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思考的痕迹 文化碰撞中的思想生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思考的痕迹 文化碰撞中的思想生成](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1706882.jpg)
- 韩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08171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9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10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哲学-西方国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思考的痕迹 文化碰撞中的思想生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哲学边界的勘察3
让哲学成为哲学:哲学的学科性质和功能3
1.哲学为什么受冷落3
2.如何理解哲学5
3.哲学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活动9
4.哲学的世界观功能11
5.哲学的方法论功能14
哲学社会学的理论、结构和意义21
1.哲学社会学的性质21
2.哲学社会学的理论框架27
3.哲学社会学研究的意义30
从接受的观点看哲学的发展33
1.从接受者的视角看哲学的发展33
2.接受者也是哲学观念的构成力量34
3.哲学是在哲学家与接受者的互动中形成和发展的41
哲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44
1.地理环境对社会和文化进程影响的一般性质44
2.地理环境对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46
3.认识地理环境影响的理论原则53
人学的历史学性质55
1.主体性不是本体性55
2.人是生成性的存在57
3.人学的历史性59
4.人学和哲学的历史学转向62
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关系67
1.社会哲学与历史哲学是两种不同的研究视角67
2.不能把历史性与现实性对立起来68
生成的存在:人类实践本体论77
1.实践:本体论的可能出路77
2.人类与社会:生成的存在79
3.本体:历史奠基的存在81
模写反映论批判84
1.认识的本质是反映,但反映不是模写84
2.模写论是现行认识论体系中的旧唯物主义的残余87
3.现代自然科学的革命摧毁了模写论的基础91
不可知论属性研究95
1.恩格斯对不可知论的论述以及列宁对恩格斯的理解96
2.唯物主义不可知论的可能性与现实性98
3.不可知论也并非都具有唯物主义的性质101
下篇 哲学思想的漫步107
关于西方哲学的几个问题107
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代表赫拉克利特辩证思想的精髓吗107
2.贝克莱哲学是前后连贯的客观主义吗110
3.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互不可分的吗113
霍布斯并非无神论者117
1.霍布斯承认上帝的存在117
2.关于“上帝是无形物质”121
3.关于“哲学排除神学”和“上帝不可知”122
4.作为自然神论者的霍布斯125
洛克的本质不可知思想129
1.洛克关于实体和事物的实在本质不可知的思想129
2.洛克的不可知论及其产生的原因138
休谟哲学的历史地位141
1.休谟的时代及其阶级基础141
2.休谟哲学的性质146
3.休谟哲学的历史意义153
帕斯卡尔:存在主义的思想先驱156
1.焦虑157
2.拯救164
3.在世170
维柯的人学思想180
1.人学是如何可能的181
2.人的能力与人类世界的创造184
3.人的生成与发展186
狄德罗的系统思想190
1.狄德罗的系统概念190
2.狄德罗系统方法的原则191
3.狄德罗把系统方法引入了认识论194
4.狄德罗系统思想的基础196
从形而上学者霍尔巴赫看近代辩证法的形成199
1.必须辩证地认识辩证法199
2.霍尔巴赫把机械论推向其逻辑终点202
3.霍尔巴赫把范畴之间的对立推向极端207
4.极端发展的机械论是辩证法产生的逻辑前提215
爱尔维修的唯物主义及其社会理论218
1.以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为出发点219
2.以人的肉体感受性为立足点的社会历史观220
3.爱尔维修的社会历史学说的革命性226
法国唯物主义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个逻辑前提229
1.极端的机械论导致对矛盾对立的猜测230
2.极端的感觉经验论导致对经验和理性综合的倾向233
3.范畴间的尖锐对立导致范畴间的初步互相过渡236
康德前批判时期哲学思想的地位244
1.在前批判时期,唯物主义并不占主导地位245
2.在前批判时期,对上帝存在的批判不如批判时期彻底249
3.在前批判时期,机械论和形而上学还占统治地位252
赫德尔:人是追求人道目标的生成性存在256
1.人是动物与上帝之间的环节256
2.人是具有理性和语言的不断生成的社会生物257
3.人类的本性就是人追求人道的过程性260
德国浪漫主义者对人的理解262
1.德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人学思想262
2.谢林:人是自己命运的承担者265
3.荷尔德林:万有合一与人的自由26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18世纪法国哲学274
1.马克思和18世纪法国哲学274
2.列宁和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279
现代西方哲学的性质及其特征293
1.现代西方哲学的性质293
2.现代西方哲学的特征296
3.现代西方哲学的演化阶段299
4.如何对待现代西方哲学300
冒险的价值:读怀特海哲学札记303
1.人类是否需要冒险精神303
2.怎样保持冒险精神305
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冒险精神308
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311
1.古典自由主义的历史演化311
2.20世纪自由主义的新特征312
3.自由主义的发展趋势314
社群主义的兴起及其理论316
1.社群主义是对极端个人主义发展的反应317
2.社群主义理论的建构320
3.未来的前景332
瓦尔策的复合平等理论334
1.社会的善和社会意义335
2.复合平等与暴政337
3.多元论338
人类:社群地追求自由的生成性存在341
1.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的根源342
2.自由主义认识论基础的虚妄性343
3.社群主义认识论基础的消极性345
4.使理想基于基础,让基础富于理想348
作为社会妥协的程序机制的民主352
1.民主的历史性和理想性352
2.民主的目的和实质是为了达成社会妥协354
3.民主是达成社会妥协的程序机制358
关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论争361
1.现代性的形成及其意义361
2.现代性的内在矛盾及认同危机363
3.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旨趣366
4.后现代非理性主义的特点369
附录375
理性信念的解构与重建375
历史传统是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起点382
后记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