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写作心理探微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写作心理探微](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4967278.jpg)
- 金道行著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 ISBN:7543523345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416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43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写作心理探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1
一 写作心理从宏观探索到微观探究1
Ⅰ 写作心理微观探究的内涵2
Ⅱ 写作心理微观探究的体例3
二 写作心理从抽象概括到具体分析6
Ⅰ 内容:“形而上”的具体6
Ⅱ 方法:不适用于描述8
三 写作心理双向组合原理的运用10
Ⅰ “双向组合原理”在理论建设中11
Ⅱ “双向组合原理”在写作实践中13
第一编 读者意识17
第一章 写作与读者17
一 是先有作者还是先有读者17
Ⅰ 最早的文章与阅读需求17
Ⅱ 阅读需求与写作动机20
Ⅲ 作者首先也是读者22
二 是作者制约读者还是读者制约作者23
Ⅰ 阅读的自由与写作的不自由23
Ⅱ 读者制约作者什么25
三 为谁写作28
Ⅰ 真正的艺术家不考虑读者吗28
Ⅱ 写作动机与目标的指向性30
Ⅲ 写作缘起与写作动力32
四 日记的读者是谁33
Ⅰ 两种日记33
Ⅱ 日记的保密心理与“第二自我”35
Ⅲ 日记的理解心理与“客我”37
Ⅳ 日记的备忘心理与“读者我”38
五 读者——人民40
Ⅰ 写作“指望有成百万的读者”40
Ⅱ 人民在读者观念中的强化41
第二章 读者意识44
一 神奇的“读者意识”44
Ⅰ 什么是“读者意识”45
Ⅱ 读者意识的心理制衡46
Ⅲ 读者意识的心理动力47
二 文章中的“你”48
Ⅰ 对话:写作的基本格局49
Ⅱ “你”与读者合一的奇特效应50
Ⅲ “第二人称”对读者的邀请53
三 读者意识系统54
Ⅰ 读者意识是一个系统54
Ⅱ 读者意识的四个子系统56
第三章 心理读者61
一 心理读者是读者意识的核心61
Ⅰ 心理读者是作者心目中的存在62
Ⅱ 心理读者是作者与读者的中介63
二 心理读者十种65
Ⅰ 实有读者与虚有读者66
Ⅱ 直接读者与间接读者67
Ⅲ 现实读者与未来读者67
Ⅳ 暂时读者与长远读者68
Ⅴ 实际读者与表面读者69
Ⅵ 主要读者与次要读者70
Ⅶ 理想读者与一般读者70
Ⅷ 正面读者与反面读者71
Ⅸ 积极读者与消极读者71
Ⅹ 有意读者与无意读者72
三 心理读者的层次73
Ⅰ 心理读者的参与需要73
Ⅱ 心理读者的层次74
Ⅲ 作者与心理读者的相互征服77
第四章 两种读者意识79
一 接受美学的“读者”概念81
Ⅰ “读者”概念的洋洋大观81
Ⅱ 接受美学的目光投向读者阅读82
二 心理读者与“隐在读者”84
Ⅰ 伊瑟尔的“隐在读者”84
Ⅱ 心理读者与隐在读者的区别85
三 心理读者与“冒牌读者”87
Ⅰ 吉布森的“冒牌读者”87
Ⅱ 心理读者与冒牌读者的区别88
四 心理读者与“知识读者”90
五 心理读者与“叙述接受者”92
第五章 两种读者研究95
一 接力研究与张力研究97
Ⅰ 两种“创造”观97
Ⅱ 两种“交流”观99
Ⅲ 两种“实现”观101
二 “召唤结构”与“期待视野”101
Ⅰ “召唤”与“邀请”101
Ⅱ “期待”与“制约”103
Ⅲ “召唤结构”与“期待视野”的融合104
三 写作生产与阅读消费105
Ⅰ 对马克思论生产与消费的全面理解105
Ⅱ 写作心理学对读者消费的内在研究107
四 读者研究的“大趋势”110
Ⅰ 突破接受美学110
Ⅱ 读者研究向写作的“回归”111
附:“汪国真热”与“王朔现象”(个案分析之一)113
第二编 作者心理125
第六章 文如其人125
一 童年题材:作者的寻根126
Ⅰ 从童年题材里寻找人格“本我”126
Ⅱ 从早期经验里溯源文章个性129
二 “方鸿渐就是我”阐释133
Ⅰ 主人公成了作者的心理视角133
Ⅱ 主人公使作者发现自我135
三 从文笔猜作者138
Ⅰ 文笔是写作的心理符号139
Ⅱ 文笔的无意识流露142
第七章 写作才气147
一 人的写作潜能147
Ⅰ 健康人的能力只开掘了百分之四147
Ⅱ 人的写作潜能是惊人的148
Ⅲ 写作潜能与杰作只隔着一层心理包膜151
二 什么是写作才气152
Ⅰ 写作才气是禀赋加潜能的开发152
Ⅱ 才·学·识153
Ⅲ 写作才气的超常表现154
Ⅳ 写作才气有赖于心理整合155
三 “江郎才尽”剖析157
Ⅰ 因循导致才尽158
Ⅱ “止足”导致才尽160
四 神童与写作早慧163
Ⅰ 敏锐的心理反应164
Ⅱ 强烈的“自卑情结”166
Ⅲ 迷人的文学诱惑167
五 长寿与大器晚成169
Ⅰ “摩西老母效应”170
Ⅱ 写作延缓了心理年龄172
Ⅲ 清纯的心理境界173
第八章 高峰体验175
一 写作的高峰体验175
Ⅰ 强烈的幸福感176
Ⅱ 心灵的自由感178
Ⅲ 痴气与变态心理180
二 写作的“贯通”境界182
Ⅰ 情感自然流泻182
Ⅱ 神思浩渺 心与物谐183
Ⅲ 思维一齐打通184
Ⅳ 写作技巧得心应手186
Ⅴ 文体的开放意识187
三 写作的“锋芒效应”188
Ⅰ 写作创造力勃发的峰巅189
Ⅱ “锋芒效应”出现的规律191
附:我猜许一青(个案分析之二)195
第三编 技巧意识205
第九章 技巧的整体生命力205
一 技巧是整体意识的结晶205
Ⅰ 写作心理的技巧系列206
Ⅱ “绝招”是整体意识之花208
二 技巧是形式关系的沉思211
Ⅰ 技巧是强化内容的力量211
Ⅱ 技巧在使用中消失214
三 技巧的格式塔建构216
Ⅰ 败笔是对格式塔的扭曲217
Ⅱ 技巧的优格式塔219
第十章 技巧的当代意识223
一 意识流对心理的认同224
Ⅰ 意识流与心理缺失226
Ⅱ 意识流流向读者228
二 蒙太奇与当代传奇技巧231
Ⅰ 蒙太奇结构231
Ⅱ 当代传奇技巧234
三 调侃风与纪实热236
Ⅰ 调侃:从解颐到平静236
Ⅱ 纪实:对“说谎”的逆反240
第十一章 意境的心理境界245
一 意境是心理境界245
Ⅰ 析“意”、“境”246
Ⅱ 意境是一个心理过程249
二 意境的心理结构252
Ⅰ 心灵意象252
Ⅱ 意在言外254
Ⅲ 意境的读者意识257
三 读者对意境的实现259
Ⅰ 从被吸引到入迷260
Ⅱ 从再创造到实现263
附:《花山壁画》的意象重构(个案分析之三)266
第四编 文学写作心理277
第十二章 心理时间277
一 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278
Ⅰ 时间的客观性与主观性278
Ⅱ “钟表时间”与“图式时间”280
二 文学对心理时间的倾斜281
Ⅰ 文学把时间打碎282
Ⅱ 结构:心理时间的排列组合283
Ⅲ 读者对时间的还原286
三 心理时间的规律与依据287
Ⅰ “记忆痕迹”与时间287
Ⅱ 心理强度与时序289
Ⅲ 情感兴趣与时值290
Ⅳ 陷入“现在”292
第十三章 心理空间295
一 文学生存于心理空间296
Ⅰ 在心理空间构思296
Ⅱ 用心理空间结构297
Ⅲ 以心理空间展开内容298
Ⅳ 留下心理空间的空白299
二 心理空间的内涵301
Ⅰ 心理空间与空间错觉301
Ⅱ 心理空间与审美空间303
三 心理空间的规律306
Ⅰ 情感力与空间距离306
Ⅱ 想象力与空间大小308
Ⅲ 媒质与视觉空间310
第十四章 心理逻辑313
一 心理逻辑是随心所欲313
Ⅰ “违反自然”314
Ⅱ “艺术总是违反”316
二 文学的心理逻辑318
Ⅰ 性格逻辑318
Ⅱ 心理巧合321
Ⅲ 心理真实322
Ⅳ 怪诞323
三 心理逻辑的规律325
Ⅰ 情感趋向326
Ⅱ 意愿趋向327
Ⅲ 本我趋向328
附:两部《孔子》 两个孔子(个案分析之四)331
第五编 实用写作心理345
第十五章 理论写作的悟性思维345
一 悟性思维的表现347
Ⅰ 悟性思维是理论写作的特殊心理348
Ⅱ 悟性思维的特征349
Ⅲ 悟性思维的方法352
二 悟性思维的心理机制354
Ⅰ 暂时神经联系的跨越式接通354
Ⅱ 格式塔的完形原理357
Ⅲ 悟性思维与直觉灵感358
三 悟性思维贯穿于理论写作全过程361
Ⅰ 悟性思维与抽象思维结伴而行361
Ⅱ 悟性思维在理性反思中不断超越363
第十六章 新闻写作的差异知觉366
一 在“差异”中发现新闻367
Ⅰ 新闻敏感与差异知觉367
Ⅱ 客观报道与知觉差异369
二 在“差异”中追踪读者371
Ⅰ 读者的差异知觉372
Ⅱ 信息量与知觉饱和373
Ⅲ 倒金字塔与读者对位375
Ⅳ 新闻趣味与读者口味376
三 知觉差异与新闻失实378
Ⅰ 水分新闻与光环效应379
Ⅱ 附会新闻与归因心理381
Ⅲ “克里空”与幻觉383
第十七章 应用写作的信度效应385
一 文书写作与祈使心理388
Ⅰ 约束与祈使388
Ⅱ 唯上与唯下390
Ⅲ 文牍主义与文书癖391
二 礼仪写作与心理距离392
Ⅰ 礼仪文的心理关系393
Ⅱ 礼仪文的心理效应394
Ⅲ 礼仪文的心理误区395
三 认知写作与求知欲396
Ⅰ 认知写作的动机397
Ⅱ 模式识别与编码398
Ⅲ 认知写作的心理缺失400
四 广告写作的心理战401
Ⅰ 广告印象402
Ⅱ 广告信度403
Ⅲ 广告心理战404
附:“情歌大王”的旧闻与新闻(个案分析之五)406
后记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