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汽车电子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汽车电子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0715357.jpg)
- 王绍銧,李建秋,夏群生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23889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74页
- 文件大小:131MB
- 文件页数:587页
- 主题词:汽车-电子技术-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汽车电子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 绪论1
0.1 汽车电子的发展史1
0.2 汽车电子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3
0.2.1 保护环境3
0.2.2 安全3
0.2.3 驾驶乘坐环境4
0.2.4 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4
0.3 小结5
第1篇 动力传动控制系统9
1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及其开发方法9
1.1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特点和组成框架9
1.1.1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9
1.1.2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框架10
1.1.3 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硬件框架10
1.1.4 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软件框架12
1.2 汽车电子系统中典型传感器的特性及其信号处理21
1.2.1 位置/角度传感器21
1.2.2 速度/角速度传感器34
1.2.3 加速度传感器及其测量原理36
1.2.4 应力/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43
1.2.5 气体传感器49
1.2.6 光电传感器57
1.3 汽车电子系统中典型执行器的特性及其驱动电路59
1.3.1 典型负载及其分类60
1.3.2 典型功率开关器件及其特性61
1.3.3 典型功率驱动电路62
1.3.4 集成的智能功率驱动芯片73
1.4 汽车电子系统的开发流程和开发方法83
1.4.1 V形开发流程简介83
1.4.2 快速原型的概念84
1.4.3 软、硬件测试和开发方法88
1.4.4 控制器的匹配标定92
参考文献97
2 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98
2.1 概述98
2.1.1 火花点火发动机的燃烧过程98
2.1.2 排放控制策略102
2.2 空燃比的控制105
2.2.1 概述106
2.2.2 EFI系统的分类106
2.2.3 EFI系统的组成107
2.2.4 空燃比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125
2.3 电子点火控制138
2.3.1 汽车点火系统的要求138
2.3.2 点火控制系统的组成138
2.3.3 点火控制139
2.4 怠速控制150
2.4.1 概述150
2.4.2 怠速质量的评价标准151
2.4.3 怠速控制装置(步进电机型)151
2.4.4 怠速控制策略153
2.5 排气再循环155
2.5.1 工作原理155
2.5.2 EGR阀156
2.5.3 EGR的控制策略158
2.5.4 内部EGR159
2.6 燃油蒸发排放物控制系统159
2.7 发动机管理系统新的发展技术161
2.7.1 可变气门控制技术161
2.7.2 可变进气流量控制169
2.7.3 稀燃发动机控制171
2.7.4 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172
2.7.5 2缸/4缸发动机177
2.7.6 均质压燃发动机178
2.7.7 控制理论研究的新进展183
参考文献185
3 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187
3.1 第一代电控柴油喷射系统(位置控制式)189
3.1.1 在直列泵上实施的位置式电控系统189
3.1.2 第一代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控制特点191
3.2 第二代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时间控制式)193
3.2.1 在分配泵上实施的时间控制式193
3.2.2 在直列泵上实施的时间控制式196
3.2.3 电控单体泵和电控泵喷嘴系统198
3.2.4 第二代时间控制式的特点201
3.3 第三代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高压共轨系统)201
3.3.1 液力活塞增压式共轨系统202
3.3.2 高压共轨系统203
3.3.3 压电晶体喷油器207
3.3.4 高压共轨系统的特点210
3.4 柴油机空气系统和排放后处理系统的电子控制212
3.4.1 增压压力控制系统212
3.4.2 排气再循环控制系统214
3.4.3 排放后处理系统215
3.4.4 柴油机空气系统电子控制的特点217
3.5 柴油发动机整机管理219
3.5.1 发动机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222
3.5.2 柴油发动机管理系统的匹配标定224
3.5.3 柴油发动机管理系统的故障诊断226
3.6 柴油发动机混合动力228
3.6.1 柴油ISG发动机228
3.6.2 双模式柴油机混合动力228
3.6.3 串联式柴油机混合动力229
3.7 小结230
参考文献231
4 自动变速器的电子控制233
4.1 概述233
4.2 自动变速器的主要控制目标234
4.3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235
4.3.1 电控半自动变速器235
4.3.2 采用电控离合器和发动机转速控制的半自动变速器235
4.3.3 采用电控离合器的半自动变速器237
4.3.4 电控全自动变速器237
4.3.5 电控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239
4.4 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243
4.4.1 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244
4.4.2 电控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和发动机一起控制247
4.4.3 换挡时间和感觉的控制以及驾驶模式的选择253
4.4.4 智能化AT电子控制系统258
4.5 电控无级变速器259
4.5.1 电控无级变速器的技术特点260
4.5.2 用于中型轿车的电控无级变速器262
4.5.3 链条传动的电控无级变速器及其控制263
参考文献265
第2篇 底盘和车身电子控制系统269
5 底盘电子控制系统269
5.1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269
5.1.1 ABS与TCS的发展历史269
5.1.2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270
5.1.3 ABS的构成272
5.1.4 驱动防滑系统295
5.1.5 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305
5.2 汽车转向电子控制系统316
5.2.1 电子可变量孔助力转向系统317
5.2.2 旁通式助力转向系统317
5.2.3 电磁式助力转向系统320
5.2.4 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321
5.2.5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325
5.3 主动避撞控制系统334
5.3.1 概述334
5.3.2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335
5.3.3 雷达的基本测量原理和构成338
5.3.4 ACC系统的控制算法和汽车动力学模型341
5.3.5 停车入位系统(倒车雷达)344
5.4 悬架电子控制系统346
5.4.1 概述346
5.4.2 弹簧刚度和减振器阻尼力综合控制的空气悬架346
5.4.3 自适应阻尼力连续可调悬架351
5.4.4 车身姿态主动控制悬架352
5.4.5 刚度、阻尼和车高综合控制的油气悬架355
5.4.6 侧倾控制系统358
参考文献360
6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362
6.1 乘员约束系统362
6.1.1 概述362
6.1.2 安全气囊362
6.1.3 安全带371
6.1.4 安全系统展望373
6.2 汽车仪表375
6.2.1 概述375
6.2.2 驾驶员抬头显示技术380
6.3 汽车空调系统382
6.3.1 概述382
6.3.2 暖风及空调系统382
6.4 座椅系统388
6.4.1 电动座椅结构388
6.4.2 座椅加热系统389
6.4.3 座椅控制系统389
6.5 车灯控制系统390
6.5.1 引言390
6.5.2 照明系统术语及定义390
6.5.3 聚光镜和光束类型391
6.5.4 前照灯的照射高度和转向随动控制393
6.5.5 其他外部车灯设备397
6.5.6 灯泡398
6.5.7 放电弧光灯和单光源车灯系统400
6.5.8 LED照明系统403
6.5.9 照明控制电路404
6.6 车门控制单元412
6.6.1 车门控制单元的结构412
6.6.2 挡风玻璃刮水器和洗涤器420
6.6.3 刮水器的电子控制系统423
参考文献426
第3篇 汽车电子系统的可靠性和故障诊断429
7 汽车控制网络429
7.1 概述429
7.1.1 汽车控制网络的分类429
7.1.2 不同控制网络的特点430
7.2 CAN总线439
7.2.1 CAN总线结构与特点439
7.2.2 CAN总线协议440
7.2.3 CAN总线的应用444
7.3 LIN网络449
7.3.1 汽车车身总线449
7.3.2 LIN总线硬件资源451
7.3.3 LIN总线协议452
7.3.4 LIN网络的设计454
7.3.5 LIN总线的应用456
参考文献461
8 汽车电子系统的可靠性463
8.1 概述463
8.2 汽车电子系统的可靠性463
8.3 ECU的电测试468
8.4 电磁兼容性470
8.4.1 概述470
8.4.2 干扰的影响和消除471
8.4.3 电磁兼容性的测试476
参考文献477
9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478
9.1 各种故障诊断技术478
9.1.1 传统的故障诊断技术478
9.1.2 离板故障诊断设备479
9.1.3 在板(车载)故障诊断系统482
9.1.4 ISO 9141标准483
9.1.5 通用串行诊断测试仪483
9.2 车栽故障诊断系统485
9.2.1 概述485
9.2.2 OBD的主要功能486
9.3 车栽故障诊断系统的故障码和监测方法492
9.3.1 OBD使用的SAE标准492
9.3.2 OBD系统所有检测零部件的故障码及监测方法497
9.3.3 重要监测项目的影响因素及工作条件497
9.4 基于CAN的OBD故障诊断501
9.5 SAE标准J1930的术语503
参考文献504
附录507
附录A 汽车电子实验507
实验1 基于单片机的模拟量采集507
实验2 基于单片机的转速信号测量与处理510
实验3 汽油机喷油器驱动电路实验521
实验4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设计和驱动实验533
实验5 汽车电子系统的SCI通信实验535
实验6 模拟量输出实验537
实验7 CAN总线通信实验539
实验8 智能驱动芯片TLE6220的诊断实验548
实验9 控制器PID算法调试实验552
实验10 xPC Target硬件在环仿真实验556
实验11 Real Time Windows Target硬件在环仿真实验559
实验12 电控发动机综合实验562
附录B 实验报告模板568
缩略语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