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文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3871865.jpg)
- 黄曼君,朱寿桐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09380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692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710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现代文学史-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文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术可能性1
一、“中国”1
二、“现代”5
三、“文学”8
第一编“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发展15
第一章 新文学的前奏15
第一节 改良派文学:梁启超等人的努力15
一、白话文的倡导16
二、诗界革命18
三、文界革命21
四、小说界革命及戏剧改良22
第二节 严复和林纾:翻译创造的文学史24
一、严复翻译的西学名著25
二、林纾的翻译小说27
第三节 革命派文学之于新文学的影响29
一、革命派诗歌30
二、革命派散文31
三、革命派的小说与戏剧33
四、革命派文学的新文学意义36
第四节 近代通俗文学的兴起37
一、近代通俗文学气候37
二、近代通俗文学之通俗性39
三、近代通俗文学的近代性43
第五节 文明戏运动及其影响44
一、文明戏内涵的演变44
二、文明戏的发展历程46
三、文明戏衰落的原因51
第二章 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与新文学的发生53
第一节《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53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与《新青年》54
二、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55
第二节 胡适的白话文倡导及新文体理论58
一、胡适对白话文学的倡导58
二、胡适的新文体理论61
第三节 文学革命的主张63
一、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63
二、关于文学革命的讨论64
第四节 新文化团体与新文化媒体的文学实践67
一、《新青年》、《新潮》的文学实践68
二、《少年中国》与“四大副刊”70
第五节 文学社团的蜂起74
一、文学研究会74
二、创造社75
三、沉钟社、新月社等其他文学社团76
第六节 学衡派、甲寅派与新文学的制衡力量79
一、四面八方的反对白话声80
二、学衡派与新文化界的论争82
第三章 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85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发展85
一、早期思想基础86
二、文学求索之路89
第二节《呐喊》与《彷徨》92
一、《呐喊》:控诉践踏生命的封建传统92
二、《彷徨》:直面人性深处的自我扭曲94
三、《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96
第三节《阿Q正传》99
一、“精神胜利法”与国民性批判99
二、阿Q的命运与现代人类境遇101
第四节《野草》与《朝花夕拾》103
一、《野草》:鲁迅的爱与恨、绝望与反抗103
二、《朝花夕拾》:童年与成年视角的融合107
第四章 新诗的开拓者——郭沫若110
第一节 生平和思想发展110
一、早期思想基础与文学起步111
二、文学之路与转换之途112
三、革命与文学114
第二节《女神》及其他前期诗作116
一、《女神》的思想情感与艺术风格116
二、后《女神》时代的创作122
第三节 前期小说和历史剧124
一、“寄托小说”和“身边小说”124
二、《三个叛逆的女性》与前期剧作127
第五章 周作人与郁达夫131
第一节 周作人的生平与作品131
一、前期人生与文学革命132
二、成熟的文学与隐遁、败落的人生134
第二节“人的文学”观及前期文学思想135
一、“人的文学”与“平民文学”135
二、“个性的文学”及其他138
第三节《自己的园地》与其他散文140
一、平和冲淡的美文140
二、周作人散文表现的艺术性142
第四节 郁达夫的生平与创作道路143
一、前期的人生与文学之路143
二、在方向转换的途中145
第五节《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小说147
一、《沉沦》与《沉沦》热147
二、自叙传的转变148
第六节 游记与旧体诗150
一、郁达夫的游记散文150
二、郁达夫的旧体诗词152
第六章 新文学的开拓与积累154
第一节 徐志摩与闻一多的诗歌154
一、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及其影响155
二、闻一多的文学活动与诗歌贡献158
第二节 李金发与徐玉诺的诗歌161
一、李金发的象征主义诗歌162
二、徐玉诺的诗歌164
第三节 冰心、朱自清的散文166
一、冰心的散文167
二、朱自清的散文171
第四节 叶绍钧、许地山、废名的小说172
一、叶绍钧的小说173
二、许地山的小说175
三、废名的小说176
第五节 田汉、洪深的戏剧178
一、田汉的诗性戏剧178
二、洪深的戏剧贡献182
第六节 欧阳予倩、丁西林的戏剧184
一、欧阳予倩的现代戏剧184
二、丁西林的幽默喜剧186
第二编 新文学的全面成熟与左翼文学193
第一章 左翼文学传统的开辟193
第一节 左联的成立与左翼文学传统的开辟193
一、左翼文学联盟的成立193
二、左翼文学传统的开辟194
第二节 瞿秋白、鲁迅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和传播200
一、鲁迅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200
二、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202
第三节 民主主义与自由主义文学思潮204
一、民主主义文学思潮的代表人物204
二、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基本特征207
第四节 与文学自由论的理论论争210
一、文学的阶级性问题210
二、文学武器论212
三、关于文学与政治213
第五节 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215
一、“国防文学”的提出215
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217
三、论争的深化与统一战线的形成218
第六节《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编纂及其历史意义221
一、编篡背景221
二、体例特征223
三、出版意义224
第二章 左翼文学的旗手——鲁迅226
第一节 后期杂文226
一、后期杂文的时代内涵227
二、后期杂文的深邃思想230
三、后期杂文的艺术成就232
第二节《故事新编》233
一、《故事新编》的艺术成就234
二、《故事新编》解读236
第三节 文论和旧体诗238
一、鲁迅的文论238
二、鲁迅的旧体诗242
第三章 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巨匠——茅盾245
第一节 茅盾的创作道路245
一、走上文学道路246
二、早期文学创作248
第二节《子夜》253
一、《子夜》与时代254
二、吴荪甫的形象258
第三节 短篇小说和散文260
一、《春蚕》、《林家铺子》等短篇小说260
二、散文创作263
第四节 茅盾的作家论264
一、现实主义批评风格264
二、茅盾作家论的文学影响266
第四章 巴金与曹禺268
第一节 巴金的生平和创作道路268
一、与文学的因缘269
二、走上成熟之路272
第二节《激流三部曲》276
一、时代激流的写照276
二、觉新的形象277
三、其他人物形象278
第三节 巴金的创作理论281
一、“以情动人”的审美效果281
二、写作是信仰生活的继续283
三、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286
第四节 将话剧创作推向成熟的曹禺288
一、曹禺的生平与创作288
二、《雷雨》与《日出》291
三、《原野》和《北京人》297
第五章 老舍与沈从文302
第一节 老舍的小说创作与文学批评302
一、老舍的生平和创作道路302
二、《二马》和《骆驼祥子》307
三、老舍的文学批评与创作理念311
第二节 沈从文的创作与批评316
一、沈从文的生平及创作道路316
二、《边城》和《八骏图》319
三、沈从文的文学批评与创作论324
第六章 其他作家作品(一)330
第一节 殷夫、戴望舒、臧克家的诗歌330
一、殷夫红色鼓动诗的丰富诗性330
二、戴望舒的意象诗歌333
三、臧克家的现实诗篇335
第二节 蒋光慈、丁玲、柔石、张天翼、叶紫的小说336
一、蒋光慈及“光赤式的陷阱”336
二、丁玲和柔石的小说创作338
三、张天翼和叶紫的小说创作340
第三节 张恨水、李劼人、靳以的小说342
一、张恨水的通俗性小说创作342
二、李劼人的宏大叙事与靳以的浪漫小说344
第四节 田汉等人的电影文学346
一、田汉:银色的梦346
二、夏衍及其《狂流》347
三、其他电影文学家的创作348
第七章 其他作家作品(二)351
第一节 林语堂对小品文的提倡351
一、林语堂的人生与文学351
二、林语堂对小品文的提倡353
三、林语堂小品文的特色354
第二节 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与现代派的小说356
一、刘呐鸥与《都市风景线》356
二、穆时英的都市小说358
三、施蛰存与《梅雨之夕》360
第三节 凌淑华、林徽因、萧乾与京派的文学建树361
一、凌淑华与《花之寺》361
二、林徽因的诗歌和小说363
三、萧乾的诗性小说365
第四节 阿英、梁实秋、李健吾等人的文学理论批评367
一、阿英与“力的文艺”367
二、梁实秋与新人文主义369
三、李健吾的印象主义批评370
第三编 抗战文学运动与国统区文学的繁荣375
第一章 抗战文学运动的爆发与文学的民族化375
第一节 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文艺论争376
一、《华成先生》所引发的“暴露与讽刺”的论争377
二、梁实秋等“与抗战无关论”引发的论争378
第二节 民族形式的讨论及民族化思潮380
一、抗战初期关于“大众化”和“利用旧形式”的讨论380
二、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383
第三节 抗战与通俗文学热386
一、抗战宣传与俗文学热386
二、作家投身于通俗文学写作387
第四节“战国策派”的文学主张及其论争390
一、“战国策派”的思想理论体系391
二、“战国策派”的“民族文学运动”394
第二章 艾青的诗歌创作397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道路397
一、在“大堰河”的怀抱中397
二、火热的生活与诗歌398
三、延安的文学岁月402
第二节 抒情短诗404
一、困苦的绝叫404
二、抗争的号角407
三、太阳的颂歌411
第三节《向太阳》、《火把》413
一、《向太阳》413
二、《火把》416
第四节 艾青的“诗论”418
一、诗的真善美419
二、人民即诗神423
三、感觉论等命题425
第三章 张爱玲428
第一节 生平与前期创作428
一、文学的起步429
二、走向成熟429
第二节 中短篇小说集——《传奇》431
一、日常生活叙事431
二、多重关系的独到把握434
第三节 散文集——《流言》437
一、传记性散文437
二、生活化散文438
三、精神文化散文439
第四节 文艺观念与创作谈440
一、张爱玲文学理论和实践观441
二、张爱玲的创作观442
第四章 胡风444
第一节 生平及文艺思想的发展444
一、胡风的文学与人生444
二、胡风的思想历程447
三、在民族形式讨论中450
第二节“主观战斗精神”及“精神奴役的创伤”论453
一、“主观战斗精神”论454
二、“精神奴役的创伤”论458
第三节 鲁迅研究及其他作家论461
一、胡风的鲁迅研究461
二、胡风的现代作家论464
第五章 报告文学、诗歌的繁荣468
第一节 丘东平、碧野等人的报告文学468
一、丘东平的报告文学469
二、碧野等人的报告文学470
第二节 田间、袁水拍等人的诗歌471
一、田间的战斗抒情诗471
二、袁水拍的时事讽刺诗473
第三节 冯至、何其芳、卞之琳的诗歌474
一、冯至的诗歌474
二、何其芳的诗歌478
三、卞之琳的诗歌480
第六章 诗歌流派及诗体的繁荣484
第一节 七月诗派及其诗歌485
一、七月派概况485
二、七月诗人的贡献487
第二节 九叶诗人及其诗歌492
一、“九叶派”诗人概述492
二、穆旦的诗495
第三节 新歌词及张光年的《黄河大合唱》等歌词创作498
一、抗战热潮中的新歌词运动498
二、《黄河大合唱》500
第四节“民族诗坛”与旧体诗词501
一、旧体诗热501
二、《民族诗坛》上的诗人502
第七章 戏剧创作和文论建设506
第一节 曹禺、陈白尘的戏剧506
一、曹禺的《原野》与《北京人》507
二、陈白尘的《升官图》510
第二节 夏衍的戏剧511
一、《上海屋檐下》512
二、其他戏剧创作513
第三节 郭沫若的《棠棣之花》、《屈原》及其他历史剧516
一、《棠棣之花》与《屈原》516
二、其他剧作517
第四节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艺理论建设520
一、朱光潜的文艺理论520
二、闻一多、朱自清的经典研究522
三、袁可嘉的新诗论525
第八章 小说创作的繁荣(一)528
第一节《腐蚀》与茅盾小说528
一、《腐蚀》529
二、《霜叶红似二月花》531
第二节 老舍、巴金的小说532
一、老舍的《四世同堂》532
二、巴金的《憩园》与《寒夜》535
第三节 张天翼、沙汀、艾芜的小说538
一、张天翼的《华威先生》539
二、沙汀的小说创作540
三、艾芜的小说创作542
第九章 小说创作的繁荣(二)544
第一节 萧红、萧军、骆宾基、端木蕻良的小说544
一、萧红的文学创作545
二、萧军的小说546
三、骆宾基的创作547
四、端木蕻良的作品549
第二节 路翎、师陀、钱钟书、姚雪垠的小说550
一、路翎和他的《财主底儿女们》550
二、师陀的小说552
三、钱钟书与《围城》553
四、姚雪垠的小说创作554
第三节 徐訏、无名氏、黄谷柳的小说555
一、徐訏的小说555
二、无名氏的小说556
三、黄谷柳的小说558
第十章 台湾及港澳新文学560
第一节 台湾新文学的发生与发展560
一、台湾新文学发生与张我军的新文学理论561
二、赖和的新文学实践563
三、杨逵与台湾文坛565
第二节 吴浊流与战时战后的台湾文学568
一、战时战后的台湾文学569
二、吴浊流的小说创作570
第三节 港澳新文学的发生与发展574
一、战时香港的文学活动与创作575
二、战后香港的文学活动与创作578
三、侣伦的《穷巷》579
四、澳门新文学概述581
第四编 抗日民主根据地及解放区文学的开拓585
第一章 延安文艺整风与根据地文艺运动的新阶段585
第一节 延安文艺整风运动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585
一、延安文艺整风运动585
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588
第二节 周扬的文学理论批评593
一、周扬的人生与理论历程593
二、周扬的文艺大众化理论595
三、周扬的现实主义观600
第三节 对于“五四”和左翼文学传统的反顾与继承604
一、个性主义价值立场的考验604
二、大众化的追求606
三、文学创作的题材特征608
第四节 文艺整风与文学批判609
一、丁玲的《在医院中》和《三八节有感》610
二、王实味的《野百合花》与《政治家·艺术家》613
三、萧军的《论同志之“爱”与“耐”》616
四、罗烽的《还是杂文的时代》618
五、艾青的《了解作家、尊重作家》620
第二章 赵树理的创作624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道路624
一、生平624
二、文学历程625
第二节《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628
一、《小二黑结婚》628
二、《李有才板话》630
第三节《李家庄的变迁》等小说633
一、《李家庄的变迁》633
二、其他小说作品635
第四节 赵树理的创作经验636
一、长期深入生活637
二、重新界定“问题小说”639
三、提倡通俗化大众化641
第三章 工农兵方向指导下的文学创作(一)643
第一节 孙犁的短篇小说643
一、发掘与讴歌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644
二、散文化的艺术结构645
三、青年妇女群像646
四、白描等艺术手法647
第二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648
一、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648
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650
第三节 柳青、欧阳山的小说652
一、柳青的《种谷记》652
二、欧阳山的小说创作654
第四节 草明、刘白羽、马加的小说656
一、草明的小说656
二、刘白羽的小说658
三、马加的小说660
第四章 工农兵方向指导下的文学创作(二)663
第一节 新旧体诗歌663
一、毛泽东的旧体诗词664
二、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667
三、阮章竞的《漳河水》670
第二节 新歌剧《白毛女》673
一、秧歌剧的时代背景673
二、《白毛女》的创作674
三、《白毛女》的影响676
第三节 解放区的报告文学677
一、华山的报告文学677
二、刘白羽的战地通讯679
三、其他报告文学作品680
参考文献683
后记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