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和谐社会 中国社会发展新理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和谐社会 中国社会发展新理念](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4652012.jpg)
- 曹文彪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304045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14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25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和谐社会 中国社会发展新理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构建和谐社会的缘起1
第一节 对中西方社会构想的共同愿景的传承与吸纳1
一、对中国社会构想愿景的传承1
二、对西方社会构想愿景的吸纳13
第二节 对当前中国社会状况的应对18
一、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19
二、“三农”问题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制约因素20
三、就业再就业压力持续加大21
四、地区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水平差距过大22
五、收入分配差距拉大23
六、政治改革尚待深入23
七、文化建设相对滞后24
第三节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认识24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意25
二、构建和谐社会是实践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27
第四节 对中国共产党人憧憬和谐社会理想的传承29
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成果30
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突出理论贡献32
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进一步探索35
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39
第二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及基本方面42
第一节 和谐的含义及和谐社会的内涵42
一、和谐的含义42
二、和谐社会的内涵4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44
一、民主法治44
二、公平正义45
三、诚信友爱46
四、充满活力47
五、安定有序48
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4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方面49
一、人与人的和谐49
二、人与社会的和谐49
三、人的身心和谐51
四、人与自然的和谐52
第四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53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53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55
第三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大要素及其运行机制5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经济58
一、经济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58
二、构建和谐社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59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经济发展应坚持的重要原则60
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重点处理好的问题6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政治64
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65
二、深化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具体路径6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文化71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文化72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75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运行机制80
一、社会主义社会政治运行机制80
二、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运行机制84
三、社会主义社会文化运行机制88
第四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代与境92
第一节 政治、经济及文化与境93
一、政治与境93
二、经济与境97
三、文化与境104
第二节 工业化及科技化的时代与境112
第五章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18
第一节 人类社会发展的当代实践和科学发展观的正式提出118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当代实践及其启示118
二、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的正式提出121
三、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完整内涵123
第二节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28
一、社会和谐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一种良性状态128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提出131
三、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关系134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路径138
第六章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社会建设149
第一节 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观点简介149
一、社会秩序理论150
二、社会团结理论152
三、社会整合理论153
四、社会冲突理论154
五、市民社会理论155
六、社会公正(社会正义)理论156
七、社会福利与福利国家理论158
八、风险社会理论160
第二节 社会建设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161
一、社会建设的理论内涵161
二、我国加强社会建设的现实意义165
第三节 我国社会建设的实践原则和基本内容173
一、我国社会建设的实践原则173
二、我国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176
第七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永恒的主题191
第一节 和谐是社会不断趋近的应然状态191
第二节 社会和谐状态会不断受到新的挑战196
一、社会矛盾是普遍存在的196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认识的不断深化198
三、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200
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好不断出现的各种矛盾与挑战202
五、不断增强应对各种矛盾和挑战的能力203
结语208
后记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