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科技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文化科技导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41/30417000.jpg)
- 黄昌勇,李万,王学勇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41698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325页
- 主题词:文化发展-关系-科技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化科技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文化与科技互动的历史1
第一节 古代世界历史的文化与科技1
一、中国古代的文化与科技1
二、文艺复兴以前的西方文化与科技4
三、其他地区的古代文化与科技6
第二节 “文艺复兴”:西方历史上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黄金时期8
一、文艺复兴开启了西方文化和科技近代化的共同源流9
二、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众多的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大师10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科技融合高度重视客观经验13
第三节 工业经济时代文化与科技互相影响中的发展轨迹18
一、文化与科学中心是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先决条件18
二、周期性经济长波与文化产业的发展23
三、工业经济时代相对割裂的文化与科技亟待新的融合27
第二章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内涵与理论31
第一节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背景与趋势31
一、信息技术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物质技术动因32
二、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重要功能载体35
三、知识经济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时代经济背景37
四、金融危机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关键“加速器”40
第二节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内涵特征41
一、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基本内涵42
二、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主要层面45
三、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重要意义48
第三节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主要机制与模式49
一、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资源开发与样式业态创新机制50
二、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演化发展机制55
三、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主要实践模式60
第三章 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文化与科技融合67
第一节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科技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67
一、国外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与特征67
二、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内涵的演变与发展68
三、科技支撑公共文化服务是发展的必然要求69
第二节 公共文化领域数字文化建设的主要进展与成效71
一、数字文化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内容71
二、推进公共数字文化三大工程72
三、数字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与主要成效74
第三节 典型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科技融合现状与特征78
一、北京:全国首个数字文化社区工程78
二、天津:数字文化社区建设先行78
三、深圳: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建设“图书馆之城”79
四、上海:建设无处不在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信息网”80
第四章 产业领域的文化与科技融合84
第一节 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84
一、“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及科技创新背景85
二、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87
第二节 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文化与科技融合89
一、产业融合的基本理论构架89
二、文化与科技的产业融合发展92
第三节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典型产业:文化创意产业94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特征与发展态势94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行业领域97
三、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112
第五章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企业发展119
第一节 文化与科技融合促进企业发展概论119
一、文化与科技融合对企业发展的影响120
二、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企业发展路径与模式122
第二节 文化创造高新产品新价值模式123
一、苹果:让科技产品拥有艺术品位123
二、华强:文化为核心、科技为依托129
第三节 科技支撑文化内容新发展模式132
一、盛大:原创内容数字出版+多渠道版权运营132
二、雅昌:以“艺术+电子”推动艺术的普及136
第四节 文化科技共同孕育新业态模式142
一、水晶石:视觉艺术和数字创意的高度融合142
二、腾讯微信:新兴社交网络媒体146
第六章 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政策框架152
第一节 政策科学视野下的文化与科技融合152
一、政策科学及其一般范式153
二、文化政策与科技政策的兴起与发展156
第二节 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政策理论165
一、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政策发展背景165
二、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公共政策理论基础169
第三节 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政策基本框架174
一、总体基本框架174
二、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财税政策181
三、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监管政策183
四、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金融政策186
五、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产业政策188
六、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教育与劳动力政策190
七、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贸易政策193
八、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文化科技治理195
第七章 若干国家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主要做法198
第一节 美国:非形式化的体制政策与充满活力的文化科技融合前沿198
一、美国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态势198
二、美国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政策与举措201
第二节 英国:“臂距原则”与引领世界的创意经济208
一、英国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态势208
二、英国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政策与举措212
第三节 法国:深厚的文化政策传统与独树一帜的文化民主化220
一、法国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态势221
二、法国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政策与举措223
第四节 日本:独特的“行政指导”与亚洲文化创意大国229
一、日本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态势230
二、日本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政策与举措233
第五节 韩国:政府主导形成的新兴文化之国237
一、韩国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态势237
二、韩国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政策与举措239
第八章 我国文化科技融合及相关政策的现状分析247
第一节 促进文化科技融合的政策梳理与特征分析247
一、阶段性特征247
二、体制机制优化与政策特点分析249
第二节 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主要成就250
一、科技项目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科技支撑体系初步形成250
二、重大文化科技项目顺利实施,文化科技研发能力不断提升251
三、充分发挥文化与科技企业的协同攻关,提升融合层次水平251
第三节 典型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发展战略与主要政策252
一、上海:深入落实文化与科技融合三年行动计划252
二、北京:以高端人才、园区建设、创新企业为主要抓手254
三、深圳:文化+科技+金融+旅游256
四、武汉:“一区多园一带”布局,打造文化科技示范区257
五、沈阳:市、区两级政府分别设立文化科技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58
六、天津:推进文化科技“小巨人”,搭建文化科技产业拓展平台259
第九章 促进中国文化科技融合的战略思考262
第一节 促进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时代背景262
一、我国已进入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263
二、我国已进入提升国际影响的关键时期263
三、我国已进入推动全面创新的关键时期264
第二节 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发展战略265
一、党中央指明了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发展道路266
二、文化与科技形成的合力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动力267
三、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是实现文化大国强国宏伟蓝图的有力保障269
第三节 我国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的外在和内在需求270
一、国际文化竞争力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要素270
二、文化科技融合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272
三、文化科技融合是打破制约文化创新瓶颈的重要力量274
第四节 促进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总体思路276
一、让高新技术成为文化产品与产业的核心竞争力276
二、让科技创新成为文化形态与业态的不倦创造力277
三、让信息技术成为文化传播与服务的主要推动力277
四、让科学精神成为中华文化与文明的永续生命力278
第五节 我国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主要目标279
第六节 当前促进文化科技融合的主要政策需求281
第十章 促进文化科技融合的对策建议283
第一节 改革创新体制机制283
一、建立促进文化科技融合的组织体制284
二、出台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实施意见285
三、制定有利于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法规制度287
第二节 完善文化科技财政投入体系288
一、加大财政对文化科技融合领域的投入力度288
二、创新财政对文化科技融合领域的投入机制290
三、设立文化科技创新重大专项292
四、促进文化科技金融创新发展293
第三节 部署实施战略工程294
一、数字出版版权保护工程295
二、现代文化传播工程295
三、文化繁荣与信息化建设工程296
四、文化规范管理技术攻关工程297
五、文化科技服务平台提升工程297
第四节 培育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主体298
一、培育科技型文化企业298
二、在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中发挥科技作用300
三、建设新型文化科技研究机构301
第五节 建设文化科技融合平台基地302
一、建设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基地302
二、建设文化与科技融合特色园区303
三、建设文化与科技融合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305
第六节 优化社会人文科学环境306
一、强化先进社会文化建设与科普工作的联动306
二、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人才的培养与引进306
三、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领域的国际合作308
后记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