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思维学导式教学概论 学无止境教海无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思维学导式教学概论 学无止境教海无涯
  • 林伟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780145648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思维学导式教学概论 学无止境教海无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思维学导式教学概述1

第一节 思维学导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本质2

一、思维学导式教学的发展与演变2

二、思维学导式教学的基本内涵5

三、思维学导式教学总的指导思想12

四、思维学导式教学设计的本质21

第二节 思维学导式教学的实践意义38

一、思维学导式教学与素质教育39

二、思维学导式教学与创新教育43

三、思维学导式教学与现实教学45

第二章 思维学导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和教学原则48

第一节 思维学导式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49

一、主体教育理论49

二、皮亚杰教育理论50

三、建构主义理论50

四、波利亚教育理论51

五、赞可夫教学理论51

六、布卢姆教学理论52

七、素质教育创新理论52

八、自组织理论和整体教育理论53

九、心理科学理论54

十、情感教育理论54

第二节 思维学导式教学的原则54

一、主体参与原则55

二、创设问题原则62

三、暴露过程原则70

四、民主和谐原则78

五、因课而异原则79

六、评价激励原则79

第三章 思维学导式教学的特点和策略81

第一节 思维学导式教学的特点82

一、指向性82

二、活动性83

三、合作性85

四、探究性86

五、开放性87

六、生成性88

第二节 思维学导式教学的策略90

一、动机激发策略92

二、设疑促思策略95

三、参与探究策略101

四、交往互动策略103

五、差异发展策略104

六、体验成功策略105

第三节 思维学导式对教学提出的要求107

一、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要求107

二、新课标对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110

第四章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问题思维的教学设计130

第一节 对数学问题的一般认识132

一、问题的本质含义132

二、问题的变更形式136

三、数学教学问题的设计139

第二节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设计141

一、问题意识的培养途经141

二、问题意识的培养特征146

三、问题意识的培养措施149

四、问题意识的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158

第三节 培养学生问题思维的教学设计161

一、问题思维的培养措施161

二、问题思维的培养要求177

三、问题思维的培养的教学模式186

第五章 数学课型与思维学导式的教学模式196

第一节 关于课型198

一、课型的概念及分类198

二、课型的结构199

三、课型的特征和对教学的要求202

第二节 教学模式203

一、模式、教学模式的概念203

二、教学模式的结构206

三、教学模式的功能208

四、教学模式的分类209

五、教学模式的构建211

六、学习、研究教学模式的策略和方法212

七、课型和教学模式的联系和区别213

第三节 数学课型的教学模式及实践215

一、概念课教学模式215

(一)模式框架215

(二)模式说明216

(三)典型课例218

二、定理(公式)课教学模式238

(一)模式框架238

(二)模式说明238

(三)典型课例240

三、例题(习题)课教学模式252

(一)模式框架252

(二)模式说明252

(三)典型课例254

四、复习(专题)课教学模式276

(一)模式框架276

(二)模式说明276

(三)典型课例278

五、评课教学模式296

(一)模式框架296

(二)模式说明296

六、课题研究课的教学模式300

(一)模式框架300

(二)模式说明300

第六章 思维学导式教学的评价体系306

第一节 思维学导式教学评价的内容和要求307

第二节 思维学导式教学评价的作用316

一、“自我评价”中学习主体的作用316

二、“相互评价”与创造中的多元价值317

三、“探索式评式”允许错误320

第三节 思维学导式教学评价方式323

一、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323

二、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324

三、基础知识的评价与基本技能的评价相结合324

四、智力因素的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325

五、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325

第四节 思维学导式教学评价的手段325

一、“延迟评判”,多触角地体验数学325

二、短语式评价中的爱护328

主要参考文献336

附:林伟小传339

后记3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