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与区域规划实用模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城市与区域规划实用模型
  • 郭志恭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城市与区域规划实用模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1

1.1 城市与区域的核心与灵魂1

1.2 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基本任务3

1.3 城市与区域规划的方法5

1.4 数学模型6

1.5 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应用情况举例7

1.5.1 概述7

1.5.2 英国的实例8

1.5.3 苏联的实例10

1.6 若干建议10

1.6.1 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内容10

1.6.2 需要学习的规划模型11

第2章 人口变化预测模型12

2.1 人口变化的原因12

2.1.1 现有人口的调查、统计12

2.1.2 出生人口12

2.1.3 死亡人口14

2.1.4 简易生命表15

2.1.5 迁移15

2.2 人口变化预测模型15

2.2.1 人口预测方法15

2.2.2 趋势外推法16

2.2.3 分群组合法26

2.2.4 李伟生人口预测法37

2.2.5 人口预测的结构法40

2.3 简要的总结45

第3章 经济预测模型49

3.1 什么是经济学49

3.2 经济基础理论50

3.3 经济基础分析方法56

3.3.1 调查法56

3.3.2 假设法56

3.3.3 区位商法57

3.3.4 基本就业人口的估算58

3.4 转移份额分析模型59

3.4.1 3个组分59

3.4.2 用转移份额模型进行经济预测64

3.4.3 转移份额模型的假设和问题65

3.5 投入产出模型65

3.5.1 概述65

3.5.2 投入产出表66

3.5.3 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68

3.5.4 投入产出模型的用途72

3.5.5 关于投入产出模型的讨论74

第4章 功能空间相互作用及分布模型75

4.1 概述75

4.1.1 推动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动力主体75

4.1.2 城市空间组织的基本原则78

4.2 重力模型及其应用79

4.2.1 基本的重力模型79

4.2.2 瑞利(Reilly)零售重力定律81

4.2.3 改进的重力模型——单约束重力模型83

4.2.4 用于出行分布的双约束重力模型87

4.2.5 关于重力模型的讨论90

4.3 组合模型——劳瑞模型(The Lowry Model)91

4.3.1 概述91

4.3.2 劳瑞模型及计算过程92

4.3.3 关于劳瑞模型的讨论98

4.4 机遇介入模型99

4.4.1 机遇介入模型的理论99

4.4.2 机遇介入模型的应用103

4.4.3 机遇介入模型的一些变体108

第5章 土地使用及预测模型110

5.1 概述110

5.1.1 土地的定义110

5.1.2 城市的功能与城市的利益攸关者110

5.1.3 城市用地的属性112

5.2 城市土地的分类及建设用地指标113

5.2.1 城市土地分类的意义113

5.2.2 土地的分类113

5.2.3 城市用地规模和用地指标的确定115

5.3 不同主要功能空间对用地的要求117

5.4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模型119

5.4.1 概述119

5.4.2 八步评价模型(土地适用性八步分析法)120

5.4.3 综合评价模型124

5.4.4 门槛评价模型130

5.4.5 劳瑞(Lowry)土地使用模型132

第6章 交通需求预测模型137

6.1 概述137

6.1.1 交通是城市或区域的血液循环系统137

6.1.2 交通分析区138

6.1.3 出行138

6.1.4 交通规划的任务140

6.2 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构建程序140

6.2.1 构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的步骤140

6.2.2 四阶段预测法141

6.3 出行生成量预测模型142

6.3.1 出行生成率142

6.3.2 类型分析模型146

6.3.3 单人类型分析模型147

6.3.4 回归分析模型147

6.4 出行产生量预测模型148

6.4.1 出行产生量模型的变量148

6.4.2 回归分析模型149

6.4.3 类型分析模型149

6.5 出行吸引量预测模型151

6.6 出行分布量预测模型153

6.6.1 概述153

6.6.2 重力模型154

6.6.3 增长系数法156

6.7 出行方式选择预测模型162

6.7.1 影响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162

6.7.2 出行方式选择预测模型163

6.8 出行分配量预测模型171

6.8.1 概述171

6.8.2 最短线路模型172

6.8.3 容量限制-增量加载分配模型176

6.8.4 转移曲线模型178

6.9 应用举例179

6.9.1 标定与证实179

6.9.2 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综合应用算例179

6.10 评论与总结187

6.10.1 评论187

6.10.2 总结189

第7章 优化模型——线性规划模型及动态规划模型191

7.1 概述191

7.1.1 说明性模型与优化性模型191

7.1.2 线性规划模型的重要性191

7.1.3 动态规划模型的重要性192

7.2 线性规划模型192

7.2.1 几个涉及城市与区域规划的线性规划实例192

7.2.2 二变量线性规划的图解法197

7.2.3 线性规划模型存在的问题及限制201

7.2.4 单纯形法202

7.3 动态规划模型209

第8章 模型标定与精度验证220

8.1 概述220

8.2 调查研究方法221

8.3 概率论225

8.3.1 基本概念225

8.3.2 样本的数字特征值——平均值、方差、标准差228

8.3.3 契比雪夫定理230

8.3.4 概率的运算法则231

8.3.5 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232

8.3.6 大数法则237

8.4 抽样误差238

8.5 统计推断240

8.5.1 概述240

8.5.2 总体分布和抽样分布242

8.5.3 参数估计——确定模型的输入数据245

8.5.4 例题251

8.6 模型标定260

8.6.1 最小方差和法260

8.6.2 最大可能性法263

8.7 已标定模型精度的验证266

8.8 模型内函数形式的确定270

8.9 附注275

8.9.1 样本平均值的平均值μ- x及方差σ2/x275

8.9.2 优选法2种276

第9章 回归分析预测模型279

9.1 概述279

9.2 一元回归分析280

9.3 相关分析290

9.4 多元回归分析与偏相关分析296

9.5 补充例题301

第10章 城市与区域规划全息论304

10.1 概述304

10.1.1 全息理论的产生与发展304

10.1.2 全息理论的要点306

10.2 学科之间全息的探索307

10.2.1 概述307

10.2.2 运筹学和城市与区域规划308

10.2.3 经济学和城市与区域规划308

10.3 从重力模型看城市与区域规划中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全息310

10.4 从城市交通规划看部分与整体的全息312

10.5 从将熵的概念引入城市与区域规划看全息原理314

10.5.1 热力学中的熵314

10.5.2 社会科学中的熵316

10.5.3 城市与区域规划中的熵316

10.5.4 小结318

10.6 简短的结论318

第11章 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的发展简史319

11.1 概述319

11.1.1 城市与区域规划中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的必要性319

11.1.2 在城市与区域规划中采用定量分析与建模320

11.1.3 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的推广及应用的曲折道路324

11.2 一部分模型的开发简史326

附录 数表328

附表1 随机数字表(一)328

附表2 随机数字表(二)329

附表3 标准正态分布概率表330

附表4 t分布单侧临界值表(一)331

附表5 t分布双侧临界值表(二)332

附表6 二项分布累积概率表333

附表7 正态分布概率表336

附表8 正态分布双侧临界值表339

参考文献3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