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辑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辑要](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4429374.jpg)
- 阎孟伟,杨谦主编;刘娟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109177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41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453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辑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
一、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历史的产物1
二、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继承和发展3
三、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7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11
一、世界统一于物质11
(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11
(二)意识的起源和本质14
(三)客观规律性和意识能动性21
二、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27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30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0
(二)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主要方法35
四、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趋势40
(一)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40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道路和趋势42
(三)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48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认识理论53
一、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53
(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53
(二)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54
(三)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56
二、认识的本质和规律61
(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61
(二)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62
(三)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变世界66
三、真理及其检验标准68
(一)真理和真理的客观性68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69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73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76
一、商品和货币76
(一)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76
(二)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84
(三)价值规律及其作用86
(四)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87
(五)商品拜物教88
二、雇佣劳动和资本89
(一)资本的原始积累89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91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95
(四)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105
三、垄断与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109
(一)从自由竞争到垄断109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12
(三)世界市场与世界历史116
四、社会主义经济120
(一)国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120
(二)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石123
(三)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130
(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134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149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49
(一)阶级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149
(二)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53
(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156
二、国家的本质、职能及消亡161
(一)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161
(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162
(三)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165
(四)国家的消亡168
三、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170
(一)革命的性质和特点170
(二)各种类型的革命172
四、自由、平等和民主177
(一)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民主的虚假性177
(二)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形式182
(三)共产主义条件下真正自由和平等的实现183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185
一、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与构成185
(一)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185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93
(三)任何时代的意识形态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200
(四)社会意识的构成及其作用205
二、文化的构成和功能222
(一)文化的含义和分类222
(二)文化的功能226
(三)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229
(四)先进文化及其作用233
三、教育、宣传、新闻自由235
(一)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造就全面发展的人235
(二)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38
(三)只有新闻出版自由才能培养人的理性和自由242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248
一、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248
(一)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的关系248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255
(三)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革命力量258
二、科学技术的应用与科技伦理262
(一)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262
(二)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与人的发展关系267
(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271
三、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才队伍建设276
(一)发挥科学技术主体——人民群众的能动性276
(二)重视对科技人员(知识分子)的培养与教育278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283
一、人的直接生产与再生产283
(一)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283
(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285
二、人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人化289
(一)自然界与人类社会289
(二)人们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293
(三)资源的节约与有效利用297
三、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的矛盾299
(一)资本主义生产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破坏299
(二)资本主义生产造成了工人生活条件的恶化303
(三)资本主义生产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307
四、共产主义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309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313
一、个人与群众313
(一)人民群众的范畴313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贡献315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21
(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321
(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23
(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25
三、人民群众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历史的327
(一)历史活动的深入是群众队伍的扩大327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329
四、群众组织334
(一)联系群众是工会取得成绩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334
(二)青少年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337
(三)妇女的解放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340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344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使命344
(一)无产阶级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344
(二)无产阶级政党的政策和纲领346
(三)无产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348
二、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349
(一)党要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学习349
(二)领导群众运动,支持群众的首创精神353
(三)农民是工人阶级强大的和不可缺少的同盟者355
(四)正确处理无产阶级政党领袖与人民群众的关系358
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362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362
(二)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366
四、无产阶级执政党理论371
(一)坚定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371
(二)正确对待执政党面临的任务和挑战376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382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382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382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394
二、社会发展道路与历史趋势400
(一)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400
(二)社会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404
(三)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405
三、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415
四、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418
(一)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追求418
(二)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422
(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