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向经济新常态 2006-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走向经济新常态 2006-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65/34570313.jpg)
- 李文溥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7725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98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523页
- 主题词:中国经济-宏观经济-研究报告-2006-2016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走向经济新常态 2006-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第一章 2006年秋季报告1
第一节 近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1
一、基本观察1
二、主要问题10
第二节 2006—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15
一、2006—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16
二、人民币升值效应的模拟分析23
第三节 政策建议26
专栏一 中国经济波动、总需求构成与宏观调控方式29
专栏二 中国是否起到了扩大区域贸易的桥梁作用?——基于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实证分析33
专栏三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模式转换37
附录一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简介40
第二章 2007年春季报告44
第一节 前言44
一、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简介44
二、CQMM的主要优势和特点45
三、2007年春季CQMM第二期预测的主要目的46
第二节 2007—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47
一、模型外生变量的假设47
二、2007—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50
第三节 人民币加速升值效应的模拟分析58
一、人民币升值效应的宏观传导机制58
二、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宏观效应模拟60
第四节 人民币汇率调整与中国贸易顺差变化趋势分析66
一、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变动特征分析66
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调整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72
三、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调整下中国贸易顺差的变动趋势分析73
第五节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79
第三章 2007年秋季报告82
第一节 2007年秋季CQMM第三期预测的主要目的82
第二节 2007—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83
一、模型外生变量的假设83
二、2007—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87
第三节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92
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结构性变化趋势及同比增长率93
二、其他物价指数的变化趋势96
三、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的变化趋势97
四、CQMM的预测结果98
第四节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98
第四章 2008年春季报告101
第一节 2008年春季CQMM第四期预测的主要目的101
第二节 2008—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103
一、模型外生变量的假设103
二、2008—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106
第三节 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构成考察货币政策传导效果114
一、传导机制114
二、CQMM的分析结果114
第四节 美国与欧盟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模拟分析115
一、传导机制115
二、CQMM的分析结果116
第五节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116
第五章 2008年秋季报告119
第一节 2008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119
第二节 2008—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146
一、模型外生变量的假设146
二、2008—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149
第三节 政策模拟与分析157
一、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汇率变化分析157
二、CPI与PPI关系分析162
第四节 政策评价与展望164
第六章 2009年春季报告167
第一节 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167
一、总体评价167
二、具体分析170
第二节 2009—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183
一、模型外生变量的假设183
二、2009—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186
第三节 财政支出扩张的政策效应模拟与分析194
一、财政支出扩张的总量效应模拟与分析194
二、财政支出扩张的地区结构效应模拟与分析198
第四节 当前宏观经济格局成因分析及政策建议200
第七章 2009年秋季报告207
第一节 前言207
第二节 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与中国宏观经济表现209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9
二、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情况212
三、政策评价222
第三节 基于CQMM的政策组合效应评价225
一、当前宏观调控“保增长”政策效应的模拟与评价225
二、宏观经济政策“调结构”的政策效应模拟与评价229
第四节 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的根本原因分析232
一、宏观经济结构不平衡特征233
二、宏观经济结构不平衡的生产性原因分析236
三、宏观经济结构不平衡的分配性原因分析242
第五节 2009—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政策建议249
一、2009—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模拟249
二、政策建议267
第八章 2010年春季报告274
第一节 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增长与结构274
一、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的总量与结构变化275
二、对外贸易下滑的总量与结构变化277
三、主要价格指数的变化279
四、居民收入增长的总量与结构变化279
五、财政收支的总量与结构变化281
六、货币政策主要指标的变化284
第二节 2010—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285
一、模型外生变量的假设285
二、2010—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288
第三节 政策效应模拟分析295
一、当前货币政策调整的力度选择295
二、调整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政策效应模拟299
第四节 抑制中国居民消费率提高的原因分析302
一、中国居民收入变化的总量分析304
二、中国居民收入变化的构成分析311
三、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分析313
第五节 对2010年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建议315
第九章 2010年秋季报告318
第一节 2010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318
一、宏观政策趋紧,经济增速放缓318
二、三大需求表现各异,消费增长相对平稳320
三、PPI出现回落,通胀压力趋于缓解322
四、货币供应量增速持续下滑,信贷完成预定目标323
五、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减弱324
六、劳动报酬持续上升,利于发展方式转变325
第二节 2010—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327
一、模型外生变量的假设327
二、2010—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331
第三节 政策效应模拟分析337
一、区域竞争、投资竞赛的经济效应分析337
二、纠正经济内外失衡,提高工资还是本币升值?343
第四节 政策建议350
附录一 制造业单位劳动成本及相对单位劳动成本的估算357
第十章 2011年春季报告363
第一节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363
一、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364
二、CPI与PPI增长较快,通胀压力加大367
三、对外贸易持续回升,顺差规模继续缩小368
四、受通货膨胀影响,居民实际收入增幅下降369
五、货币供应保持高速增长370
六、财政政策调整经济结构的作用有限373
第二节 2011—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376
一、模型外生变量的假设376
二、CQMM数据处理与模型的改进379
三、2011—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381
第三节 政策效应模拟分析391
一、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分析391
二、人民币升值对抑制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400
第四节 对2011年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建议404
第十一章 2011年秋季报告410
第一节 2011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410
第二节 2011—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415
一、模型外生变量的假设415
二、2011—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418
第三节 政策建议430
第十二章 2012年春季报告434
第一节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回顾434
一、经济增长稳中趋降,通胀压力逐步解除434
二、投资扩张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435
三、对外贸易持续萎缩,贸易顺差大幅减少437
四、居民收入稳步增长438
五、货币政策旨在控制流动性,财政政策转向税制调整439
第二节 2012—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441
一、模型外生变量的假设441
二、2012—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445
第三节 政策模拟:社会保险缴费返还452
第四节 社会保险缴费返还与国有资产收益全民分享461
第十三章 2012年秋季报告469
第一节 2012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回顾469
一、经济增速逐步回落,价格水平延续下降趋势469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工业增加值及利润率双双下滑470
三、进出口增速双双下滑,居民消费平稳增长473
四、货币政策效应有限,财政政策力度待加强474
第二节 2012—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476
一、模型外生变量的假设476
二、2012—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479
第三节 政策模拟486
一、欧元区经济出现更严重衰退487
二、新增“2万亿元”财政支出的增长效应模拟490
第四节 政策分析及建议493
第十四章 2013年春季报告499
第一节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回顾499
一、经济增长减速,结构失衡局面持续499
二、民间投资需求萎缩,固定资产投资放缓500
三、进出口增速大幅下滑,贸易顺差持续扩大502
四、物价水平涨幅趋缓,居民实际收入有所提高504
五、货币政策转向宽松,财政政策力度有待加强505
第二节 2013—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506
一、CQMM模型的改进506
二、模型外生变量的假设506
三、2013—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509
第三节 政策模拟516
一、政策模拟一:假定用减少的财政收入平均地提高全体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518
二、政策模拟之二:假定减少的财政收入仅用于提高城乡低收入组别的收入水平522
第四节 政策建议525
第十五章 2013年秋季报告531
第一节 2013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回顾531
一、经济增长减速,结构失衡持续532
二、制造业投资增速大幅下滑,交通运输领域的投资明显加快533
三、进出口增长乏力,贸易顺差持续扩大534
四、居民实际收入增速下滑,国内消费增长减速535
五、CPI变化平稳,PPI持续下跌536
六、货币政策稳健趋紧,财政政策积极微调537
第二节 2013—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540
一、CQMM模型的改进540
二、模型外生变量的假设542
三、2013—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544
第三节 政策模拟552
一、政策模拟情景设计556
二、政策模拟结果557
第四节 政策建议564
附录一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问卷调查报告(2013.8)567
第十六章 2014年春季报告572
第一节 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回顾572
一、经济增长速度企稳,结构调整步伐缓慢572
二、制造业投资增速大幅下滑574
三、对外贸易增长乏力,贸易顺差继续扩大576
四、生产者价格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剪刀差”进一步扩大579
五、货币政策维持稳健,融资成本持续上升580
六、财政收支增速双降,地方债务持续增加582
第二节 2014—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583
一、模型外生变量的假设583
二、2014—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586
第三节 政策模拟592
一、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优化地方政府融资结构592
二、政策效应模拟597
第四节 政策建议607
附录一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问卷调查报告(2014.1)611
第十七章 2014年秋季报告617
第一节 2014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回顾617
一、经济增速持续回落,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就业形势基本平稳617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619
三、进出口增速持续大幅下滑,贸易顺差增幅收窄621
四、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速小幅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继续回落623
五、CPI维持较低水平,PPI降幅收窄623
六、货币政策定向宽松,财政政策积极稳健624
第二节 2014—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629
一、模型外生变量的假设629
二、2014—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633
第三节 政策模拟639
一、模拟主题:适度下调预期经济增长率642
二、情景假设及政策效应模拟642
第四节 政策分析及建议648
附录一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问卷调查报告(2014.8)653
第十八章 2015年春季报告660
第一节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回顾660
一、经济增速持续回落,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660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下滑,但投资结构开始改善663
三、工业利润增速大幅下滑,淘汰落后产能取得一定成效666
四、进出口增速大幅下滑,贸易结构持续改善667
五、居民实际收入增速放缓,商品零售总额增速继续回落671
六、价格指数持续“双降”,结构性通缩在加剧673
七、货币政策定向宽松,融资成本维持高位674
八、财政收入增速下降,财政支出结构继续改善675
第二节 2015—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678
一、模型外生变量的假设678
二、2015—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680
第三节 政策模拟687
一、政策模拟的背景分析687
二、政策模拟的情景设计690
三、政策模拟结果692
第四节 政策建议703
附录一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问卷调查报告(2015.2)709
第十九章 2015年秋季报告718
第一节 2015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回顾718
一、尽管工业生产的持续减速抑制了经济增速,但第三产业比重的不断提高稳定了就业形势719
二、尽管采矿业、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的减速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但投资结构开始不断改善720
三、出口增速持续低迷,进口增速大幅下滑723
四、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持续增长,但增速有所下降724
五、CPI维持较低水平,PPI降幅扩大,工业通缩在加剧725
六、货币政策全面加定向宽松,财政政策积极稳健726
第二节 2015—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732
一、模型外生变量的假设732
二、2015—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734
第三节 政策效应模拟:中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宏观效应分析741
一、政策模拟的背景分析741
二、政策模拟的情景设计743
三、缩小存贷款利差的宏观效应模拟分析745
第四节 中国经济结构优化与增长潜力749
一、潜在增长率的估算方法及步骤751
二、中国潜在增长率的测算752
第五节 政策建议758
附录一 生产函数设定及估计763
附录二 潜在增长率的预测设定767
附录三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问卷调查报告(2015.8)770
第二十章 2016年春季报告779
第一节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回顾779
一、经济减速的同时,经济结构调整缓慢推进779
二、固定资产投资全面减速,投资结构改善受阻784
三、进出口增速大幅下滑,贸易结构持续改善788
四、居民实际收入增速放缓,消费保持了平稳增长793
五、价格指数持续“双降”,结构性通缩在加剧794
六、货币政策全面宽松,对投资拉动作用有限795
七、财政收入增速下降,财政支出结构继续改善798
第二节 2016—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802
一、模型外生变量的假设802
二、2016—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805
第三节 政策效应模拟813
一、政策模拟的背景分析813
二、政策模拟的情景设计814
三、政策模拟结果814
第四节 需求结构转换背景下的供给结构改革819
一、背景分析819
二、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迁及其趋势展望823
第五节 政策建议831
附录一 模型设定与分析835
附录二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问卷调查报告(2016.2)841
第二十一章 2016年秋季报告851
第一节 2016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回顾851
一、经济结构逐步调整,就业形势相对稳定851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缓,民间投资增速大幅下降857
三、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消费市场稳中向好861
四、出口持续疲软,进口低位徘徊863
五、CPI温和增长,PPI降幅收窄864
六、信贷规模快速膨胀,M1和M2增速背离865
七、楼市升温致财政收入反弹,稳增长使财政支出扩张867
第二节 2016—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871
一、模型外生变量的假设871
二、2016—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873
第三节 政策模拟:民间投资增速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881
一、研究背景881
二、进一步研究888
三、政策模拟889
四、模拟结果891
第四节 政策建议897
附录一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问卷调查报告(2016.7)903
后记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