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长江中游区耕地质量评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辛景树,贺立源,郑磊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219496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37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349页
- 主题词:长江-中游-耕地资源-资源评价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长江中游区耕地质量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长江中游区概况1
第一节 自然环境条件1
一、地理位置1
二、行政区划1
三、地形地貌4
四、生物植被12
五、气候条件13
六、水文情况14
第二节 农业生产概况16
一、主要农作物生产概况16
二、农作物品种应用情况17
三、农作物施肥情况18
四、农作物灌溉情况20
五、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和防治21
六、农作物机械化应用情况22
第三节 耕地基本情况23
一、主要成土母质23
二、耕地土壤类型25
三、主要土类理化特征27
四、主要障碍因素48
第四节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53
一、县域耕地质量评价53
二、制度建设及法律法规保障情况54
三、耕地土壤培肥改良与建设情况54
第二章 耕地质量评价方法与步骤57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质量控制58
一、软硬件及资料准备58
二、土壤采样与测定质量控制61
三、数据筛选与补充调查63
四、汇总面积校正65
第二节 数据库建立65
一、数据资料审查66
二、空间数据库68
三、属性数据库74
第三节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方法87
一、评价的原则与依据87
二、评价的方法与评价单元89
三、评价指标的选取及其权重确定97
四、评价指标的处理102
五、耕地质量等级的划分105
六、评价结果的验证109
第四节 专题图件编制方法110
一、图件编制步骤110
二、图件插值处理110
三、图件清绘整饰111
第三章 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分析112
第一节 耕地等级分布特征112
一、不同耕作区的耕地质量等级分布特征112
二、不同土类的耕地质量等级分布特征117
三、不同行政区耕地质量等级分布特征121
第二节 一等地主要质量特征130
一、一等地空间分布特征130
二、一等地主要属性特征132
三、一等地其他养分属性特征135
四、一等地的利用方向136
第三节 二等地主要质量特征136
一、二等地空间分布特征136
二、二等地主要属性特征136
三、二等地其他养分属性特征140
四、二等地的利用方向141
第四节 三等地主要质量特征141
一、三等地空间分布特征141
二、三等地主要属性特征142
三、三等地其他养分属性特征146
四、三等地的利用方向146
第五节 四等地主要质量特征147
一、四等地空间分布特征147
二、四等地主要属性特征148
三、四等地其他养分属性特征152
四、四等地的利用方向153
第六节 五等地主要质量特征153
一、五等地空间分布特征153
二、五等地主要属性特征154
三、五等地其他养分属性特征158
四、五等地的利用方向158
第七节 六等地主要质量特征159
一、六等地空间分布特征159
二、六等地主要属性特征159
三、六等地其他养分属性特征163
四、六等地的利用方向164
第八节 七等地主要质量特征164
一、七等地空间分布特征164
二、七等地主要属性特征165
三、七等地其他养分属性特征169
四、七等地的利用方向169
第九节 八等地主要质量特征170
一、八等地空间分布特征170
二、八等地主要属性特征170
三、八等地其他养分属性特征174
四、八等地的利用方向175
第十节 九等地主要质量特征175
一、九等地空间分布特征175
二、九等地主要属性特征176
三、九等地其他养分属性特征179
四、九等地的利用方向180
第十一节 十等地主要质量特征180
一、十等地空间分布特征180
二、十等地主要属性特征181
三、十等地其他养分属性特征185
四、十等地的利用方向185
第十二节 低等级耕地的主要障碍与改良186
一、灌溉排水能力186
二、pH187
三、培育良好的耕层剖面构型188
第十三节 粮食生产潜力分析191
一、生产潜力估算方法191
二、生产潜力分析192
三、生产潜力小结195
第四章 耕地土壤有机质及主要营养元素196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196
一、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差异197
二、有机质含量及其影响因素198
三、土壤有机质含量分级与变化202
四、土壤有机质调控204
第二节 土壤全氮204
一、耕地土壤全氮含量空间差异205
二、全氮含量及其影响因素207
三、土壤全氮含量分级与变化210
四、土壤氮素调控212
第三节 土壤有效磷212
一、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空间差异212
二、有效磷含量及其影响因素214
三、土壤有效磷含量分级与变化218
四、土壤有效磷调控219
第四节 土壤速效钾220
一、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空间差异220
二、速效钾含量及其影响因素222
三、土壤速效钾含量分级225
第五节 土壤缓效钾226
一、耕地土壤缓效钾含量空间差异227
二、缓效钾含量及其影响因素228
三、土壤缓效钾含量分级232
四、土壤钾素调控232
第六节 土壤有效硫233
一、耕地土壤有效硫含量空间差异234
二、有效硫含量及其影响因素235
三、土壤有效硫含量分级239
四、土壤有效硫调控239
第七节 土壤有效硅240
一、耕地土壤有效硅含量空间差异240
二、有效硅含量及其影响因素242
三、土壤有效硅含量分级245
四、土壤有效硅调控246
第八节 土壤有效铜246
一、耕地土壤有效铜含量空间差异246
二、有效铜含量及其影响因素248
三、土壤有效铜含量分级251
四、土壤有效铜调控252
第九节 土壤有效锌253
一、耕地土壤有效锌含量空间差异253
二、有效锌含量及其影响因素255
三、土壤有效锌含量分级258
四、土壤有效锌调控259
第十节 土壤有效铁259
一、耕地土壤有效铁含量空间差异259
二、有效铁含量及其影响因素261
三、土壤有效铁含量分级265
四、土壤有效铁调控266
第十一节 土壤有效锰266
一、耕地土壤有效锰含量空间差异266
二、有效锰含量及其影响因素268
三、土壤有效锰含量分级271
四、土壤有效锰调控272
第十二节 土壤有效硼272
一、耕地土壤有效硼含量空间差异272
二、有效硼含量及其影响因素274
三、土壤有效硼含量分级277
四、土壤有效硼调控278
第五章 耕地其他指标279
第一节 土壤pH279
一、土壤pH分布情况279
二、土壤pH分级与变化291
三、土壤pH与土壤有机质及耕地质量等级293
四、酸性土壤改良294
第二节 灌溉能力295
第三节 不同土壤类型属性分析302
一、不同地貌类型下的土壤类型302
二、三省不同地貌类型下的土壤类型303
三、不同地貌类型下的土壤亚类305
第四节 耕层厚度309
一、耕层厚度分布情况309
二、耕层厚度分级310
三、不同土壤类型耕层厚度311
四、地貌类型与耕层厚度318
第五节 耕层质地319
一、耕层质地的分布情况319
二、耕层质地分级330
三、耕层质地与土壤主要养分331
四、耕层质地调控334
主要参考文献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