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构造地质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李德伦,王恩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125441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292页
- 主题词:构造地质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构造地质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1
二、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1
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2
第一章 地质体的产状及接触关系3
第一节 地质体及地质体的产状3
一、地质体的概念3
二、地质体的类型3
三、地质体的产状3
第二节 层状地质体的产状及其露头界线5
一、水平岩层5
二、倾斜岩层6
一、岩层的接触关系10
第三节 岩层岩体的接触关系10
二、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12
第二章 原生构造14
第一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14
一、层理构造及其识别14
二、利用原生的沉积构造鉴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15
第二节 岩浆岩的原生构造18
一、侵入岩体的原生构造18
二、火山岩的原生构造21
第三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24
第一节 应力和应力状态24
一、外力、内力和应力24
二、应力状态25
一、二维应力分析26
第二节 应力分析26
三、应力椭球体26
二、二维应力分析的莫尔圆方法30
三、三维应力分析32
四、构造应力场33
第三节 应变的概念35
一、岩石变形的方式35
二、应变的概念36
三、应变椭球的概念37
第四节 岩石的力学性质及影响因素38
一、常温常压下岩石的力学性质38
二、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39
一、破坏和破裂的类型44
二、张裂44
第五节 岩石的破坏44
三、剪裂45
第四章 岩石的有限应变分析48
第一节 有限应变的基本概念48
一、均匀应变和非均匀应变48
二、有限应变、无限小应变和递进变形48
三、二维有限应变50
第二节 二维有限应变分析51
一、用应变椭圆表示二维有限应变51
二、二维有限应变状态分析51
三、有限应变莫尔圆54
四、简单剪切变形的应变分析55
第三节 岩石有限应变测量方法58
一、直接测量法58
二、心对心法58
三、Frg法59
四、Rf/?′法60
五、三维有限应变确定61
第五章 褶皱65
第一节 褶皱的基本类型和褶皱要素65
一、褶皱的基本类型65
二、褶皱要素65
三、褶皱的方位67
四、褶皱系及褶皱的波长和幅度68
第二节 褶皱的形态描述69
一、剖面上褶皱的形态描述69
二、褶皱内部量值关系及形态变化的描述71
三、褶皱在剖面上组合形式的描述71
四、褶皱在地面上出露形态及组合形态的描述72
一、褶皱的产状类型73
第三节 褶皱的分类73
二、褶皱横截面的几何类型75
三、同沉积褶皱77
四、膝折78
第四节 叠加褶皱78
一、叠加褶皱的基本型式78
二、识别叠加褶皱的标志80
第六章 褶皱作用83
第一节 影响褶皱作用的因素83
一、褶皱岩石的物理性质83
二、褶皱作用的受力方式83
第二节 纵弯褶皱作用84
一、单层褶皱的形成机制84
二、多层岩层褶皱形成机制86
一、单层岩石的纵弯褶皱作用90
第三节 纵弯褶皱作用应变分析90
二、多层岩石的纵弯褶皱作用91
第四节 剪切、横弯和柔流褶皱作用93
一、剪切褶皱作用93
二、横弯褶皱作用94
三、柔流褶皱作用95
第五节 压扁作用95
第六节 膝折作用99
第七节 底辟作用100
第七章 节理103
第一节 节理的分类103
一、剪节理103
二、张节理104
一、节理组合105
第二节 节理组合和节理分期105
二、节理分期106
第三节 节理的形成与主应力关系106
一、张节理的形成与主应力关系106
二、剪节理形成与主应力关系107
第四节 张节理的最大深度108
第五节 节理脉的充填机制和压溶作用108
一、节理脉的充填机制108
二、缝合线构造110
第八章 断层111
第一节 断层几何要素和位移111
一、断层的几何要素111
二、断层位移112
一、几何分类114
第二节 断层的分类114
二、成因分类115
三、断层的组合类型116
第三节 断层的识别及位移方向的确定118
一、断层面118
二、构造岩119
三、派生构造120
四、构造线或地质体的不连续122
五、地层的重复或缺失123
六、地貌标志124
第四节 断层效应125
一、正(逆)倾斜滑移断层效应125
三、斜滑移断层效应126
第五节 断层作用的时间性126
二、走向滑移断层效应126
一、断层的形成时期127
二、同沉积断层127
三、多次活动断层127
四、现代活动断层128
第九章 区域性大断裂129
第一节 逆冲推覆构造129
一、逆冲推覆构造的基本特征129
二、逆冲断层的组合型式129
三、逆冲推覆构造的结构131
四、逆冲推覆构造的分带132
五、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方式133
六、逆冲推覆与褶皱133
二、拆离断层135
一、裂谷135
第二节 伸展构造135
第三节 走向滑动断层137
一、走滑断层主要特征138
二、与走滑断层相关的构造139
三、走滑断层与转换断层141
第四节 平衡地质剖面基本原理与方法142
一、平衡剖面基本原理、概念及其意义142
二、平衡剖面的编制原则143
三、平衡剖面的编制方法143
第十章 断层成因分析145
第一节 断层与应力关系145
一、安德森断层应力模型145
二、哈弗奈势断层模式146
二、重力滑动说149
第二节 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模式149
一、侧向水平挤压说149
三、重力扩展说150
四、推覆构造形成中孔隙液压作用151
第三节 伸展构造的形成模式152
一、纯剪切伸展模式153
二、简单剪切伸展模式154
三、分层拆离组合伸展模式155
第四节 走滑断层的形成模式156
第十一章 叶理和线理158
第一节 叶理158
一、叶理类型158
二、叶理成因162
三、叶理与其他构造的关系163
四、叶理的野外研究165
第二节 线理166
一、线理类型166
二、线理的野外研究170
第十二章 岩浆侵入体构造研究172
第一节 岩墙群构造172
一、平行岩墙群和放射状岩墙群172
二、锥状岩席和环状岩墙172
第二节 侵入体的塑性变形构造173
第三节 侵入体的侵位作用174
一、主动侵位作用174
二、被动侵位作用175
第四节 岩浆岩体发育地区研究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76
一、构造样式与岩石变形时代密切相关178
第十三章 变质岩区构造178
第一节 变质岩区构造的基本特征178
二、同变质作用构造是深部构造层次的产物180
三、广泛出现新生的变质构造181
四、多期变质构造的叠加182
五、构造置换普遍发育182
六、变形与变质作用关系密切复杂183
第二节 变质岩区的层状构造184
一、层状构造的类型184
二、变余层理与变质构造成因条带鉴别186
第三节 构造置换187
一、层理置换过程187
二、层理置换的识别189
一、剪切带的概念与类型190
第四节 韧性断层(韧性剪切带)190
二、韧性剪切带的组构特征191
三、糜棱岩192
四、剪切运动指向195
五、剪切带的应变分析198
六、剪切带的位移确定200
主要参考文献202
实习一 极射赤平投影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204
实习二 赤平投影应用和赤平投影的旋转操作213
实习三 面、线产状要素正投影解析217
实习四 地质图的基本知识及读水平岩层地质图221
实习五 读倾斜岩层地质图223
实习六 在地形地质图上求倾斜岩层产状及埋深228
实习七 根据钻孔资料求面状要素产状230
实习八 根据倾斜岩层产状要素编制地质图235
实习九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238
实习十 褶皱几何要素赤平投影求解242
实习十一 编制节理极点图和等值线图246
实习十二 读断裂地区地质图250
实习十三 断裂构造赤平投影求解253
实习十四 编制和分析构造等高线图258
实习十五 构造标本、幻灯片的观察描述262
实习十六 综合分析地质图及作业263
实习十七 简单剪切变形实验266
实习十八 有限应变测量方法270
实习十九 分析火成岩地区地质图274
实习二十 分析变质岩地区地质图276
实习二十一 平衡剖面图的编制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