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 2013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 2013](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5064735.jpg)
- 洪巍,吴林海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3717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73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食品安全-互联网络-舆论-研究报告-中国-2013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 2013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研究背景1
二 研究主线2
三 主要概念界定3
四 研究方法7
五 主要内容8
六 主要结论10
上篇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现状17
第一章 2012年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总体分析17
第一节 相关研究说明17
第二节 主要热点网络舆情的热度分析与等级分类18
一 网络舆情热度的计算方法18
二 网络舆情热度的等级分类标准18
三 主要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19
四 网络舆情热度具体分析22
第三节 2012年主要热点网络舆情深度分析27
第四节 2012与2011年度主要热点网络舆情的比较32
一 共同特征33
二 不同特征35
第二章 2012年食品安全网络舆情行业研究37
第一节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事件的行业分类与性质特点37
第二节 热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事件性质特征:专家的判断39
一 相关专业学会主要观点与专家的评判39
二 研究评论49
第三节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事件基本特征的初步分析50
一 互联网改变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方式50
二 新兴网络媒体扩大网络舆情的影响力50
三 相关企业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中应对不力51
四 政府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51
五 消费者逐渐麻木52
第三章 2012年食品行业典型网络舆情分析53
第一节 乳制品行业的网络舆情53
一 乳制品行业的发展现状54
二 乳制品行业的网络舆情54
第二节 肉制品行业网络舆情58
一 肉制品行业的发展现状59
二 肉制品行业网络舆情60
第三节 白酒行业的网络舆情61
一 白酒行业发展现状61
二 白酒行业的网络舆情62
第四节 食用油行业的网络舆情64
一 食用油行业的发展现状64
二 食用油行业的网络舆情65
第五节 饮料行业的网络舆情66
一 饮料行业发展现状67
二 饮料行业的网络舆情68
第四章 2012年食品行业网络舆情案例研究71
第一节 地沟油事件71
一 事件概述71
二 涉油企业72
三 各界评论73
四 地沟油网络舆情事件关注度发展趋势分析75
第二节 古井贡酒“勾兑门”事件76
一 事件概述76
二 各界评论77
三 “勾兑门”网络舆情事件关注度发展趋势分析81
第三节 酒鬼酒塑化剂超标事件82
一 事件概述82
二 各界评论83
三 酒鬼酒塑化剂超标网络舆情事件关注度发展趋势分析84
第四节 可口可乐“余氯”事件85
一 事件概述85
二 各界评论87
三 可口可乐“余氯”网络舆情事件关注度发展趋势分析88
第五节 食品包装含荧光粉事件89
一 事件概述89
二 各界评论90
三 食品包装含荧光粉网络舆情事件关注度发展趋势分析92
第六节 新希望“速成鸡”事件92
一 事件概述92
二 各界评论94
三 新希望“速成鸡”网络舆情事件关注度发展趋势分析95
第七节 五得利“硼砂门”事件96
一 事件概述96
二 各界评论97
三 五得利“硼砂门”网络舆情事件关注度发展趋势分析98
第八节 辛拉面致癌物事件99
一 事件概述99
二 各界评论100
三 辛拉面致癌物网络舆情事件关注度发展趋势分析100
第九节 光明乳矿盐事件101
一 事件概述101
二 各界评论102
三 光明乳矿盐网络舆情事件关注度发展趋势分析103
中篇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实证研究107
第五章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公众调查报告107
第一节 调查说明与受访网民特征107
一 调查组织107
二 受访网民特征分析108
第二节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信息的真实性评价与社会影响分析110
一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信息的真实性110
二 最信任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信息发布途径111
三 对食品安全关联企业发布的食品安全网络信息的信任度112
四 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社会影响的认识112
第三节 网民舆情参与过程中的跟风行为114
一 其他网民议论的积极性对网络舆情参与行为的影响114
二 网络媒体的议题设置对网络舆情参与行为的影响115
三 网络意见领袖对网络舆情参与行为的影响115
四 网络舆情中出现不同意见时的参与行为116
第四节 网民舆情参与过程中的过激行为116
一 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愤怒程度117
二 健康受到食品安全事件伤害时的过激行为117
三 负面舆情影响下的参与行为118
四 对食品添加剂滥用事件的网络舆情参与行为119
第五节 相关因素对网民舆情参与行为的影响程度119
一 网络的普及面对网络舆情参与行为的影响120
二 网络实名制对网络舆情参与行为的影响120
三 信息过滤与屏蔽对网络舆情参与行为的影响121
第六节 对政府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管理的建言122
第七节 主要结论122
一 大多数网民认同目前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123
二 网民能够比较理性地对待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中的信息123
三 网民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参与行为比较理智且受诸多因素影响123
四 受访网民希望政府提高信息发布效率并加强法制建设124
第六章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网民参与行为与影响因素研究125
第一节 研究视角125
第二节 研究假设126
一 行为态度127
二 主观规范128
三 知觉行为控制128
四 信息来源129
五 过去行为129
六 个体特征130
七 相关关系130
第三节 研究的具体设计131
一 问卷设计131
二 数据收集与受访网民基本特征134
三 信度和效度检验134
四 因子分析与因子个数确定134
第四节 模型分析与假设检验135
一 验证性因子分析135
二 整体模型结果136
第五节 研究结论与展望138
一 研究结论138
二 政策含义140
三 研究展望140
第七章 理性与非理性网民个体特征分析报告141
第一节 非理性行为的形成原因、特征表现与负面影响141
一 网民非理性行为的形成原因142
二 网民非理性行为的特征表现144
三 网民非理性行为的负面影响145
四 本章研究的视角146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47
一 问卷设计148
二 研究方法148
第三节 结果分析152
一 网民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态度153
二 聚类分析不同类型网民的个体特征154
第四节 主要结论158
第八章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政府公信力影响因素分析报告161
第一节 网民对政府公信力的评价161
一 网民对政府公信力的评价162
二 政府公信力缺失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163
三 研究视角164
第二节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165
第三节 政府公信力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166
第四节 模型的结果分析171
第五节 主要结论172
第九章 新媒体背景下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方式的新变化174
第一节 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路径演化174
一 网络社区(BBS)的崛起与发展174
二 微博后来居上且成为“舆论巨人”175
三 微信时代即将到来176
第二节 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方式的新特点177
一 论坛和博客逐渐衰落但名人博客的影响力不可忽视177
二 微博成为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重要平台178
三 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后来居上且具有巨大潜力180
四 手机用户成为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重要参与主体180
第三节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参与方式新变化的应对策略183
一 注重“第一时间”的引导和解决183
二 坦诚地回应公众的质疑184
三 选择合适的危机公关媒介以应对网络舆情事件186
四 以史为鉴,避免舆情的集聚效应188
五 重视对微博“大V”的引导和监管189
六 加大对境外舆情的应对力度,维护良好形象190
第四节 本章的主要结论191
下篇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理论研究195
第十章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生成与传播机制195
第一节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生成机制195
一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源起与生成特征195
二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生成模式205
三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生成的分析方法213
第二节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219
一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传播媒介219
二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传播路径221
三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226
四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229
第十一章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预警与引导机制237
第一节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预警概念与基本特征237
一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预警概念237
二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态势237
三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预警基本特征238
第二节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预警基本环节239
一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信息汇集239
二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241
三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预警等级评定243
四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报告写作243
第三节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运行保障244
一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建立原则244
二 预警机制的组织体系245
三 预警机制制度体系245
第四节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引导技术路径246
一 保证信息安全246
二 采用内容分级技术248
三 采用信息过滤技术248
四 建立数字化预案库250
五 增进技术交流合作251
第五节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引导的政策路径251
一 相关媒体要注重食品安全事件的网络报道251
二 加强对新型网络交互空间的引导252
三 建立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管体系和联动应急机制254
四 增强信息透明度,减少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炒作254
五 提高网络从业人员的科学素养255
六 公众及网民提高信息素养和社会责任感256
第十二章 传媒议程设置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影响与应对策略258
第一节 拟态环境下传媒议程设置的影响力258
第二节 传媒议程设置中存在的若干问题260
一 恶意炒作导致议题失真261
二 信源不明导致议题失真262
三 专业知识壁垒导致议题失真263
四 片面报道导致议题失真263
第三节 传媒议程设置的“扳机效应”264
第四节 构建科学与理性的传媒景观265
一 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理念266
二 完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管网络266
三 建立有效的舆论导向机制268
四 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269
第十三章 新旧媒体交融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影响与应对策略270
第一节 平民公共领域的构建直接导致食品安全网络舆情270
第二节 新旧媒体的交互影响是食品安全网络舆论形成的特色273
一 信源发布与食品安全议题呈现274
二 新旧媒体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交融与互动277
三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扩散与意见整合285
四 话语主导与食品安全舆论合力的形成286
第三节 舆论表达主体力量的变化正重塑食品安全舆论格局287
一 食品安全问题上传统的一元舆论表达结构被打破288
二 以公权力为后盾的传统食品安全话语垄断体系被颠覆288
三 官方和民间两个食品安全舆论场对峙289
第十四章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群体性事件与动力学演化机制研究292
第一节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群体性事件舆情演化概述292
一 2012年我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群体性事件回放293
二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群体性事件主体298
三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群体性事件的演化300
第二节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群体性事件动力学的建模研究302
一 边界确定与基本假设302
二 因果回路图303
三 存量流量图310
第三节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群体性事件的仿真实验312
一 网民作用力312
二 媒体作用力313
三 政府作用力315
四 专家作用力316
第四节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317
第十五章 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研究综述319
第一节 舆情与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研究方法319
一 舆情与舆情研究319
二 研究方法320
第二节 文献来源与作者分析321
一 文献检索321
二 文献来源分析321
三 笔者分析322
第三节 关键词提取323
第四节 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的构建325
第五节 标准相关矩阵的转化326
第六节 多元统计分析327
一 因子分析327
二 聚类分析330
三 多维尺度分析332
第七节 近五年来国内食品安全与网络舆情研究综述334
一 食品生产与经营企业行政监督问题334
二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态度335
三 政府安全监管机制与体系336
四 危机、责任、道德与舆论监督338
五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研究342
六 食品安全事故、风险与专项整治345
七 各级政府、人大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督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350
八 建设政府监管食品生产加工与流通环节的长效机制352
九 建立健全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食品安全法354
主要参考文献358
后记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