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红山文化玉石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朱宇迅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书店
- ISBN:978751490379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74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290页
- 主题词:红山文化-古玉器-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红山文化玉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红山文化的发现与流源1
第一节 红山文化的发现与命名2
一、红山文化的早期探访者2
二、建国初期的考古发现与研究3
三、考古发现的黄金时代4
第二节 泛红山文化的分期5
第三节 重要红山文化玉器的发现13
第四节 红山文化研究的深远意义17
一、华夏文明多中心论的确立17
二、华夏五千年文明史有力的佐证17
三、华夏文化特有的玉兵时代18
四、华夏龙文化的起源20
五、华夏文明的曙光20
第五节 红山文化与黄帝传说21
第六节 红山文化与东北亚文明23
第二章 红山文化玉器的分类与内涵27
第一节 图腾崇拜、神巫28
一、C形玉龙29
(一)造形特点与动物原形29
(二)年代考证29
(三)功用与内涵32
(四)中国龙的演变37
二、玉兽形玦41
(一)称谓辨析与动物原形41
(二)年代考证42
(三)功用与内涵44
三、原始蝉形玉龙61
(一)造形特点与动物原形61
(二)年代推测61
四、玉人、巫觋62
(一)造形特点与出土情况62
(二)功用与内涵65
五、玉人面与玉兽面71
六、嵌玉睛神面73
第二节 法器、礼器74
一、玉箍形器74
(一)造形特点与出土情况74
(二)功用与内涵75
二、勾云形玉佩83
(一)造形特点与出土情况83
(二)功用与内涵83
三、鸟兽面纹梳形器89
(一)造形特点与出土情况89
(二)功用与内涵89
四、玉钺(石钺)94
(一)造形特点与出土情况94
(二)功用与内涵94
五、玉权杖配件100
六、玉鸟103
(一)造形特点与出土情况103
(二)功用与内涵103
七、玉龟与玉鳖114
(一)造形特点与出土情况114
(二)功用与内涵114
八、玉璧(玉瑗)117
(一)造形特点与出土情况117
(二)功用与内涵117
九、玉三孔器120
(一)造形特点与出土情况120
(二)功用与内涵120
十、兽面纹丫形器124
第三节 生殖崇拜126
一、女性生殖崇拜126
二、男性生殖崇拜128
三、双联璧、三联璧130
(一)造形特点与出土情况130
(二)功用与内涵130
第四节 饰物134
一、玉玦134
二、玉环(玉镯)141
三、玉璧形佩145
四、玉昆虫与蛹150
五、玉珠、项链与管状饰153
六、玉璜156
七、玉簪157
八、其他玉饰158
第五节 武器、狩猎工具161
一、箭镞161
二、玉刃刀163
第六节 劳动工具164
一、玉斧(石斧)164
二、玉勾形器、匕形器167
第三章 红山文化玉器材质169
第一节 岫岩透闪石玉170
第二节 岫岩蛇纹石玉173
第三节 绿松石174
第四节 玛瑙175
第五节 巴林石176
第六节 彩石178
第四章 红山文化玉器特点179
第一节 造形特点180
一、风格180
二、纹饰180
三、穿孔181
第二节 工艺特点183
第三节 皮壳特点187
一、土锈187
二、橘皮187
三、石化188
四、钙化188
五、白化188
第四节 沁象特点189
一、石灰沁类189
二、土沁类190
三、红色沁类190
四、绺璺沁类191
五、黑色沁类191
第五节 包浆特点192
一、自然包浆192
二、盘磨包浆193
第六节 微痕特点194
一、线切割痕迹195
二、片切割痕迹197
三、钻孔痕迹198
四、砣具痕迹199
五、打磨抛光痕迹200
第五章 红山文化玉器鉴定201
第一节 红山文化玉器的存世情况202
第二节 红山文化玉器作伪情况203
第三节 考古学与文物鉴定205
一、考古学205
二、文物鉴定学205
三、文物鉴定专家206
四、收藏家也是文物鉴定的一个重要群体206
五、鉴定的方法208
(一)传统经验鉴定法208
(二)现代科学技术检测法209
第四节 辨伪210
一、造形辨伪210
(一)完全复制210
(二)主观臆造212
二、纹饰辨伪215
(一)瓦沟纹215
(二)凸弦纹215
(三)阴刻线216
(四)网格纹216
三、皮壳辨伪217
(一)伪土锈217
(二)伪橘皮217
(三)伪石化218
(四)伪钙化218
(五)伪白化219
(六)黑皮220
四、沁色辨伪221
五、包浆辨伪223
六、微痕辨伪224
第五节 民间辨伪方法226
第六节 有关鉴定的一些思考229
一、造形和纹饰辨伪的误区229
二、玉质辨伪的误区229
三、艺术水平辨伪的误区229
四、工艺痕迹辨伪的误区230
五、皮壳、沁像与包浆辨伪的误区230
六、关于参考书的使用231
七、专家鉴定的误区231
八、鉴定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231
第六章 红山文化玉器收藏与投资233
第一节 中华玉文化与收藏234
第二节 红山文化玉器的价值236
一、收藏价值的决定因素236
(一)历史价值236
(二)艺术价值236
(三)稀缺性237
二、经济价值的确定公式237
第三节 高古玉器的投资分析239
一、盛世与收藏239
(一)中国掀起第四次收藏热潮239
(二)古玉器收藏方兴未艾239
二、高古玉市场分析240
(一)市场行情240
(二)市场展望242
三、如何投资于高古玉器的收藏243
(一)古董收藏投资的特殊之处243
(二)古玉收藏者分析244
(三)古玉收藏者指导244
参考书目248
附录Ⅰ249
附录Ⅱ265
附录Ⅲ272
后记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