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竺可桢全集 第3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竺可桢全集 第3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0826259.jpg)
- 竺可桢著;樊洪业主编;丁辽生等编纂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ISBN:754283459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75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603页
- 主题词:竺可桢(1890~1974)-全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竺可桢全集 第3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949年1
说台风1
参观东北后我个人的感想6
前言9
第3卷目录9
致赵元任等函稿〔动员回国〕9
致杨钟健函〔商到院任职〕10
致杨钟健函〔问用房并告地调所事〕11
致杨钟健函〔告研究、住房等〕12
致杨钟健函稿〔通知到京赴任〕13
致杨钟健函稿〔告来京事宜〕14
编例15
1950年15
对于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感想15
近代科学推翻了马尔萨斯人口论16
第3卷说明17
“五四”以来我国大学教育内在的矛盾20
中国科学的新方向23
致张心一函〔荐萧前椿讲农业气象课〕26
在第一次扩大院务会议上的讲话27
考察东北以后的展望31
人力能克服冰雹吗?33
致郭沫若函稿〔请任命曹日昌〕38
目前中国地理研究工作的任务39
科学研究和大学教育41
致周邦立函〔谢赠译著〕45
1951年46
中国古代在天文学上的伟大贡献46
致□□□函〔李仪祉的贡献〕53
在地理研究所筹备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54
中国气象学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开幕词56
中国过去在气象学上的成就57
生物学地理学各所的工作情况61
第一届波兰科学会议67
在地球物理研究所气象部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74
欧游三月的见闻和感想75
抗美援朝中的科学工作人员81
1952年83
我如何领会到知识分子须受工人阶级的领导83
声讨美国侵略军撒布细菌的罪行85
科学院研究人员思想改造学习期中的自我检讨86
关于中国科学院一九五二年计划要点之说明91
致周邦立函稿〔太阳系起源说〕92
三年来中国的科学93
新中国的科学工作98
中国地理学工作者当前的任务99
1953年99
在全国植物病理会议及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代表大会联合会上的报告103
悼我们的伟大导师斯大林108
波兰伟大科学家哥白尼的贡献110
毛主席《实践论》对于科学工作人员的启发作用116
罗森堡夫妇的精神永垂不朽119
对地理研究所整理珠峰资料报告的批示121
朝鲜停战协定是和平胜利的伟大里程碑122
哥白尼在近代科学上的贡献123
纪念尼古劳斯·哥白尼134
在欢送苏联科学院紫胶调查团宴会上的致词137
一九五三年十月所长会议生物地学组讲话138
中国科学院所长会议生物学地学组会议总结146
哥白尼在科学革命队伍的前面157
1954年160
致郭沫若函〔答变色狐问题〕160
致张保升函稿〔珠峰文章〕161
关于科学普及的问题163
加强科学知识宣传工作——代发刊词166
中国科学家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努力169
在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172
中国地理学术讨论会开幕词175
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开幕词178
为什么要研究我国古代科学史180
对《珠穆朗玛峰》(初稿)的批示184
学习宪法草案的一点体会185
参加黄河勘察队考察西北水土保持工作纪要188
五年来的新中国科学研究工作194
访问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苏联的观感200
参加苏联天体演化论第四次会议的报告208
1955年213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报告213
对台湾科学界朋友们讲几句话223
苏联科学家的宝贵建议225
在欢迎意大利文化代表团会上的讲话230
奋斗235
加强普查与科学研究继续进行重点规划 为完成巨大的水土保持任务而235
在答谢苏联科学院赠礼宴会上的致词240
致席泽宗函〔星图年代考〕242
1955年抗生素学术会议开幕词243
致席泽宗函〔变星〕246
在省市科普工作人员座谈会上的讲话247
关于发展放射性同位素在我国生物科学上应用的建议249
《中国近代科学论著丛刊·气象学(1919—1949)》序250
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254
晋西北地区水土保持工作视察报告269
从治理黄河问题看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对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性276
关于华北地下水资源估计的意见279
1956年279
中国生物学地学的发展状况与前途280
致涅斯米扬诺夫函稿〔邀苏专家来华考察〕290
实践是最好的大学291
学习外语与爱惜时间295
致季其永函〔鼓励学习〕297
对于胡树德同志所提关于我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方针问题的认识298
百家争鸣和发掘我国古代科学遗产300
致巴尔金函稿〔购运游离室和中子记录仪〕305
致布兰奇函稿〔国际地球物理年〕306
致席泽宗函〔二十八宿〕307
致巴尔金函稿〔派送人员赴苏参加海洋调查〕308
向科学进军的途径309
题科普展览会321
致B·T·科尔特和B·T·鲍戈罗夫教授函稿〔国际地球物理年〕322
《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序言323
1957年325
国际地球物理年的组织和国际科学合作325
海南岛橡胶种植大有前途331
橡胶树在华南亚热带地区是可以推广种植的332
热带亚热带资源开发科学讨论会开幕词333
就广东视察所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报告335
致卡普曼函稿〔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339
雷琼地区考察报告341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工作报告350
天文馆工作359
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工作的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360
致卡普曼函〔对国际地球物理年专门委员会执行局的抗议〕364
培养人才与开展科学研究365
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内容广泛意义重大368
要开发自然必须了解自然369
关于中国科学院院章起草工作的意见377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七个研究所成立大会上的讲话378
关于参加中苏综合队考察黑龙江左右岸中苏地区的报告381
纪念卡尔·林内诞生250周年386
谁说党不能领导科学?389
致王铃函稿〔聘请回国〕393
庆祝第一个人造卫星发射成功394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创举396
苏联科学的飞速进展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98
中苏合作的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工作404
开发黑龙江的第一步410
1958年411
访苏的收获和体会411
在武汉分院筹委会成立大会上的报告413
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中苏联合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词417
致院党组函〔大跃进中向党表示决心〕419
中国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气候区域420
致涅姆奇诺夫函稿〔中苏两院科学合作〕430
对于李约瑟博士本年一月来函的意见431
致李约瑟函稿〔来华访问安排〕432
在广东省第一次科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433
《科学史集刊》发刊词436
致郭沫若函〔评《棠棣之花》〕438
在院“交心”大会上的发言439
在中国科学院浙江分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442
参加1957年中国科学技术访苏代表团的报告444
在中国科学院江苏省分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450
地理工作者应该是向地球进军的先锋453
致郑晓沧函〔柳永词中的“客星”〕457
思鹊诗二首458
预祝人造卫星发射成功459
中国气象学会第二、三届理事会扩大会议开幕词460
中国的亚热带464
致巴尔金函稿〔邀苏联专家安装仪器〕472
灌得全疆土地肥(诗一首)473
对西北地区分院和考察队工作的几点建议474
新疆是个好地方(七律)477
苏联科学压倒美国478
在中国科学院土壤工作会议上的报告482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486
于子三之名永垂不朽488
在中国科学院植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490
在地理专业会议上的讲话495
在世界文化名人陶列乞里诞生350周年纪念会上的开幕词499
1959年502
让海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502
致侯仁之函稿〔地理学史书稿审阅意见〕505
论南水北调507
改造沙漠是我们的历史任务511
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工作的发展517
我院的综合考察工作523
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中苏联合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开幕词527
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中苏联合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闭幕词529
纪念德国地理学家和博物学家亚历山大·洪堡逝世100周年531
在中国地理学会人民公社规划工作学术报告及理事扩大会议上的讲话536
新疆记行540
综合考察是建设计划的计划545
对于今后黄土高原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水土保持的几点意见550
大气环流会议开幕词554
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三十周年纪念会开幕词556
在中国气象学会1959年全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559
《十年来的中国科学——综合考察(1949—1959)》总论565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序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