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方经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西方经济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1701458.jpg)
- 潘军,胡武贤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32640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西方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1
一、什么是西方经济学1
二、西方经济学的历史渊源2
第二节 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5
一、资源配置问题5
二、资源利用问题6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6
一、边际分析法6
二、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7
三、均衡分析8
第四节 如何正确看待西方经济学8
上编 微观经济学15
第一章 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原理15
第一节 需求曲线15
一、需求与需求规律15
二、需求表与需求曲线17
三、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18
第二节 供给曲线19
一、供给与供给法则19
二、供给表与供给曲线20
三、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21
第三节 供求均衡22
一、均衡价格22
二、供求规律22
三、供求变动与供求均衡23
第四节 弹性24
一、弹性的含义24
二、需求弹性25
三、供给弹性29
第五节 供求曲线的应用31
一、减少香烟需求量的两种方法31
二、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32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35
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36
一、边际效用与总效用36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7
三、消费者均衡与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推导39
四、消费者剩余41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43
一、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43
二、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45
三、消费者的预算线46
四、消费者均衡与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推导48
五、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与边际效用分析方法的比较50
第三节 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52
第三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55
第一节 生产函数概述55
一、生产和生产要素55
二、生产函数56
三、生产中的短期与长期56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57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57
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59
三、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59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60
一、等产量曲线60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61
三、等成本线63
四、生产者均衡64
五、生产扩展线66
第四节 成本的概念67
一、机会成本67
二、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67
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68
四、利润68
第五节 短期成本分析68
一、短期成本函数68
二、短期成本的分类69
三、各类短期成本曲线及其相互关系70
四、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关系72
第六节 长期成本分析73
一、长期总成本曲线74
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75
三、长期边际成本76
四、短期成本曲线与长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关系77
第四章 市场理论80
第一节 市场类型80
一、四种市场类型80
二、不同市场类型的成因81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81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与条件81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82
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84
四、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条件84
五、完全竞争市场的评价89
第三节 垄断市场90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含义与条件90
二、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91
三、完全垄断市场的均衡条件92
四、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与垄断利润95
五、完全垄断市场的评价96
第四节 垄断竞争市场97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97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97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98
四、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98
第五节 寡头垄断市场99
一、寡头垄断市场的三个特点99
二、合作的寡头100
三、竞争的寡头模型101
第五章 博弈论105
第一节 博弈论概述105
一、博弈与博弈论的概念105
二、博弈论的基本概念106
三、博弈的类型107
四、博弈论与经济学的关系107
五、博弈论的发展简介108
第二节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109
一、博弈的基本表达式109
二、严格占优策略及严格占优策略均衡109
三、逐步剔除严格劣策略均衡111
四、纳什均衡113
五、纳什均衡应用举例115
第三节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117
一、博弈的扩展式117
二、博弈树117
三、信息集118
四、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119
五、重复博弈121
六、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应用举例123
第四节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贝叶斯纳什均衡125
一、海萨尼转换(Harsanyi Transformation)125
二、贝叶斯纳什均衡127
三、贝叶斯纳什均衡的运用举例129
第五节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完美贝叶斯均衡131
一、完美贝叶斯均衡131
二、序贯均衡134
三、完美贝叶斯均衡运用举例135
第六章 要素价格理论138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和市场均衡138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138
二、生产要素的供给140
三、要素市场的均衡140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142
一、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142
二、竞争性劳动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卖方垄断144
三、劳动力市场上的垄断独买144
四、工会与彼此竞争的劳动力购买者145
五、工会与劳动的垄断独买者146
第三节 资本市场146
一、资本的概念146
二、资本的供给147
三、资本的需求148
四、利息率的决定149
第四节 土地市场149
一、土地的供给149
二、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150
三、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的概念151
第七章 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153
第一节 一般均衡论概述153
一、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153
二、一般均衡状态154
第二节 早期福利经济理论154
一、福利经济学及其产生154
二、庇古的福利经济理论155
第三节 经济效率和帕累托最优标准157
一、判断市场效率的标准157
二、经济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158
第四节 完全竞争市场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163
一、完全竞争市场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证明163
二、“看不见的手”原理165
第五节 其他福利经济理论166
一、补偿原则论166
二、社会福利函数166
三、阿罗不可能定理168
四、福利经济学与“社会主义”理论169
第八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171
第一节 垄断171
一、垄断与低效率171
二、对垄断的公共管制173
三、反托拉斯法174
第二节 外部性175
一、外部性问题175
二、外部性矫正措施177
第三节 不完全信息179
一、信息的不完全性179
二、信息不完全与商品市场180
三、信息不完全与保险市场183
四、信息不完全与劳动市场184
五、信息调控186
第四节 公共物品186
一、公共物品的特性186
二、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187
三、市场失灵189
四、公共物品的公共选择189
下编 宏观经济学195
第九章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95
第一节 GDP和GNP195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195
二、国民生产总值(GNP)198
三、人均GDP与经济福利(Economic Well-being)199
第二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199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200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202
第三节 衡量国民收入的其他相关指标202
一、国内生产净值(NDP)203
二、国民收入(NI)203
三、个人收入(PI)203
四、个人可支配收入(DPI)204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恒等关系204
一、两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204
二、三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205
三、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205
第五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206
一、名义GDP和实际GDP206
二、价格指数207
第十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12
第一节 均衡产出212
一、均衡产出的概念212
二、投资等于储蓄213
第二节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213
一、消费函数213
二、储蓄函数216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218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219
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219
二、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220
三、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222
四、总需求对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作用222
第四节 乘数原理223
一、投资乘数223
二、其他乘数224
第十一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229
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229
一、投资的概念229
二、资本边际效率230
三、投资边际效率232
四、投资函数232
第二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233
一、IS曲线及其代数推导233
二、IS曲线的几何推导234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235
一、货币的需求235
二、货币的供给238
三、均衡利率的决定239
第四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240
一、LM曲线及其代数推导240
二、LM曲线的几何推导241
第五节 IS-LM分析241
一、IS-LM模型241
二、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变动242
三、IS-LM模型的理论价值243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249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工具和理论演变249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249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250
三、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的发展演变251
第二节 财政政策255
一、财政政策的目标255
二、财政政策的工具256
三、财政政策的类型和局限性257
四、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258
五、财政政策的不同观点262
第三节 货币政策265
一、货币政策目标265
二、货币政策工具267
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269
四、货币政策的不同观点271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272
一、两种政策配合的原因分析272
二、两种政策配合的机理分析274
三、几种政策配合的具体方式分析276
第十三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279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279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279
二、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280
三、经济增长的源泉281
四、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的方法281
第二节 哈罗德-多马模型282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概述282
二、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含义283
第三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284
一、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化284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285
三、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287
第四节 经济周期概述288
一、经济周期288
二、经济周期理论概述290
三、乘数—加速原理292
第十四章 通货膨胀理论297
第一节 通货膨胀概述297
一、通货膨胀释义297
二、通货膨胀的测定298
三、通货膨胀的种类299
第二节 通货膨胀原因及其效应分析300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300
二、通货膨胀的效应分析304
第三节 菲利普斯曲线305
一、三种菲利普斯曲线305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形308
第四节 政府针对通货膨胀的政策309
一、经济衰退政策309
二、收入政策310
三、收入指数化312
主要参考文献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