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文化与医学散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医文化与医学散论
  • 王琦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1108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14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235页
  • 主题词:中国医药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文化与医学散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医文化研究1

一、中医东方智慧之学1

(一)中医学是关系与调控思维而非实体思维2

(二)中医学是“象”思维而非概念思维2

(三)中医学是复杂思维而不是线性思维3

二、关于中医药的科学属性与文化属性7

(一)关于中医药学的科学属性与文化属性7

(二)关于中医药学的文化属性9

(三)结论10

三、闪耀东方思维的中医学11

(一)中医学的思维源头和哲学思想11

(二)道法自然与中医学的整体观19

(三)象思维的认知方法与因人制宜的思想23

四、论中医学与东西方文化差异与认同27

(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哪里?27

(二)中医学是否需要新的文化认同28

(三)如何实现新的文化认同29

(四)以共同的价值理念,建立现代文化认同31

五、《中华名流》访谈录32

六、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文化承载与贡献34

七、走进《21世纪的中医现场》36

八、“国视60分”栏目对话39

九、中医文化质疑十评45

(一)从20世纪以来的历次取消中医论争谈起45

(二)必须尊重中华民族的传统科学文化48

(三)中医,医学科学与人文精神结合的医学51

(四)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看中医理论54

(五)疗效乃中医立足之本57

(六)莫用实证模式评价中医药学的科学性60

(七)从东西方文化差异与认同论中医学科学文化的进步性62

(八)中医药教育成绩斐然66

(九)普及中医药知识迫在眉睫68

(十)中医进入世界医学新视野71

第二章 医学散论76

一、《21世纪中医现场》访谈录76

(一)王琦与他的中医体质学76

(二)王琦与他的中医男科学92

二、谈如何学习《内经》101

三、由“发现黄帝内经”的讨论引发的思考和呼吁106

(一)四个不是107

(二)四个是107

(三)四个不要108

(四)四个要108

四、难忘经历及轶闻趣事109

(一)难忘经历109

(二)轶闻趣事109

五、《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医词条111

(一)体质111

(二)辨证论治113

(三)卫气营血辨证118

(四)男性不育120

六、祖述宪章医学求真——纪念著名中医文献学家吴考槃先生123

七、以创新走向中医药出版事业的新高度,新起点——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讲话126

(一)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地位与贡献126

(二)中医出版事业的现状126

(三)人民卫生出版社现状127

(四)发展方向128

(五)选题思路129

八、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131

九、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骄傲131

十、人类健康需要中医学132

十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学员策论评按133

(一)“论《伤寒论》寒热并用法及临床应用”评按133

(二)“论‘亢则害,承乃制’”评按135

(三)“论脾胃是五脏合和的中心”评按136

(四)“男科虚劳论纲”评按136

(五)“‘五输——经别循行系统’论”评按136

十二、揭示中医原创思维内涵 构建中医健康保障体系——访“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137

十三、原创思维 国家进步的灵魂——王琦教授谈中医原创思维研究142

(一)中医思维:具有东方特色的原创性思维142

(二)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包含丰厚的科学内涵143

(三)为思维科学发展和原始创新提供借鉴144

第三章 治学与启迪145

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145

(一)目标和时间的运筹145

(二)临证是源头活水146

(三)走自己的路148

(四)不断更新优化知识结构150

二、在比利时讲学的一天151

三、难忘的二十年历程153

(一)二十年之路153

(二)办学特色154

(三)满园桃李155

四、永远甘甜的清泉——纪念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30周年156

第四章 序文157

一、《精金粹玉医案录》序157

二、《励志斋医论选》序157

三、《魏雅君医案》序158

四、《妇科溯洄》序160

五、《吴熙妇科溯洄》序160

(一)继承方面162

(二)创新方面162

六、《秦氏妇科经验辑要》序163

七、《肥胖与减肥术》序164

八、《中医心理学》序165

九、《中医睡眠医学》序166

十、《中国古代养生逸闻》序168

十一、《中医探解基因密码——干支医学新探》序169

十二、《科学养生与健康》序170

十三、《镍毒性与中医药防治研究》序171

十四、《中青年名中医列传》序172

十五、《杰出青年中医成功之路》序173

十六、《汤方辨证及临床》序175

第五章 书评176

一、喜读《幼科条辨》176

二、《中医学现代方法》值得一读178

三、因人施治辨体用药——《中医十大类方》评介178

四、《实用方剂学手册》评介180

五、唯到心悟始升华——《黄帝内经心悟》读后183

六、思及千载视通万里——《国外中医药概览》读后185

七、精勤不倦四十载博及医源一部书——从《十部医经类编》学术贡献谈中医界学风建设187

八、规范适用传承创新——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190

九、名医从这里走来——评《上海市名中医学术经验集》191

十、推动中医学术的三个进步——《中医脑病学》读后193

十一、夜读“卢火神”《扶阳讲记》197

第六章 报刊寄语199

一、十年芳菲度,俏也不争春——祝《院报》创刊十周年199

二、追求卓越超越巅峰——献给《中医药通报》十岁生日,并贺荣列全国科技核心期刊200

附录202

Ⅰ 夜读“卢火神”《扶阳讲记》手稿202

Ⅱ 《魏雅君医案》序手稿204

Ⅲ 《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手稿206

Ⅳ 《推动中医学术的三个进步》手稿210

Ⅴ 王永炎院士信函212

Ⅵ 获聘证书2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