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哲学与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陈先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3228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58页
- 文件大小:219MB
- 文件页数:568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哲学与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论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1
一、哲学何以难以定义1
二、哲学应如何定义4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15
2.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功能22
一、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2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6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双重功能29
3.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困境”34
一34
二42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的关系46
5.论与时俱进与哲学繁荣58
一、把与时俱进变为自觉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58
二、两个正确处理,三种眼光61
三、哲学工作者的价值导向67
6.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走向7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导作用与当前面临的“哲学困境”70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方式74
三、哲学思维的创造性80
7.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道路和哲学工作者的使命83
一、真理没有新旧,“老祖宗”不能丢84
二、马克思主义不能空谈,必须运用87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92
8.马克思主义哲学繁荣之路——关于哲学学科建设的思考95
一、在哲学各学科的互动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96
二、关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发展98
三、追求学术水平,坚守思想阵地108
9.哲学三论113
一、哲学不应成为一盘一炒再炒的冷饭113
二、哲学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118
三、哲学与哲学家122
10.我对哲学的几点浅见127
一、人学可以是哲学,但哲学不能归结为人学127
二、哲学不能归结为自我意识,而应该是被把握在哲学思维中的时代132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类哲学,它的最大贡献是从类进到社会135
11.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142
一、以认识或客观对象为标准为什么不可能142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46
三、逻辑证明的必要性及其作用152
12.哲学家的哲学意识和历史使命158
13.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及其当代价值162
一、没有关于本体论的理论,就没有哲学162
二、主客体认识关系中的本体论困境165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世界观科学性的基础172
14.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本质与当代价值179
一、否定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就没有历史唯物主义180
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规律的逻辑表述、理论阐述和实际应用问题185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价值194
15.论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唯物史观199
一199
二208
三213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性与实践性——兼谈哲学的冷与热218
一、应该面对群众,宣传群众218
二、应该面对现实,走理论结合实际的道路221
三、要正确把握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225
17.关于主体和主体性问题228
一、一个应予以重视的事实228
二、主体和主体性231
三、历史的主体和客体237
18.关于历史的主体和客体问题241
一、社会的本质242
二、社会生活的本质248
三、人类对社会认识的深化:从历史的表层到深层结构257
四、唯物史观的使命和功能261
19.论社会规律的特点和主体的选择269
20.经济浪潮中的哲学275
21.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以人为本”281
一、不要谈人变色,但要区分不同语境281
二、坚持以人为本,但要防止误读285
三、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超越纯逻辑推论290
22.论人道主义的历史演变296
一、人道主义的兴起296
二、从法国启蒙学派到德国古典哲学301
三、费尔巴哈哲学的理论特色303
23.论现代西方哲学的人本主义趋向312
一、哲学人类学的兴起和分化319
二、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趋向323
24.人本主义问题散议329
一、把人的问题与人本主义混为一谈是理论的误区329
二、唯物史观不是物本主义330
三、不能简单地把唯物史观归结为关于人的学说331
四、唯物史观并不否认人的历史主体地位332
五、唯物史观和人本主义历史观在人的问题上的观点和方法是根本对立的334
六、非理性主义是现代人本主义的特点337
25.毫不动摇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39
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科学性和完整性339
二、立足当代,面对现实,不断提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学质量343
三、课堂不是论坛,我们应该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346
26.论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348
一、自然科学越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越重要348
二、社会越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越重要351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354
27.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和学者的责任359
一、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要求359
二、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和作用方式365
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370
28.论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社会制约性和理论依据374
一、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吹响了自然科学革命的号角,也敲响了社会学说科学性的丧钟374
二、向自然科学和技术片面倾斜对人类自身的危害378
三、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中包括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380
29.论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86
一387
二391
三392
30.关于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397
一、一个值得商榷的文化定义:文化是人的本质的展现397
二、主体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保持社会稳定和同一性的精神加固器402
三、市场经济下的文化建设406
四、摆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位置410
五、西方社会不可能依靠东方文化摆脱危机413
31.论文化与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417
一、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与联系417
二、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和阶级性问题421
三、文化发展的本质是创造428
32.历史进步中的传统与当代433
33.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439
一、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交流作用439
二、对儒家文化圈国家和地区的道德教化作用441
三、在社会主义中国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443
34.寻求科学与价值之间的和谐——关于人文科学性质与创新问题453
一、自然科学不是科学的唯一模式453
二、人文知识的科学性何以可能455
三、人文科学的特点458
四、寻求科学与价值之间的和谐464
五、人文科学创新的可能性和途径467
35.重视人文科学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471
一、人文科学内容个性化问题471
二、人文科学的科学与价值475
三、人文科学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481
36.哲学与人生485
一485
二487
三491
37.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大学生人才素质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494
一、从哲学素质同其他素质的相互关系来看哲学学习的重要性49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502
三、认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507
38.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509
一、共产主义人生观和无产阶级世界观509
二、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524
三、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529
39.人生观问题的时代特征536
40.人生三论540
一、论失败540
二、论后悔544
三、论命运546
41.生命中的有限与无限551
42.五十学《易》,可以无过矣555