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变电站运行操作与标准规范应用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变电站运行操作与标准规范应用手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34/30647326.jpg)
- 孙方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 ISBN:978751234456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188页
- 文件大小:245MB
- 文件页数:1206页
- 主题词:变电所-电力系统运行-标准-技术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变电站运行操作与标准规范应用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变电站总体布置和要求1
1 变电站总体布置和要求1
1.1 站址选择和站区布置1
1.1.1 站址选择1
1.1.2 站区布置3
1.2 变电站房屋建筑及配电室布置、通道与围栏4
1.2.1 10kV及以下变电站房屋建筑有关要求4
1.2.2 35~110kV变电站房屋建筑有关要求5
1.2.3 变配电室布置5
1.2.4 变配电装置的通道与围栏6
1.3 变电站的采暖和通风8
1.3.1 采暖8
1.3.2 通风8
1.4 变电站站用电源9
1.4.1 10kV及以下变电站的站用电源9
1.4.2 35~110kV变电站的站用电源9
1.4.3 DL/T 5218—2012《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对变电站站用电源的规定10
1.5 变电站操作电源10
1.5.1 10kV及以下变电站的操作电源10
1.5.2 35~110kV变电站的操作电源10
1.6 变电站防火、蓄油与消防要求11
1.6.1 10kV及以下变电站的防火要求11
1.6.2 35~110kV变电站的防火要求12
1.6.3 变电站电气部分的防火措施和灭火规则13
1.6.4 灭火器材的使用原理及方法18
1.6.5 变电站各类灭火器材配置数量的计算22
1.6.6 变电站火灾扑救实例23
1.7 变电站值班室和配电室的采光27
1.8 变电站地下管线相互之间以及与建、构筑物的最小距离27
2 电气主接线及中性点接地方式29
2.1 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规定29
2.1.1 10kV及以下变电站电气主接线的设计规定29
2.1.2 35~11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的设计规定31
2.1.3 电气主接线不合理引起的人员触电事故案例31
2.2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用规定32
2.2.1 中性点接地方式32
2.2.2 中性点接地方式不同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不同影响33
2.2.3 过电压保护规程对系统接地方式的规定35
2.3 消弧线圈应用规定36
2.3.1 过电压保护规程对消弧线圈应用的规定36
2.3.2 《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对消弧线圈补偿的具体要求37
2.4 消弧线圈工作原理37
2.5 中性点不对称电压和中性点位移电压及其计算39
2.5.1 中性点不对称电压和中性点位移电压的区别39
2.5.2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性点不对称电压的计算39
2.5.3 中性点对地接有消弧线圈时中性点位移电压计算42
2.5.4 三相四线(或五线)低压系统的中性点位移电压43
2.6 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性点位移电压、接地残余电流与脱谐度的关系44
2.7 脱谐度、补偿度与调谐度44
2.7.1 脱谐度44
2.7.2 补偿度45
2.7.3 调谐度45
2.8 消弧线圈电感补偿电流的调节46
2.8.1 调整消弧线圈的匝数调节补偿电流46
2.8.2 调节铁心空气间隙调整补偿电流46
2.8.3 消弧线圈直流偏磁调节补偿电流46
2.8.4 调节补偿电流的其他方法47
2.8.5 消弧线圈的自动调谐47
2.8.6 单相接地故障时的自动选线功能49
2.8.7 零序电流互感器的接线方式50
2.9 接地变压器50
3 用电单位变电站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52
3.1 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52
3.1.1 负荷分级52
3.1.2 常用重要电力负荷级别53
3.1.3 供电要求55
3.1.4 一级和二级负荷对变电站主变压器台数选择的要求56
3.2 应急电源及其选用原则56
3.2.1 应急电源的类型56
3.2.2 应急电源选用原则57
3.2.3 应急电源的工作时间57
3.3 对设置自备电源的规定57
3.4 对多电源供电的规定58
3.5 备用电源和保安电源59
4 电压选择、有载调压和电能质量60
4.1 供电电压选择60
4.1.1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用电单位变电站电压选择的原则规定60
4.1.2 《供电营业规则》对供电电压选择的原则规定60
4.1.3 选择供电电压时的技术经济比较61
4.2 有载调压选择61
4.2.1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的规定61
4.2.2 逆调压和顺调压(稳压调压)比较62
4.2.3 有载调压事故案例62
4.3 电压、频率允许偏差63
4.3.1 供电电压允许偏差及对功率因数的要求63
4.3.2 用电设备端子处电压偏差允许值64
4.3.3 供电电源频率允许偏差66
4.4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中性线允许电流和中性点位移电压限值66
4.4.1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66
4.4.2 中性线允许电流和中性点位移电压限值68
4.5 三相负荷不平衡度及单相负荷接入系统的限制条件68
第2篇 变电运行操作规定70
5 一次设备运行操作规定70
5.1 电气设备的倒闸操作70
5.2 电力变压器停送电操作71
5.3 电力线路停送电操作73
5.4 变电站母线操作75
5.5 断路器操作77
5.6 隔离开关操作78
5.7 防止误操作的连锁装置80
6 二次设备运行操作规定83
6.1 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的投入停运83
6.1.1 《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对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投入停运的规定83
6.1.2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管理规程及有关制度对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投入停运的规定83
6.2 二次回路操作及反事故措施84
6.2.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对保护回路的操作有关规定84
6.2.2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管理规程》对调度人员、变电站运行人员在继电保护运行操作方面有关职责的规定85
6.2.3 DL/T 587—2007《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对供电公司和发电厂继电保护机构、调度人员、现场运行人员的相关职责规定86
6.2.4 二次电压回路的操作及反事故措施87
第3篇 变电设备91
7 电力变压器91
7.1 电力变压器技术数据91
7.1.1 分类和型号表示91
7.1.2 铭牌数据97
7.1.3 联结组标号99
7.1.4 额定参数(Sr、Ur、Ir、fr)107
7.1.5 变压器性能参数(空载损耗、空载电流、负载损耗、短路阻抗)的定义、测试方法和允许偏差110
7.1.6 绝缘水平在铭牌上的标志方法116
7.1.7 变压器和高压电气设备的耐压试验电压标准118
7.1.8 变压器噪声限值及其测定118
7.1.9 单、三相油浸变压器技术参数(GB/T 6451—2008与JB/T 10317—2002)121
7.1.10 三相干式变压器技术参数(GB/T 10228—2008与GB/T 22072—2008)122
7.1.11 节能变压器技术参数123
7.1.12 电工钢的单位铁损与牌号表示126
7.2 电力变压器正常使用条件128
7.2.1 正常使用条件128
7.2.2 正常运行时的允许电压和相线允许电流129
7.2.3 中性点和中性线允许电流131
7.2.4 冷却方式及冷却设备是否投运对负载电流的影响132
7.2.5 温升限值及测温方法135
7.3 电力变压器允许过载数值及短路冲击允许值144
7.3.1 油浸式变压器允许过载的一般规定144
7.3.2 油浸变压器绝缘寿命6K定则和热改性绝缘纸154
7.3.3 正常周期性过负荷允许电流与持续时间156
7.3.4 长期急救周期性过负荷允许电流和持续时间165
7.3.5 短期急救过负荷允许电流和持续时间166
7.3.6 干式电力变压器的允许过载168
7.3.7 《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对电力变压器过载运行的规定171
7.3.8 电力变压器的运行寿命186
7.3.9 电力变压器承受短路冲击最大电流及其允许持续时间187
7.4 电力变压器的附件技术要求191
7.4.1 电力变压器的安全防爆装置191
7.4.2 电力变压器的冷却装置194
7.4.3 电力变压器的油温测量装置202
7.4.4 电力变压器的油保护系统205
7.4.5 气体继电器213
7.4.6 电力变压器的油箱及其附件、起吊、起重及牵引装置219
7.4.7 变压器套管排列顺序、套管接线端子处温升限值及安装注意事项224
7.5 电力变压器的调压装置225
7.5.1 无励磁调压225
7.5.2 有载调压231
7.6 电力变压器的绝缘强度要求和绝缘试验249
7.6.1 绝缘要求和绝缘试验的基本规定和特殊规则249
7.6.2 全绝缘绕组电力变压器的绝缘要求和绝缘试验251
7.6.3 分级绝缘绕组电力变压器的绝缘要求和绝缘试验280
7.6.4 干式变压器的绝缘要求和局部放电测量287
7.6.5 电力变压器制造厂试验和出厂时的例行试验290
7.7 电力变压器的选用与定货298
7.7.1 电力变压器定货时的技术协议书298
7.7.2 选用电力变压器一般原则301
7.7.3 电力变压器联结组的选用306
7.7.4 三相变压器不同联结组方式对零序阻抗的影响310
7.7.5 选用电力变压器时对并联运行的考虑318
7.7.6 选用电力变压器时对调压方式的考虑321
7.8 电力变压器在使用现场的安装、交接验收与试运行321
7.8.1 电力变压器的装卸与运输321
7.8.2 电力变压器安装前的检查与保管322
7.8.3 电力变压器在安装现场的吊芯检查324
7.8.4 电力变压器的干燥处理326
7.8.5 电力变压器在安装现场的就位与附件安装327
7.8.6 电力变压器安装现场注油、补油注意事项329
7.8.7 电力变压器安装现场的密封检查331
7.8.8 电力变压器投运前的交接试验及施加电压前对静置时间的要求331
7.8.9 电力变压器安装结束后投运前的交接验收339
7.8.10 电力变压器新安装投运时的操作顺序、冲击合闸次数和试运行时安全注意事项339
7.8.11 电力变压器交接验收存档文件资料340
7.9 电力变压器运行341
7.9.1 电力变压器运行应具备的条件341
7.9.2 电力变压器运行中的日常巡视和维护342
7.9.3 电力变压器的投运和停运操作344
7.9.4 电力变压器调压分接开关的运行维护345
7.9.5 电力变压器运行中的异常现象及其处理345
7.9.6 电力变压器的并联运行347
7.9.7 电力变压器的经济运行353
7.9.8 电力变压器的定期试验356
7.10 电力变压器的大、小修364
7.10.1 大、小修周期364
7.10.2 大、小修项目365
7.10.3 大修前准备工作及检修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366
7.10.4 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369
7.10.5 有载分接开关安装、运行和大、小修377
7.11 变压器油392
7.11.1 变压器油的物理特性和质量标准392
7.11.2 变压器油试验合格标准和检验项目及周期396
7.11.3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故障判断404
7.11.4 变压器油处理和油泥冲洗421
8 高低压开关设备及母线、配电装置424
8.1 高压开关设备分类、用途及技术条件424
8.1.1 高压开关设备分类、用途424
8.1.2 高压开关设备的使用条件426
8.1.3 高压开关设备的额定绝缘水平和其他额定值428
8.1.4 封闭式电气设备的防护等级标准(IPXX)434
8.2 高压断路器和六氟化硫全封闭组合电器(GIS)437
8.2.1 高压断路器的分类和主要技术参数437
8.2.2 高压断路器额定绝缘水平445
8.2.3 高压断路器分、合闸同期性447
8.2.4 油断路器448
8.2.5 真空断路器452
8.2.6 SF6断路器457
8.2.7 高压SF6开关设备容器中含水量限值、SF6气体泄漏率以及低温下绝缘特性458
8.2.8 高压开关设备的操动机构和控制回路461
8.2.9 高压断路器运行管理465
8.2.10 高压断路器的安装、调整和检修470
8.2.11 高压断路器试验481
8.2.12 SF6全封闭组合电器(GIS)的技术要求486
8.2.13 SF6全封闭组合电器(GIS)的安装、调整与验收489
8.2.14 SF6全封闭组合电器(GIS)运行维护与试验491
8.2.15 SF6电气设备运行、试验及检修人员安全防护细则497
8.3 高压负荷开关、交流接触器、隔离开关与接地刀闸502
8.3.1 高压负荷开关技术要求502
8.3.2 高压交流接触器技术要求509
8.3.3 高压隔离开关技术要求515
8.3.4 高压接地开关技术要求518
8.4 高、低压熔断器520
8.4.1 高压熔断器的选择520
8.4.2 高压户内式熔断器RN1、RN2的技术特性526
8.4.3 高压户外式熔断器(RW)的技术特性531
8.4.4 熔断器熔体的安秒特性539
8.4.5 低压熔断器541
8.4.6 不同电气设备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选择545
8.5 低压断路器与交流接触器549
8.5.1 低压断路器的技术特性549
8.5.2 低压断路器的保护特性554
8.5.3 低压断路器的选用558
8.5.4 低压交流接触器的技术特性561
8.5.5 低压电器的强制性认证(3C认证)563
8.6 户内交流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566
8.6.1 交流高压金属封闭式开关柜的额定参数566
8.6.2 高压开关柜技术要求567
8.6.3 低压开关柜的额定参数和技术要求576
8.7 高压/低压预装箱式变电站和组合式变压器584
8.7.1 定义、功能、额定参数和正常使用条件584
8.7.2 箱式变电站及组合式变压器的结构和技术要求587
8.7.3 箱式变电站和组合式变压器的检查与试验591
8.7.4 箱式变电站和组合式变压器的运行维护595
8.8 变电站母线施工技术要求、配电装置安全净距和允许载流量599
8.8.1 变电站母线施工技术599
8.8.2 变电站配电装置电气安全净距605
8.8.3 母线允许载流量606
8.8.4 母线试验607
9 无功补偿和高次谐波608
9.1 无功补偿与并联电容器608
9.1.1 无功和无功补偿608
9.1.2 并联电容器的配置方法和容量选择611
9.1.3 并联电容器的接线方式和配套装置616
9.1.4 并联电容器的结构、型号和警惕有毒浸渍剂619
9.2 并联电容器的保护装置623
9.2.1 并联电容器的放电装置623
9.2.2 并联电容器的熔丝保护625
9.2.3 并联电容器的继电保护625
9.3 并联电容器的额定参数和运行维护627
9.3.1 并联电容器的额定参数和安装技术要求627
9.3.2 并联电容器的操作安全注意事项634
9.3.3 并联电容器的运行维护635
9.4 并联电容器串联电抗器和在谐波下运行638
9.4.1 并联电容器的合闸涌流638
9.4.2 电容器组串联电抗器限制合闸涌流644
9.4.3 公用电网谐波、电压波动和闪变允许值645
9.4.4 电容器组串联电抗器电抗率的选择和对电抗器的技术要求661
9.4.5 当母线上接有谐波源用电负荷时电容器组串联电抗器对抑制谐波所起的作用664
9.4.6 当电源有谐波电压时电容器组串联电抗器对抑制谐波所起的作用664
9.4.7 防止并联电容器分组运行引发谐波电压、电流谐振的措施665
9.4.8 电容器组串联电抗器引起端电压升高对额定电压选择的考虑666
9.4.9 谐波测试667
10 电力线路671
10.1 高低压电源进户装置和低压内线装置671
10.1.1 高低压电源进户装置671
10.1.2 接户线和进户线671
10.1.3 低压室内配线673
10.1.4 低压配电导线截面选择与绝缘导线允许载流量678
10.2 电力电缆线路681
10.2.1 电力电缆的结构、型号、按用途选择和技术质量要求681
10.2.2 电力电缆的额定电压及其选用697
10.2.3 电力电缆允许载流量及截面选择705
10.2.4 电力电缆订货技术条件及附加长度选择709
10.2.5 电力电缆敷设、附件选择、金属护层接地方式711
10.2.6 电力电缆施工723
10.2.7 电力电缆防火与阻燃734
10.2.8 电力电缆运行维护739
10.3 架空电力线路740
10.3.1 架空电力线路的技术要求和主要技术数据740
10.3.2 架空电力线路的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747
10.3.3 架空电力线路裸导线的阻抗和允许载流量751
10.3.4 架空电力线路导线截面选择751
10.3.5 电力线路的保护区753
11 过电压保护、接地装置及绝缘试验755
11.1 过电压保护与绝缘配合755
11.1.1 过电压分类755
11.1.2 过电压危害及其防止756
11.1.3 绝缘配合与对电气设备绝缘耐电强度的要求783
11.1.4 电力系统防污闪技术787
11.2 雷电过电压和保护装置791
11.2.1 变电所直击雷过电压保护791
11.2.2 变电所高压配电装置雷电侵入波过电压保护796
11.2.3 GIS雷电侵入波过电压保护801
11.2.4 配电系统雷电过电压保护803
11.2.5 旋转电机的雷电过电压保护803
11.3 避雷器807
11.3.1 避雷器的用途和分类807
11.3.2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810
11.3.3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选用820
11.4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824
11.4.1 A类电气装置的接地要求和方法824
11.4.2 B类电气装置的接地要求和方法834
11.4.3 低压系统接地方式837
11.4.4 B类电气装置的保护线和等电位连接838
11.5 变电所主要电气设备的电气试验852
11.5.1 电力变压器的交接试验和预防性试验852
11.5.2 高压开关设备的交接试验和预防性试验852
11.5.3 互感器的交接和预防性试验853
11.5.4 电力电缆的交接试验和预防性试验866
11.5.5 避雷器和接地电阻交接试验和预防性试验875
11.5.6 并联电容器和耦合电容器的交接和预防性试验878
11.5.7 其他电气设备的试验880
12 继电保护、电能计量及互感器882
12.1 电压、电流互感器及其接线方式882
12.1.1 电压互感器定义及通用技术要求882
12.1.2 电压互感器的准确级次与误差限值889
12.1.3 电压互感器的额定电压因数标准值890
12.1.4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890
12.1.5 电压互感器的接线方式892
12.1.6 电流互感器定义及通用技术要求893
12.1.7 电流互感器的准确级与误差限值、电流扩大值与保安系数、准确限值系数896
12.1.8 电流互感器的接线方式900
12.2 短路电流计算基本知识901
12.2.1 短路计算的基本假设901
12.2.2 短路电流次暂态值与冲击值902
12.2.3 短路电流计算基本方法904
12.3 变电站常用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910
12.3.1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一般规定910
12.3.2 由电磁型或感应型继电器构成的过电流保护和电流速断保护912
12.3.3 发电机保护配置921
12.3.4 变压器保护925
12.3.5 电力线路保护配置940
12.3.6 并联电容器保护944
12.3.7 电动机保护配置945
12.3.8 变电站母线保护和断路器失灵保护948
12.3.9 继电保护的最小灵敏系数953
12.3.10 变电站自动重合闸和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954
12.3.11 继电保护定值整定计算957
12.3.12 继电保护及其回路的检查试验969
12.4 电能计量978
12.4.1 电能计量装置分类及准确度要求978
12.4.2 电能计量装置安装及接线规则982
12.4.3 有功和无功电能表接线方式986
12.4.4 电能计量错误接线类型及其更正系数997
附录1 电气量的法定计量单位及其书写规则1022
附录2 常用技术数据1032
附录2-1 地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以及相互交叉或与道路交叉的垂直距离1032
附录2-2 地下管线与建、构筑物的最小水平距离1033
附录2-3 高压配电室内各种通道的最小宽度1034
附录2-4 低压配电屏前、后通道最小宽度1034
附录2-5 变压器外廓与变压器室墙壁和门的最小净距1035
附录2-6 变电所各房间的温度条件1035
附录2-7 发电机定子接地故障电流允许值1036
附录2-8 电力电缆线路接地电容电流估值1036
附录2-9 无避雷线架空线路接地电容电流估值1037
附录2-10 消弧线圈技术数据举例1037
附录2-11 接地变压器技术数据举例1038
附录2-12 1996年电力变压器产品性能水平代号的确定1040
附录2-13 2008年电力变压器损耗水平代号的确定1041
附录2-14 S9系列Yyn0配电变压器性能参数1042
附录2-15 S10~S13、SH15型变压器性能参数1043
附录2-16 油浸变压器技术参数(GB/T 6451—2008、JB/T 10317—2002)1046
附录2-17 干式变压器技术参数(GB/T 10228—2008与GB/T 22072—2008)1060
附录2-18 三相油浸S8配电变压器技术参数(GB/T 6451—1999)1064
附录2-19 三相干式S7、S8无励磁调压配电变压器技术参数(GB/T 10228—2008)1066
附录2-20 三相油浸S7变压器技术参数(GB/T 6451—1995)1067
附录2-21 三相变压器常用联结组的连接方式及相量图1069
附录2-22 油浸式变压器的温升限值和顶层油温测定方法1071
附录2-23 干式变压器温升限值1072
附录2-24 绝缘材料的耐热等级和极限工作温度1073
附录2-25 变压器负载损耗温度校正计算步骤和绕组电阻测量注意事项1073
附录2-26 变压器电压比、短路阻抗和损耗的允许偏差1074
附录2-27 油浸电力变压器的绝缘额定耐受电压1075
附录2-28 分级绝缘油浸电力变压器中性点端子的绝缘耐受电压1077
附录2-29 油浸变压器全绝缘和分级绝缘不同类型绕组的绝缘要求和绝缘试验的基本规则1077
附录2-30 干式电力变压器的绝缘水平1077
附录2-31 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耐压试验标准值1078
附录2-32 电力变压器外绝缘空气间隙1083
附录2-33 电力变压器声级限值1084
附录2-34 国内外电工钢牌号及铁损比较1086
附录2-35 变压器使用在湿热型、干热型和干湿热合型(TH、TA、T型)的环境条件1090
附录2-36 变压器引线允许电流参考表1091
附录2-37 变压器常用油漆性能1094
附录2-38 变压器油防老化和油处理常用吸附剂性能1095
附录2-39 高压系统标称电压、电气设备最高工作电压和额定绝缘耐受水平1095
附录2-40 断路器的额定绝缘水平1097
附录2-41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特殊使用条件1098
附录2-42 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户外设备外绝缘选择标准1099
附录2-43 高压套管主绝缘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的合格标准1102
附录2-44 油浸电力变压器绕组直流泄漏电流参考值1103
附录2-45 油浸电力变压器绝缘电阻最低允许值1103
附录2-46 油浸电力变压器绕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最高允许值1103
附录2-47 SF6气体质量标准1104
附录2-48 工作场所中SF6气体及其毒性分解物容许含量1104
附录2-49 变压器直流电阻合格标准1105
附录2-50 高压开关设备(包括控制设备)各部件的温度和温升限值1106
附录2-51 变电站配电装置电气安全净距1108
附录2-52 母线允许载流量1112
附录2-53 绝缘导线允许载流量1115
附录2-54 电力电缆最高允许温度、长期允许载流量及其校正系数1120
附录2-55 电力电缆圆形和扇形绞合导体直流电阻标准值1129
附录2-56 架空裸导线直流电阻和允许载流量1129
附录2-57 裸导体载流量在不同海拔高度及环境温度下的综合校正系数1133
附录2-58 我国各地雷电强烈程度的划分1133
附录2-59 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的数值换算方法1135
附录2-60 人工接地极工频接地电阻的计算1136
附录2-61 发电厂、变电站经接地装置的入地短路电流及电位计算1138
附录2-62 防雷建筑物按重要性分级及滚球法确定直击雷保护半径1140
附录2-63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1143
附录3 常用图表1145
附录3-1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的含义1145
附录3-2 变电站砖承重建筑抗震横墙最大间距1146
附录3-3 变电站多层砖承重建筑局部尺寸限值1146
附录3-4 建筑物耐火等级的分级1146
附录3-5 火灾和爆炸危险性分类1147
附录3-6 变电站建筑物、构筑物的最低耐火等级1149
附录3-7 变电站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的最小防火净距1151
附录3-8 油浸电力变压器防爆压力保护装置(压力释放阀)技术参数1152
附录3-9 变、配电站和控制室采光照度标准1154
附录3-10 常用导线的型号及使用场所1155
附录3-11 灭火器适用性表1155
附录3-12 变电站消防器材配置及数量1156
附录3-13 灭火器灭火级别和名词说明1160
附录3-14 电力变压器急救周期负载表1161
附录3-15 油浸电力变压器过载运行时电流和温度限值1185
附录3-16 GB/T 15164—1994计算电力变压器过载运行时依据的变压器热特性数据实例1186
附录4 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名称与代号对照表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