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江苏产业发展报告2008-江苏经济改革开放30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徐从才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0178705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12页
- 文件大小:90MB
- 文件页数:424页
- 主题词:产业结构-研究报告-江苏省-2008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江苏产业发展报告2008-江苏经济改革开放30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总报告3
第一章 江苏产业结构集约化演进30年3
第一节 改革开放30年江苏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4
一、改革开放30年产业体系从传统产业部门向现代产业部门演进4
二、改革开放30年产业发展模式从内向型向外向型演进5
三、改革开放30年产业成长动力从一元单一驱动向二元共同驱动演进5
四、改革开放30年产业形态从产业分立向产业融合演进6
五、改革开放30年产业发展从轻工业阶段向重化工业阶段演进7
第二节 改革开放30年江苏产业发展演进的制约因素7
一、区域产业结构发展严重不平衡7
二、外向型经济在低端嵌入全球价值链8
三、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滞后8
四、工业化发展存在结构和质量问题9
第三节 坚持集约化发展,进一步推动江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0
一、推动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10
二、推动江苏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提升12
三、推动江苏产业集群化发展能力继续加强16
四、推动江苏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19
第二部分 改革开放30年江苏的经济结构变动25
第二章 江苏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变动25
第一节 江苏经济所有制结构的演变27
一、总体分析28
二、国有经济演变分析32
三、民营经济演变分析34
四、外资经济演变分析36
五、小结37
第二节 所有制结构变动对江苏经济的影响38
一、劳动投入对江苏经济增长的影响39
二、资本投入对江苏经济增长的影响42
三、小结45
第三节 江苏所有制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45
一、体制机制缺乏创新,市场取向的改革意识亟待加强46
二、国有经济主导的产业分布结构不合理47
三、民营经济规模小,融资渠道不畅47
四、外资利用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不平衡48
第四节 优化江苏所有制结构的政策建议49
一、大力推进国有经济市场化经营49
二、积极促进民营经济扶持性发展51
三、努力实施外资经济引导性经营52
四、推动三大区域协调发展52
第三章 江苏经济的地区结构变动54
第一节 江苏经济发展概况55
第二节 江苏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变动轨迹61
一、产出结构63
二、投入结构67
三、地区经济结构演变的动因72
第三节 江苏经济的地区结构效益与竞争力78
第四节 江苏经济的地区结构变动效率80
一、研究方法80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81
三、实证结果分析82
第五节 优化江苏经济的地区结构的政策建议84
一、加快体制创新步伐85
二、加强政府职能转变86
三、制定相关产业政策86
四、重视区域政策,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87
第四章 江苏产业内部结构变动89
第一节 先进制造业90
一、先进制造业的基本内涵90
二、江苏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92
三、江苏先进制造业发展的SWOT分析96
四、促进江苏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建议103
第二节 现代服务业104
一、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105
二、影响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11
三、促进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113
第三节 高新技术产业114
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内涵115
二、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117
三、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评价121
四、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评价125
五、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29
六、促进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131
第三部分 改革开放30年江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137
第五章 环境因素与江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37
第一节 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138
第二节 江苏环境污染的分析140
一、江苏省环境污染的总体特征140
二、经济活动的水平和规模对环境污染的影响151
三、产业结构变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157
四、环境污染治理情况167
第三节 江苏省污染物排放量的预测分析180
第四节 对策及建议182
第六章 能源消耗与江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185
第一节 江苏省能源生产、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历史嬗变186
一、能源的分类186
二、基于国际视野的能源生产和消耗187
三、江苏省能源储备的基本情况192
四、江苏省能源建设的基本情况193
五、江苏省能源生产基本情况197
六、江苏省能源消费量204
七、江苏省人均能源消费量214
八、江苏省能源消耗效率:初步分析215
第二节 江苏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解217
一、江苏经济发展中的能源消耗强度217
二、江苏能源消耗强度部门分解221
三、江苏产业发展中降低能耗的对策建议226
第三节 江苏省未来能源需求预测分析与展望228
一、江苏经济发展与能源需求228
二、技术进步与节能政策对减速能源需求的影响232
三、能源价格变动对江苏能源需求的影响235
四、江苏省能源需求预测分析240
五、江苏能源发展战略及对策措施246
第七章 江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民生建设249
第一节 民生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联系250
一、民生建设体现科学发展观250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在关注民生251
三、民生的改善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51
第二节 江苏民生建设发展分析252
一、教育事业253
二、医疗卫生事业260
三、社会保障事业264
四、住房272
五、就业279
六、分配284
第三节 江苏2006年各市民生水平综合评价298
一、层次分析法298
二、评价过程298
三、综合分析301
四、经济发展水平与民生水平的等级差异评定302
第四节 对策建议303
一、针对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中现存问题的对策建议303
二、促进消费增长、优化需求结构的主要思路与对策304
三、开发人力资源,发展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的对策建议305
第四部分 江苏产业竞争力分析与评价309
第八章 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309
第一节 产业竞争力理论基础310
一、比较优势理论310
二、竞争优势理论311
第二节 国内外主要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312
一、波特钻石理论模型312
二、WEF-IMD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314
第三节 产业竞争力的主要评价方法316
一、简单统计分析316
二、层次分析316
三、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317
第四节 国内研究情况318
一、评价指标体系318
二、评价模型与方法319
第五节 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设计321
一、评价体系的原则321
二、指标体系及权重的设计322
三、主要方法323
四、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324
第九章 江苏支柱产业竞争力分析328
第一节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30
一、江苏省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发展概况及总量分析330
二、五大省市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334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337
第二节 汽车产业339
一、江苏省汽车产业发展概况及总量分析339
二、五省市汽车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342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345
第三节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347
一、江苏省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发展概况及总量分析347
二、五省市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350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352
第四节 石化产业353
一、江苏省石化产业发展概况及总量分析354
二、五省市石化产业竞争力分析355
三、江苏省石化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对策分析357
第十章 江苏高新技术产业360
第一节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362
一、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总体情况362
二、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等省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比较362
第二节 医药制造业的竞争力分析评价365
一、医药制造业总体运行情况365
二、医药制造业竞争力的分析366
第三节 仪器仪表制造业的竞争力分析评价371
一、仪器仪表制造业总体情况371
二、仪器仪表制造业竞争力分析372
三、各省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377
第四节 软件产业的竞争力分析评价378
一、2006年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总体情况378
二、2006年江苏省软件产业发展总体情况379
三、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及广东五省市软件产业的竞争力比较380
四、对策建议383
第十一章 江苏现代服务业384
第一节 现代服务业概述385
一、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及特征385
二、现代服务业的分类386
第二节 苏浙沪鲁粤现代服务业的概况比较388
一、江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概况388
二、苏浙沪鲁粤现代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比较389
三、苏浙沪鲁粤金融业比较392
四、苏浙沪鲁粤房地产业比较395
第三节 苏浙沪鲁粤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综合评价397
第四节 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402
一、江苏省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势分析402
二、江苏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劣势分析403
三、加速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路404
参考文献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