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组网用网 Linux办公室联网 应用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组网用网 Linux办公室联网 应用篇
  • (美)(R.W.史密斯)Roderick W.Smith著;李昭智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59304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28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4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组网用网 Linux办公室联网 应用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部分网络互联原理1

第1章联网硬件2

1.1 了解以太网2

1.1.1以太网的类型2

1.1.2以太网的替代方案3

1.1.3远程网络5

1.2网卡6

1.2.1 ISA网卡和PCI网卡6

1.2.2以太网地址7

1.2.3常用的芯片组8

1.2.4 Linux的驱动程序9

1.3.1为什么要使用集线器或交换机10

1.3使用集线器和交换机10

1.3.2集线器与交换机之间的区别11

1.3.3冲突12

1.3.4如何选择集线器和交换机13

1.4电缆的选择14

1.5以太网工具套装15

1.6 DSL和cable modem15

1.6.1符合预算的高速接入15

1.6.2硬件和软件需求17

1.7电话调制解调器19

1.7.1 modem的速度有多快19

1.7.2Linux modem兼容性20

1.7.3更多的modem特性21

1.8本章小结23

2.1.1将数据打包和拆包传送25

第2章 了解TCP/IP协议25

2.1 TCP/IP协议栈25

2.1.2 TCP/IP协议栈的各协议层26

2.1.3例子:跟踪一次网页访问30

22 TCP/IP协议的替代协议32

2.2.1 UUCP协议32

2.2.2 IPX协议33

2.2.3 NetBIOS协议和NetBEUI协议33

2.2.4 AppleTalk协议34

2.2.5混合使用多种协议35

2.3本章小结36

3.1端口和套接字37

3.1.1端口37

第3章联网服务程序37

3.1.2套接字39

3.2客户机/服务器39

3.2.1客户机的作用39

3.2.2服务器的作用39

3.2.3把一台机器既作为客户机又作为服务器使用41

3.3了解Linux的守护进程41

3.3.1了解后台处理42

3.3.2 inetd:“超级服务器”43

3.3.3启动和停止守护进程44

3.4弄清楚可用的服务46

3.4.1使用ftp的远程访问46

3.4.2用NFS、Samba和Netatalk的文件共享47

3.4.3用lpd、Samba和Netatalk的打印机共享47

3.4.5转发邮件48

3.4 上传网页48

3.4.6转发新闻49

3.4.7远程登录50

3.4.8与更广阔的世界连接52

3.4.9其他的附加服务程序53

3.5本章小结53

第4章内联网和因特网54

4.1 网络拓扑54

4.1.1总线拓扑54

4.1.2星型拓扑56

4.1.3环形拓扑57

4.1.4组合拓扑57

4.1.5因特网主干61

4.2.1数字网址63

4.2网络寻址63

4.3把小型网络和大型网络连接到一起68

4.3.1与大型内联网连接68

4.3.2通过ISP把自己所有的计算机连接起来68

4.3.3用IP伪装使用一个IP地址70

4.3.4用防火墙保护网络71

4.4本章小结72

第二部分配置Linux网络74

第5章基本的Linux系统配置74

5.1安装Linux系统74

5.1.1将硬盘分区75

5.1.2修改现有的分区模式78

5.1.3运行Red Hat安装程序79

5.1.4要选择和留下的软件包82

5.1.5最终的安装配置85

5.1.6测试安装86

5.2配置文件和工具86

5.2.1/etc目录及其内容86

5.2.2使用linuxconf88

5.2.3使用LILO引导Linux89

5.3建立用户账号92

5.3.1 户账号的重要性92

5.3.2使用linuxconf94

5.3.3用文本模式工具创建账号95

5.3.4创建账号的提示96

5.4本章小结97

6.1.2编译Linux内核的优缺点98

6.1.1什么是编译98

6.1理解编译过程98

第6章编译联网用的Linux系统内核98

6.2Linux内核版本99

6.2.1 Linux内核的历史100

6.2.2获取Linux内核100

6.3设置内核编译选项101

6.3.1基本选项103

6.3.2块类型设备104

6.3.3网络选项105

6.3.4 SCSI支持105

6.3.5网络设备支持105

6.3.6字符型设备106

6.3.7鼠标器107

6.3.8文件系统107

6.4.1编译内核109

6.4编译和安装Linux内核109

6.4.2准备使用编译过的内核110

6.4.3重新引导系统113

6.4.4替代的引导方法114

6.5本章小结114

第7章配置以太网选项116

7.1获取必要的信息117

7.2网络驱动程序配置117

7.3配置带固定地址的系统119

7.3.1 设置机器名字119

7.3.2/etc/hosts文件120

7.3.3激活接口122

7.3.4为网络流量选择路由123

7.3.5初步测试124

7.3.6设置DNS服务器125

7.4用DHCP协议进行动态配置129

7.4.1把DHCP协议作为客户系统130

7.4.2配置DHCP服务器130

7.5用linuxconf配置网络132

7.5.1设置基本的主机信息132

7.5.2名字服务器规范132

7.5.3附加选项133

7.6本章小结134

第8章用PPP协议进行拨号连接135

8.1 获取PPP账号135

8.2配置串行端口137

8.2.1设置内核选项137

8.2.2核查设备文件138

8.2.3使用终端程序测试modem139

8.3 PPP验证140

8.4创建PPP脚本程序142

8.4.1创建ppp-on脚本程序142

8.4.2创建ppp-on-dialer脚本程序143

8.4.3对DNS的配置144

8.4.4创建ppp-off脚本程序144

8.4.5测试链路145

8.5使用GUI PPP拨号程序146

8.6为自动连接建立按需拨号149

8.6.1必需的内核选项149

8.6.2配置按需拨号服务程序149

8.6.3何时使用按需拨号150

8.7.1解决问题的一般建议151

8.7 PPP问题的解决151

8.7.2 modem连接性问题153

8.7.3验证失败153

8.7.4连接后挂起和注销154

8.8本章小结156

第三部分文件共享158

第9章文件共享的基本原理158

9.1有效地使用安装点158

9.1.1分区和安装点159

9.1.2输出目录159

9.1.3链接的作用是什么161

9.2了解所有权和权限163

9.2.1所有权和使用权限的概念163

9.2.2非Linux文件系统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限165

9.2.3远程授予所有权和使用权限167

9.3 Linux和其他操作系统对大小写的区分168

9.2.4超级用户对文件的访问168

9.4提供对可移动介质的服务支持169

9.4.1 支持的文件系统169

9.4.2安装文件系统170

9.4.3从远程主机连接可移动介质172

9.4.4可移动介质的一些怪异行为173

9.5安全性考虑174

9.5.1 口令的必要性174

9.5.2明文口令和加密口令174

9.6本章小结175

10.1 有关NFS的内核配置176

10.2 NFS守护进程176

第10章NFS:与其他UNIX系统共享文件176

10.3设置NFS选项177

10.3.1/etc/exports文件177

10.3.2使用nfsd选项179

10.3.3用linuxconf配置NFS179

10.4 NFS如何管理使用权限180

10.4.1远程用户和本地用户180

10.4.2配置用户映像文件182

10.4.3 root的特殊情况183

10.5在Linux系统中安装远程NFS卷183

10.5.1对远程系统使用mount183

10.5.2配置/etc/fstab以允许用户安装远程卷184

10.5.3自动安装远程卷185

10.6本章小结185

第11章Samba:与DOS、Windows和OS/2系统共享文件186

11.1 Samba:TCP/IP for Linux承载的NetBIOS187

11.1.1理解NetBIOS和NetBEUI187

11.1.2从NetBIOS到TCP/IP的过渡188

11.1.3 SMB协议188

11.1.4什么时候使用Samba188

11.2设置Samba选项189

11.2.1文本编辑和GUI配置189

11.2.2/etc/smb.conf文件结构191

11.2.3设置全局参数192

11.2.4配置共享份额196

11.3 Samba守护进程199

11.3.1独立运行Samba200

11.4工作组、域和浏览201

11.3.2从inetd中运行Samba201

11.4.1工作组和域是什么202

11.4.2配置Samba以便出现在Windows网上邻居中204

11.4.3变成域控制器205

11.4.4从Windows访问共享205

11.5作为SMB客户系统的Linux207

11.5.1使用smbclient208

11.5.2在Linux中安装Windows卷208

11.6本章小结210

第12章Netatalk:与Macintosh系统共享文件211

12.1 AppleTalk协议:Macintosh的211

基本联网机制211

12.1.1 Apple系统联网的硬件与软件211

12.1.3同一个以太网上的TCP/IP和AppleTalk213

12.2把AppleTalk支持功能编译到系统内核中213

12.1.2 AppleTalk与TCP/IP之间的差别213

12.3 atalkd守护进程214

12.3.1 atalkd配置214

12.3.2启动atalkd服务程序215

12.4 afpd守护进程216

12.4.1配置afpd216

12.4.2启动AppleTalk文件协议220

12.5从Macintosh选择Linux输出221

12.5.1使用Macintosh的选择器221

12.5.2存取Linux文件223

12.5.3理解Macintosh的分支224

12.5.4卸载Netatalk卷225

12.6共享可移动和联网的介质225

12.9本章小结227

12.7安全性考虑227

12.8在Linux系统中安装Macintosh卷227

第13章使用Linux备份客户机229

13.1备份服务器229

13.1.1备份到磁带230

13.1.2备份到CD-R或CD-RW234

13.2初始化服务器的备份236

13.2.1用tar备份安装的文件系统237

13.2.2创建定期备份的cron作业239

13.2.3安全性考虑241

13.3初始化客户系统的备份242

13.3.1备份到磁盘242

13.4.1部分恢复244

13.4恢复文件244

13.3.2安全性考虑244

13.4.2完全恢复和从灾难事故中恢复247

13.5备份工作中的陷阱250

13.5.1丢失掉文件系统属性250

13.5.2 Windows注册表250

13.5.3 OS/2的扩展属性251

13.5.4 Macintosh的资源分支251

13.6有效的备份计划与策略251

13.7本章小结252

第四部分打印机共享254

第14章共享打印机的基本知识254

14.1 了解Linux系统打印机队列254

14.1.1打印机队列:打印文件的等待区域254

14.1.2队列和过滤器255

14.1.3对于一台打印机使用多个队列256

14.1.4打印机的转义码和PDL256

14.1.5 UNIX和Linux系统中PostScript的惯例257

14.2使用Ghostscript258

14.2.1使用Ghostscript把PostScript格式转化为其他打印机格式258

14.2.2获取和安装最新版本的Ghostscript259

14.2.3 Ghostscript文件与配置260

14.3使用Ghostscript与直接打印262

14.3.1使用Ghostscript的优点262

14.3.2直接打印的优点263

14.3.3 PostScript打印机264

14.4在Linux系统中配置打印机265

14.4.1使用printtool设置打印机265

14.4.2测试打印机设置268

14.4.3用手工方式调整配置269

14.5管理打印机队列272

14.5.1用lpq查看打印作业272

14.5.2用lprm清除打印作业273

14.5.3用lpr打印文件273

14.5.4用lpc管理打印系统273

14.6打印机共享安全性的考虑274

14.7本章小结275

第15章与其他UNIX系统共享打印机276

15.1使用lpd共享打印机276

15.1.1配置Linux去接受远程打印作业276

15.1.2控制对打印机的访问278

15.2.1用printtool配置打印功能279

15.2从Linux把打印输出到远程UNIX打印机279

15.2.2用手工方式配置/etc/printcap280

15.2.3链接打印机队列281

15.3本章小结282

第16章Samba:与DOS、Windows和OS/2系统共享打印机283

16.1设置Samba打印机选项283

16.1.1共享某台或所有的打印机284

16.1.2设置打印机名285

16.1.3使打印机成为可浏览的285

16.1.4附加的打印机选项286

16.2打印权限286

16.2.1使用口令控制打印机访问287

16.2.2使用Linux系统的/etc/printcap用户组控制288

16.2.3使用hosts allow和hosts deny参数288

16.3.1安装适当的驱动程序289

16.3设置Windows的打印功能289

16.3.2打印文件292

16.4从Linux把打印输出到远程的SMB/CIFS打印机293

16.4.1用printtool配置打印队列294

16.4.2用手工方式配置队列295

16.5本章小结296

第17章Netatalk:与Macintosh系统共享打印机297

17.1 Macintosh风格打印机共享概述297

17.1.1 Macintosh的打印协议298

17.1.2了解PPD文件298

17.2建立远程访问299

17.2.1准备PPD文件300

17.2.2配置papd.conf文件301

17.3配置MacOS的打印功能302

17.3.1安装驱动程序和PPD文件303

17.3.2打印文件304

17.4从Linux把打印输出到远程305

Macintosh打印机305

17.4.1直接使用pap306

17.4.2用psf将作业排成队列307

17.4.3用papstatus核查打印机307

17.5本章小结308

第五部分远程存取310

第18章用ssh或telnet进行远程登录310

18.1 为什么需要远程访问程序310

18.1.1在内联网中访问计算机310

18.1.2从远程站点访问计算机311

18.2终端会话期312

18.2.1使用终端程序312

18.2.2远程登录314

18.2.3终端会话期的功能315

18.3 ssh和telnet的优点316

18.3.1考虑到便利而使用telnet316

18.3.2考虑到安全而使用ssh317

18.4 Telnet和SSH安全性的考虑319

18.4.1 无人照管终端319

18.4.2旁观者窥视口令320

18.4.3 口令被人察觉321

18.5本章小结322

第19章用VNC或X服务器远程运行X-Window程序323

19.1远程X-Window系统访问的用途323

19.2使用X服务器324

19.2.1 X服务器软件的例子324

19.2.2 X-Window系统终端326

19.2.3登录327

19.2.4启动X-Window程序330

19.2.5性能上的考虑330

19.3使用VNC331

19.3.1启动Linux中的VNC服务器332

19.3.2在Windows或Macintosh中使用VNC客户程序332

19.4在Linux中用VNC访问Windows或MacOS334

19.5 X-Window系统安全性的考虑335

19.6本章小结336

第六部分将内联网与因特网联接338

第20章一址多机:IP伪装338

20.1 IP伪装与NAT339

20.1.1基本的目标:把各个网络联接起来339

20.1.2 IP伪装的特性339

20.1.3 NAT的特性340

20.2.1对内核版本的要求341

20.2.2需要的内核模块341

20.2 IP伪装需要的内核选项341

20.3配置IP伪装343

20.3.1配置多个网络接口343

20.3.2附加的配置步骤346

20.3.3 ipchains实用程序346

20.3.4配置内部的网络计算机348

20.3.5测试IP伪装349

20.4 IP伪装的用途和滥用350

20.4.1 IP伪装的功能与局限350

20.4.2做个好网民354

20.5本章小结356

21.1.1什么是防火墙357

第21章配置防火墙357

21.1 了解防火墙357

21.1.2什么时候应使用防火墙363

21.2建立数据分组过滤器364

21.2.1数据分组过滤需要的内核选项364

21.2.2使用ipchains364

21.3建立代理服务器368

21.3.1安装和配置SOCKS368

21.3.2激活和撤销服务程序371

21.3.3使用SOCKS感知应用程序371

21.4防火墙的照管与维护373

21.4.1监视安全性日志373

21.4.2去除不需要的实用程序373

215本章小结374

21.4.3不断改进安全性374

第七部分若干高级话题376

第22章把计算机设计为LinuX服务器376

22.1 对CPU的要求376

22.1.1 CPU的体系结构376

22.1.2 Linux系统的最低要求377

22.1.3 CPU/主板的兼容性378

22.1.4有关速度的建议378

22.2对内存的要求379

22.2.1 RAM内存的类型379

22.2.2 Linux服务器的内存要求381

22.3.1有关SCSI硬盘和EIDE硬盘的讨论382

22.3对硬盘的要求382

22.3.2对硬盘空间的需求383

22.4有关网卡的建议384

22.4.1 网卡的速度与类型384

22.4.2网卡的芯片组385

22.5附加的硬件提示与建议386

22.5.1视频卡386

22.5.2声卡386

22.5.3附加的打印机端口387

22.5.4备份硬件387

22.5.5如何在Linux服务器设计中作好预算389

22.6本章小结389

第23章系统管理391

23.1安装和删除RPM软件包391

23.1.1了解RPM数据库392

23.1.2源RPM文件、二进制RPM文件和Noarch RPM文件392

23.1.3找出有价值的程序文件393

23.1.4使用rpm程序394

23.1.5使用gnorpm程序397

23.2由源代码文件编译程序400

23.2.1 获取源代码和对源代码解压缩400

23.2.2配置程序401

23.2.3编译源代码401

23.24安装软件402

23.3检查日志文件402

23.3.1 syslogd设施403

23.3.2/var/log目录403

23.3.3使用swatch监控日志文件404

23.4本章小结408

24.1安全的重要性409

第24章维护安全可靠的系统409

24.1.1内部安全性:抵御本地的窥视者410

24.1.2外部安全性:抵御闯入者412

24.2 口令413

24.2.1创建好口令的提示413

24.2.2定期改变口令415

24.2.3了解隐蔽口令416

24.2.4坚持好的口令使用习惯416

24.3控制网络访问420

24.3.1删除不需要的服务程序420

24.3.2使用TCP Wrappers421

24.3.3用xinetd取代inetd423

2 4.3.4 用ipchains控制存取426

24.4 Web上的安全信息427

24.5本章小结4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