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华冈硕士论文提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华冈硕士论文提要](https://www.shukui.net/cover/5/34353243.jpg)
- 中国文化学院研究生业务组 著
- 出版社: 华冈出版部
- ISBN:
- 出版时间:1973
- 标注页数:1336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137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华冈硕士论文提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三民主义研究所1
民生主义经济制度的时代背景及其型态之研究&周应龙1
国父权能划分学说之研究&乔宝泰3
从经济面看台湾人口问题&张义信8
均田制度之研究&谭光豫12
创制复决两权之理论与实践&潘中和13
清代监察制度之研究&任大华15
中山先生节制资本理论之研究&马育兴17
现行土地税制之研究&蔡赞雄20
实施都市平均地权制度的研究&金光华23
国父对平均地权新土地制度之设计&毛再青25
国营生产事业之理论与制度&冯惟德28
我国国民大会制度之理论与实际&薛文郎30
中国所得税之研究&朱靖33
台湾经济成长中人口结构之研究&吴永猛36
我国行政权与立法权关系之研究&赏启新39
国父联俄政策之研究&于传富41
监察院同意权之研究&谢文义43
中国国营事业及其企业化之研究&吴智44
五权宪法与现行宪法中行政立法两权关系之比较&韩伯勋46
国父平等理论之研究&徐清文47
民生主义的历史演进&周新城49
国父革命与日本关系之研究&陈哲灿51
监察院纠举权之研究&王维新53
求均与致富&孙孚之54
民生主义教育&赵仁和58
都市平均地权中土地涨价归公之研究&侯仲智60
台湾妇女社会地位研究&刘宜麓61
外资与外技的运用&张瑞林63
监察院审计权之研究&蔡继鹏67
民生主义与儒家学说&吴正69
国民大会职权之研究&刘龄业72
从资本形成看节制资本&曾胜辉73
尼克森经济新措施之研究&秦钟德75
台湾经济发展中外资之地位&卢钦沧77
孙中山先生大亚洲主义之研究&曾文昌81
实业计划研究所85
冲积平原稳定河槽之规划&林伯信85
基隆外港扩建之研究&何辅仁86
雾社溪流域经理研究&郑嘉武89
水利工程中压力灌浆之初步研究&林成90
穴蚀之初步研究&徐灯辉91
台湾洪水之研究&刘玉玺93
抽蓄发电之研究&王仲苏95
石门水库防洪功能之研究&施重吉96
内湖乡西部初步发展计划&欧风烈97
防洪水库与台北防洪&解席曼100
台北市建成区更新计划之研究&黄丰作102
开槽比能与比力曲线之研究&王东辉103
中心有孔圆钣之侧溃&彭瑞轩104
定型渠槽临界坡度之研究&陈富泽105
钢筋混凝土简梁塑性性质之研究&许正次107
横向加劲箝边矩形板之屈曲&王石生108
区域性水文网之研究&罗树孝111
甘薯耗水量之研究—土壤水分收支平衡法&李亚铨115
台湾国民住宅问题之研究&柳士杰117
区域经济开发及其实例研究&徐世统118
发展中小型企业之新工业研究&郑向元123
区域计划技术之应用於台湾工业区位的研究&张弘义123
台湾水土保持与区域性规划之研究&黄申伯126
淡水河防洪及开港计划之研究&陈志清127
区域计划中土地使用管制及建筑管理之研究&徐秀夫129
台北市铁路问题之研究&曾立成132
高频率摆动物体层流界层&钟弘光135
彭氏最大原则应用於最佳控制之研究&周茂雄136
地下水超抽及地盘沉陷问题之研究&王瑞仁137
台北区防洪之研究&林义鸿139
都会区域发展趋势之研究&廖正义140
唐代长安都市计划之研究&许尊仁145
台北市运输需求研究&姜渝生146
中华民国都市计划法之技术性与政策性研究&陈增镭148
新城镇发展计划上可塑性与控制性之应用技术研究&窦克勤149
空间时间与中国都市计划发展史之研究&曹奋平151
敷地计划上视觉性造型的研究&姚文义153
区域计划技术之应用於台中都会区发展计划之研究&安凯戎158
从中国古代名都计划及其输出实例探讨传统文化之永恒价值&董志宣161
台湾新城镇之建立与旧城之扩张&黄华勋162
林口新市镇中心计划与设计&周克忠164
无限大弹性体内球空隙边缘受径向冲击力之应用及分析&黄昭猛166
都市土地使用计划之新观念及实例&蔡哲芳167
都市大小与规模对於交通问题之综合研究&陈大铨169
都市停车场计划及空间使用效率之经济性研究&邱创华170
当前台湾都市公害防止之研究&陈银河172
国父实业计划与中华民国国土计划之研究&张大威174
溢洪道坡度对乱流边界层厚度之影响&江正吉176
都市计划上公共设施用地有关社会经济问题之研究&刘庆男178
区域计划与国防计划之应用於台湾工业区位计划之综合研究&刘正新180
土地使用及空间构成与流通组织对於都市景观增进之研究&何凤皋183
适应於台湾地区的预筑住宅之分析&萧天赐186
台湾都市中心地区更新之研究&钟冶平189
新市镇计划发展史观及台湾市乡计划之探讨&吴建忠190
山坡开发问题之中国传统及现代水土保持之综合研究&谢富荣192
台湾经济发展结构之试析&奚起武194
电脑应用於都市计划方面之研究&曾一华197
我国农园艺事业现况及光复後重建方针&安密迩201
植物生长素对木本植物生长之影响&高清203
台湾产羊齿植物成分之研究&王有忠206
台湾省产中药之生药学研究&欧润芝207
阳明山区药用植物之调查及研究&杨天行209
植物生长叶创伤及底温对数种木本植物捍插发根之影响&王肇龄210
台湾外销坡地作物水土保持方法之研究&颜正平211
颗粒淀粉及粘胶淀粉之含量与稻米品种之关系&李嵩义214
阳明山区习用木本药材之调查研究&杨哲彦217
台湾产中药材之生药学研究&郭介生219
啤酒酵母核苷酸之分离与鉴定&林荣宠221
台湾产山药之生药学研究补遗&郑炳全222
山茶叶之形态研究&胡灿224
各种不同植物生长素(IAA)浓度对插穗发根之影响&林友三225
市售常用中药材之生药学研究&周楚玉226
台湾松类药用植物之调查研究&李文雄228
几种水土保持应用上之药用植物之研究&张家达230
银耳之研究&陈朔佳234
水稻後期之磷酸营养&吴祖毅236
台湾产中药材之生药学研究&刘德安238
中药品质的评价研究&张信240
亚麻之性状研究&席裕竞247
台湾产茜草科药用植物之调查研究&曾润翔248
台湾产山药之生药学研究补遗之二&蔡理里250
中药甘遂酸枣仁炮制之研究&陈丰村252
中药成分分离之研究&谢明哲254
中药黄连类地黄类酸枣仁类品质评价的研究&周正仁255
绿竹油脂化学成分之研究&苏贤三259
水稻白叶枯病利用噬菌体作生物防治之研究&曾义雄261
台湾产兰科药用植物之研究&林保定263
小庭园设计之研究&陈宏时264
观赏木本植物幼苗缺乏氮钾所形成之症状研究&蔡振聪267
毛莨目中药材抗菌作用之研究&林正雄270
台湾市售桂皮类生药及台产土桂皮之生药学研究&黄昭南272
硝酸盐对於芦笋罐头脱锡及有毒重金属含量之研究&石金满276
洗涤及烹调对蔬菜农药残余量之研究&谢贞雄278
台湾北部柑桔含氮量及其营养状态之研究&简德雄280
常用中药及民间药之抗菌作用&吕昭彦282
荔枝假种皮发育的研究&解援曼285
东沙群岛红藻植物总论之研究&蔡茂义287
中药解热之研究&陈在旁289
治咳药物之研究&林锦英291
中国文学研究所293
元明散曲之分析与研究&李殿魁293
仪礼通假文字考&许慈多295
中国近代之翻译事业&刘琦言296
韵镜与切韵指掌图之比较研究&杨叔筹299
广韵反切反音母声变化之研究&辛勉301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疏证&庄嘉廷302
庄子通假文字考&陈介山304
慢词考略&叶咏琍305
诗品研究&李道显307
诗毛氏传训诂例证&赵逸文313
李善文选注引说文考&温文锡315
墨经与别墨&陈品卿316
尊前集研究&李信隆321
宋代女词人研究&黄淑慎323
先秦诸子之和平思想&王葆生325
世说新语注校正&王富祥326
曹子建集研究&邓永康328
南北朝诗作者考&朱秉义329
雁门集校注&葛树人331
片玉词校笺&张曦333
谢宣城集学注&洪顺隆334
陈拾遗全集校注年谱&邱棨鐊338
论语注释歧义辨&阎振瀛339
今存三国遗籍考&汤雄飞341
姜白石诗学述略&吴福助345
州渔笛谱校笺&伍国任349
杨万里诗评述&胡明珽351
唐代传奇研究&于兆莉353
唐代边塞诗派研究&黄晓玲357
先秦道家思想研究&张成秋360
柳永词研究&郑琳362
张之洞评传&张秉铎364
广韵集韵切语下字异同考&张尚伦366
陈振孙及其直斋书录解题&谢素行369
孟荀异同考自叙&金宗麟370
刘勰明诗篇探究&刘振国372
诗经国风通假文字考&赵汝真373
儒墨两家主要思想之比较&黄铎375
毛诗用韵考&贾礼377
说文亦声考&刘煜辉379
昭明文选李善注引左传考&周谦381
玄应一切经音义引说文考&陈焕芝382
慧琳一切经音义引说文考&陈光宪385
冠礼研究&邱衍文386
汉五七言诗考&林端常388
唐司空图诗集校注&蔡朝钟389
珠玉词校注&张绍铎390
两汉庙制考&苑作宾391
初唐诗人用韵考&许灯城397
疆村语业笺注&梁惠蓉402
汉代乐府诗研究&郑开道403
说文解字训诂释例&刘力平406
说文上声字根研究&柯淑龄408
说文解字省体形声研考&江英411
寒山子其人及其诗之笺注与校订&卓安琪412
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与等韵切音指南比较研究&林庆勋414
清末民初以来外国文学之试计&蔡桢昌419
陈澧切韵考辨&戴瑞坤422
南北朝乐府诗研究&周诚明424
崔豹古今注疏证述例&林慕曾427
李群玉诗集校注&黄尚信429
音韵阐微韵谱之研究&王文相431
张曲江诗集校注&司仲敖433
四声切韵表研究&傅兆宽434
哲学研究所439
道家思想的精神及其流变&吴怡439
我国义务教育年限延长问题研究&李萍子443
杜威教育学说对於我国当前教育的影响&贺敏琳446
陆象山思想之研究&李钧棫449
宗镜录法相唯识之研究&阙文华453
国民学校生活中心课程研究&杨兴支455
庄子内七篇之研究&许清标457
职业教育的民生哲学基础&柯锦荣460
禅宗教育的思想与实施&蔡金涛463
东汉王充天人思想的研究&吴铭远467
胡适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对现代中国教育改革运动之影响&陈德仁468
董仲舒思想之研究&丘友衡470
二程子哲学之研究&刘彩姮476
贤首法界缘起思想之研究&申东湜477
墨子的宗教与政治思想之研究&林有土479
孔子教育思想之研究&林秋进485
大易思想之演变暨其体系之研究&高怀民487
价值思想研究&林邦俊489
菲律宾侨教问题之研究&董云翔491
中国上古神话的哲学背景&蓝艳周493
国父的知难行易学说之研究&陈淑美496
列子哲学思想研究&陈荣钧506
墨子伦理思想研究&林晋康508
论语「仁」之研究&辛意云511
庄子齐物论抉微&徐哲萍513
王阳明评传&朱德普515
庄子思想之研究&李英德517
依心经研究般若之义理&李贤学518
论王阳明「致知」之「知」&欧阳煦519
鲁一士的宗教哲学&林增雄521
颜习斋的哲学及其教育思想&黄建一524
老子「道」之研究&林裕祥527
罗素在中国&廖峰香529
法兰西斯培根的方法论&莫诒谟532
史学研究所535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疏证&苏振申535
辛亥革命成败之因果&王正明537
忠王李秀成年谱&乐炳南539
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书序略)疏证&张开乾541
罗斯福对华政策&吴八骏545
黎元洪与民初政局&刘涂城548
宋代市舶司的设置与职权&石文济550
青苗法之检讨&辜瑞兰552
北宋禁军的建制&黄权平553
宋代枢密院的组织与职权&伍承汉554
辽承天太后主政时期之内政与外交&吴平555
中法战争与台湾&王珂556
道光朝在世有史部著作诸学者传略&李蕴珊558
汉代人口研究&马先醒560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疏证&陈钦铭562
清领以前台湾之中国移民&江树生564
契丹与唐朝的关系&许极炖565
天祚朝与宋金之关系及辽之灭亡&赵振绩567
魏徵与贞观之治&陈成真569
王安石变法中农田水利法&姜恨侵571
今存辽文献对辽史纪传之证补及对有关佛教史料之研究&王吉林573
清帝戴湉与那拉氏之政争&郭凤明574
民初列强银行团与善後大借款&王纲领575
唐德宗奉天定难及其史料之研究&任育才577
明正德时代厂卫之研究&黄文信579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前岛浩581
甲文选铨&米凯乐582
中古巴蜀人物与文化之研究&吴吉男583
宋代淮南两浙行政区划及其人口升降&张恩赐584
清末中央政府组织之改革&黄博仁586
湘军饷源及其运用&叶龙彦587
元代经略云南与越缅泰诸国的关系&丁昆健588
宋代黄河改道与辽金之关系&董光涛590
明代开中法&陈德清591
我国人才流美的原因及其补救&李继光592
晚明流寇之成因&陈洪庄593
论梁任公的新史学和柳翼谋的国史论&康虹丽594
郭嵩焘洋务思想之研究&董志群595
中国郡县时代的朝鲜半岛&周慕萍596
汉代田赋与土地问题&吴庆显598
书本目录与卡片目录之比较研究&张树三599
清季之资政院&李月美600
历史相对主义之研究&江金太602
薛福成之外交识见&杨绪贤604
南明政争之研究&周宗贤605
国民参政会之初步研究&庄焜明606
李林甫与杨国忠之比较研究&杨巾英608
太学学风与宋代国运的关系&朱重圣610
中国计算器械之研究&吴万兴612
五代时期各国关涉契丹史事研究&谢昭男613
孙中山先生联俄容共政策之研究&包奕洪614
索引法概要&郑恒雄617
东汉士大夫之气节&黄良铭618
民国初期妇女地位之演变&陈重光620
中华革命党与讨袁运动&洪水深622
赵恒惖与湖南省自治(一九二一—一九二六)&苏墱基624
清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史&宋建成625
列强对华邮权的侵略与中国邮政&彭瀛添627
唐代蕃臣蕃将考&张建国628
魏晋南北朝世族范畴试议&毕铁纯629
地学研究所633
大屯山区聚落地理的研究&何金铸633
淡水河口地区之地理研究&赵莹636
大屯山区之气候研究&崔尚斌637
三重地区之地理研究&谢福生639
社子岛地理之研究&叶长麟641
北基工业走廊的地理之研究&庄朝权642
大屯山区之地形研究&周明达643
淡水河流之水文地理研究&颜怡澄644
新店溪河谷地形研究&卢秀如645
林口台地农业地理的研究&叶茂谢647
新店溪流域聚落地理之研究&胡振洲648
淡水河流域的气候&李荫庭650
桃园台地之水文与水利&林文骞652
士林都市地理之研究&刘承洲654
桃园冲积扇聚落之研究&翟黑山656
埔里盆地群之地理研究&吴德松660
台中盆地地形研究&孙国仲662
竹东地区之地理研究&沈文福663
宜兰平原之区域地理研究&张庆森665
後龙溪流域之地理研究&薛益忠667
大甲溪下游土地利用之研究&刘寅668
屏东平原之区域地理研究&侯丁富673
大汉溪上游雨量之研究&李瑞霭675
利用气象雷达从事分析台湾近海台风特性之研究&刘昭民678
大安溪流域之地理研究&邓天德680
中港溪下游聚落发展的地理因素&范增安682
新竹工业地理基础之研究&何和发683
宜兰平原气候之研究&黄淑丹685
大安溪流域之地理研究&邓国雄687
兰屿的地理环境与开发前途&李思根689
台中盆地工业地理研究&朱道力692
冬季台湾附近新生气旋之研究&王博义694
高雄县村落景观之研究&陈文尚695
绿岛地形之研究&宋仰平698
台南海埔地区域开发的地理基础&周瑞隆700
气象与核能电厂研究&蒋康禄702
政治学研究所705
黄梨洲政治思想研究&高准705
联合国内中国代表权问题之研究&朱谌708
李鸿章对日外交研究&王学书711
台湾省议会之研究&丁项托714
清末满汉政治权力消长之研究&陈竞芳716
中美总统职权之比较研究&沈成添717
我国宪法对人民权利义务规定之研究&蔡汉贤718
杰佛逊政治思想之研究&黄贵美720
清季外交机构之研究&连奕文723
美日安全条约与日本&王友仁726
我国现行监察权之研究&张积祥730
清季洋务运动及其对於政治的影响&黄光亮732
张之洞与晚清政局&王聿琥735
太平天国政治制度之得失&黄川口736
左宗棠经营新疆政策之研究&罗志兴737
汉代亭制研究&黄维芳739
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研究&徐华顺740
唐代尚书省组织职权及其发展之研究&薛作云742
五五宪草与现行宪法之比较研究&侯樾仁744
大法官会议制度之研究&黄国华746
甘乃迪总统之外交政策&林亨能748
汉代文官制度&高敬达750
华盛顿会议之中国问题&李绍盛752
李鸿章对俄外交之研究&詹文雄755
连雅堂民族思想之研究&卢修一757
联大中国控诉苏联案之研究&刘祥璞758
马来西亚华人地位之研究&雷渝齐760
翁同和与晚清政局&詹德湖764
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外交政策之研究&王中平765
民主国家战时政治体制之研究&童正敏768
监察院之弹劾权&常泽民769
国民大会职权之研究&吴峰771
宋教仁与民初政局&史连聘773
九一八事变以前的中日关系&曹潜775
多数决的理论与实际&叶赓勋776
边疆行政制度之研究&赵国治779
中西政治思想之根源与主流&邓璞磊783
清季中日琉案交涉始末&郑建雄785
台湾省政制的演变暨府会关系之研究&黄正义787
以阿纠粉&陈明文789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施义胜791
中国刑事警察制度之研究&郑清源793
中俄伊犁交涉一八七一—一八八一&詹芳政796
选举行为与竞选活动之研究&杨国平797
香港问题研究&廖声显800
美国战时体制之研究&林世明801
马来西亚种族问题之研究&王启槐803
蔡元培政治思想之研究&李若一804
一九四八年前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之研究&张公子806
我国行政院之研究&郭德恒807
黑鲁雪夫对外政策之研究&李锦成809
基督教与中国近代政治关系之研究&王涵万811
大陆礁层公约与深海采矿&刘儒宗813
法律学研究所817
唐律上除免当赎法之研究&张溯崇817
唐律上家族主义之研究&潘维和818
英美证据法上之举证责任与我国法制比较&黄志鹏820
被保险人招致保险事故之研究&陈家驿823
唐律上之二罪以上从?与更犯&林茂松825
韩非法律思想之研究&武九灵827
国际买卖之研究&郑炎生829
行政刑法适用原则之研究&吴皇龙831
人寿保险契约之研究&申武雄834
世界法理论之研究&谢纯广836
唐律上犯罪构成要件之研究&张瑞钊837
论海员与船舶所有人之债权关系&赖雪慕840
共同海损之研究&吴昭德842
论海上运送人员之责任&蔡奋鲸843
论海上保险&王增珠845
法之本质之再认识&王宝辉846
儒家法律思想&林铭治848
我国固有法之刑官&罗正展850
民法身份行为之基本研究&薛博允852
自然法思想与法律实证主义&何曼樵853
船舶碰撞之研究&江志成854
先秦法家法律思想研究&施湘兴855
债权契约原理之研究&张昭弘857
损害赔偿责任之研究&黄福卿858
民法上侵权行为之探讨&钱玉胜860
船舶所有人责任限制问题之研究&林彝宪861
论债务不履行之损害赔偿&杨鸿基863
墨子法律思想研究&梁开天865
海难救助之研究&林复宏867
意外保险之研究&陈良玉868
海上优先权之研究&林明正869
近代法上婚姻成立要件之研究&邱政宗871
公司重整制度之研究&林明华874
合夥之研究&庄秀欣876
保险利益之研究&陈美珍878
船舶之适航能力&廖光武879
证人制度之比较研究&吕潮泽881
行政罚则之研究&卓英豪886
票据背书之研究&周惠铭887
共犯之研究&张捷科891
契约理论之研究&周山一892
行政执行之研究&袁孔昭894
唐律立法精神之研究&黄锟炎899
论船舶所有人之货物运送义务与责任&洪玉钦901
汽车保险之研究&邱锦添903
近代社会变迁与法律变迁之研究&尤清905
唐律上之共犯&李伸一909
过失犯之研究&林国贤911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与自然法思想之比较&耿云卿915
营子法律思想研究&高吉临918
有关投资法之理论与实务&关重青919
侵权行为与损害赔偿法之研究&张雅涛922
日本之「汽车损害赔偿保障法」&曾习贤924
美国司法释宪之研究&姚师舜927
代理制度之研究&廖修三929
行政诉讼之研究&郑松年932
连续犯之研究&陈健民934
间接正犯之研究&杨仁寿937
电信法之实质问题及其修正方案&李金德938
论保险契约上之告知义务&廖锡勋940
艺术学研究所943
苦瓜和尚画语录研究&姜一涵943
金元杂剧之研究&谢朝栻945
台湾民谣研究&颜文雄947
敦煌壁画研究&徐矗明950
山水绘画思想之消长&沈以正953
宋代文人之书画评鉴&傅申956
音乐美学导论&郭长扬958
清代金石家之书法&张清治960
先秦音乐考&李友石962
希腊伊莱特娜悲剧心理基型探微&周永辉965
中学音乐教育之研究&章华林966
元北杂剧题材之研究&郭梦琪969
玛罗浮士德斯之研究&蔡东明971
国民学校音乐教育研究&陈学谦972
荷氏诗艺笺注&王士仪974
唐宋山水绘画研究&陈英德975
德布西歌曲研究&张弥弥977
商周青铜器龙形类的纹饰&朱志强979
明代青花瓷器之研究&佘城980
中国传统戏剧剧场之研究&杨中楠982
昆曲研究&刘文六984
国画山水皴法之研究&刘平衡986
汉武梁祠画像研究&彭春夫988
中国佛教石雕艺术&董梦梅989
唐代楷书之研究&李福臻991
中国佛教艺术探原&邢福泉994
中国现代绘画中的传统精神及表现&颜重光997
大足唐宋佛教崖雕之研究&陈清香998
六朝时代新兴美术之研究&黄永川1000
敦煌壁画佛像图研究&陈国宁1003
佛教造像造形研究&高木森1007
易卜生的野鸭人物之研究&邹成禧1010
唐三彩的艺术观&蔡秋来1012
中国建筑装饰艺术的理论与实际&吴振声1014
元代文人画研究&彭凤翔1019
中国花鸟画之研究&刘笑芬1021
中国佛教音乐之研究&李纯仁1023
倪云林评传&黄瑞呈1025
关汉卿「窦娥冤」之研究&牛川海1028
光复前台湾的国画研究&林柏亭1029
净土行仪之艺术论&王哲雄1031
渐江研究&蒋勋1033
留华韩国书画家与收藏者探考&洪?镐1035
家政学研究所1037
台湾手工业品外销检验之研究&杨启栋1037
台湾身体缺陷儿童教育之研究&张培士1039
儿童问题行为的调查研究&刘领弟1041
少年犯罪与家庭之关系&张媛媛1045
台湾农事暨家政推广工作研究&曾耀昆1051
大专院校自助餐厅管理之研究&何碧兰1055
幼儿语言发展之研究&曾富贵1058
台湾的家庭计划运动&梅焕文1060
中国上古时代的婚姻制度&陈裕安1062
幼儿游戏与玩具之研究&徐春美1063
儿童智力发展之研究&江良慰1066
现行台湾儿童读物之研究&刘安然1069
工业设计表示方法之研究&李宗庭1071
台湾客家婚姻礼俗之研究&廖素菊1073
云林县水碓村农家研究&戴静惠1076
台湾智能不足儿童教育之研究&黄素贞1077
台北市建成区贫户之研究&汪志冀1078
中国传统家政教育&李昭1081
瑞芳煤矿工人家庭之调查研究&曾荣盛1083
公寓式住宅室内装饰与布置之研究&林静1085
二十年来的台湾家政教育&张李玉霞1092
学龄儿童营养之研究&黄玲珠1099
婚姻调适之研究&黄洋一1102
家事工作简化之研究&郑英1104
台湾手工业发展趋势研究&张天津1106
台湾省桃园县农村家政推广教育工作之研究&蔡淑昭1109
酱油麴菌培养法与其酵素力之研究&李春莺1111
台湾省少年感化教育的研究&黄俊宏1113
台北市国中女生健康状况调查研究&郭惠美1115
少女心理发展与家庭教育&黄智慧1117
老年生活调适研究&陈贵美1122
台北市儿童福利工作之研究&史习礼1124
桃园县观音乡家庭计划工作调查研究&杨碧云1127
台湾省家常蛋类加工之研究&张美枝1129
台湾国民就业辅导工作的研究&叶于模1132
我国智能不足儿童教育发展之研究&林清洲1133
细菌性食物中毒&陈培源1137
中国孕妇及产妇营养之研究&杨琼花1141
国中学生零用钱使用情况之调查研究&张月鹤1142
幼儿营养问题之研究&邓昭昭1144
全麦(麸皮)面包之制作及其营养之研究&刘六郎1146
影响豌豆罐头收缩率因素之研究&卓宜娟1147
台化市智能不足儿童教育之研究&李瑞金1149
我国国民中学课程中有关人口教育教材之分析研究&罗月贞1151
台北市幼儿家长对於幼稚教育意见之调查研究&许金义1153
家政推广人员协助家庭计划之推行&徐素珍1156
工艺技术与家庭生活之研究&杨隆俊1158
台湾产热带什锦水果罐头制造品质改善之研究&李广政1160
一般家庭主妇对家庭中医药保健重视情形之调查研究&王玉叶1161
台湾产洋菇芦笋制罐加工後主要成份变化之研究&吴志郎1163
经济学研究所1165
台湾利率之研究&廖大林1165
财政政策与国民经济水准变动之关系&张子元1167
台湾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刘炳吉1168
欧洲共同市场之研究—兼论欧洲共同市场组设问题&马世英1170
美国对华经济援助之研究&高松涛1180
台湾人口压力与经济发展&奚中元1182
由公用事业费率论电价之厘订&孙自强1184
经济发展与租税之运用&侯受华1191
通货膨胀与经济开发&邵敬民1192
国际货币制度&王美来1194
预算制度之改进与绩效预算制度之研究&于明宜1196
哈洛德与道玛尔经济成长模式的比较研究&郭新光1198
投入产出分析之理论发展研究&漆立平1199
我国金融制度与金融政策&唐自武1201
货币政策在经济开发中之任务&林恒俊1203
平衡发展理论之研究&陈学星1205
开发中国家的国际经济合作之研究&赖秀雄1208
经济开发与投资理论&陈嘉音1210
外销市场潜在需要判定方法之研究&许玉田1211
通货膨胀类型之研究&梁锦兴1213
流动性偏好说与可贷基金说之比较分析&刘照男1215
公共支出与经济开发之研究&徐蜀生1217
美国公开市场活动之研究&张锦松1219
论消费函数&曾正权1221
经济发展中之人口问题&窦国英1224
初级产品在落後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蔡俊彦1226
投资标准理论之比较研究&陈恒仁1228
论国内储蓄在落後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李明纪1229
推动农民合作组织与促进台湾农业经济发展&李玉梅1231
技术变动之理论与测定&洪守南1233
经济发展中台湾农民所得之研究&戴恒夫1235
我国远期支票问题研究兼论票据市场之建立&曾广伦1237
资本、投资和利率理论之研究&陈右勋1239
台湾电视机要求分析预测&陈朝威1243
出版合作社之经营与管理&杨达雄1246
台湾渔业金融之研究&刘邦义1247
台湾农会信用业务及农村金融问题之研究&曾良玉1248
合作社课税问题之研究&陈克己1253
台湾葡萄运销之研究&林健民1257
消费合作之研究&林作隆1259
信用合作社的组织与经营管理方法&张子钦1260
台湾推行农事机械化问题之研究&吉岳1263
通货膨胀理论之研究&吴枝珍1265
低开发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租税政策&陈敏雄1267
论我国银行法&杨照1270
台湾对外贸易与集中系数之研究&陈正雄1273
西洋文学研究所1277
德国职业训练自学徒至领导人才&陈燕珠1277
诠释「钟之歌」的动机&王泰男1278
德国文化管窥&白东元1279
一九二九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托玛斯曼及其作品之研究&郑必安1281
一九六四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赫塞之生平及其作品之研究&黄金树1283
Marriage in the Eyes of Jane Austin&黄斐章1285
A Study of Shakespeare's"Romeo and Juliet"&郭登财1287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Language of G.B.Shaw's"Candida"&陈文英1289
Some Aspects of The"Choice of life"As Presented In Samuel John son's Novel Rasselas&廖启峰1291
The Unity of Man aud Heaven(nature)of words worth and Chinese Philosophers&丁履昕1295
The Heroines of the Novels of Jane Austen&简黛贞1302
The Vicar of Wakefield as a novel of morality&朱赋仁1304
The Three Abadoned woman In The Three of the Most Celebrated British Plays of the'go&龚静洲1306
On The Main Characters Of Vanity Fair&刘治祥1308
爱迪生之散文风格&于士修1312
论约翰逊在雷少乐一书中之人生观&杨基富1318
La Pensée de Saint-Exupéry exprimée.dans le Petit Prince&苏登家1321
Une étude Sur"la Symphonie Pastorale"de Gide&杨清源1324
波德莱尔诗集「恶之花」中的形象与象徵&徐开屏1328
国风之修辞&刘仪芬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