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 1840-1949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 1840-1949](https://www.shukui.net/cover/3/34850520.jpg)
- 杨秉德主编;《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编著组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014042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439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447页
- 主题词:城市史∶建筑史(地点: 中国 年代: 1840~1949) 建筑史∶城市史(地点: 中国 年代: 1840~1949)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 1840-194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编著说明1
序1
第一章 中国近代建筑概论1
一、中国近代建筑史的断限与分期1
(一)中国近代建筑史的断限1
目录1
(二)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分期2
二、三个发展时期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的发展概况4
(一)初始期(1840年至1900年)4
(二)发展兴盛期(1900年至1937年)5
(三)凋零期(1937年至1949年)11
注释13
主要参考文献13
(二)历史沿革14
(一)旧城区的形成14
二、初始期(1840年以前)14
一、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14
(一)地理位置14
第二章 中国近代建筑的先驱城市广州14
(二)十三行的兴起15
三、发展期(1840年至1928年)16
(一)旧城区的发展16
(二)洋务运动及其它16
(三)沙面租界区的形成17
(四)教会建筑的兴起18
(五)其它类型建筑20
四、发展延续期(1928年至1937年)20
(一)旧城区的发展20
(二)“中国固有式”建筑形式兴起22
五、凋零期(1937年至1949年)24
六、简短的结语24
(三)东山新区的住宅建设24
注释25
主要参考文献26
第三章 以租界区为主体的近代商埠城市上海45
一、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45
(一)地理位置45
(二)历史沿革45
二、租界区的产生与城市性质的改变45
(一)租界的形成45
(二)城市的变化46
三、1843年至1895年的上海城市与建筑46
(一)教会建筑46
(二)公共建筑47
(三)居住建筑48
(四)工业建筑48
(一)教会建筑49
四、1895年至1919年的上海城市与建筑49
(二)学校建筑50
(三)银行建筑50
(四)商业建筑50
(五)公共建筑51
(六)旅馆建筑51
(七)居住建筑52
五、1919年至1937年的上海城市与建筑53
(八)工业建筑53
(一)行政办公楼建筑54
(二)洋行、银行建筑54
(三)旅馆建筑55
(四)商业建筑56
(五)居住建筑56
(六)娱乐建筑57
(七)工厂建筑58
(八)大上海市中心计划58
(一)抗日战争时期59
六、1937年至1949年的上海城市与建筑59
(二)解放战争时期60
七、结语60
注释61
主要参考文献61
第四章 以租界区为主体的北方商埠城市天津91
一、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91
(一)地理位置91
(二)历史沿革91
二、初始期(1860年至1900年)91
(一)旧城区91
(二)租界区92
(三)洋务运动93
三、发展兴盛期(1900年至1928年)94
(一)旧城区94
(二)河北新区94
(三)南市区95
(四)租界区96
四、发展延续期(1928年至1937年)102
(一)向现代主义建筑过渡成为租界区内公共建筑的主流102
(二)墙子河外英租界新区的住宅建筑103
(三)旧城区建筑活动凤毛麟角104
五、凋零期(1937年至1949年)104
六、结语105
注释106
主要参考文献107
第五章 租界区与旧城区平行发展的商埠城市武汉135
一、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135
(一)地理位置135
(二)历史沿革135
二、近代建筑初始期(1861年至1900年)136
(一)武昌旧城区136
(二)汉阳工业区的形成137
(三)汉口旧市区138
(四)汉口租界区139
三、发展兴盛期(1900年至1927年)140
(一)汉口租界区140
(二)汉口旧市区145
(三)武昌旧城区149
四、发展延续期(1927年至1937年)152
(一)国民政府迁都武汉与汉口租界收回152
(二)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经营的金融建筑153
(三)其它类型的建筑154
(四)武汉大学校园初创规划及其建筑156
五、近代建筑凋零期(1938年至1949年)157
(一)日军轰炸对城市建筑的破坏157
(二)武汉工业大举内迁157
(三)日伪统治武汉七年157
(四)美蒋统治崩溃,近代建筑活动终结158
六、结语158
主要参考文献159
注释159
第六章 沙俄、日本先后侵占的新兴城市哈尔滨190
一、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190
(一)地理位置190
(二)历史沿革190
二、特定历史的回顾190
三、人类文化的融汇191
四、“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192
五、城市广场193
六、新艺术运动思潮东进194
七、折衷主义建筑195
(一)文艺复兴式建筑196
(二)巴洛克建筑197
(三)古典复兴建筑198
(四)浪漫主义建筑199
(五)无突击特征的折衷主义建筑200
八、俄罗斯建筑201
九、阿拉伯建筑202
十、中国民族传统建筑203
十一、现代(摩登)建筑203
十二、结语204
注释205
主要参考文献205
第七章 沙俄、日本先后侵占的新兴城市大连225
一、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225
(一)地理位置225
(二)历史沿革225
二、始兴时期(沙俄租借时期1898年至1904年)226
(一)“遥远的”欧洲城市格局226
(二)最早的建成区226
(三)俄罗斯风格与折衷主义227
(一)大广场的宏伟建设228
三、兴盛时期(日本殖民统治前期1905年至1930年)228
(二)住宅区与市街公共建筑229
(三)殖民地风格与日本建筑师230
四、发展时期(日本殖民统治中期1931年至1937年)230
(一)常盘桥地区的新建设230
(二)长者广场与市政新建筑231
(三)国际式建筑与日本味232
五、衰落时期(日本殖民统治后期1937年至1945年)232
(一)北部工业区的开发232
(二)侵略者的垮台,建设的衰止233
六、结语233
主要参考文献234
(一)沙俄的殖民地二道沟区247
(二)历史沿革247
二、初始期(1898年至1931年)247
(一)地理位置247
一、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247
第八章 原伪满洲国“国都”长春247
(二)旧城区248
(三)日本的“满铁附属地”248
(四)商埠区250
三、伪“国都建设”畸形发展期(1931年至1941年)250
(一)“九·一八”事变和溥仪傀儡政权的炮制250
(二)《大新京国都建设计划》及其实施252
(三)商埠区和“满铁附属地”的少量建筑257
四、凋零期(1941年至1948年)257
五、结语258
注释259
主要参考书目260
(二)历史沿革280
(一)地理位置280
第九章 德国、日本先后侵占的新兴城市青岛280
一、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280
二、初始期(1897年至1914年)281
(一)青岛城市的诞生281
(二)建筑实例——田园风格的追求283
三、发展兴盛期(1914年至1922年)286
(一)日本大移民与城市的扩张286
(二)建筑实例——模仿与折衷风格287
(二)现代建筑风格的引进288
四、发展延续期(1922年至1937年)288
(一)十五年间的城市建设288
(三)中国传统建筑的复兴290
(四)多样的宗教建筑291
(五)住宅与别墅的变化291
五、发展萎缩期(1938年至1945年)292
(一)野心勃勃的大青岛规划292
(二)“武运”建筑及其它293
六、发展停滞期(1945年至1949年)293
注释294
七、结语294
主要参考文献295
第十章 近代发生剧烈变化的历史名城济南316
一、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316
(一)地理位置316
(二)历史沿革316
二、萌芽期(1866年至1898年)317
(一)济南旧城池317
(二)教会建筑的出现317
(三)洋务运动的影响318
三、形成期(1898年至1919年)318
(一)旧城区318
(二)商埠区320
四、发展延伸期(1919年至1937年)323
(一)旧城区日益半殖民地化323
(二)商埠区展界324
五、凋零期(1937年至1948年)326
六、结语327
注释327
主要参考文献328
第十一章 内地城市成都339
一、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339
(一)地理位置339
(二)历史沿革339
二、辛亥革命前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1860年至1912年)340
(一)洋教堂开风气之先340
(二)新建筑类型的产生342
三、川军内战时期的成都近代建筑(1913年至1935年)344
(一)概况344
(二)军人公馆344
(三)公共建筑345
(四)耶稣教会的建筑活动347
(二)工业建筑348
(一)战时活跃的建筑活动348
四、抗日战争爆发后成都建筑的发展(1937年至1949年)348
(三)学校建筑349
(四)公共建筑351
(五)居住建筑351
五、结语352
主要参考文献353
(二)历史沿革369
(一)地理位置369
一、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369
第十二章 内地城市、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369
二、开埠前的重庆(1840年至1891年)370
三、开埠后至建市前时期(1891年至1929年)371
四、重庆建市至抗战前夕(1929年至1937年)373
五、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至1945年)375
六、抗战胜利后至1949年(1945年至1949年)378
主要参考文献379
(二)历史沿革393
(一)地理位置393
第十三章 长江沿岸的中等城市芜湖393
一、城市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393
二、发展兴盛时期(1876年至1937年)394
(一)城市发展概况394
(二)建筑实例396
三、发展缓慢时期(1938年至1949年)400
(一)城市发展概况400
(二)建筑实例401
四、结语402
注释403
主要参考文献403
第十四章 萌生于封建都城的北京近代建筑413
一、近代北京城市的变化413
二、北京的近代建筑416
三、北京近代建筑的特点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