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制度、运行、发展、开放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制度、运行、发展、开放](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0488291.jpg)
- 张宇,谢地,任保平,蒋永穆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7557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49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382页
- 主题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制度、运行、发展、开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1
一、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1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
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5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6
五、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7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8
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8
二、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1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端13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16
五、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时代19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2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23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25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资源26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6
二、正确借鉴西方经济学27
三、吸收中华优秀文化28
第一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32
第一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3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及其成就32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32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的建立34
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的初步体现37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3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9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41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构成42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成熟定型4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45
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发展45
二、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46
三、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地位47
第四节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48
一、为什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48
二、公有制的具体形式50
三、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含义51
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的特征53
五、社会主义生产目的55
六、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57
七、农村集体所有制58
第五节 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61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61
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62
三、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63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6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67
一、制度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个层面67
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依据69
三、市场经济的社会属性7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超越71
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72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73
三、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更好地结合起来7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和市场关系75
一、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认识的发展75
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77
三、更好发挥政府作用78
四、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81
五、有效市场 有为政府83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85
一、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85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和目标85
三、中国的渐进式改革道路87
第三章 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92
第一节 按劳分配92
一、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分配92
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93
三、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94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实现95
五、以按劳分配为主体96
第二节 多种分配方式97
一、多种分配方式的形成97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98
三、满足共同需要的分配100
第三节 实现共同富裕102
一、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102
二、居民财产差距与收入差距105
三、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107
第四节 效率和公平108
一、公平原则的含义108
二、效率和公平的关系109
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111
第二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116
第四章 微观经济运行116
第一节 微观经济运行过程116
一、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区分116
二、微观经济运行的主体117
三、微观经济活动的内容118
四、微观经济运行机理118
第二节 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动120
一、国有企业的双重属性120
二、国有企业经济活动的目标及其功能121
三、国有企业的分类122
四、国有企业的效率124
第三节 非公有制企业的经济活动125
一、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轨迹125
二、私营企业的经济活动128
三、外资企业的经济活动130
第四节 农户的经济活动130
一、农户的地位130
二、农户的生产活动132
三、农户的消费活动134
第五节 居民的经济活动136
一、居民收入行为136
二、居民消费行为137
三、居民储蓄及投资行为138
第六节 微观监管140
一、微观监管的依据14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微观监管的特点142
三、完善微观监管体系143
第五章 中观经济运行146
第一节 中观经济的内容和意义146
一、中观经济的提出146
二、中国中观经济的特征148
三、中观经济的作用148
第二节 产业经济活动149
一、产业的划分149
二、产业结构高级化150
三、产业组织150
四、产业政策152
第三节 区域经济活动155
一、区域经济层级及其特征155
二、区域经济布局156
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157
第四节 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159
一、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定位159
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演变160
三、地方政府的作用161
第六章 宏观经济运行163
第一节 社会产品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关系163
一、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宏观经济运行163
二、总供给与总需求164
三、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166
第二节 总量管理与结构管理166
一、需求总量管理167
二、需求结构管理168
三、供给结构管理171
第三节 中国宏观调控的模式173
一、宏观调控的特征173
二、宏观调控的经验174
三、宏观调控的目标175
四、宏观调控的手段177
第四节 宏观经济波动182
一、宏观经济波动原因的一般解释182
二、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原因183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波动185
第三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190
第七章 社会主义的经济增长19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实质190
一、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经济增长190
二、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成就与局限192
三、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特点193
第二节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194
一、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增长194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195
三、中国经济增长的优势198
第三节 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200
一、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200
二、经济增长速度变化的原因201
三、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机遇202
第四节 经济增长的数量、质量和效益的统一203
一、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的关系204
二、经济增长数量和效益的关系204
三、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系205
第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207
第一节 经济发展实质207
一、经济发展的内涵207
二、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208
三、实现经济的科学发展209
四、树立五大发展理念209
第二节 经济发展战略211
一、三步走战略211
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212
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13
四、建设小康社会战略214
第三节 经济发展方式216
一、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与类型216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219
三、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221
第四节 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221
一、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222
二、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223
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226
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28
五、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道路231
第五节 推进绿色发展233
一、绿色发展的意义233
二、绿色发展的基本内涵233
三、推进绿色发展的基本要求234
第六节 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235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235
二、发达国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失衡236
三、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237
第九章 城乡一体化发展240
第一节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质240
一、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城乡一体化发展240
二、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提出241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义242
第二节 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演变及其成就243
一、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演变和阶段特征243
二、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成就246
三、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247
第三节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250
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含义250
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两重成因251
三、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成因及演变252
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劳动力转移254
第四节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现257
一、新时期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和条件257
二、中国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路径258
三、中国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措施258
第四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264
第十章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264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264
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表现264
二、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同认识267
三、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经济全球化268
四、探索新型经济全球化道路270
五、为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贡献中国智慧272
第二节 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273
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演变273
二、中国对外开放的四个阶段274
三、中国对外开放的成就277
第三节 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279
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279
二、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280
三、技术自主性281
四、产业自主性283
五、金融自主性284
六、政策自主性285
第十一章 对外经济关系289
第一节 对外经济关系的实质和特点289
一、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289
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意义290
三、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291
四、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发展的历程292
第二节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格局294
一、对外经济关系类型294
二、双边经济关系294
三、多边经济关系296
四、区域经济关系296
五、中国参与的国际经济组织298
第三节 中国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经济关系299
一、中国同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外经济关系的特征299
二、中国同美国的经济关系300
三、中国同欧盟的经济关系301
四、中国同日本的经济关系301
第四节 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经济关系302
一、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外经济关系的特征303
二、中国同金砖国家的经济关系304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5
四、中国同非盟的经济关系306
五、中国同拉丁美洲的经济关系308
第十二章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312
第一节 全球经济治理的内涵与演变312
一、全球经济治理的提出312
二、全球经济治理的内涵313
三、全球经济治理的演变314
第二节 全球经济治理的内容、特征与问题316
一、全球经济治理的行为主体316
二、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内容317
三、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特征320
四、全球经济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22
第三节 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323
一、以平等为基础323
二、以开放为导向324
三、树立正确的义利观324
四、建立合作共赢的国家关系325
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理念326
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27
结束语 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329
第一节 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329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329
二、资本主义为共产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330
三、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332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面临的困境333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阶段性特征333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化334
三、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停滞的原因335
四、资本主义向何处去336
第三节 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必然会实现338
一、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338
二、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338
三、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40
主要参考文献342
重要术语索引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