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清散曲与歌谣时调互动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明清散曲与歌谣时调互动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0433370.jpg)
- 冯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9490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30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338页
- 主题词:散曲-文学研究-中国-明清时代;民间歌谣-文学研究-中国-明清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明清散曲与歌谣时调互动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歌谣时调”内涵的界定及研究范围的确定1
二 本书选题的意义18
三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20
四 本书的研究思路、内容及主要方法26
上编33
小引 明代之前散曲与歌谣时调互动的背景情况33
一 宋金民间俚歌俗曲与散曲诞生之间的关系33
二 元代散曲与俚歌俗曲的共生互动情况39
第一章 明清散曲与歌谣时调的互动轨迹及整体互动情况42
第一节 互动初起期及兴发期42
一 宣德元年至正德末年:二者整体互动之初起43
二 嘉靖元年至明代末年:二者整体互动之兴发46
第二节 互动延续期及消歇期56
一 清代初年至嘉庆末年:二者整体互动之延续57
二 道光初年至清代末年:二者整体互动之消歇65
第二章 明清散曲与歌谣时调的互动原因及发生环境70
第一节 明清散曲受到歌谣时调影响的原因70
一 明清社会文化思潮中文人对歌谣时调的不同态度71
二 散曲家对歌谣时调的态度以及学习歌谣时调的环境79
第二节明清歌谣时调学习散曲的原因及条件91
一 明清时期散曲的歌唱性与传播环境的变化92
二 传播环境的交叉为明清歌谣时调学习散曲创造了条件100
第三章 明清散曲与歌谣时调互动的意义106
第一节 明清歌谣时调的影响之于明清散曲的意义106
一 散曲“蛤蜊”、“蒜酪”味的重现及其散曲史意义107
二 散曲家曲学观念的变化及其散曲学史意义115
第二节 明清散曲的影响之于明清歌谣时调发展演进的意义118
一 歌谣时调相关体制及做法的繁复化118
二 对散曲翻谱体的学习促进歌谣时调新作迅速产生125
下编133
第一章 明清散曲与歌谣时调之互动表现研究之一——散曲对明清歌谣时调的影响133
第一节散曲在曲调方面对明清歌谣时调的影响133
一 关于明清散曲与歌谣时调“相互”借用与吸收曲调的考辨134
二 借自散曲曲牌系统的曲调在明清歌谣时调中使用情况的考察140
第二节散曲在体制方面对明清歌谣时调的影响156
一 明清歌谣时调对散曲套曲形式的粗放型学习156
二 明清歌谣时调对散曲犯调形式的学习及灵活运用160
第三节散曲俳体形式对明清歌谣时调的影响168
一 明清歌谣时调对散曲翻谱体的简易化学习168
二 明清歌谣时调对散曲集名体的学习及拓展式运用177
第二章明清散曲与歌谣时调之互动表现研究之二——歌谣时调对明清散曲的影响185
第一节相关概念的辨析和界定186
第二节歌谣时调对李开先、王九思散曲观念及创作的影响190
一 歌谣时调对李开先散曲观念及创作的影响190
二 歌谣时调对王九思散曲观念转变的间接影响193
第三节 歌谣时调对丁綵父子散曲创作之影响196
一 丁綵父子生卒及散曲创作的基本情况196
二 丁綵父子的拟歌谣时调创作情况199
三 歌谣时调对丁綵父子散曲创作之影响208
第四节 歌谣时调对刘效祖、赵南星散曲创作之影响210
一 歌谣时调对刘效祖散曲创作的影响210
二 歌谣时调对赵南星散曲创作的影响217
第五节 歌谣时调对朱载堉散曲创作之影响223
一 朱载堉及《醒世词》的基本情况223
二 歌谣时调对朱载堉散曲创作的影响224
第六节歌谣时调对冯梦龙及明代其他散曲家创作的影响227
一 歌谣时调对冯梦龙散曲创作的影响227
二 歌谣时调对其他明代散曲家创作的影响232
第七节歌谣时调对清代散曲家创作之影响234
一 歌谣时调对蒲松龄散曲创作之影响234
二 歌谣时调对其他清代散曲家创作之影响244
第三章 从雅化〔西调〕看明清散曲与歌谣时调之互动交融248
第一节 清代〔西调〕的基本情况249
一 清代本传于民间的〔西调〕249
二 清代雅化之后的〔西调〕253
第二节散曲对雅化〔西调〕在创作方面的影响256
一 散曲在语词运用及诗词、典故化用方面对雅化〔西调〕的影响256
二 散曲对仗形式对雅化〔西调〕的影响260
结语265
附录268
参考文献317
后记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