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游戏与中国导演新势力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丁亚平,张斌宁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ISBN:978750395218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59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368页
- 主题词:电影-关系-游戏-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游戏与中国导演新势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 论 游戏、电影新势力与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1
一、游戏与电影1
二、商业与艺术4
三、被建构的个体及其媒介化7
四、以本为精:青年的作用与文化互动10
五、心理/叙述:基本电影的文化超越与想象13
六、空间:进取性姿态与中国电影发展趋向17
第一章 从冷静写实到疯癫游戏——管虎电影“变身”有术22
一、坚持主观渐趋退场的冷静写实24
二、寻求动漫、游戏与电影的贯通28
三、日显集群优势的ACG文化产业34
第二章 现实主义与“人文关怀”——论贾樟柯及其电影42
一、贾樟柯的创作历程42
二、电影美学风格的发展44
三、贾樟柯电影的文化内蕴48
四、游戏Flash与流行音乐51
第三章 严肃的游戏精神——陆川及其电影世界中的“四维空间”56
一、《寻枪》和陆川作者身份的确立58
二、理想自我及其现实困境62
三、《南京!南京!》国族身份与他者视角66
四、国族历史的另类追寻:对弥赛亚主义的反思71
五、“玩的盛宴”——作者身份背后的游戏精神74
第四章 类型意识、基于游戏的视觉系与工业标准——导演乌尔善的电影创作81
一、清晰的类型意识与明确的目标定位82
二、因地制宜、随类赋彩的视觉设计86
三、通灵虚幻的网游风格与媒介融合理念90
四、恪守工业标准与科学流程94
第五章 从黑色电影到网络游戏——导演宁浩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像书写99
一、独特的电影品格及其精神指向100
二、自成话语的电影美学形态104
三、后现代主义的电影奇观117
四、新媒体时代的跨界合作123
第六章 现实主义·多重化展现——导演滕华弢的电影追求129
一、曲线追求导演梦129
二、独特视角与社会气息131
三、后现代性:游戏、网络元素的融合140
第七章 思望温情的生命沈想者——李玉及其电影创作147
一、影像表意寓旨:个体生命的完整与断层148
二、爱与光:镜头角色中的阴性执着之美152
三、艺术风格:直觉、掩藏、感性的影像空间157
四、外显的人生观及佛学生死轮回意义161
五、跨文化媒体传播下影像的共生性构建及游戏性探寻166
第八章 用游戏的思路创作电影——导演徐峥作品的内在特性173
一、话剧之“势”造就影视之“力”174
二、喜剧表演中的游戏代入181
三、大众文化中“接地气”的品格185
四、“迷失”观影心理中的游戏性设定191
第九章 游戏·商业·后现代性——李蔚然电影的创意之旅196
一、创意与游戏198
二、创意与商业201
三、当创意遇上“山寨”与“恶搞”204
四、新篇喜剧210
第十章 影像传播中的现实主义特质——青年导演王竞影片创作216
一、现实主义题材外衣下冷静的社会体察217
二、纪实与幽默共生的个人化影像风格225
三、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借鉴游戏元素的全新尝试231
第十一章 在逼迫与失落中寻找希望——韩杰电影研究240
一、影像的现实性与魔幻化240
二、乡土想象与自我迷失246
三、民族仪式与文化隐喻253
四、戏梦人生与游戏257
第十二章 坚守·突破·跨越——薛晓路电影研究261
一、规矩、严谨的创作模式:题材、类型与叙事262
二、个人化的思考与坚守:穿越消费边界的性别胜利274
三、《北京遇上西雅图》电影、网络与游戏的跨界融合283
第十三章 一场梦想 一段成长——赵薇的电影创作289
一、赵薇的成长之旅289
二、主题与风格的定位293
三、人物群像与叙事特质298
四、宣传与营销策略305
五、影像与游戏的互动308
第十四章 乐活·童话·游戏·造梦——导演金依萌的电影创作形态314
一、视觉系表述下的“乐活”美学实践315
二、都市爱情童话的游戏式书写与言说320
三、新媒体视域下的整合与创新329
第十五章 青春·游戏·跨媒介——郭敬明电影研究337
一、青春:在争议中织梦338
二、游戏:《小时代》的时代文化症候348
三、跨媒介:《小时代》如何谱写市场主语355
四、争议与影响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