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融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王恒,郑晓燕,曾凡诠主编;陈靓秋,徐若瑜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041852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85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301页
- 主题词:金融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金融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1
第一节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1
一、货币的起源1
二、货币的本质2
三、货币形式的演进4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6
一、价值尺度6
二、流通手段7
三、贮藏手段8
四、支付手段8
五、世界货币9
第三节 货币制度的形成及构成要素10
一、货币制度的概念及其形成10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1
第四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13
一、银本位制13
二、金银复本位制14
三、金本位制15
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16
五、我国的货币制度17
第五节 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18
一、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和依据18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货币层次的划分18
三、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19
四、货币的计量19
第二章 信用与利息24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24
一、信用的含义与特征24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25
第二节 信用制度及其主要形式26
一、信用制度概述26
二、信用形式27
第三节 信用工具30
一、信用工具的特征31
二、信用工具的分类32
第四节 利息与利息率34
一、利息的含义及其来源34
二、利息率及其计算34
三、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35
四、利率的种类36
五、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38
六、利率发挥作用的渠道39
第五节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40
一、利率市场化的含义40
二、利率市场化的作用40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40
四、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制约因素43
五、当前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主要思路44
第三章 金融市场47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47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特性47
二、金融市场的分类48
三、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49
四、金融市场的功能51
五、现代金融市场的特点51
第二节 货币市场52
一、同业拆借市场53
二、短期借贷市场55
三、商业票据市场56
四、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56
五、国库券市场57
六、债券回购市场57
第三节 资本市场58
一、股票市场58
二、长期债券市场62
第四节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65
一、衍生金融市场概述65
二、衍生金融市场的功能66
三、金融远期市场67
四、金融期货市场69
五、金融期权市场70
六、金融互换市场72
第四章 金融机构体系77
第一节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概述77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7
二、世界银行集团79
三、国际清算银行82
四、区域性金融机构83
第二节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及发展84
一、我国历史上的金融机构体系84
二、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与发展85
第三节 我国现行金融机构体系87
一、中国人民银行87
二、商业银行体系88
三、政策性银行88
四、非银行金融机构89
五、外资金融机构92
六、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的金融机构92
第五章 商业银行100
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100
一、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100
二、商业银行的概念101
三、商业银行的特殊性102
四、商业银行的职能103
五、商业银行的类型104
六、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104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105
一、负债业务106
二、资产业务108
三、中间业务109
四、表外业务111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112
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112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理115
三、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内容116
第六章 中央银行123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123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123
二、中央银行的发展124
三、中国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125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126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126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127
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129
四、我国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131
五、中央银行的类型132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134
一、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134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135
三、中央银行的清算业务136
第四节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138
一、金融监管及监管体系138
二、我国金融分业监管的现状141
三、我国现行金融分业监管体制的发展前景144
第七章 其他主要金融机构147
第一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147
一、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主要特点147
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主要类型148
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性质149
四、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殊职能150
第二节 投资银行151
一、证券承销业务152
二、证券交易业务152
三、公司并购业务153
四、项目融资业务153
五、风险资本投资154
第三节 保险公司155
一、财产保险156
二、责任保险156
三、保证保险156
四、人身保险156
第四节 投资基金156
一、投资基金的类型157
二、投资基金的特点158
三、投资基金的交易158
第五节 信托基金与养老基金159
一、信托基金159
二、养老或退休基金159
第八章 外汇、汇率与国际收支162
第一节 外汇与汇率概述162
一、外汇及其种类162
二、汇率162
第二节 汇率的决定因素与影响164
一、汇率的决定因素164
二、外汇的作用与影响165
第三节 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166
一、国际收支166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167
三、国际收支的失衡与调节169
第四节 国际储备170
一、国际储备的概念170
二、国际储备的构成170
三、国际储备的作用171
四、国际储备的管理172
第九章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180
第一节 货币需求概述及其理论180
一、货币需求的概念180
二、货币需求量180
三、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181
四、西方货币需求理论182
第二节 货币供给概述及其理论192
一、货币供给的概念192
二、货币供给量192
三、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192
四、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194
五、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196
第三节 货币供求均衡197
一、货币供求均衡的概念197
二、货币供求均衡的实现机制197
三、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198
四、货币供求失衡202
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208
第一节 通货膨胀概述208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208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210
三、通货膨胀的度量211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212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212
二、通货膨胀对经济运行的影响214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216
一、控制货币供应量216
二、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217
三、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218
四、其他政策218
第四节 通货紧缩概述219
一、通货紧缩的概念219
二、通货紧缩的类型221
三、通货紧缩的度量222
第五节 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222
一、通货紧缩的成因222
二、通货紧缩对经济运行的影响225
第六节 通货紧缩的治理226
一、调整宏观经济政策226
二、扩大有效需求228
三、调整和改善供给结构228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调控232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目标232
一、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与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232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232
三、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237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239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239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243
三、其他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244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245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两种理论245
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运转过程247
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应249
一、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249
二、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252
三、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253
第五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254
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关系254
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必要性255
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255
第十二章 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261
第一节 金融发展理论261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261
二、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263
三、金融发展理论265
第二节 我国的金融改革266
一、金融初始化改革(1979—1984年)266
二、发展金融和整体推进金融改革(1985—1993年)268
三、完善金融和全面深化金融改革(1994—1998年)269
四、现代金融制度建设时期(1999年至今)271
第十三章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276
第一节 金融创新276
一、金融创新的概念276
二、金融创新的分类277
第二节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277
一、金融监管的概念277
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277
参考文献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