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国时期语言政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民国时期语言政策研究
  • 黄晓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2901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63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语言政策-研究-中国-民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国时期语言政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语文运动”和“文字改革”vs.“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2

一 “语文运动”和“文字改革”2

二 “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3

三 本书使用的“语言政策”概念8

第二节 民国时期语言政策的相关研究10

一 20世纪20—40年代的语言政策11

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语言政策18

三 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语言政策20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和框架结构24

第二章 历史背景——清末语言文字运动26

第一节 切音字运动中的三大方案26

一 卢戆章与《中国第一快切音新字》27

二 王照与《官话合声字母》28

三 劳乃宣与《简字全谱》30

四 切音字运动的历史意义32

第二节 吴稚晖、章炳麟关于万国新语的论争35

一 吴稚晖的《评前行君之〈中国新语凡例〉》36

二 章炳麟的《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37

三 吴稚晖的《书〈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后》38

四 评述39

第三节 清末的科学名词翻译41

一 经世派官员时期41

二 洋务运动时期42

三 戊戌变法时期44

四 清廷对于切音字运动和科学名词翻译的态度51

第三章 北洋政府前期——读音统一会、中华国语研究会和医学名词审查会53

第一节 读音统一会53

一 机构成立54

二 核定国音、议定字母55

三 国音推行方法56

四 评述57

第二节 中华国语研究会58

一 机构成立59

二 与教育界联合促进注音字母的公布60

三 公布《国音字典》初印本62

四 评述64

第三节 医学名词审查会64

一 历史背景65

二 机构成立和三次会议65

三 评述68

第四节 译名大讨论69

一 章士钊引发的译名讨论70

二 胡以鲁的《论译名》77

三 评述81

第四章 北洋政府后期——国语统一筹备会和科学名词审查会83

第一节 “五四”前后关于拼音文字和国语文学的论战83

一 《新青年》、《国语月刊》关于拼音文字的论战84

二 《新青年》关于国语文学的论战94

第二节 国语统一筹备会100

一 机构成立100

二 《校改国音字典》和京国问题102

三 国罗字母、汉字省体和注音字母106

四 小学校国文科改国语科114

五 国语教育的推行122

六 左行横迤和标点符号126

七 《国语周刊》和国语运动大会129

第三节 科学名词审查会和译名的继续讨论130

一 科学名词审查会131

二 译名的继续讨论134

第五章 国民政府前期——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和国立编译馆137

第一节 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137

一 机构成立139

二 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的工作141

三 《国音常用字汇》143

四 国音字母两式148

五 简体字和注音汉字158

六 “小学国语科暂行课程标准”和“小学国语课程标准”162

七 政府公文163

第二节 国立编译馆(上)168

一 机构成立和机制运行168

二 人文社会科学名词的审定和统一170

三 地名人名音译标准原则草案175

四 评述177

第三节 百科、专科辞典179

一 历史背景179

二 20世纪3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几部百科、专科辞典182

三 评述187

第六章 国民政府后期——国语推行委员会和国立编译馆189

第一节 国语推行委员会190

一 机构成立190

二 注音汉字191

三 《中华新韵》和“全国方音注音符号”200

四 《国语辞典》209

第二节 国立编译馆(下)214

一 20世纪40年代人文社会科学名词的编纂状况214

二 评述216

第三节 拉丁化新文字和大众语运动219

一 拉丁化新文字220

二 大众语运动230

三 评述232

第七章 余论240

第一节 民国时期语言政策研究的双重关系和三层结构241

一 以权威机构为主线的语言内容、社会功能双重关系241

二 以语言学理为依据的语音文字、术语新词和语体三层结构242

第二节 黎锦熙国语运动思想与豪根语言规划定义的对比研究243

一 “最终标准官方机构语言”vs.“国语”——相似之点245

二 “语言规划四重模型”vs.“国语新文字论”——不同之处248

三 评述251

附录 民国时期主要语言政策文件目录253

主要参考文献256

后记2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