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海峡两岸刑法各论比较研究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海峡两岸刑法各论比较研究 下
  • 赵秉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3618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96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7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海峡两岸刑法各论比较研究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五编 两岸侵犯财产犯罪比较研究3

第十九章 抢劫犯罪3

第一节 抢劫犯罪的立法概览3

一、大陆抢劫犯罪的立法3

二、台湾抢劫犯罪的立法4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6

第二节 抢劫犯罪的概念与构成特征8

一、抢劫犯罪的概念8

二、抢劫犯罪的主体特征11

三、抢劫犯罪的主观特征13

四、抢劫犯罪的客观特征14

五、抢劫犯罪的客体特征27

第三节 准抢劫罪的构成条件33

一、准抢劫罪的前提条件36

二、准抢劫罪的客观条件43

三、准抢劫罪的主观条件46

一、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50

第四节 抢劫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50

二、准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55

第五节 抢劫犯罪的处罚56

一、大陆对抢劫犯罪的处罚56

二、台湾对抢劫犯罪的处罚57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57

第一节 盗窃犯罪的立法概览61

一、大陆盗窃犯罪的立法61

第二十章 盗窃犯罪61

二、台湾盗窃犯罪的立法62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67

第二节 盗窃犯罪的构成特征68

一、盗窃犯罪主体特征68

二、盗窃犯罪的主观特征69

三、盗窃犯罪的客观特征78

四、盗窃犯罪的客体与对象特征84

第三节 盗窃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98

一、大陆关于盗窃犯罪既遂与未遂区分的观点98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100

二、台湾关于盗窃犯罪既遂与未遂区分的观点100

第四节 盗窃犯罪的处罚104

一、大陆对盗窃犯罪的处罚104

二、台湾对盗窃犯罪的处罚105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106

第二十一章 诈骗犯罪109

第一节 诈骗犯罪的立法概览109

一、大陆诈骗犯罪的立法109

二、台湾诈骗犯罪的立法111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114

第二节 诈骗犯罪的概念与构成特征116

一、诈骗犯罪的概念116

二、诈骗犯罪的主体特征119

三、诈骗犯罪的主观特征123

四、诈骗犯罪的客观特征129

五、诈骗犯罪的客体特征134

第三节 诈骗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142

一、台湾关于诈骗犯罪既遂与未遂区分标准的观点142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143

二、大陆关于诈骗犯罪既遂与未遂区分标准的观点143

第四节 诈骗犯罪的处罚144

一、台湾对诈骗犯罪的处罚144

二、大陆对诈骗犯罪的处罚145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145

第二十二章 抢夺犯罪148

第一节 抢夺犯罪的立法概览148

一、大陆抢夺犯罪的立法148

二、台湾抢夺犯罪的立法149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150

第二节 抢夺犯罪的构成特征152

一、抢夺犯罪的主体特征152

二、抢夺犯罪的主观特征152

三、抢夺犯罪的客观特征153

四、抢夺犯罪的客体特征163

第三节 抢夺犯罪的认定165

一、抢夺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165

二、携带凶器进行抢夺行为的定性168

一、大陆对抢夺犯罪的处罚169

第四节 抢夺犯罪的处罚169

二、台湾对抢夺犯罪的处罚171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171

第二十三章 侵占罪172

第一节 侵占罪的立法概览172

一、大陆侵占罪的立法172

二、台湾侵占罪的立法174

一、侵占罪的概念176

第二节 侵占罪的概念与构成特征176

二、侵占罪的主体特征177

三、侵占罪的主观特征179

四、侵占罪的客观特征181

五、侵占罪的对象特征190

第三节 侵占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199

一、台湾关于侵占罪既遂与未遂区分的观点199

二、大陆关于侵占罪既遂与未遂区分的观点200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201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202

二、台湾对侵占罪的处罚202

第四节 侵占罪的处罚202

一、大陆对侵占罪的处罚202

第二十四章 职务侵占罪206

第一节 职务侵占罪的立法概览206

一、大陆职务侵占罪的立法206

二、台湾职务侵占罪的立法207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209

第二节 职务侵占罪的构成特征209

一、职务侵占罪的主体特征209

二、职务侵占罪的主观特征211

三、职务侵占罪的客观特征212

四、职务侵占罪的客体特征214

第三节 职务侵占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217

一、台湾职务侵占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217

二、大陆职务侵占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218

二、台湾对职务侵占罪的处罚219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219

一、大陆对职务侵占罪的处罚219

第四节 职务侵占罪的处罚219

第二十五章 敲诈勒索犯罪222

第一节 敲诈勒索犯罪的立法概览222

一、大陆敲诈勒索犯罪的立法222

二、台湾敲诈勒索犯罪的立法223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225

一、敲诈勒索犯罪的主体特征226

第二节 敲诈勒索犯罪的构成特征226

二、敲诈勒索犯罪的主观特征227

三、敲诈勒索犯罪的客观特征228

四、敲诈勒索犯罪的客体与对象特征233

第三节 敲诈勒索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237

一、台湾关于敲诈勒索犯罪既遂与未遂区分的观点237

二、大陆关于敲诈勒索犯罪既遂与未遂区分的观点238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239

第四节 敲诈勒索犯罪的处罚242

一、大陆对敲诈勒索犯罪的处罚242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243

二、台湾对敲诈勒索犯罪的处罚243

第六编 两岸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比较研究247

第二十六章 妨害公务犯罪247

第一节 妨害公务犯罪的立法概览247

一、大陆妨害公务犯罪的立法247

二、台湾妨害公务罪的立法250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252

第二节 妨害公务犯罪的构成特征253

一、妨害公务犯罪的主体特征253

二、妨害公务犯罪的主观特征254

三、妨害公务犯罪的客观特征256

四、妨害公务犯罪的客体和对象特征274

第三节 妨害公务犯罪的处罚279

一、大陆对妨害公务犯罪的处罚279

二、台湾对妨害公务犯罪的处罚279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280

第二十七章 计算机犯罪288

第一节 计算机犯罪的概念288

一、大陆关于计算机犯罪概念的见解288

二、台湾关于计算机犯罪概念的见解291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293

第二节 计算机犯罪的特征295

二、刑法意义上的特征295

二、犯罪学上的特征301

第三节 计算机犯罪的分类313

一、大陆计算机犯罪的分类313

二、台湾计算机犯罪的分类317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320

一、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323

第四节 具体的计算机犯罪323

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328

三、破坏计算机数据和应用程序罪331

四、故意制作、传播破坏性程序罪334

五、窃用计算机系统服务罪337

第二十八章 伪证犯罪343

第一节 伪证犯罪的立法概览343

一、大陆伪证犯罪的立法343

二、台湾伪证犯罪的立法343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344

一、伪证犯罪的主体特征346

第二节 伪证犯罪的构成特征346

二、伪证犯罪的主观特征353

三、伪证犯罪的客观特征354

第三节 伪证犯罪的处罚357

一、刑罚种类358

二、刑罚轻重358

三、处罚原则358

一、大陆窝藏、包庇犯罪的立法360

二、台湾窝藏、包庇犯罪的立法360

第二十九章 窝藏、包庇犯罪360

第一节 窝藏、包庇犯罪的立法概览360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361

第二节 窝藏、包庇犯罪的构成特征362

一、窝藏、包庇犯罪的主体特征362

二、窝藏、包庇犯罪的主观特征362

三、窝藏、包庇犯罪的客观特征363

四、窝藏、包庇犯罪的对象特征368

一、大陆对窝藏、包庇犯罪的处罚371

第三节 窝藏、包庇犯罪的处罚371

二、台湾对窝藏、包庇犯罪的处罚372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372

第三十章 赃物犯罪375

第一节 赃物犯罪的立法概览375

一、大陆赃物犯罪的立法375

二、台湾赃物犯罪的立法375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376

一、赃物犯罪的主体特征380

第二节 赃物犯罪的构成特征380

二、赃物犯罪的主观特征381

三、赃物犯罪的客观特征383

四、赃物犯罪的对象特征386

第三节 赃物犯罪的处罚389

一、基本形态赃物犯罪的处罚389

二、特殊形态赃物犯罪的处罚391

三、赃物犯罪的处罚原则392

一、大陆脱逃犯罪的立法393

第一节 脱逃犯罪的立法概览393

第三十一章 脱逃犯罪393

二、台湾脱逃犯罪的立法394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394

第二节 脱逃犯罪的构成特征397

一、脱逃犯罪的主体特征397

二、脱逃犯罪的主观特征400

三、脱逃犯罪的客观特征401

第三节 脱逃犯罪的处罚407

一、对脱逃罪的处罚407

二、相关脱逃犯罪的处罚409

第三十二章 医事犯罪412

第一节 医事犯罪的立法和理论研究概览412

一、中国古代医事犯罪的立法演变412

二、两岸医事犯罪的立法418

三、两岸医事犯罪的理论研究427

第二节 医事犯罪的概念431

一、大陆医事犯罪的概念431

二、台湾医事犯罪的概念433

一、大陆医事犯罪的构成特征与处罚435

第三节 医事犯罪的构成特征与处罚435

二、台湾医事犯罪的构成特征与处罚456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462

第三十三章 毒品犯罪476

第一节 台湾毒品犯罪概述476

一、台湾毒品犯罪的立法概览476

二、台湾刑法典中的毒品犯罪479

三、台湾单行刑法中的毒品犯罪501

四、台湾附属刑法中的毒品犯罪538

一、大陆毒品犯罪的立法概览546

第二节 大陆毒品犯罪概述546

二、大陆刑法中毒品犯罪的罪名设置548

第三节 毒品犯罪的宏观比较549

一、毒品犯罪的立法设置模式549

二、毒品的涵义551

三、毒品犯罪的类型553

四、毒品犯罪的构成特征555

五、毒品犯罪的处罚563

一、走私毒品罪571

第四节 毒品犯罪的微观比较571

二、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572

三、持有型毒品犯罪573

四、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576

五、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577

六、关于毒品原植物种子的犯罪579

七、吸毒及相关犯罪580

第七编 两岸职务犯罪比较研究585

第三十四章 贪污犯罪585

第一节 贪污犯罪的立法概览585

一、大陆贪污犯罪的立法585

二、台湾贪污犯罪的立法587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589

第二节 贪污犯罪的构成特征590

一、贪污犯罪的主体特征590

二、贪污犯罪的主观特征595

三、贪污犯罪的客观特征595

一、大陆对贪污犯罪的处罚611

第三节 贪污犯罪的处罚611

二、台湾对贪污犯罪的处罚612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613

第三十五章 受贿犯罪614

第一节 受贿犯罪的立法概览614

一、中国古代受贿犯罪的立法614

二、台湾受贿犯罪的立法616

三、大陆受贿犯罪的立法618

第二节 受贿犯罪的分类623

一、台湾受贿犯罪的分类624

二、大陆受贿犯罪的分类625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627

第三节 受贿犯罪的构成特征629

一、受贿犯罪的主体特征630

二、受贿犯罪的主观特征631

三、受贿犯罪的客观特征635

四、受贿犯罪的客体与对象特征641

一、受贿犯罪的未遂651

第四节 受贿犯罪的特殊形态651

二、受贿犯罪的必要共犯问题659

三、受贿犯罪的罪数663

第五节 受贿犯罪的处罚674

一、受贿犯罪刑罚种类674

二、受贿犯罪量刑幅度681

一、大陆枉法裁判犯罪的立法684

二、台湾枉法裁判犯罪的立法684

第一节 枉法裁判犯罪的立法概览684

第三十六章 枉法裁判犯罪684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685

第二节 枉法裁判犯罪的构成特征686

一、枉法裁判犯罪的主体特征686

二、枉法裁判犯罪的主观特征688

三、枉法裁判犯罪的客观特征688

第三节 枉法裁判犯罪的处罚694

一、大陆对枉法裁判犯罪的处罚694

二、台湾对枉法裁判犯罪的处罚695

三、比较研究的结论性认识6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