 省译法180

四 意译法182

五 类译法183

六 变通法184

七 增译法186

八 拆字法187

第五节 意象的译法191

一 意象保留191

二 意象转换192

三 意象省略193

四 意象增加193

五 意象并置194

第六节 典故的译法196

一 典故翻译中的问题196

二 典故的译法198

第七节 倒文的译法205

一 格律倒文206

二 结构倒文207

三 内容倒文209

第八节 小结210

第八章 唐诗英译之批评论211

第一节 误读定义211

第二节 语言误读的批评213

一 名词的误读213

二 动词的误读215

三 形容词的误读217

四 虚词的误读218

第三节 文化误译的批评219

一 植物文化的误译219

二 地理文化的误译221

三 饮食文化的误译222

四 时间文化的误译223

五 称呼文化的误译224

六 妆饰文化的误译225

七 乐器文化的误译226

八 宗教文化的误译227

第四节 误读误译原因分析227

一 语言因素228

二 文化因素229

三 译者因素234

第五节 误读的评价问题236

第六节 如何减少误读237

第七节 批评中的问题238

第八节 诗歌翻译批评案例241

一 《无题》英译对比研究241

二 《锦瑟》英译对比研究251

第九节 小结269

第九章 唐诗英译之经典论270

第一节 文学经典、翻译经典与翻译史经典270

第二节 经典化要素271

一 内部要素272

二 外部要素272

第三节 翻译经典场275

一 场域与翻译经典场276

二 惯习与翻译经典场277

三 资本与翻译经典场278

第四节 译史经典、伪翻译经典和翻译经典280

第五节 小结282

结论283

第一节 研究结论283

第二节 研究局限性286

第三节 今后的研究方向287

一 语料库分析英译文本287

二 开展诗歌文化研究288

三 进行实证调查研究288

四 世界文学建构的视角289

参考文献291

索引词汇308

致谢3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