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近藏传佛教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走近藏传佛教
  • 王尧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978710109232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86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307页
  • 主题词:喇嘛宗-介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走近藏传佛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讲 全民信仰宗教1

一、藏传佛教与汉藏关系1

中国人的佛缘:佛教的三大分支2

藏传佛教不叫“喇嘛教”,汉传佛教不叫“和尚教”3

“佛教占领舞台,上演苯教节目”4

汉人的功利主义信仰5

藏胞的虔诚:用额头磨亮一圈墙5

天下没有纯粹的汉族7

俄语中为何称中国为“契丹”(kidai)9

满蒙藏联盟:“满洲”和“文殊菩萨”是同一个词9

五世达赖进京10

二、佛教在西藏的传播(前弘期佛教)12

七十三岁松赞干布迎娶十八岁文成公主16

观音菩萨本是男的18

《吐蕃僧诤记》:两个流派的大辩论20

佛教得到吐蕃王室的支持20

建立了第一座寺庙桑耶寺21

“七觉士”出家23

三大译场和三大译师24

世界上第一部梵藏双语词典24

马球的发明者是藏民25

藏传佛教三杰:“堪洛曲松”29

三、佛教与苯教的冲突及灭佛运动31

佛教与苯教的冲突31

藏王世系32

藏王名字的含义33

松赞干布的“赞”原来是一种惹不起的精灵34

心爱的姑娘为何被比喻成“木头碗”36

藏民绝不随地吐痰,怕招惹小精灵“帖布让”37

“亚洲最重要的一块碑”38

佛教和苯教的挫折41

四、佛教的再复兴(后弘期佛教)42

藏区分裂成两大派42

思想界漠然无主44

智光:为了寻求佛法,连王都不做了45

“象雄”在哪里46

阿底峡入藏47

大译师仁钦桑波49

菩提就是一盏灯:讲戒律的《菩提道灯论》51

阿底峡的塑像:名字叫“像我”52

西藏有很多梵文写本52

第二讲 藏传佛教各教派55

一、噶当派:强调戒律55

“第二佛陀”阿底峡55

“用鼻血画的佛像”58

二、萨迦派:带来重大转折,建立了和朝廷的新关系58

萨迦人的佛教因缘59

萨迦派“宝王”59

卓弥大译师和“道果教授”60

“父亲是大师,儿子也是大师”60

萨迦五祖62

蒙藏合作65

萨迦人干的三件大事69

大灵岩寺的汉藏文碑70

元朝萨迦人在北京的居住地70

藏区无密宗,所有宗派都修密71

为什么先要介绍萨迦派72

三、宁玛派:家庭传教,指导一个人的死亡73

莲花生大师的贡献:增加了护法神系列73

早期的苯教74

《西藏的神灵和鬼怪》76

宁玛派独传:指导一个人的死亡77

宁玛派的寺庙和“大圆满教法”78

宁玛派的几位活佛80

四、噶举派:重视口头传承,修炼“大手印”81

第一代祖师玛尔巴82

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82

藏族的骰子——“枭”84

“听见就高兴”86

米拉家的重大变故86

为什么米拉日巴的母亲丧失了继承权88

母亲让米拉日巴学密咒89

米拉日巴复仇90

米拉日巴学习佛法91

塔波拉杰建立噶举派92

“大宝法王”得银协巴93

第十七辈噶玛巴94

乾隆帝为何停止夏玛尔巴的转世95

修炼“大手印”97

“四大八小”支派97

五、格鲁派:戒律严格,人数最多,影响最深,规模最大98

宗喀巴大师98

“不学成,一步也不向东走”100

宗喀巴的团队101

学习藏文后能更好地理解佛经102

宗喀巴认为要显密兼修103

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吽105

赵朴初和《佛教常识答问》106

1409年第一次传召大法会106

“大慈法王”释迦也失107

宗喀巴著作的汉文译本109

关于宗喀巴的重要文字110

达赖喇嘛的称号是如何来的111

班禅额尔德尼的称号是如何来的112

六世班禅圆寂113

格鲁派六大寺114

第三讲 活佛转世制度115

一、活佛转世115

活佛的意思是“大宝贝”115

汉族有活佛吗116

民族的和宗教的传统117

二、“再回来”——活佛转世制度的兴起与盛行118

噶举派确立了活佛转世制度119

不是死亡,而是假期满了121

噶举派的帽子:黑帽和红帽122

两位噶玛巴123

三、名人效应——活佛转世的制度化124

为什么是格鲁派加以制度化125

如何指认转世活佛125

四、互为师徒——达赖、班禅两大活佛转世系统的形成126

达赖、班禅互为师徒127

活佛转世制度的功用128

五、王权高于教权——历代中央政府对活佛转世的支持129

乾隆帝学习藏文129

乾隆帝对藏传佛教的两种态度131

金瓶掣签制度134

寻访十世班禅的转世灵童135

七岁和七十岁的对话136

附表:达赖喇嘛世系表139

班禅额尔德尼世系表140

第四讲 经院教育与严格的学阶制度141

一、寺庙即学校:经院教育141

内地的文官选拔制度141

藏区独特的教学制度——佛教经院教育143

经院教育的教学体系:扎仓—康村—米村144

二、政教合一:经院教育建立的基础145

地方官僧俗并用146

封建农奴制147

兄弟共妻制148

摆脱贫困的唯一机会:进庙149

寺庙里也有离经叛道的人150

三、进庙学习:经院教育的教学方式151

藏传佛教的最高学位:格西151

培训年轻活佛和高级僧侣的学校152

各地都有佛学院152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堪布154

立宗辩论154

四、共同的教材:经院教育的教学内容155

第一部教材讲唯识155

第二部教材讲因明156

第三部教材讲“中庸之道”157

第四部教材讲戒律158

第五部教材讲宇宙观160

五、四级考试:经院教育的学位设置160

四级学位160

僧人的最高愿望162

第五讲 藏文《大藏经》164

一、多语种、多译本:佛经的翻译164

“你们用自己的语言来宣传佛教”164

多语种佛经165

二、二分法:藏文《大藏经》167

汉文《大藏经》与藏文《大藏经》的区别167

经、律、论皆通的就是三藏法师168

三、伟大的创举:藏文的创造与佛经的藏译170

吞弥桑布扎创造了藏文170

佛教的辩论172

译经目录173

四、和玄奘一样了不起:大翻译家管法成173

《解深密经疏》的殊胜因缘174

五、藏文《大藏经》的版本175

藏文《大藏经》的第一个刻本176

现在用得比较多的“方册本”177

第六讲 藏传佛教的名寺、佛教大师及其名作介绍179

一、藏传佛教寺院里的宗教人员179

藏区的早期寺庙没有出家人181

诵经的领诵者:翁则181

藏传佛教里男女不平等183

二、寺庙的发展经过及著名寺庙184

前弘期的寺庙:桑耶寺、昌珠寺、扎塘寺、大昭寺、小昭寺184

拉萨之名与山羊有关188

后弘期前期的寺庙:托林寺、杰拉康189

后弘期中期的寺庙:萨迦寺、楚布寺、八蚌寺、止贡寺、彭措林寺、更庆寺、白居寺190

三、寺庙的功能196

宣传佛教教义196

传授佛教知识:大五明和小五明196

解决地方性事务202

本地的医疗中心205

地方性的物资交流和经济贸易中心205

雪顿节:酸奶节207

四、佛学大师及其名作介绍207

敦煌文献中的吐蕃历史文书208

伯希和带往巴黎的藏文写卷210

米拉日巴与《道歌集》:以自然入诗212

歌颂瑜伽的诗歌214

萨迦班智达与《萨迦格言》:以道德入诗216

宗喀巴:以宗教的境界入诗219

宗喀巴歌颂空行母222

仓央嘉措:多产的诗人224

第七讲 藏传佛教的东传运动228

一、藏传佛教向东传播228

蒙古人也传播藏传佛教230

一路向东,与中华主流文化融合231

二、九宫八卦护身符与马球:汉藏文化的双向交流234

三、宋以后藏传佛教东传的加速发展235

西夏人成为藏传佛教东传的中介235

元朝的宣政院在哪儿236

大黑天神237

南宋末代皇帝向忽必烈投降,最终出家239

明朝对西藏从未用兵:藏传佛教更为活跃241

清代修建的藏传佛教寺庙241

第八讲 藏传佛教的社会化247

一、争取王室和贵族的支持:吐蕃时期佛教的本土化247

桑耶寺最著名的一块碑248

通过各种渠道传播佛教249

出家人担任宰相249

二、译经和佛教的社会化252

翻译的程序和经验253

工具书中的赞普诏书254

三、佛苯之争与顿渐之争255

佛苯之争255

顿渐之争255

藏医藏药取得了很大进展256

上路弘法和下路弘法会合257

四、藏传佛教艺术的社会化258

喇嘛嘛呢258

唐卡258

擦擦259

藏戏260

五、庄园制的产生与选官制度260

敦煌文献中常见的“突”是什么262

寺院教育的缺点在哪里264

愤世嫉俗的更敦群培266

第九讲 封建农奴制下政教合一与藏传佛教269

一、“政教合一”制度的源起269

藏传佛教中的关公271

“反上之变”273

二、庄园制度下的生产关系274

农奴主和农奴275

“家生子儿”275

三、元以后政教合一制度的发展277

僧俗合作281

封建农奴制最风光的时代281

后记284

附录2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