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生态建设走向生态文明 人文社会视角下的福建长汀经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从生态建设走向生态文明 人文社会视角下的福建长汀经验
  • 刘金龙,李建民,龙贺兴,涂成悦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6719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28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2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从生态建设走向生态文明 人文社会视角下的福建长汀经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时代呼唤生态文明2

第二节 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和植被恢复的历程回顾4

一 起步阶段5

二 相持阶段6

三 生态建设阶段7

第三节 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成就的解读8

第四节 主要研究内容9

第五节 主要名词界定11

一 森林、森林植被恢复和森林景观恢复11

二 水土流失和水土流失治理13

三 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13

四 森林治理和政府治理能力15

五 森林文化16

第六节 研究方法16

第二章 长汀县自然经济社会概况19

第一节 长汀县自然地理环境19

第二节 长汀的历史和文化21

第三节 土地、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变化22

第四节 长汀县社会经济发展25

一 长汀县经济发展26

二 长汀县产业结构28

三 长汀县农业结构31

四 长汀县人口与社会就业35

第三章 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及其发展历程39

第一节 长汀县植被恢复技术体系39

一 荒山造林39

二 封山育林42

三 低效人工林改造45

四 次生林经营模式46

五 林草、工程综合措施47

六 竹林48

第二节 经济林发展49

第三节 农林复合经营52

第四节 休闲农林业模式55

一 旅游观光果园55

二 森林公园56

三 生态家园57

第四章 土地利用视角下的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模式选择58

第一节 土地利用变化的理论简要58

第二节 长汀县要素供给禀赋61

第三节 不同治理模式的资本和劳动投入64

一 封山育林64

二 人工造林65

三 林草、工程综合治理措施66

四 农林复合经营66

五 经济林67

六 不同治理模式的劳动力需求投入69

第四节 水土流失治理模式选择70

第五章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视角下的经济林发展74

第一节 林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历程74

一 银杏74

二 杨梅77

三 油茶79

四 竹林80

第二节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驱动力82

第三节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效果85

第六章 分权改革、治理能力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88

第一节 经济社会转型中的地方政府角色和行为88

第二节 分权改革对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的影响89

第三节 技术化治理91

一 上级政府的项目扶持91

二 专业化的项目管理97

第四节 长汀县政府的组织化力量100

一 县政府高度重视100

二 建立健全长汀县水土保持的治理队伍102

三 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水土流失治理和护林体系103

四 促进了跨部门合作104

五 动员县直机关单位和干部职工参与水土流失治理105

六 建立乡土知识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科研平台107

第七章 分权改革、治理体系变迁和水土流失治理109

第一节 人民公社时期:政府一元治理的危机109

第二节 家庭承包制对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机制的影响113

第三节 长汀县培育市场力量参与生态建设的措施115

一 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市场力量参与115

二 积极构建财税扶持体系,实行各种形式的优惠政策118

三 推广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林果,实现治理与开发相结合119

第四节 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格局120

第八章 公众参与122

第一节 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率先垂范122

第二节 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125

第三节 打造科教基地127

第九章 森林景观恢复视角下的长汀县生态建设129

第一节 森林景观恢复的概念与内涵129

一 概念的产生背景129

二 概念131

三 森林景观恢复的特征133

第二节 森林景观恢复的研究、倡导及实践134

第三节 森林景观恢复的国际进展与经验135

一 社区参与136

二 生计需求136

三 制度安排137

第四节 森林景观恢复视角下的长汀经验解读137

一 坚守共识137

二 建立伙伴关系139

三 形成整体性的技术方案141

四 协调生态和人的需求144

第五节 森林景观恢复视角下的长汀经验展望146

一 技术选择需扩大社区参与146

二 治理进度需循序渐进147

三 乡土知识需重视147

第十章 森林转型视角下的长汀县生态建设149

第一节 森林转型路径149

第二节 中国森林转型研究简要153

第三节 政策综合分析154

第四节 政策与长汀森林转型156

一 长汀促进森林恢复的政策梳理157

二 环境政策综合视角下的政策分析159

第五节 社会经济发展对长汀森林转型影响研究161

一 农村劳动力转移161

二 家庭能源转变163

三 技术与农村产业发展164

第十一章 长汀县森林转型的驱动力167

第一节 数据与模型设定167

第二节 实证分析结果168

第三节 讨论与结论171

第十二章 山水殇颂——汀州客家传统与水土流失治理174

第一节 生态文化与文化表达174

第二节 山水之殇176

一 殇之山水176

二 人口增加177

三 商贸180

四 战争182

第三节 山水之颂184

一 治理山水是长汀人民的传统184

二 保卫山水是长汀人民的抗争186

三 修复山水是长汀人民的期待188

第四节 汀州客家人的山水观189

一 生于山水189

二 归于山水190

三 为山水奋斗190

四 为山水而祈福191

第十三章 从生态建设走向生态文明193

第一节 生态文明的内涵193

一 人类文明历史演变193

二 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涵195

三 生态文明中的中国特色196

第二节 社会经济视角下的长汀经验解读198

一 致力于协调生态和人的需求199

二 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99

三 政府主导生态建设事业201

四 纵向协调是长汀长期坚持生态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202

五 探索出实事求是的公众参与方式和多元生态治理202

六 整体的技术解决方案和重视科学技术本土化202

七 嵌入当地人民的文化传统203

第三节 前进中的长汀生态文明建设203

第四节 长汀经验的反思205

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206

二 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206

三 生态文明与政治建设207

四 生态文明与文化建设208

五 生态文明与社会建设208

参考文献210

后记221

致谢2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