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评价及评价体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教育评价及评价体系
  • 周海华,周煦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 ISBN:7543505622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260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72页
  • 主题词:教育(学科: 评价 学科: 概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育评价及评价体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前言1

第一章教育评价的性质、作用和原则1

第一节教育评价的性质1

一、教育评价的描述性定义1

二、教育评价的形成和发展3

三、教育评价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的学科6

二、计量体系的原则 (107

第二节教育评价的作用9

一、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0

二、有利于提高教育管理水平10

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11

四、有助于教育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建立扎实的11

基本功11

三、有利于提高教育科学理论研究水平与培11

五、教育评价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有效方法12

第三节教育评价的原则12

一、为教育目的服务的原则13

二、科学性原则13

三、确定性原则14

四、整体性原则15

五、可行性原则15

研究与实践参考题目 (一)16

第二章教育评价的目标体系和种类17

第一节目的和目标17

一、目的和目标17

二、目标的基本属性18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20

第二节教育评价目标体系22

一、评价目标22

二、教育评价目标体系23

三、教育评价目标的分析24

四、我国教育评价目标体系的发展趋势27

五、确定教育评价目标的依据27

第三节教育评价种类29

一、广义评价和狭义评价29

二、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30

三、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32

四、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35

五、自我评价和外来评价38

研究与实践参考题目 (二)39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含义40

第三章评价指标体系和设计40

第一节评价指标体系40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41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基础43

第二节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45

一、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45

二、设计评价指标体系遵循的原则47

第三节要素的特征和设计的类型48

一、要素的特征49

二、要素设计的类型50

第四节要素设计的基本方法51

一、神仙会法51

二、专家咨询法52

三、解剖麻雀法52

二、相关系数的t检验法53

第五节要素组合和简化的基本方法53

一、经验简化法53

三、相关系数的加权平均法60

四、相关系数的模糊法68

研究与实践参考题目 (三)74

第四章评价标准体系和编制75

第一节评价标准体系75

一、评价标准体系的含义75

二、标准体系的特性83

第二节评价标准的种类84

一、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84

二、类别标准、等级标准、等距标准、比值85

标准和隶属度标准85

三、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88

一、难度要素 (188

四、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89

五、静态标准和动态标准89

一、编制标准的原则90

第三节标准编制的原则和方法90

二、评语式标准的编制方法93

三、量表式标准的编制方法94

四、量尺式标准的编制方法96

五、对比式标准的编制方法99

六、隶属度标准的编制方法100

七、行为特征标准的编制方法103

研究与实践参考题目 (四)105

第五章评价的计量体系106

第一节计量体系的含义和原则106

一、计量体系的含义106

第二节加权的类型109

一、加权109

二、加权的分类112

三、权数之间的关系120

第三节权数的确定方法124

一、定性与定量的权数确定法124

二、比较确定法126

三、累进确定法133

第四节单要素和多要素计分法138

一、单要素计分法138

二、多要素计分法141

三、归一化权数法144

第五节综合计分法150

一、统计法150

二、模糊数学法162

三、模糊数学的计算机运算方法165

第六节误差调整172

一、评价误差172

二、事后系数调整法173

研究与实践参考题目 (五)173

第六章学科成绩考核评价体系176

第一节标准化考试176

一、标准化考试的条件和程序176

二、标准化考试的类型177

三、标准化考试的题型180

第二节命题标准的设计184

二、命题标准的编制步骤185

一、命题标准的结构185

第三节考试的质量标准188

二、区分度要素189

三、效度要素190

四、信度要素191

第四节科学解释评价结果193

一、解释评价结果遵循的原则194

二、评价结果解释的定量方法196

研究与实践参考题目 (六)201

第七章评价心理体系202

第一节评价心理体系分类202

一、按人的心理现象分类202

二、按评价过程分类211

第二节评价者和被评者的心理213

一、设计要素的心理213

二、编制评价标准的心理215

三、计量工作的心理217

四、实测工作的心理219

五、评定的心理221

六、培训的心理222

七、被评者心理223

研究与实践参考题目 (七)225

附录Ⅰ226

一、授课质量指标体系226

二、学生学习质量指标体系227

三、技工学校整顿验收指标体系228

附录Ⅱ233

一、中小学文明学校评价标准体系233

二、中等师范学校总体评价标准体系236

三、全日制小学总体评价标准体系240

四、师范院校学生实习成绩评价标准体系245

附表正态分布表249

主要参考书目254

名词索引2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