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条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陈秀珍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1362708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23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2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条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理论篇3
第一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和理论基础3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和特点3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3
(二)几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8
二、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条件的理论框架10
(一)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条件的主要理论基础10
(二)本书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条件的理论模型:FIDI模型15
三、本书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创新20
(一)本书的研究思路20
(二)本书的结构安排20
(三)本书的特色与创新点22
第二篇 历史篇27
第二章 英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选择与发展条件27
一、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选择与发展条件27
(一)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典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棉纺织业27
(二)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棉纺织业的发展条件29
二、英国工业鼎盛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选择与发展条件34
(一)英国工业鼎盛时期典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钢铁工业34
(二)英国工业鼎盛时期钢铁工业的发展条件35
第三章 美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选择与发展条件38
一、美国工业现代化起步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选择与发展条件38
(一)美国工业现代化起步时期典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棉纺织业38
(二)美国工业现代化起步时期棉纺织业的发展条件41
二、美国工业鼎盛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选择与发展条件45
(一)美国工业鼎盛时期典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钢铁工业与汽车工业46
(二)美国工业鼎盛时期钢铁工业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条件48
三、美国后工业化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选择与发展条件52
(一)美国后工业化时期典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产业53
(二)美国后工业化时期信息产业的发展条件54
第四章 日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选择与发展条件59
一、日本战后经济恢复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选择与发展条件59
(一)日本战后经济恢复时期典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重化工业60
(二)日本战后经济恢复时期基础重化工业的发展条件61
二、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选择与发展条件66
(一)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典型战略性新兴产业——机械制造业66
(二)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条件70
三、日本战后经济稳定增长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选择与发展条件75
(一)日本战后经济稳定增长时期的典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微电子产业76
(二)日本战后经济稳定增长时期微电子产业的发展条件76
第五章 亚洲“四小龙”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选择与发展条件82
一、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台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选择与发展条件82
(一)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台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选择——轻纺工业83
(二)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台湾轻纺工业的发展条件84
二、20世纪60、70年代韩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选择与发展条件86
(一)20世纪60、70年代韩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选择87
(二)20世纪60、70年代韩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条件88
三、20世纪60、70年代香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选择与发展条件92
(一)20世纪60、70年代香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选择92
(二)20世纪60、70年代香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条件95
四、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新加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选择与发展条件99
(一)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新加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选择——炼油业、海事工业99
(二)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新加坡炼油业、海事工业的发展条件100
第六章 典型国家(或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条件的历史经验总结104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FIDI模型四大条件的支撑104
二、要素条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105
三、创新条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107
四、需求条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109
五、制度条件是FIDI模型中最具可操作性的条件110
六、善用国际环境改善FIDI模型各大条件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111
第三篇 现状篇115
第七章 当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115
一、近年来部分发达国家(或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概况115
(一)近年来美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概况116
(二)近年来欧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概况120
(三)近年来德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概况123
(四)近年来日本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概况125
(五)近年来澳大利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概况129
(六)近年来新西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概况130
(七)近年来加拿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概况131
二、近年来部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概况132
(一)近年来俄罗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概况132
(二)近年来印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概况133
(三)近年来巴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概况136
(四)近年来南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概况136
(五)近年来韩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概况138
(六)近年来新加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概况139
(七)近年来台湾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概况140
(八)近年来香港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概况143
三、当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143
(一)通过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素条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143
(二)通过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条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145
(三)通过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条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146
(四)通过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度条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146
(五)充分把握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机会,促进本国(或本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148
第八章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150
一、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概况150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概况150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概况152
(三)生物产业发展概况155
(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156
(五)新能源产业发展概况158
(六)新材料产业发展概况162
(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163
二、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特点164
(一)发展速度快,但产业层级偏低,国际竞争力较弱164
(二)部分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但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较欠缺165
(三)各地政府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但区域产业同构和重复建设现象较严重165
第九章 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条件167
一、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素条件分析167
(一)劳动力资源167
(二)自然资源169
(三)资本171
(四)企业家资源172
(五)基础设施173
(六)环境资源175
二、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条件分析175
(一)创新成果176
(二)创新制度176
(三)创新投入178
(四)教育水平179
(五)外围创新条件180
三、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条件分析181
(一)国内需求条件181
(二)国际需求条件183
四、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度条件分析184
(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初步确立,但部分生产要素配置机制仍有待改善184
(二)行业管理体制不断改善,但各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协调机制仍亟待理顺185
(三)大企业地位日益突出,企业结构有待完善185
(四)产业标准建设日益得到重视,但产业标准体系仍严重缺失186
(五)金融改革取得丰硕成果,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环境仍有待完善187
(六)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但政策支持方式亟待完善187
第四篇 对策篇193
第十章 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193
一、优化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素条件193
(一)优化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条件193
(二)优化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资本条件195
(三)积极培育企业家资源,优化企业家的发展环境195
(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稀缺资源的战略储备体系196
(五)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高端基础设施建设196
(六)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产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97
二、优化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条件197
(一)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研发197
(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198
(三)完善科研管理体制199
(四)完善科研成果产业化机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199
(五)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提高创新投入的效率和效益200
(六)进一步提升我国教育水平,为创新奠定人才基础201
(七)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提高平台利用效率201
(八)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202
(九)积极培育创新文化202
三、优化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条件203
(一)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拓国内市场的配套设施与配套政策203
(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增强政府采购对国内需求的引导作用203
(三)创新消费模式,促进国内消费结构升级203
(四)加强消费者保护,提高国内需求质量204
(五)合理运用贸易政策,提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竞争力204
(六)引导与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204
四、优化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度条件205
(一)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05
(二)进一步改革与完善行业管理体制206
(三)构建大中小企业公平竞争、和谐发展的企业结构207
(四)实施标准化战略,打造完善的产业标准体系207
(五)改善与优化政策运作方式,提高政策实施效果208
参考文献209
索引219
后记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