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水系统与碳排放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城市水系统与碳排放](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0603409.jpg)
- 秦华鹏,袁辉洲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1603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17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34页
- 主题词:市政工程-给排水系统-研究;城市污染-二氧化碳-排气-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城市水系统与碳排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基本原理3
第1章 概述3
1.1 城市水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
1.1.1 城市水系统的结构3
1.1.2 城市水系统的功能4
1.1.3 城市水系统的演变5
1.2 城市水系统的规划6
1.2.1 城市水系统规划的目标6
1.2.2 城市水系统规划的原则7
1.2.3 城市水系统规划的内容8
1.3 城市水系统碳减排压力10
1.3.1 城市水系统能耗与碳排放水平10
1.3.2 碳减排的相关条约、政策和目标12
1.4 城市水系统的发展方向15
参考文献16
第2章 城市水文与水环境原理17
2.1 水循环17
2.1.1 自然水循环17
2.1.2 城市水循环18
2.2 明渠和管道流动20
2.2.1 基本概念20
2.2.2 伯努利方程21
2.2.3 明渠均匀流基本方程23
2.2.4 明渠非恒定流基本方程24
2.3 地表径流过程25
2.3.1 雨量分析25
2.3.2 产流分析27
2.3.3 地表漫流分析29
2.4 水污染物的迁移转化30
2.4.1 城市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30
2.4.2 对流与扩散32
2.4.3 吸附与解吸附33
2.4.4 降解与转化34
2.4.5 水质模型35
2.5 地表污染物的累积与冲刷36
2.5.1 城市面源污染36
2.5.2 地面污染累积37
2.5.3 污染物冲刷38
参考文献38
第3章 城市给水系统39
3.1 给水系统组成与结构39
3.1.1 城市给水系统组成与布置39
3.1.2 水源及取水系统40
3.1.3 给水管道系统41
3.1.4 城市自来水厂水处理系统43
3.2 给水系统的流量关系46
3.2.1 设计流量46
3.2.2 配水管网水力计算46
3.3 给水系统的水压关系49
3.3.1 浑水输水管渠的压力关系49
3.3.2 清水管渠及配水管网的压力关系49
3.3.3 水头损失的计算50
3.4 给水系统的运行分析51
3.4.1 混凝剂用量分析51
3.4.2 过滤材料用量分析52
3.4.3 消毒剂用量分析52
3.4.4 能耗分析53
参考文献55
第4章 城市排水系统56
4.1 城市排水体制56
4.2 城市排水系统组成58
4.2.1 城市污水排水系统58
4.2.2 工业废水排水系统59
4.2.3 雨水排水系统59
4.2.4 城市排水管道的附属构筑物60
4.3 污水管道系统设计60
4.3.1 城市污水管网系统布置原则60
4.3.2 污水量计算61
4.3.3 污水管网水力计算63
4.4 雨水管渠系统设计66
4.4.1 雨水管渠系统的布置原则66
4.4.2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计算67
4.4.3 雨水管渠的水力计算68
4.5 合流制管渠系统设计69
4.5.1 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统的布置原则69
4.5.2 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渠设计流量69
参考文献70
第5章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71
5.1 城市污水处理原理71
5.1.1 概述71
5.1.2 预处理73
5.1.3 生物处理73
5.1.4 消毒78
5.1.5 污泥处理79
5.2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工艺80
5.2.1 SBR工艺80
5.2.2 A2/O工艺80
5.2.3 氧化沟工艺81
5.2.4 生物滤池工艺82
5.2.5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83
5.3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分析84
5.3.1 能耗分析与影响因素84
5.3.2 物耗分析与影响因素86
5.3.3 案例分析87
参考文献90
第6章 水系统碳排放基本原理91
6.1 水系统碳排放的类型91
6.1.1 按排放方式分类91
6.1.2 按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划分93
6.1.3 基于水系统活动划分94
6.2 水系统温室气体释放原理95
6.3 水系统能耗原理98
6.3.1 水泵98
6.3.2 鼓风机98
6.3.3 搅拌机99
6.3.4 污泥消化池能耗99
6.3.5 建筑集中热水供应系统耗热量100
参考文献100
第二篇 碳排放评估方法103
第7章 碳排放评估方法103
7.1 碳排放评估的研究层面103
7.1.1 国家或地区层面103
7.1.2 企业或组织层面104
7.1.3 产品或服务层面105
7.1.4 个体层面105
7.1.5 水系统碳排放评估的层次107
7.2 碳排放评估方法107
7.2.1 排放因子评估法107
7.2.2 生命周期评估法109
7.2.3 投入产出法113
7.3 碳排放评估的相关标准119
参考文献120
第8章 城市供水与碳排放122
8.1 供水系统碳排放的类型122
8.1.1 排放方式122
8.1.2 活动类型122
8.1.3 供水过程123
8.1.4 生命周期各阶段124
8.2 供水系统碳排放评估方法126
8.2.1 碳排放计算方法126
8.2.2 基于WEST的供水系统碳排放评估方法127
8.3 供水方案的碳排放比较129
参考文献133
第9章 污水处理系统与碳排放134
9.1 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的类型134
9.1.1 排放方式134
9.1.2 污水处理阶段135
9.1.3 污泥处理处置阶段136
9.2 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评估141
9.2.1 基于《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碳排放评估141
9.2.2 基于WWEST的污水处理碳排放评估方法144
9.3 污水处理系统管理方式的碳排放比较146
9.4 污水回用与碳排放147
9.4.1 再生水用户及水质要求147
9.4.2 再生水处理系统151
9.4.3 再生水回用的碳排放分析151
参考文献153
第10章 建筑水系统与碳排放154
10.1 终端用水与碳排放154
10.1.1 用水单元的用水量154
10.1.2 用水单元能耗155
10.1.3 能耗与碳排放估算156
10.2 建筑中水回用与碳排放158
10.2.1 中水的用途与水质要求158
10.2.2 建筑中水处理与回用系统158
10.2.3 建筑中水回用的碳排放分析161
10.3 建筑雨水利用与碳排放162
10.3.1 建筑雨水的水量分析162
10.3.2 建筑雨水的水质分析165
10.3.3 建筑雨水系统167
10.3.4 建筑雨水利用的碳排放分析169
参考文献171
第11章 雨洪系统与碳排放173
11.1 与碳排放相关的排水活动与阶段173
11.2 城市暴雨径流模拟174
11.2.1 地表径流过程模拟174
11.2.2 污染物积累冲刷过程模拟176
11.2.3 传输过程模拟176
11.2.4 模型构建过程177
11.3 城市暴雨管理的碳排放评估方法178
11.4 案例分析179
参考文献181
第三篇 水系统碳减排途径185
第12章 节水与碳排放185
12.1 节水措施185
12.1.1 生活节水185
12.1.2 工业节水186
12.1.3 市政节水187
12.1.4 激励机制189
12.2 节水措施的碳排放评估191
12.2.1 评估方法191
12.2.2 案例分析192
参考文献194
第13章 低影响开发与碳排放195
13.1 低影响开发模式195
13.1.1 LID及相关概念195
13.1.2 LID的基本原理196
13.1.3 典型LID单元197
13.1.4 LID的效益198
13.2 低影响开发模式的碳排放198
13.3 案例分析199
13.3.1 研究区的LID设计200
13.3.2 径流计算201
13.3.3 碳排放计算202
参考文献203
第14章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碳减排205
14.1 设备优选205
14.1.1 提升泵205
14.1.2 曝气系统206
14.1.3 其余设备208
14.2 过程优化208
14.3 工艺优选与改进210
14.3.1 一级处理工艺210
14.3.2 二级处理工艺优选211
14.4 能源回收与新能源利用214
14.4.1 有机能源回收214
14.4.2 污水中物理热能的利用216
14.4.3 新能源的利用217
参考文献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