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云安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云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陈汉强,肖向荣,潘捷瑜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807374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846页
- 文件大小:342MB
- 文件页数:899页
- 主题词:云安县-地方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云安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述1
大事记7
第一篇 建置27
第一章 沿革与区划27
第一节 沿革27
第二节 行政区划28
第二章 县城乡镇36
第一节 县城36
第二节 乡镇38
第二篇 自然地理60
第一章 地质60
第一节 地质演变60
第二节 地质构造61
第三节 地层62
第四节 岩浆岩和混合花岗岩64
第二章 地貌65
第一节 山地65
第二节 丘陵67
第三节 谷地67
第四节 岩溶68
第三章 气候68
第一节 气温69
第二节 降雨70
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71
第四章 自然资源73
第一节 土地资源73
第二节 矿产资源73
第三节 水资源77
第四节 植物资源80
第五节 动物资源87
第五章 自然灾害89
第一节 水灾89
第二节 旱灾90
第三节 地质灾害91
第四节 其他灾害91
第三篇 人口92
第一章 人口概况92
第一节 人口数量92
第二节 人口变动93
第三节 人口分布93
第四节 人口结构94
第五节 婚姻状况与家庭结构100
第六节 人口普查101
第七节 人口与资源102
第二章 计划生育102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102
第二节 计划生育管理103
第三节 计划生育服务107
第四节 计划生育成果107
第四篇 政事纪要109
第一章 民主政治建设109
第一节 党内民主制度109
第二节 选举制度111
第三节 办事公开制度112
第四节 村民自治制度113
第二章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114
第一节 镇村体制改革114
第二节 党政机构改革115
第三节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116
第四节 政府职能转变116
第三章 要事纪略119
第一节 减租减息119
第二节 土地改革120
第三节“三反”和“五反”运动121
第四节 整风和反右派与反地方主义运动121
第五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21
第六节“四清”运动122
第七节“文化大革命”运动123
第八节 农业学大寨124
第九节 拨乱反正124
第十节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25
第十一节 整党125
第十二节 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125
第十三节 云安设县126
第十四节“三讲”教育126
第五篇 政党群众团体128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云安县地方组织128
第一节 组织机构128
第二节 党代表大会130
第三节 宣传工作131
第四节 组织建设135
第五节 统战工作140
第六节 党校工作141
第七节 其他党务143
第二章 纪检监察145
第一节 机构145
第二节 党风廉政建设145
第三节 信访 举报147
第四节 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148
第五节 违纪案件查处151
第六节 纪检监察队伍152
第三章 群众团体153
第一节 工会153
第二节 共青团155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158
第四节 工商业联合会(商会)160
第五节 残疾人联合会161
第六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163
第六篇 人大政府政协165
第一章 云安县人民代表大会165
第一节 人大代表的产生165
第二节 历届人大会议167
第三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169
第四节 议案和建议办理175
第五节 代表视察176
第二章 云安县人民政府177
第一节 组织机构177
第二节 县政府常务会议179
第三节 施政纪略181
第四节 信访工作184
第五节 法制工作186
第六节 外事与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工作188
第三章 政协云安县委员会192
第一节 委员产生192
第二节 历届会议194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196
第四节 工作机构199
第五节 参政议政201
第六节 民主监督202
第七节 委员视察202
第八节 提案工作206
第九节 联谊活动208
第十节 文史工作209
第七篇 政法211
第一章 治安综合治理211
第一节 机构211
第二节 预防211
第三节 整治212
第二章 公安213
第一节 机构213
第二节 清匪镇反213
第三节 治安管理214
第四节 户政管理221
第五节 出入境管理222
第六节 刑事案件侦查223
第七节 道路交通管理227
第八节 消防管理230
第三章 检察231
第一节 机构231
第二节 反贪污贿赂工作231
第三节 刑事案件检察232
第四节 民事行政检察234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234
第四章 审判235
第一节 机构235
第二节 刑事案件审判235
第三节 民事案件审判236
第四节 经济案件审判236
第五节 行政案件审判237
第六节 审判监督237
第七节 执行工作237
第五章 司法行政238
第一节 机构238
第二节 普法教育239
第三节 律师业务240
第四节 公证业务241
第五节 法律援助242
第六节 民事调解242
第七节“两劳”人员安置帮教244
第八篇 军事245
第一章 军事建制245
第一节 军事机构245
第二节 驻军地方武装246
第三节 民兵247
第二章 兵役250
第一节 兵役制度250
第二节 兵役登记253
第三节 兵员征集253
第三章 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256
第一节 政治教育256
第二节 军事训练257
第四章 拥政爱民259
第一节 支持地方发展经济259
第二节 参加精神文明建设260
第三节 参加防灾救灾261
第五章 重要战事纪略261
第一节 国民革命时期261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262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263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265
第九篇 农业与农村经济267
第一章 农业机构267
第一节 管理机构267
第二节 服务机构269
第二章 农村经济改革270
第一节 经营体制270
第二节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273
第三节 农村财务管理275
第三章 种植业276
第一节 耕地与劳动力276
第二节 土壤与肥料277
第三节 粮食作物281
第四节 经济作物286
第五节 水果289
第六节 特色农副产品292
第七节 中药材生产293
第八节 作物病虫害防治294
第九节 农业科技推广297
第四章 畜禽饲养与养蚕养蜂299
第一节 畜禽饲养299
第二节 畜禽疫病防治304
第三节 养蚕与养蜂305
第五章 渔业305
第一节水产养殖305
第二节 鱼病及防治308
第三节 江河捕捞309
第六章 林业310
第一节 林政管理310
第二节 造林绿化313
第三节 森林资源开发利用314
第四节 森林保护317
第七章 水利320
第一节 水利工程320
第二节 水土保持329
第三节 农村人畜饮水工程330
第四节 水政监察331
第五节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334
第六节“三防”工作337
第七节 水库移民安置339
第八章 农业机械与农业产业化经营340
第一节 农业机械340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341
第九章 农村扶贫开发343
第一节 贫困状况343
第二节 扶贫措施343
第十章 乡镇企业346
第一节 发展概况346
第二节 企业改革347
第十篇 工业348
第一章 概况348
第一节 发展状况348
第二节 所有制结构349
第二章 建材工业352
第一节 石料生产352
第二节 水泥生产357
第三节 陶瓷生产359
第四节 红砖和石灰生产360
第三章 化学工业360
第一节 化肥工业360
第二节 林产化学工业361
第三节 颜料染料工业362
第四节 其他化学工业362
第四章 电力工业363
第一节 电站建设363
第二节 电网建设364
第三节 供电 用电371
第四节 电力管理373
第五章 矿冶工业377
第一节 开采377
第二节 选矿冶炼378
第三节 采矿冶炼企业378
第六章 食品加工379
第一节 制糖379
第二节 酿酒380
第三节 粮油加工380
第四节 副食品加工380
第七章 其他工业381
第一节 造纸381
第二节 纺织 制革381
第三节 农具382
第八章 工业企业管理382
第一节 机构382
第二节 质量管理383
第三节 技术改造383
第四节 安全管理384
第十一篇 商贸服务业385
第一章 国内贸易385
第一节 概况385
第二节 商业体制386
第三节 粮油购销390
第四节 农业生产资料购销395
第五节 日用工业品购销396
第六节 农副产品购销398
第七节 副食品购销399
第八节 烟草专卖401
第九节 民爆物资购销与废旧物资回收402
第十节 集市贸易402
第二章 对外贸易406
第一节 进出口贸易406
第二节 招商引资408
第三章 服务行业408
第一节 饮食业408
第二节 旅业410
第四章 旅游410
第一节 旅游景点410
第二节 旅游开发411
第十二篇 财税金融保险412
第一章 财政412
第一节 财政机构412
第二节 财政体制412
第三节 财政收支413
第四节 财政管理417
第五节 财政监督419
第二章 税务421
第一节 税务机构421
第二节 税收制度422
第三节 国税424
第四节 地税430
第三章 金融435
第一节 金融机构435
第二节 金融体制改革436
第三节 货币437
第四节 存储439
第五节 贷款441
第六节 结算444
第四章 保险445
第一节 机构445
第二节 保险业务445
第十三篇 交通邮电447
第一章 交通447
第一节 管理机构447
第二节 古道449
第三节 公路449
第四节 铁路458
第五节 航运459
第六节 路政与航政管理463
第二章 邮政466
第一节 机构466
第二节 邮政设施466
第三节 邮政业务467
第三章 电信470
第一节 机构470
第二节 固定电话471
第三节 电报 传真472
第四节 无线寻呼472
第五节 移动通信472
第六节 互联网472
第七节 电信管理474
第十四篇 经济综合管理475
第一章 计划管理475
第一节 机构475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475
第三节 流通计划管理478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478
第二章 国土管理479
第一节 机构479
第二节 土地规划479
第三节 土地资源保护480
第三章 矿产资源管理482
第一节 机构482
第二节 矿藏勘探483
第三节 开采管理484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485
第一节 机构485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485
第三节 集市贸易管理488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490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490
第六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491
第五章 物价管理492
第一节 机构492
第二节 物价调控492
第三节 收费管理493
第四节 物价监督检查494
第六章 统计服务与监督495
第一节 机构495
第二节 统计调查495
第三节 统计报表496
第四节 统计成果496
第五节 统计监督497
第七章 审计管理497
第一节 机构497
第二节 国家审计497
第三节 内部审计500
第四节 社会审计500
第八章 质量技术监督501
第一节 机构501
第二节 计量标准化管理502
第三节 产品质量监督502
第四节 查处假冒伪劣商品503
第十五篇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504
第一章 城乡建设504
第一节 机构504
第二节 城乡规划506
第三节 县城建设508
第四节 乡村建设519
第五节 建筑业524
第六节房地产管理528
第二章 环境保护533
第一节 机构533
第二节 环境状况534
第三节 环境监测535
第四节 污染治理537
第五节 环境建设541
第六节 环境管理和执法543
第十六篇 人事劳动社会保障548
第一章 人事548
第一节 机构548
第二节 编制管理549
第三节 干部队伍551
第四节 工资福利553
第五节 干部管理561
第六节 人事制度改革568
第七节 专业职称评聘570
第二章 劳动572
第一节 机构572
第二节 职业培训572
第三节 劳动就业574
第四节 劳动工资577
第五节 劳保与福利581
第六节 劳动监察与仲裁584
第三章 社会保障585
第一节 概况585
第二节 失业保险586
第三节 养老保险587
第四节 工伤保险588
第五节 生育保险589
第十七篇 民政590
第一章 优抚安置590
第一节 优待 抚恤590
第二节 复退军人安置593
第二章 社会救济594
第一节 灾民救济594
第二节 低保救济595
第三节 冬令救济596
第三章 社会福利596
第一节 鳏寡老人和孤儿抚养596
第二节 福利经费筹集598
第四章 社会事务599
第一节 婚姻登记599
第二节 殡葬管理600
第三节 勘界工作601
第四节 社会团体管理603
第五节 革命老区工作604
第六节 收容遣送606
第十八篇 教育607
第一章 教育改革607
第一节 管理体制607
第二节 办学体制608
第三节 学制609
第四节 学校管理609
第二章 学前教育611
第一节 幼儿园611
第二节 学前班612
第三节 幼儿园选介613
第三章 基础教育614
第一节 小学教育614
第二节 普通中学教育620
第四章 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628
第一节 职业教育628
第二节 特殊教育628
第五章 成人业余教育629
第一节 扫除文盲629
第二节 成人中等教育630
第三节 成人高等教育630
第六章 教师队伍630
第一节 教师培训631
第二节 教师职称631
第三节 教师待遇631
第七章 教学研究与电化教学633
第一节 教学研究633
第二节 电化教学634
第八章教育经费校舍设备634
第一节 教育经费634
第二节 校舍638
第三节 设备639
第十九篇 科学技术641
第一章 机构 团体 队伍641
第一节 管理机构641
第二节 科技团体641
第三节 科技队伍643
第二章 科技活动645
第一节 科技研究与推广645
第二节 科技投入648
第三节 科技成果奖励648
第四节 科普活动650
第五节信息服务651
第三章 防震减灾652
第一节 防震652
第二节 地震监测652
第二十篇 文化654
第一章 文艺654
第一节 文艺队伍与创作654
第二节 民间艺术655
第三节 文艺演出657
第二章 图书档案史志658
第一节 图书658
第二节 档案659
第三节 地方志660
第三章 影视660
第一节 电影660
第二节 电视661
第四章 文物664
第一节 遗址664
第二节 古墓塚665
第三节 烈士墓碑与纪念亭665
第四节 出土文物667
第五节 古井及古建筑667
第六节 石刻669
第五章 文化市场管理671
第一节 机构671
第二节 文化市场整顿671
第二十一篇 医药卫生672
第一章 卫生机构672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团体672
第二节 医疗机构673
第二章 卫生体制改革676
第一节 卫生机构改革676
第二节 人事制度改革677
第三节 农村医疗改革677
第三章 医疗事业建设678
第一节 医疗队伍678
第二节 医疗技术679
第三节 医疗服务680
第四节 医德医风建设682
第五节 医疗科研683
第四章 医疗设施684
第一节 医疗单位用房建设684
第二节 医疗设备器械684
第五章 防疫保健685
第一节 计划免疫685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686
第三节 地方病和职业病防治688
第四节 妇幼保健689
第五节 公共卫生692
第六节 医疗保障694
第六章 医药管理695
第一节 医政管理695
第二节 药政管理696
第二十二篇 体育698
第一章 机构 设施 人才培养698
第一节 机构698
第二节 设施698
第三节 体育人才培养699
第二章 体育活动699
第一节 学校体育699
第二节 群众体育700
第三节 体育竞赛702
第二十三篇 社会风情709
第一章 方言709
第一节 分布状况709
第二节 云安白话的声韵调710
第三节 词汇比较716
第四节 语法特点721
第二章 风俗习惯727
第一节 称谓习俗727
第二节 生活习俗729
第三节 人生礼俗731
第四节 岁时节日736
第五节 信仰习俗739
第三章 人民生活741
第一节 城乡居民收入741
第二节 城乡居民消费742
第三节 城乡居民储蓄743
第二十四篇人物先进集体744
第一章 人物744
第一节 人物传略744
第二节 人物录749
第三节 革命烈士名录751
第二章 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759
第一节 先进集体759
第二节 先进个人768
附录785
一、设县批文 庆典纪实785
二、文献选录787
三、2001~2008年大事记797
四、2001~2008年云安县委书记、副书记、常委名录表813
五、2001~2008年云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名录表814
六、2001~2008年云安县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名录表815
七、2001~2008年政协云安县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名录表816
八、2001~2008年云安县境经济统计主要指标816
九、表格索引817
CONTENTS826
编后记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